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測試卷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2)不見曦月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4)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2.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懷民亦未寢,相于步于中廷
B.天無纖云,月白如晝
C.素湍綠潭,回清倒映
D.清林翠竹,四時具備
3.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富陽至桐廬
B.山川之美 春冬之時
C.相與步于中庭 冰寒于水
D.天下獨絕 猿則百叫無絕
4.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B.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C.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D.蟬則千轉不窮
5.對下列句子的大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不絕的山峰,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
B.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兩岸懸崖峭壁,五光十色。
C.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們二人這樣的閑人罷了。
D.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那些忙于治理政務的官員,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后,(就)流連忘返。
6.根據要求默寫。
(1)晴川歷歷漢陽樹, 。
(2) ,山山唯落暉。
(3)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 。
(4) ,云生結海樓。
(5)孟浩然從大處入筆,用“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描繪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白居易則從細處著墨,用“ , ”描繪了西湖早春鳥兒歡唱的動態美景。(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三峽》,回答問題。
三 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屬引凄異 屬: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疾: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9.填空。
(1)文中用“ ”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 ”寫出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電站,這可以從本文中找出兩條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并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
理由①:
原句:
理由②:
原句:
10.昔日酈道元筆下美麗的三峽,如今更因三峽工程聞名于世,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請你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寫一段導游詞,向游客介紹三峽的風景特點和時代變化。
導游詞:
(二)比較閱讀甲、乙兩篇短文,回答問題。
【甲】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乙】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與:
(2)月色入戶 戶:
1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2)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13.根據語段填空。
(1)甲文寫景動靜相襯,其中通過生命活動的描寫,為景色增添動感的語句是“ ”和“ ”。乙文中寫景的名句是“ ”。
(2)甲、乙兩文都描寫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繪了“ 之美”,乙文描寫了“ 之美”。從表達方式看,兩文都有緊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稱點睛之筆的 。從思想感情看,兩文都表達了對自然的親近和熱愛,但作者的心緒并不同。《記承天寺夜游》中的蘇軾是受到貶謫的“ ”人(填摘自文中的一個字),文中把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復雜的思想感情濃縮在了“ ”的語句中;《答謝中書書》中的陶弘景則堪稱隱居的“ ”人(填摘自文中的一個字),文中表達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一卷冰雪文序
張 岱
①魚肉之物,見風日則易腐,入冰雪則不敗,則冰雪之能壽物也。今年冰雪多,來年谷麥必茂,則冰雪之能生物也。蓋人生無不藉此冰雪之氣以生,而冰雪之氣必待冰雪而有,則四時有幾冰雪哉?
②若①吾所謂冰雪則異是。凡人遇旦晝則風日,而夜氣則冰雪也;遇煩躁則風日,而清凈則冰雪也;遇市朝則風日,而山林則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魚之于水龍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魚與龍不之覺耳。
③故知世間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聲、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氣。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盡者,莫深于詩文。蓋詩文只此數字,出高人之手,遂現空靈;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間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說。即使其能解能說矣,與彼不知者說,彼仍不解,說亦奚⑤為?故曰:詩文一道,作之者固難,識之者尤不易也。
【注釋】①若:像。②特:只不過。③恣:放縱,任憑。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14.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藉: (2)異:
(3)遂: (4)固:
15.請用“/”為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
冰雪之在人如魚之于水龍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魚與龍不之覺耳。
16.翻譯文中畫浪紋線的語句。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說。
17.請用第①段中的兩個關鍵詞回答:“冰雪之氣”對世間萬物有哪兩大好處?
18.所謂“冰雪之氣”,亦即冰雪之特點。請你根據本文內容的提示,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用至少四個雙音節詞概括一下“冰雪”的特點。
19.張岱的文風任情適性,文筆流麗清新,為人慷慨亮節,性格孤高傲物。文中哪句話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難覓的心情?
