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全冊知識點總結
(一)遼闊的疆域
1.我國的地理位置:位于東半球、北半球,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國土遼闊:陸地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 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鄰國14個(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緬、老、越。)
② 我國領土四至:最北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交匯處,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緯度相差49度,距離相離5500千米,因而產生了季節差異);最東是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最西是帕米爾高原(東西經度相差60度,距離相距5000千米,因而產生了晨昏差異);
③ 臨海(從北到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領海及內水面積37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300萬平方千米;我國最大的鹽場是長蘆鹽場,最大的漁場是舟山漁場。
④ 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主要島嶼有臺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和南海諸島,有六個海上鄰國(自南向北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3.行政區劃行政區:我國的行政區域分為三級:省、縣、鄉,我國共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本節重點:熟記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位置分布與大概輪廓(即課本7頁圖1.7)
(二)眾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口12.95億,占世界人口1以上,我國人口增長較快,我國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門,面積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積最小是澳門。我國的人口政策是:
① 我國人口的國情是: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人口東多西少。
② 會計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該地區的總人口數(人)/該地區的總面積(平方千米))
2.人口東多西少: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積57%,人口僅占6%,東西人口分界線:從黑龍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騰沖縣。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構成: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數的92%,其它55個民族占總人口的8%,所以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人,人口400萬以上的民族有: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為集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3.民族政策:平等、團結、互助、民族區域自治。(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豐富多彩的文化和傳統的體育活動,大多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很多民族還有自己的文字。
二、中國的自然環境特征
(一)地勢和地形
1.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征:地勢西高東低并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2.三級階梯界線的山脈:
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和橫斷山脈;
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P23活動1——4)
3.構成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階梯主要有青藏高原;第二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等;第三階梯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等。掌握:課本P22圖2—2、24頁圖2—4
中考地理備考計劃怎么寫
地理學科是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環境關系的科學。要求我們既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又要注重能力的提高。體現在初三地理復習中,就要求我們一方面應緊緊圍繞地理基礎知識的復習,通過地理知識的系統整理、歸納,形成完整、科學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努力做到地理考試說明中要求的”考查學生在義務教育初中階段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情況,考查學生是否具備起碼的地理基本能力,考查對學生終生發展有用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要求,在中考中拿高分。
