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知識點整理
3.為了進行有效的統治,周朝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
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是互為表里,相輔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論》說“夏、商、周、漢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義是分封制。
5.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創的皇帝制度,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個最高官職。
7.唐朝時,掌握草擬、審議和行政的職能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機構分別是中書門下省和中書省。
9.元朝時,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的機構是宣政院。為管理邊遠地區設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時,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
11.雍正帝時設置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
12.古代中國農業生產的主要組織方式是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生產勞動。古代中國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是形成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體系。
13.牛耕是我國農業技術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使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耕作方式是壟作法。
15.古代中國手工業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分別是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家庭營手工業。
16.明清時期,蘇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絲織業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北宋發行的“交子”。
19.元代時,泉州被外國旅行家譽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時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只廣州一處對外通商。
20.唐朝時,專管對外貿易的機構稱為市舶使。宋代時,在邊境設置與少數民族貿易場所稱為榷場。中國最早的商標是宋代山東濟南劉家功夫針。
21.“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22.孔子整理的“六經”是《詩》《書》《禮》《易》《樂》《春秋》。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23.提出“性善論”是孟子;提出“性惡論”是荀子。提出“三綱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論”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是顧炎武。
24.后人稱孔子為“至圣”、稱孟子為“亞圣”。朱熹宋朝理學集大成者。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未清初著名思想家。
25.
①提出“愛人者,人恒愛之”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孟子。
②提出“節用而愛人”“為政以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孔子
③提出“與人為善,暖于布帛”“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是荀子。
④提出“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是董仲舒。
⑤提出“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程顥、程頤)。
⑥提出“心外無物”“致良知”“宇宙便吾心”是王陽明。
⑦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是非”是李贄。
⑧提出“人民為主”“天下為主,君為客”“工商皆民生之本”是黃宗羲
⑨提出“經世致用”的有顧炎武和王夫之
26.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標表示恒星位置的,是中國戰國時期的天文學石申,他著有《天文》;
27.《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星表。
28.在望遠鏡發明以前,渾儀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工具。
29.混合選擇法最早見于西漢農書《汜勝之書》;《齊民要術》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農書。
30.素有“天下第一行書”美譽,是指王羲之創作的《蘭亭序》;
初中知識點整理大全
1.羅馬法從形式上可分成文法和習慣法。從按結構上分為公民法、萬民法和自然法。
2.公元前5世紀中期,《十二銅表法》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民法大會》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3.公民法適用范圍僅限于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
萬民法指適用于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4.公元前6世紀初梭倫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礎;
公元前6世紀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確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
5.羅馬法是世界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后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
6.希臘城邦最突出的特征是小國寡民。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點是人民主權與輪番而治
7.伯里克利時代雅典國家最高的權力機關是公民大會 ,最高司法機關是陪審法庭。
8.希臘文明的源頭是愛琴文明
9.古希臘智者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羅泰戈拉和安提豐等人。
10.泰勒斯被西方譽為“哲學之父”
11.“人是萬物的尺度”和“認識你自己”“道德就是知識”分別是普羅塔哥拉和蘇格拉底
12.《理想國》的作者是柏拉圖
13.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啟蒙運動的核心是理性。
14.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三杰”是但丁、比特拉克、薄伽丘。
15.被譽為文藝復興“人文主義之父”的是彼特拉克。
16.文藝復興是歐洲歷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實質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啟蒙運動是歐洲歷史上第二次解放運動。
17.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其思想對18世紀的歐洲產生影響最廣泛。
18.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學說,其核心是權力相互的“制約和平衡”。代表作《論法的精神》
19.盧梭提倡“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認為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的私有。代表作《社會契約論》
20.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學史上劃時代的哲學家,其理性批判哲學最終確立了人類的主體地位。代表作《純粹理性批判》
21.為經典力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的科學家是伽利略
22.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是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開始的科學研究方法
23.經典力學體系(牛頓力學體系)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上對自然規律第一次進行的理論性概括和總結。
24.標志著近代科學的形成是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
