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二伏為什么要吃面
在二伏按照傳統要吃面,有嘗新的意思,距離小麥收獲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北方這個季節正是農閑的一個階段,正值中伏期間的溫度高,身體大量出汗,要及時補充營養,讓身體更有能量。這時候天氣炎熱很多人都沒有胃口,出現“苦夏”,就可以用新收的小麥來制作面條吃,在我們煙臺地區有吃“過水面”的習俗。這樣做一鍋不僅品嘗了新麥,而且還能補充我們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當然,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需要再用吃面來補充營養,我們按照傳統來吃面,吃的是傳統是習俗,讓我們年輕一輩不忘老傳統,記住來路,展望美好未來。
二伏吃面的好處
1、伏天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加快,身體大量出汗,對能量的需求增多。而入伏后,正是麥子豐收的季節,用新小麥做成的面食富含含糖類、B族維生素、多種礦物質等,容易使人有飽腹感,可以保持血糖的長期穩定,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熱量。
2、伏天暑熱難耐,人們常食欲不振、沒什么胃口,而面食相對好消化吸收,湯面、炒面、撈面、燜面等各種不同吃法的面食還可增進人的食欲。
3、伏天天熱,出汗是順應自然的養生之道,吃熱湯面可以促進身體發汗,將體內的濕熱排出,避免中暑。暑天吃面還可以使人更加清醒,注意力集中,因為它能緩慢地、有規律地向大腦輸送葡萄糖。
二伏怎么計算
很多年輕的朋友雖然知道夏天有“三伏天”這個說法,但是對三伏天的計算,以及三伏天當中所蘊含的我國傳統文化并不熟知。我們先來從三伏天的由來說起吧。
“三伏天”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定義,特指夏季的一個時間段。三伏天簡稱伏天,時間跨度在30天或者40天。三伏天的概念最早可以追述到戰國時期。三伏的計算方法體現了我國的傳統的哲學觀念,以及傳統的歷法計算方法。
首先是“伏”,伏的意思是“伏藏”。為何要伏藏呢?這就要涉及到我國的傳統的五行思想了。在我國傳統的五行思想當中世間的萬事萬物都里不可金木水火土五中元素,四季自然也是離不開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都有對應的元素,春對應木、夏對應火、秋對應金、冬對應水,其中五行有相生相克的規律,木生火,但火是克金的,這樣秋季在夏季之后是不敢出來的,需要“伏藏”起來。這時候在夏季當中加入了一個新的季節“長夏”,長夏對應的是土元素,這樣就能夠達到五個季節相生的環節了。而長夏就是我們所說的“三伏天”。
2023年二伏時間
二伏開始與結束的時間: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2023年二伏詳細時間表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中伏第1天:2023年7月21日
中伏第2天:2023年7月22日
中伏第3天:2023年7月23日
中伏第4天:2023年7月24日
中伏第5天:2023年7月25日
中伏第6天:2023年7月26日
中伏第7天:2023年7月27日
中伏第8天:2023年7月28日
中伏第9天:2023年7月29日
中伏第10天:2023年7月30日
中伏第11天:2023年7月31日
中伏第12天:2023年8月1日
中伏第13天:2023年8月2日
中伏第14天:2023年8月3日
中伏第15天:2023年8月4日
中伏第16天:2023年8月5日
中伏第17天:2023年8月6日
中伏第18天:2023年8月7日
中伏第19天:2023年8月8日
中伏第20天:2023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