九年級地理在中考史地生綜合考試卷面中為30分,閉卷考試。考查形式為選擇題。綜合教材、考綱和學生情況,我打算以下措施:
一、加強知識的歸納整理,形成知識體系
地理教材共4冊,前2冊講概論及世界地理,10章。后2冊中國,共9章。從上學期到2011年3月15日疏通4冊教材,學生按板塊預習和復習,重點從概論、氣候、資源、居民、政治、工業、農業、交通、分區等各方面進行。看書、筆錄、記憶知識點。求得對知識結構的較好掌握,定位準確。以后我們將利用考綱進行講練,同時配合學校的的大型考試。使本學科獲取最大的效益,服務于學生的總分和學校的考核。
二、落實基礎,突出主干,與插圖的認讀有機結合,加強空間思維訓練基礎和主干知識是指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觀念、結論。但由于每年九年級考試識圖題比分大,另外在前15題中,所以我們要注重學生巧用插圖(含地圖和其他直觀圖)的能力,比如各類地圖的判讀,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大氣的運動和變化,世界和中國區域(大洲、大洋、地區、國家)中的重要經線、緯線,各類重要地理分界線(自然地理界線、人文地理界限)等。培養地理學科的空間思維能力,一定要講求方法。如對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分析?可選取十條重要經緯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通過它們,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經緯網,并想象地球運轉起來線與線之間相互位置關系及晨昏線的動態關系。
三、掌握基本原理,訓練解題思路,不斷提高解題能力
地理是一門“講理”的學科,明確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規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規律和觀點,訓練答題思路,提高答題水平。
1、要全面思考,綜合分析解答問題。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弄清自然地理環境的內涵?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間的相互聯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內涵(人口、資源、城市、市場、交通、勞力、技術、政治、經濟、文化等),仍然是強化定位。
2、循序漸進,加強邏輯推理,提高解題水平。
3、要多角度訓練,促進知識正遷移。
地理學習中有很多圖形、圖文之間可以不斷變化,如太陽高度角可以有旗桿影子、窗戶光線、樓房間距、地球經緯網、太陽能熱水器、變化曲線坐標圖等多種題型;晨昏線問題更是變化多端,側視圖、俯視圖、仰視圖、局部圖等。對于一些可從多角度思考的地理問題,要從整體上把握,注意發散思維的訓練。解題中注重加強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問題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訓練解題思路,提高應變能力,研究各種可能造成知識負遷移的因素,促進知識的正遷移。如考綱的第一幅是等高線地形圖,我們就可以設想這是一組等值線圖,再從多個方面變換條件,進行思維訓練:
①假定為等高線圖,判斷山脊、山谷;
②假定為等壓線圖,判斷高壓脊、低壓槽;
③假定為等溫線圖,判斷是何種洋流影響所致,或是何種地形影響所致;
④假定為等降水量線圖、等震線圖等等。
4、要聯系實際,關注當前當地熱點、焦點問題,比如去年有新長鐵路,今年我們就可以設想鹽通高速。這樣不僅使地理學習在深度和廣度上得到了擴展,而且有助于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了能力,提高了整體綜合素質。
四、本學年,我將老老實實地緊扣考綱,與學生一起立足基礎,構建知識體系,形成整體觀念,加強能力培養,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8年級地理的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高考和會考的時間安排,以及我校本年級地理科目的教學進度,本學期理科班要面臨會考,文科班要結束選修5、選修6和初中地理知識復習的所有課程。所以教學任務比較重,特制訂此教學計劃作為本年級本學期地理教學工作指導。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高二上學期的地理學習,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三冊和選修五(文科)的基本內容,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我校學生地理基礎知識普遍較差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我所帶的理科班都是基礎稍差的學生,班級人數也較多,除此之外,理科班的學生對會考科目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理科班的地理基礎會考復習困難重重。
2、我所帶的兩個文科班學生地理基礎較差,沒有發現大量對地理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其中上學期新接帶的高二(2)班,有的學生課堂紀律較差,這給教學工作帶來大量的麻煩。而另一個文科班,即高二(6)是藝術班,所以地理文化課課時較少,教學工作緊張,這又為教學工作帶來更大的壓力。
