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氣候特點是什么
夏至的氣候特點是什么
夏至節氣具有暴雨、梅雨天氣、高溫、潮濕等氣候特點。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再就是,我國江淮一帶會出現“梅雨”天氣。這時候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里交匯,形成一道低壓槽,就會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
夏至節氣的氣溫變化
夏至和冬至一樣,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節氣。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過了夏至,雖然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但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
夏至節氣的物候特征
古人將夏至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古人認為,麋與鹿雖屬同科,但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麋因屬陰,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腹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開始衰退了。
夏至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1、炎熱將至
夏至過后,太陽的直射點也會變化,會慢慢的向南移動,對于北半球來說,很多地區的白天時間會越來越短,黑夜的時間卻是一天比一天長。但是,因為這個時候的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還是比較多的,所以,在這之后的一段時間內,氣溫都是比較高的,因此,民間也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
2、雨水增多
夏至之后,我國南方的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這個時候的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因此,對于農作物來說是一次挑戰,從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在這個時候,在華南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從入春依賴,降雨量就是東多西少的,之后會逐漸轉變為西多東少。
夏至節氣的飲食風俗
“麥粽”與“夏至餅”
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面等。《吳江縣志》中記載:“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人們不僅吃“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夏至日,農家還搟面做薄餅,烤熟,夾著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贈親友,俗稱“夏至餅”。
清涼補
人們喜好在夏天滋補涼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補涼湯、涼茶、酸梅湯等比較傳統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調醋,少鹽、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類等為主。
麥餃筒
夏至節氣迎來,寧波各式的粉食也紛紛出爐。寧波桑洲鎮村民熟練地把和好的面粉往平底鍋上一糊,軟軟的面糊餅就成型了。然后把各種炒制好的食材混起來,用餅一裹就可以吃了,土話叫麥餃筒。寧波桑洲鎮村里的老人介紹說,每年這個時節,新麥收獲,各家各戶都要吃些粉食來慶祝豐收。這個傳統已經延續了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