25.引發物理學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發展了牛頓力學,推動物理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的科學家是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
26.相對論和量子論的創立使人們的認識深入到新層次和領域,特別是發現了微觀物質運動規律,為現代技術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27.被譽為19世紀的三大科學發現的是細胞學說、生物進化論和能量守恒定律
28.蒸汽機是工業革命時期最偉大的發明。
29.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為發電機的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30.20世紀90年代,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首先在美國出現,這就是知識經濟。
31.堪稱資本主義的“社會百科全書”是巴爾扎克的小說集《人間喜劇》
32.西班牙的畫家畢加索是最有影響的現代主義美術大師。
33.①被稱為“交響樂之父”的是海頓。
②被譽為“鋼琴之王”的是李斯特。
③被譽為“樂圣”的是貝多芬。
④被譽為“歌曲之王”的是舒伯特。
⑤被譽為“圓舞曲之王”是約翰。斯特勞斯。
34.1895年,由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放映了自己拍攝的電影短片,標志電影的誕生。
35.被稱為“第七藝術”、“第八藝術”分別是電影和電視。
36.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37.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歐最早探尋新航路的國家。
38.從歐洲前往美洲的航路的開辟者是哥倫布
39.被稱作“17世紀歐洲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是荷蘭
40.英國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是機器生產基本上取代手工勞動
初一地理學習方法
第一步:抓“概念”重“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
時區、區時;海拔、相對高度;天氣、氣候;寒潮、寒流;內流河、外流河、;國土、____;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迚行。
第二步:讀乢、讀復習綱要、要劃先行——“思維描圖法”
第三步:填、寫結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過第一二步的復習,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地理觃律和相關的地圖知識的基礎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間、都有一定的分布觃律這一特點,對地理事物及觃律迚行定位。具體做法是:準備一張空白地圖(自繪或由教師印制作),把有關地理事物,河流、自然帶、交通城市礦產等,按位置、比例,分別“定位”到空白地圖上,把眾多的地理事物歸納為一圖,使地理事物或觃律更加一目了然,達到圖形合一(圖文合一),從而使學生的知識水__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起到深化和鞏固地理知識的作用。用此法還可以把不同章節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達到對地理教材越學越薄,越學越少,概念、觃律清楚,內容熟悉的目的。
第四步:練、測幵重——“對比強化記憶法”
通過讀、描、劃、寫、填等一系列動手、動腦的復習活動,在熟練掌握地理教材的“雙基”內容的基礎上,就應通過適當練習來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綜合地理問題的能力,迚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觃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辨證關系,學會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識或觃律分析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當然與地理有關)。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要適當做一些目的性練習、測試,以了解知識掌握的情況,對有疑問的題目與同學迚行討論或請教老師。 在此階段,對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線、典型的經濟項目(如南水北調,西氣東輸、青藏鐵路等),可利用地圖實行“對比強化記憶法”。如把不同性質的地理界線,季風區、非季風區,干濕地區,回歸線、赤道通過的國家,氣候類型等,都可以列在同一圖上,迚行觀察、對比,強化記憶。
經過上述幾個步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地圖為中心線索,通過學生自己復習教材、轉繪教材。這樣就能迚一步加強你的地理空間觀念,迚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達到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較好的完成復習的目的。
地理中考答題技巧
根據學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中考要求,從四個方面談談如何答好中考地理試題。
01
1.認真審題,讀懂題意
一般的我們要求在審題中做到以下幾點:
審題實際上是一個審視題意,分析解題條件的思維活動過程,考生應具備從文字和圖表、數據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夠對提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和運用,解決試題中提出的問題。要達到這個要求,考生首先必須能夠讀懂題意,找出關鍵詞,把握試題中心含義,以及試題做題要求,
①分析題中所給的解題條件,如:明示條件、潛在條件、轉換條件等,進而確定如何利用這些條件來解題,注意題中有無附加的特殊規定。
②注意題中的方位詞、數量詞、連接詞。
③辨清試題類型、性質、明確答題思路、中心內容及解題方法。
④考慮從大腦知識庫中提取哪些有效知識,緊扣哪些得分點,考慮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應列出哪些論點論據。
02
2.仔細讀圖,看清圖示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這幾年的中考都非常重視對地圖知識的考查,直接考圖和間接考圖的比重占到百分之五十左右。因此,學生應該對各類地理圖像、圖表的特點和作用認真掌握。在答題時認真看清圖像。圖表中所表現的內容,認真分析圖中的組成要素,圖中的有用條件和迷惑條件,特別是圖中有無指向標,圖例和注記等容易忽略的內容,做到準確、全面而有效地從圖示材料中提取顯性的和隱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將圖像、圖表資料與文字資料有機的結合起來,加以靈活運用。
03
3.注意答題技巧,提高語言表述準確性
全卷分成兩次做較好。首先做容易的題,有把握的題。這樣可以避開絆腳石——難題,越答越順手,增強信心,同時把該拿的分都拿到了;然后再做難題,這樣就給第二次做題留下了充足時間,想得更周全,勝率更大。做難題時要做到舍得放棄,一條思路想不通,趕快另辟蹊徑,否則,冥思苦想,弄得頭昏腦脹影響后面答題,得不償失。
在答題時要注意對答案進行構思,并能用準確的地理語言將答案表述清楚,特別是關鍵詞一定要準確,這也是考試中的重要環節,不少同學在平時復習時,這個方面訓練不夠,往往出現“眼高手低”、“茶壺里的餃子倒不出來”的情況,因此,考生在最后階段中,應該把握語言表述能力的訓練放在重要的位置。
04
4.認真檢查,查缺補漏
檢查答卷是保證答題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應做到:一是再審題,看看題中所給的已知條件都用上了沒有,有無文不切題的情況;二是多端思維,根據一題多解的方法,想一想有無更好解題方案,多方驗證答案的正確性;三是發現有錯不要輕易改動,三思而后行,特別是拿不準的答案,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次直覺是對的。
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除了積極備戰做好物質和技巧上的準備外,更要重視心理的調節,
二、考試策略
1.拿到試卷,不要急于答題。先要按照要求填寫好區縣、學校、準考證號碼、姓名等。先確定本場考試有幾頁試卷,有沒有漏頁、白頁。考試鈴聲未響老師是不讓答卷的,但你可以思考題目的答案,鈴聲一響立刻動筆。
2.做完選擇題都要立即涂答題卡,且涂完后再檢查一遍。切不可等做完整份試卷再涂卡,這樣往往會因時間緊涂不完;不要用鉛筆答題;但畫圖要用鉛筆。
3.總覽全卷,按順序答卷,不要漏答考題。答題時先易后難,保證會的題目不丟分,稍難的題目盡量得分。遇到難題,要敢于舍棄,不可戀戰。須知不可能每題必得,要敢于放棄,有失才有得。
4.審題要認真,答題要規范,檢查要細致。
三、考前準備
1.走路挺胸抬頭,步伐堅強有力,速度比平時快四分之一。這個姿勢的變化可以讓你的自信心提高至少一倍。
2.睡眠要充足,晚10:00之前休息,如果前天晚上失眠,調整心態,上午的考試也無大礙。
3.考前不要參加劇烈的體育運動,以防出現意外。
4.飲食宜清淡,不吃冷飲,注意保持原有的飲食習慣,不要吃含刺激性的食物,比如咖啡、辣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