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復習知識點
一、壓強
壓力:垂直壓在物體表面的力(1)有的和重力有關;如:水平面:F=G(2)有的和重力無關。
壓力的作用效果:(實驗采用控制變量法)跟壓力、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壓強公式:p=F/S,式中p單位是:pa,壓力F單位是:N;受力面積S單位是:m2。
增大壓強方法:(1)S不變,F增大;;(2)F不變,S減小;(3)同時把F增大,S減小。
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二、液體的壓強
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液體受到重力,液體具有流動性。
液體壓強特點:(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系。
液體壓強計算:,(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面到液體內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m。)據液體壓強公式:,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等無關。
連通器: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連通器原理:連通器如果只裝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
應用:船閘、、鍋爐水位計、茶壺、下水管道。
三、大氣壓強
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
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動性而產生的,
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1、托里拆利實驗(最先測出):實驗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銀面的上方是大氣,是大氣壓支持管內這段水銀柱不落下,大氣壓的數值等于這段水銀柱產生的壓強。2、課堂實驗:用吸盤測大氣壓:(原理:二力平衡F=大氣壓p=F/s)
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金屬盒)氣壓計。
標準大氣壓:把等于760毫米水銀柱的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13×105pa。
大氣壓的變化:和高度、天氣等有關;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在海拔3000m以內,大約每升高10m,大氣壓減小100pa。
○(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抽水機是利用大氣壓把水從低處抽到高處的。在1標準大氣壓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約10.3m高。
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飛機的升力:飛機前進時,由于機翼上下不對稱,機翼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較小,下方流速小,壓強較大,機翼上下表面存在壓強差,這就產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浮力: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
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物體沉浮條件:(開始是浸沒在液體中)
法一:(比浮力與物體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最后漂浮,此時F浮=G)
(3)F浮=G懸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體與液體的密度大小)
(1)>下沉;(2)<上浮;(3)=懸浮。(不會漂浮)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浸沒在氣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氣體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計算浮力方法有:
(1)稱量法:F浮=G-F,(G是物體受到重力,F是物體浸入液體中彈簧秤的讀數)
(2)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適合漂浮、懸浮)
六、浮力利用
(1)輪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這就是制成輪船的道理。
排水量:輪船按照設計要求,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排水量=輪船的總質量
(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沉浮。
(3)氣球和飛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
(4)密度計:測量液體密度的儀器,利用物體漂浮在液面的條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中考物理復習知識點梳理
一、歐姆定律。
1、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①提出問題:電流與電壓電阻有什么定量關系?
②制定計劃,設計實驗:要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即:保持電阻不變,改變電壓研究電流隨電壓的變化關系;保持電壓不變,改變電阻研究電流隨電阻的變化關系。電路圖(課本P103圖8-1)
③進行實驗,收集數據信息:(會進行表格設計此為能力考點)
④分析論證:(分析實驗數據尋找數據間的關系,從中找出物理量間的關系,這是探究物理規律的常用方法。為近年考試熱點)
⑤得出結論: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歐姆定律的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數學表達式I=U/R
4、說明:①適用條件:純電阻電路(即用電器工作時,消耗的電能完全轉化為內能)
②I、U、R對應同一導體或同一段電路,不同時刻、不同導體或不同段電路三者不能混用,應加角碼區別。三者單位依次是A 、V 、Ω
③同一導體(即R不變),則I與U成正比同一電源(即U不變),則I與R成反比。
④是電阻的定義式,它表示導體的電阻由導體本身的長度、橫截面積、材料、溫度等因素決定。
R=U/I是電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導體的電阻可由U/I給出,即R與U、I的比值有關,但R與外加電壓U和通過電流I等因素無關。
5、解電學題的基本思路
①認真審題,根據題意畫出電路圖;
②在電路圖上標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時加角碼);
③選擇合適的公式或規律進行求解。
二、伏安法測電阻
1、定義: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出電路中某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就可以根據歐姆定律算出這個導體的電阻,這種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電路圖:(右圖)
4、步驟:①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連接實物時,必須注意開關應斷開
②檢查電路無誤后,閉合開關S,三次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分別讀出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討論:⑴本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改變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分壓),同時又保護電路(限流)。
⑵測量結果偏小是因為:有部分電流通過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大于實際通過Rx電流。根據Rx=U/I電阻偏小。
⑶如圖是兩電阻的伏安曲線,則R1>R2
三、串聯電路的特點:
1、電流:文字: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電壓:文字: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電壓之和。
字母:U=U1+U2+U3+……Un
3、電阻:文字: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部分電路電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理解:把n段導體串聯起來,總電阻比任何一段導體的電阻都大,這相當于增加了導體的長度。
特例: n個相同的電阻R0串聯,則總電阻R=nR0 .