三、教材分析
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和會考的重要性,高二地理的學習主要由于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學習與復習的自身特殊性,文科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包括初中區域地理知識在內的高中地理選修五、選修六的學習與復習,初中地理以區域地理為主,著重講空間分布和區域差異。理科學生主要復習高中地理的三本必修知識,學習任務重。
四、教學任務及總要求
1、理科以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強調地理學業水平考試的重要性,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等主動意識為基本出發點,以會考標準為依據,做好基礎知識的復習梳理。
2、文科注重基礎,面向大眾,注重一切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功,為今后高考學習打好基礎。學習選修5的知識,理解自然災害的基本規律,探求環境、自然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認識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概況,了解自然災害的監測和防御,進一步提高生存救助能力,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嘗試專項研究與實踐活動。學會靈活運用地理圖表、數據和文字等資料比較差異、歸納規律、分析成因,正確認識和評價自然災害與人類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防災減災觀和可持續發展觀。通過學習選修6,認識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和危害,并了解人類所應采取的對策措施,更深刻地認識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的形成與發展,進一步理解人、社會與自然環境之間相互依存關系,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方案,與他人合作,開展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增強資源、環境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關心和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環境行為習慣。復習初中世界地理知識,重點使學生認識各大洲各國的地理位置及優勢特點,并能進一步分析認識形成特色的原因。
初中生物中考復習計劃
一、時間安排:13周到17周共5周。
二、復習方式:單元復習與綜合訓練相結合
三、具體安排:
第一階段(第13——15周)——夯實基礎,全面復習:這是生物會考前的第一輪復習過程,是以課本的基礎知識為基礎的復習過程。教學主要按教科書的章節進行,復習過程中應注重把握主干知識,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梳理。如在復習“細胞是生物活動的單位”時,就可以以“細胞”為中心,把“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為主干,使學生形成一個有關于“生物體結構層次”的知識網絡,同時還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對“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進行比較和歸納,指導學生通過分類、比較歸納,突出重點、攻破難點。并盡可能制作相關課件輔助復習,提高復習效率。尤其對抽象、難理解的知識點,這樣的復習效果會更顯著。如“人體內的物質運輸”中的“血液循環”、“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等部分的內容,就可利用課件的演示,化抽象為形象,這樣既提高了復習的效率,也提高了學生復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復習的積極性,提高復習的效率。
第二階段(第16——17周)——理清知識脈絡,綜合訓練:生物會考是初中生物的綜合測試,是對初中生物學知識的一次大檢測,因此,理清初中生物學的知識脈絡,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過程。所以在進行第二輪復習時,應該把相近的知識點進行歸類,輔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綜合復習。同時注意把握會考的新的出題意向,及時把新去向反饋給學生,并落實到每一位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順利通過初中生物會考。
第三階段(第17——18周)——強化訓練,提升能力:即考前的十天左右,主要進行查缺補漏。同學根據自己前階段的復習情況進行最后的攻關,老師對重點難點作最后的輔導,期間穿插完成近兩年摸底考和中考的試題,作為查缺補漏效果的檢驗手段。
七年級生物備考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課程標準》、《教材》、《2017年德宏州中考考試標準說明》為依據,在復習過程中圍繞《課程標準》要求及教材內容,做到全面策劃,整體推進,分段實施,突出重點,分解難點,側重基礎,培養能力.注重平時教與學的漏點和疑點的復習,加強復習過程中的練、考、評環節的管理,努力提高復習效益,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二、學生情況
