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物高考知識點歸納
高倍物鏡觀察:①只能調節細準焦螺旋;②調節大光圈、凹面鏡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根本區別為: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①原核細胞:無核膜,無染色體,如大腸桿菌等細菌、藍藻
②真核細胞:有核膜,有染色體,如酵母菌,各種動物
注:病毒無細胞結構,但有DNA或RNA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生物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一性體現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7、組成細胞(生物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不同
8、組成細胞的元素
①大量無素:C、H、O、N、P、S、K、Ca、Mg
②微量無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細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為C,鮮重中含最最多元素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鮮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為蛋白質。
10、(1)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脂肪可蘇丹III染成橘_(或被蘇丹IV染成紅色);淀粉(多糖)遇碘變藍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2)還原糖鑒定材料不能選用甘蔗
(3)斐林試劑必須現配現用(與雙縮脲試劑不同,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再加B液)
生物高考知識點整理
(1)性狀——是生物體形態、結構、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對性狀——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3)在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的雜交實驗中,雜種一代(F1)表現出來的性狀是顯性性狀,未表現出來的是隱性性狀。
(4)性狀分離是指在雜種后代中,同時顯現出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
(5)雜交——具有不同相對性狀的親本之間的交配或傳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個體之間的交配或傳粉(自花傳粉是其中的一種)
(7)測交——用隱性性狀(純合體)的個體與未知基因型的個體進行交配或傳粉,來測定該未知個體能產生的配子類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種雜交方式。
(8)表現型——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性狀。
(9)基因型——與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體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遺傳效應的DN_斷,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生物高考備考知識點
1.內環境:由細胞外液(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構成的液體環境。
2.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3.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主要是: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4.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內環境穩定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5.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主要調節機制。
6.(多細胞)動物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組成。
7.興奮: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8.靜息電位:內負外正;興奮部位的電位:內正外負。
9.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
10.由于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上,因此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11.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12.激素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
13.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叫做反饋調節。分為負反饋調節和正反饋調節。
14.激素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體液調節:激素等化學物質(除激素以外,還有其他調節因子,如CO2等),通過體液傳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
16.單細胞動物和一些多細胞低等動物只有體液調節。
17.動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常常同時受神經和體液調節,但神經調節仍處于主導地位。
18.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衛、監控和清除。
生物高考必修知識點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一、相關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細胞呼吸):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根據是否有氧參與,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細胞在有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過程。
3.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的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4.發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無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
酶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三、無氧呼吸的總反應式:
(酵母菌、植物細胞在無氧條件下的呼吸)
(動物骨骼肌細胞、馬鈴薯塊莖、甜菜塊根等細胞的無氧呼吸)
四、影響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溫度:溫度通過影響細胞內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的活性來影響細胞的呼吸作用。
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細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低,細胞呼吸越弱;溫度越高,細胞呼吸越強。
2.氧氣:氧氣充足,則無氧呼吸將受抑制;氧氣不足,則有氧呼吸將會減弱。
3.水分:一般來說,細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將增強。但陸生植物根部如長時間受水浸沒,根部細胞缺氧,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過多酒精,可使根部細胞壞死。
4.CO2:環境CO2濃度提高,將抑制細胞呼吸,可用此原理來貯藏水果和蔬菜。
生物高考復習知識點
生態環境的保護
1、人口增長引發環境問題的實質是人類的活動超出了環境的承受能力,對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造成了破壞。
2、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壤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樣性銳減、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等
3、生物多樣性包括3個層次:遺傳多樣性(所有生物擁有的全部基因)、物種多樣性(指生物圈內所有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多樣性。
4、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的基礎,對生物進化和維持生物圈的穩態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
5、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對土地資源的壓力
(2)對水資源的壓力
(3)對能源的壓力
(4)對森林資源的壓力
(5)環境污染加劇
6、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潛在價值,直接價值,間接價值
7、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1)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是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場所。
(2)遷地保護:動物園、植物園、瀕危物種保護中央。
(3)加強宣傳和執法力度。
(4)建立庫、種子庫,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的基因進行保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