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時才是“最佳睡眠時間”
研究發現,入睡時間在午夜或更晚的人發病率最高,而在晚上 10:00~10:59 之間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低。
具體來看,與 10:00 至 10:59 入睡相比,晚上 11:00~11:59 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12%,在午夜或更晚入睡的人高 25%,而晚上 10:00 之前入睡的人高 24%。
總的來說,睡眠時間與全因死亡率之間呈現“J 型關聯”——7小時的睡眠時間是與全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死亡相關的最低點。
睡眠時長與全因死亡率的關系
另一項研究由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進行,他們發現入睡的最佳時間是晚上10點到11點。研究表明,在這個時間段入睡的人比其他時間入睡的人更容易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相反,在半夜或更晚才上床睡覺的人則面臨更高的心臟病風險。
這些研究結果提醒了我們,我們的睡眠習慣與健康之間存在緊密聯系。無論是持續不夠睡眠還是持續過度睡眠,都會增加我們的死亡風險。睡眠7小時左右可能是最理想的選擇。此外,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入睡時間也是至關重要的,晚上10點到11點似乎是一個良好的選擇,有助于預防心臟病的發生。
男性睡眠時長與全因死亡率的關系
在男性中,與 7 小時的睡眠相比,每晚睡眠超過該數值,比如達到 8、9、10 小時,全因死亡率將分別升高 9%、18% 和43%;而睡眠不足 5 小時,參與者的全因死亡率也會升高 16%。
女性睡眠時長與全因死亡率的關系
在女性中,與每晚 7 小時睡眠相比,多睡 1 小時或少睡 1 小時均會使全因死亡率升高。
令人震驚的是,睡得太久對健康的損害竟然會更大。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全因死亡率在睡眠時長達到10小時及以上時,最大程度地升高,分別增加 43% 與 55%。
不同人群的最佳睡眠時間范圍
0~3個月的嬰兒:14~17小時/天
4~11個月的嬰兒:12~15小時/天
1~2歲的幼兒:11~14小時/天
3~5歲的幼兒:10~13小時/天
6~13歲的兒童:9~11小時/天
14~17歲的青少年:8~10小時/天
18~25歲的青年人:7~9小時/天
26~64歲的成年人:7~9小時/天
65歲以上的老年人:7~8小時/天
保持高質量睡眠的原因
睡眠時間不僅影響我們的壽命,還影響我們的精力、記憶、情緒、免疫力、體重等方面。睡眠不足或過多都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睡眠不足會導致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情緒低落、免疫力下降、肥胖風險增加等問題。睡眠過多也會導致頭痛、嗜睡、抑郁、糖尿病、心臟病等問題。因此,保持適度的睡眠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有什么助眠的方法
保持良好的睡眠衛生,即在安靜、黑暗、舒適的環境中入睡,避免使用電子設備或看刺激性的內容。
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即每天盡量在固定的時間入睡和起床,避免周末熬夜或睡懶覺,打亂生物鐘。
保持適當的運動量,即每天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但避免在睡前運動,以免過度興奮。
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即避免過飽或過餓入睡,避免攝入咖啡因、酒精或其他刺激性物質,適當喝一些溫牛奶或草本茶。
保持放松的心態,即在睡前做一些有助于放松的事情,如聽音樂、閱讀、冥想等,避免思考工作或生活中的壓力或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