有2個教學班,175班學生基礎稍好,170班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學生基礎較差,整體水平參差不齊,學生思想不穩定、落后面大,很多學生對學習缺乏信心,父母對孩子的學習不關心,學生對學習缺乏動力,但我們決不能動搖升學目標。因此,只有扎實工作,花大氣力,只有苦干加巧干,才能確保今年中考有所突破。
三、確定奮斗目標
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中考達標人數,力爭30人及格、90分以上2人、80分以
上10人、70以上20人。
四、開展中考四輪總復習。
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爭取3月底結束課程內容,4月轉入復習。
第一輪(2017年4月—5月)復習基礎知識能;本階段復習要緊扣課本,全面
復習,夯實基礎。以2017德宏州中考考試說明與指導為綱,過好課本關,認真扎實地把中考所考知識全面復習,對知識點要練透、吃透,并完成中考復習指導中的基礎的練習題。
第二輪(2017年5月—6月)是綜合能力突破;
本階段復習主要是強化訓練,查缺補漏,全面提高。以分類復習為主,以突破
難點、解決重點,在現有的掌握基礎上,力求抓好考點、難點、重點 ,精講多練,
強化訓練,結合自身的經驗對典型題型的補充,通過反復訓練,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靈活應用。
第三輪(2017年6月至中考)復習應用能力的提高。
本階段復習應突出重點,精心輔導,調整心態。以綜合訓練為主,以適應性訓練及檢查反饋指導為重點,通過模擬測試檢測復習效果,進一步落實學生雙基的掌握情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個別輔導,通過反復訓練,使學生熟悉中考題型,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同時做好考生的心理調試及輔導工作,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及應考能力。
第四輪 最后利用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鞏固基礎抓住基礎分不放,增強學生備考自信心。
五、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復習課上教師應幫助學生對已往所學的一些分散在各章節中的,零碎的知識進行歸納,概括,比較,歸類,串聯,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使學生在較深層次上同化這些知識。
1、對知識進行整理,概括:一本書的內容上完了,這本書中到底講了些什么,一般的學生是不會歸納,概括的,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打破章節界限,列出一些標題,把各種知識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網絡或體系。如,學了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排泄系統,可以列出如下標題:(1)四大系統(循環,呼吸,消化,排泄)在新陳代謝中有何作用來進行綜合復習。(2)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有什么影響(包括對運動系統,對循環系統,對呼吸系統,對神經系統等)進行綜合復習。
2、對知識進行比較:就是指對不同對象進行對比,確定其異同,從而抓住事物的本質。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內容可以通過對比,分析。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應激性與反射,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這四綱心臟,動脈血和靜脈血,維生素與激素等等,這些內容都可以用比較的方法復習,使學生弄懂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3、對知識進行歸類:即將教材中一些相關的帶有共性的知識劃歸成塊,分門別類,便于記憶和掌握。如生物學中往往遵循一個基本原理,即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總是統一的,基于此,我們可以把生物學中一些器官的結構歸在一起復習。如心臟的結構,肺的結構,腎的結構,腦的結構等等。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結構和功能的統一。又如在動物學中,每學完一章,都要總結各種動物的特征,那么,我們也可以將這些動物的基本特征作為一個類別或專題進行復習。
4、對知識進行串聯:就是根據概念之間的包含關系,外延大小將一些有聯系的知識連成一體。如學了植物體的組成,可以將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這些知識串聯起來,而不是將這些知識單列出來,因為這些知識都不是孤立的,是有聯系的。若不如此,盡管我們以前給學生上了新課,后又進行了復習,如果再問學生:植物體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仍會摸頭不知腦,答不上來。復習生態系統時,可以根據由生物個體形成種群,由種群構成群落,由群落構成生態系統這一線索,將種群,群落,生態系統按照它們概念的外延大小排列進行串聯復習,學生易懂,易記,效果將會比較理想。
六、開展專題復習(包括圖形,實驗等)
1、所謂認圖,就是指你能夠正確的認出這是一幅表示什么內容的圖,圖中的各部分結構叫什么名稱。比如說人體的心臟結構圖,在這個環節里,把各種動物的心臟放在一起,你要能認出這一幅圖表示的是哪動物心臟結構,認出人心臟四個腔的名稱,和心臟四個腔相連通的血管的名稱。
