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芒種是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芒種的含義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因此“芒種”又叫“忙種”。
芒種三候
我國古人將芒種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芒種節氣,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并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它鳥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節氣的習俗
芒種主要習俗有安苗、送花神、打泥巴仗、煮梅等。
芒種前后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皖南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有“打泥巴仗”節,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此時也是煮梅、食梅的時節。
芒種節氣的特點
在我國南方地區,芒種時節就進入初夏梅雨季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此時黃淮平原也將進入雨季,芒種前后若遇連陰雨及風、雹等天氣,往往使小麥不能及時收割、脫粒和貯藏。西南地區進入一年中的多雨季節,高原地區的冰雹天氣開始增多。在此期間,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區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以外,全國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炙熱了。
芒種農事
芒種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處于“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季節。忙夏收,是因為麥已成熟,需及時收曬。忙夏種,主要是指回茬秋收作物,如夏玉米、夏大豆等夏種作物,因其可生長期是有限的,為保證到秋霜前收獲,需盡早播種栽插,才能取得較高的產量。忙夏管,因為芒種節氣之后雨水漸多,氣溫漸高,棉花、春玉米等春種的莊稼已進入需水需肥與生長高峰,不僅要追肥補水,還需除草和防病治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