4、分壓定律:文字:串聯電路中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與其電阻成正比。
字母:U1/U2=R1/R2 U1:U2:U3:…= R1:R2:R3:…
四、并聯電路的特點:
1、電流:文字:并聯電路中總電流等于各支路中電流之和。
字母:I=I1+I2+I3+……In
2、電壓:文字: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電阻:文字:并聯電路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支路電阻倒數之和。字母:1/R=1/R1+1/R2+1/R3+……1/Rn
理解:把n段導體并聯起來,總電阻比任何一段導體的電阻都小,這相當于導體的橫截面積增大。
特例: n個相同的電阻R0并聯,則總電阻R=R0/n .
求兩個并聯電阻R1、R2的總電阻R=
4、分流定律:文字:并聯電路中,流過各支路的電流與其電阻成反比。字母:I1/I2= R2/R1
練習:現有一個電池組,一個電流表,一個開關,一個已知電阻R0,導線若干,用上述器材測定待測電阻Rx的阻值,要求:①畫出實驗電路圖;②簡要寫出實驗步驟并用字母表示測量的物理量;③根據所測物理量寫出待測阻值Rx的表達式。
方案一:⑴電路圖如圖甲
⑵實驗步驟:
①閉合開關S,讀出電流表示數I0
②斷開開關S,把電流表改接與Rx串聯,閉合開關S讀出電流表示數Ix。
⑶表達式:
方案二:⑴電路圖如圖乙
⑵實驗步驟:①閉合開關S,讀出電流表示數I0
②斷開開關S,把電流表改接干路上,閉合開關S讀出電流表示數I
⑶表達式:
方案三:⑴電路圖如圖丙
⑵實驗步驟:
①斷開開關S,讀出電流表示數I0
②閉合開關S讀出電流表示數I
⑶表達式:
方案四:⑴電路圖如圖丁
⑵實驗步驟:
①閉合開關S,讀出電流表示數I1
②斷開開關S讀出電流表示數I2
中考物理知識點整理
一、光的直線傳播
⑵ 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著不同的方向 ,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于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練習:☆請各舉一例說明光的反射作用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利與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鏡觀察面容;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物體是由于物體反射光進入我們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樓房的玻璃幕墻、釉面磚墻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間,我們從各個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發生了漫反射。
1、面鏡:
⑴平面鏡:
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④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變光路
實像和虛像: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⑵球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 內 表面作反射面。
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 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
反射光是平行光
應 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定義: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質: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汽車后視鏡
練習:☆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我們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蠟燭進行實驗,其中選用兩根相同蠟燭的目的是:便于確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車司機前的玻璃不是豎直的,而是上方向內傾斜,除了可以減小前進時受到的阻力外,從光學角度考慮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車內的物體的像成在司機視線上方,不影響司機看路面。汽車頭燈安裝在車頭下部:可以使車前障礙物在路面形成較長的影子,便于司機及早發現。
二、顏色及看不見的光
1、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
2、看不見的光:紅外線, 紫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