2、能清楚的說出圖中各部分結構的作用,以及圖中所蘊藏著的所有知識點。即圍繞著圖要盡可能的把所有相關的知識點都說出來。比如:還是心臟的結構圖,在這個環節里,你不但要能說出心臟四個腔里流淌的分別是哪種血液,是動脈血,還是靜脈血 而且要能說出心臟四個腔之間的關系,哪兩個腔之間是相通的,血液在四個腔內是如何流動的,四個腔分別于哪些血管相連通。
3、組圖(想圖):所謂組圖(也就是想圖)其實就是一個把各個部分的知識點貫穿在一起,融會貫通的過程。當你把各部分的知識點都通過以上三個環節完成后,就可以把相關內容盡可能的穿在一起。例如,對于人體生理衛生部分 ,可以把和心臟的'結構圖相關的血液循環路線圖,人體內氣體交換和運輸示意圖等內容穿在一起,形成系統的知識,甚至于還能把消化,泌尿的知識也穿在一起。
4、初中生物書比較重要的圖:
被子植物部分有:①根尖成熟區吸收水分的模式圖:需要說出的知識點有:根尖的結構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什么,根吸收水分的原理,在哪種情況下吸水,在哪種情況下失水,水分從根毛進入成熟區內部導管的過程。
②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圖:木本植物莖中維管束的組成,排列方式,莖能不斷長粗的原因,導管,篩管的作用和位置,還要能說出草本植物的莖在以上方面的特點。
③葉片的結構圖:在這幅圖中除了要能說出葉片的結構在表皮,葉肉,葉脈方面的特點。還要能說出蘊藏的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條件,產物以及意義。
④雌蕊的結構圖:重點是子房的結構,雙受精的過程,以及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各部分是如何對應發育成果實的各部分。
⑤種子的結構圖:單子葉,雙子葉種子的異同點,尤其是胚的作用,以及種子萌發的條件。當你把以上各部分植物的圖復習完成后,可以通過營養和生殖兩個角度把它們穿在一起形成系統的知識。即:植物體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對有機物的制造,分解和運輸,傳粉,受精,果實的形成,種子的萌發。
5、人體生理衛生部分主要有:
①心臟的結構圖:心臟四個腔的名稱,相連通的血管的名稱,以及各腔內,各血管內流淌的血液是動脈血還是靜脈血。
②人體血液循環路線示意圖:體循環和肺循環的路線,血液成分在什么部位發生了變化,每一處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什么血,血液中運輸氧氣的是什么,運輸養料的是什么等等。
③小腸絨毛的示意圖:主要知識點有:營養物質中哪些可以直接被吸收,哪些需要經過消化才能被吸收,哪些營養成分被小腸絨毛中的毛細血管吸收,哪些被毛細淋巴管吸收。
④氣體交換和運輸示意圖:人體內體交換發生的部位,原理,結果
⑤腎單位結構圖(尿液形成的模式圖):腎單位的結構,尿液形成的過程(重點有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⑥反射弧的模式圖:反射弧的組成以及作用,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區分,灰質,白質的組成,人大腦皮層的特點,小腦的作用。
⑦ 眼球的結構圖:視覺的形成,近視眼的形成原因和糾正方法
⑧長頸鹿進化的示意圖:自然選擇的過程,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
⑨ 生態系統的食物鏈,食物網絡。
⑩顯微鏡的結構圖:顯微鏡各部分結構名稱和作用,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如果你通過上面這種方法,把各章節的典型圖示復習一遍的話,說明你已經復習好了,你不能完成的內容或者完成起來有難度的內容通過這種形式的復習,檢測,也已經把問題解決了。同時,在實際解題的過程中,不管知識點怎么換說法,不管圖怎樣變化,在你的腦海中都有一幅正確的圖解幫助你去分析,判斷,解決問題。
6、精講精練,提高能力 。
基礎復習必須全面,但又不能平均主義,必須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突出重點要提高復習課40分鐘的效率。課前作好充分準備,包括分析大綱,考綱,教材,教學參考資料,課堂上練習,電化教具,小黑板,生物模型與掛圖等,使堂上教學的信息量增大,加上生動的語言表達,理論聯系實際,講練結合,便能使直觀性,趣味性和知識性有機地
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注意力也容易集中,這樣學生就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知識。 在中考復習中講解與練習的時間一定要控制在20分鐘左右(每節課時間為45分鐘)。要正確處理好練習題的數量和質量,課上教師不應講解的過多,要做到精講精練,應當選擇適當數量不同類型和不同難度的練習題用以檢查復習效果,提高解題能力。加強訓練是一種高強度的知識運用訓練,通過訓練能大大地提高學生輸出知識的能力,提高成績。我對學生的強化訓練主要有三種方式:①在平時的練習中進行強化訓練,即把平時的訓練當考試。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閉卷完成,中途不能中斷不能查閱書本和答案,直到所有學生把認為會做的題目完成后才能對答案,看書,討論或問老師。這樣有利于保持思維的連續性,提高反應速度和熟練程度,消除對課本和答案的依賴,培養自信心,同時減少因重復翻閱答案而消費的時間。
②在課堂小測時,不寫題目,而是口述題目,學生必須聽清題目,記住有關問題和供選答案,口述一題馬上答一題,目的是強化學生的記憶力和反應速度。
③在考試時適當加大題目量,難度和能力要求,縮短考試時間,以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應試心理承受力。
④用好資料,四月質量檢測前,完成第五單元的復習,五月中旬完成全部的資料的復習,進入綜合試題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