中考期間飲食注意事項
一、在三個原則的基礎上,做到以下八個注意
1.注重合理的食物搭配和均衡飲食;
2.講究食物多樣,不偏食,不挑食;
3.按時按量有規律進食;
4.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清淡;
5.注意飲食衛生,不到無證照街邊小販購買食品;
6.不暴飲暴食和盲目節食;
7.避免油炸和可能誘致過敏食品;
8.適當運動以促進食欲和增加血液循環。
二、營養豐富少生冷
備考階段,考生家長一定要搞好考生的飲食衛生,不要給考生吃剩下的飯菜,生吃瓜果要用開水燙洗或消毒;做涼拌菜時,調料中可以加醋加蒜泥,既可殺菌又能增進食欲。
不要給考生吃太多生冷食品,以免考生出現腸胃不適、腹瀉等病癥,影響考生的備考狀態。在飲食選擇上應本著高糖、高蛋白、低脂肪的原則,并保證營養素的科學攝入。
中考飲食如何安排
一、需要補充的營養
1.血糖是大腦直接的能量來源。只有保證大腦的血糖供應,大腦才能保持興奮。因此,考生每天要吃足夠的主食,主食的三分之一應該是粗糧,以保證血糖緩慢、持續的上升。
2.攝入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是所有細胞的基礎,谷氨酸也可以在激活腦細胞中發揮作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包括肉、蛋、牛奶、大豆和大豆制品。
3.適量的脂肪。脂肪可以幫助大腦提高記憶力,所以可以多吃富含脂肪的魚,如鮭魚和富含油脂的堅果(如核桃)。
4.新鮮水果和蔬菜。這是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最好方式。
二、三個禁忌
1.不要突然改變孩子的口味
飲食習慣的突然改變是有風險的。這種方法在短時間內不起作用,更不用說可能會讓孩子出現腸道問題,如腹脹、腹瀉等癥狀,嚴重的還可能出現過敏。
因此,家長應尊重孩子平時的飲食習慣,將主食、果蔬、肉類、蛋類和牛奶合理搭配,實現飲食均衡、營養全面。
2. 不要盲目服用營養補品
許多家長把營養補品視為“救命稻草”,并期待立即見效。然而,一些營養補品所含的成分與包裝上標明的營養成分不一致。所聲稱的功能多為過度包裝和過度宣傳,效果因人而異,副作用不明。
在使用時可能導致不吸收、腹脹腹瀉等不良反應,嚴重甚至損害肝腎功能,考生和家長不應盲目跟隨。
3.不要貪心
不應吃冰淇淋、洗不干凈的涼拌菜、冷西瓜等食物,以免引起腸胃不適。
在空調室內,不宜過涼,可能會導致鼻塞、頭暈、疲勞等癥狀。
三、特殊情況進食方式
1.容易疲勞吃什么
正常的身體是屬于弱堿性,所以可以多吃堿性食物,保持體內酸堿平衡,能有效緩解疲勞,減輕心理壓力。
經常吃的堿性食物有:蔬菜、水果、藻類細菌、乳類和豆類。還包括木耳、菠菜、胡蘿卜等。肉、魚、蛋和谷物都是酸性的。
因此,家長在為考生制作食譜時,應考慮到這些食物的酸堿平衡。
2.壓力大吃什么
心理壓力大時,可以適當吃含維生素C的水果,并保證蔬菜的攝入量,例如檸檬、橘子、辣椒、西紅柿、蘿卜等。
食物中缺碘也會造成心理緊張,所以補充海帶、海藻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中考飲食菜譜
一、肉春筍
原料:熟凈五花肉200g,生嫩春筍250g,綠葉菜50g,咸肉原湯100g,料酒10g,味精3g,熟雞油15g。
將豬肉洗凈,瀝干,用刀斜切成2cm見方的塊;嫩筍肉用清水洗凈,瀝水,切成滾刀塊待用。
鍋中放入清水400g,加入咸肉原湯,用旺火燒開,將肉同春筍同時下鍋,加入料酒,用小火煮10分鐘,待筍熟后,放入味精,淋上雞油,放入汆熟的綠葉菜即可。
特點:爽嫩香糯,湯鮮味美,營養合理,含有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及維生素等,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高,可為考試用餐。
關鍵:注意火力變化,蔬菜不要久汆,以保持色澤翠綠。
二、胡蘿卜炒羊肝
原料:胡蘿卜200g,羊肝250g,菜油50g,大蒜葉10g,料酒15g,精鹽3g,白糖5g,味精2g。
將胡蘿卜洗凈,瀝干水,刮去外皮,切成薄片;羊肝片去筋膜,洗凈瀝水,切片;大蒜葉洗凈,切節待用。
鍋放火上,下油燒五成熟時,將羊肝與胡蘿卜片一起下入鍋炒香,再加入大蒜葉炒勻,烹入料酒、精鹽、白糖、味精炒勻,即可裝盤。
特點:色澤多樣,咸鮮可口,細嫩美味,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等;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含量高,有益智明目之效,考試期間食用。
關鍵:炒得速度要快,不要久炒,以保持嫩細。
三、青圓雞
原料:凈肥仔雞半只(約重700g),嫩豌豆300g,鮮湯1000g,料酒20g,姜10g,精鹽3g,蔥段15g,味精2g,胡椒粉1g。
將雞斬成3cm大小的塊,用清水沖去血沫,再放入60℃的熱水中稍微煮一下撈起,嫩豌豆也入開水中汆一下撈起瀝干待用。
將雞肉與豌豆分別裝入兩個碗中,灌入鮮湯以淹沒為度,再分別加入料酒,在放有雞肉的碗中加入蔥、姜,然后入籠用大火急蒸;嫩豌豆蒸1小時,雞肉蒸3小時;將蒸熟的豌豆去湯加入蒸雞的碗中,去掉姜、蔥,加入精鹽、味精和胡椒粉調味即可。
特點:雞肉軟嫩,湯鮮味美,雞肉同豌豆配合,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鉀,特別是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含量高,對大腦保健有益,可為考試用餐。
關鍵:豌豆的雜質要去盡,灌入鮮湯不要太多,先蒸后混合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