三、作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天的新綠、故鄉的圓月;“采菊東籬下”的悠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灑脫;陌路上的相視一笑,危難時的義無反顧……在生活中,美隨處可見,需要我們去發現,去體驗,去感悟。最美,是美的升華。它令人刻骨銘心、靈魂震撼,令人心馳神往。
你一定有心中的“最美”,關于“最美”,你一定也有感悟,請自擬一個包含“最美”這個詞語的標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體自選,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姓名和校名。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單元測試卷
(考試時間120分鐘,總分100分)
一、積累和運用(19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組是( )(2分)
A.農諺(yàn) 褶皺(zhě) 攜帶(xié) 兩棲(xī)
B.腐蝕(shí) 溝壑(hè) 萌發(mén) 霧靄(aí)
C.潮汐(xī) 隕石(yǔn) 追溯(sù ) 龜裂(jūn)
D.緘默(jiàn ) 烘烤(hǒnɡ) 山麓(lù ) 劫難(nàn)
2.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漂移 致密 帷幕 銷聲匿跡
B.翩然 海棠 懸殊 草長鶯飛
C.骨骼 流逝 蹤跡 海枯石爛
D.砂礫 裝置 慧星 天衣無縫
3.請從所給的三個詞語中,選出一個最符合語境的填在橫線上。(2分)
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 (蘇醒 醒悟 復蘇)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 (陸續 次第 連續)開放。
4.詩文默寫。(8分)
(1)海內存知己, ;無為在歧路, 。
(2) ,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 。
(3)挑兮達兮, ;一日不見, 。
(4) ,團團圍定炕上坐。
(5)滿窯里圍得不透風, 。
5.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題目。(3分)
世界需要愛。①沒有了愛,誰也無法阻塞人生的風雨。②愛如漆黑長夜里的明燈,為孤寂失路的人指引方向,③愛如茫茫沙漠中的綠洲,為唇焦口燥的人呈上瓊漿。④愛如 , 。⑤ 在愛的懷抱中, 能幸福快樂地成長。
(1)第②句標點符號使用有誤,請將修改意見寫在下面橫線上。(1分)
(2)請仿照②③句的形式,在文中橫線上再續寫第④句。(1分)
(3)為第⑤句填上恰當的關聯詞。(1分)
6.名著閱讀。(2分)
傅雷先生是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在兒子( )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后,通過( )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悉心指導,教導兒子要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后來匯編成冊,這就是《傅雷家書》。
二、綜合性學習(5分)
7.學校開展以“我愛運動”為主題的綜合性活動,請你根據要求,完成下列相關任務。
(1)校學生會調查全校同學課余運動情況,下面是兩幅相關調查數據的統計圖。請你結合兩圖,用簡潔的語言寫出你的發現。(2分)
(2)你的班級將出一期以“運動心得”的黑板報,請你結合自己的運動體驗,寫一則心得。要求生動形象,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3分)
同學一:我愛踢球,如穿針引線般的傳球,讓我享受到默契配合的快樂。
同學二:我愛跑步,用汗水征服跑道,用毅力戰勝自我,用腳步丈量人生。
三、閱讀(36分)
(一)閱讀說明文《大自然的語言》選段,回答8~10題。(10分)
①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緯度。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的差別而不同。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華北常感覺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
③經度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但是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谷雨節,煙臺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因為煙臺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
④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情況。例如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溫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溫層。由于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便向低處流。這種現象在山地秋冬兩季,特別是這兩季的早晨,極為顯著,常會發現山腳有霜而山腰反無霜。在華南丘陵區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就是這個道理。
⑤此外,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說,春天提前九天。
8.文章這幾段主要的說明順序是( )(3分)
A.時間順序 B.空間順序 C.邏輯順序
9.分析第④段劃線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4分)
例如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溫反比低處高。
10.選文最后一段主要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12分)
候鳥的遷徙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類會驚奇地仰望著天上那些成群結隊、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測的旅客--候鳥。經過億萬年的自然進化,候鳥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與越冬地之間沿相對固定的路線往返遷徙的獨特習性。全世界9000多種鳥類中,超過三分之一的鳥都是候鳥,每年遷徙的候鳥數量可達100億只以上。
②同一季節,隨著緯度的改變,氣溫會產生梯度性的變化,特別是北半球的大塊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蓋,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許多鳥類不得不越過赤道,飛到南半球越冬。正因為這個原因,大多數候鳥的遷徙路線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顯。
③人們用多種方法觀測候鳥的飛行路線,如望遠鏡觀察、雷達探測、給鳥涂顏料和環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是環志法。環志法是將金屬或塑料做成腳環(或頸環、翅環),刻上環志國家、單位和編碼,將環固定在候鳥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記錄,將鳥放飛后,期望通過再次觀測到它或回收腳環,這樣能更好地了解被環志的鳥兒遷徙的時間、路線等數據。隨著衛星應用技術的發展,科學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鳥身上安裝小型無線電信號發射器,通過定向接收機接收信號來觀測候鳥的行蹤。
④經過長期監測,鳥類學家認為全世界候鳥遷徙路線主要有以下幾條:東亞-澳大利亞、中亞-印度、西亞-東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這些遷徙路線就如一條條“高速公路”,任由鳥兒們飛來飛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遷徙的過程中,鳥類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鹀是美國東部隨處可見的一種鳴禽,每年秋季,它們都會飛行3800千米,到達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馬等地。讓人驚奇的是,它們是以星星為標記進行遷徙的。具體用來判斷方位的是北極星中心約35°以內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說,在這個區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龍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們的路標,其卓越的導航本領讓科學家驚嘆不已。白頰林鶯,從加拿大遷往南美洲時需要面對飛行路線的選擇:如果沿著美國海岸南下,經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會減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遙遠。然而,這些小鳥的選擇是直接勇敢的飛越大西洋,并有規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島嶼上休息。另外,白頰林鶯還會選擇好的天氣和合適的風向,以使旅途更舒適,真是有勇有謀。
⑥對候鳥來說,遷徙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有樂趣。它們在遷徙途中要遇到許多想象不到的困難:飛過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層、迎著暴風雨、遭遇天敵,還有被人類捕食的危險……比如從英國出發的家燕,首先飛越英吉利海峽,穿過法國的比利牛斯山脈,跨過地中海,途經撒哈拉沙漠,再抗擊熱帶風暴的襲擊,抵達剛果的雨林,最后到達南非。經過超過10000千米、長達4個月的旅程,只有大約一半的成年個體能夠存活下來。這是多么悲壯的旅程啊!
⑦遷徙無疑是候鳥生活中最大的“冒險事業”,每年都會有無數的候鳥永遠無法到達它們的目的地。但是,它們仍然會沿著一定的路線,春來秋往,從不失信。遷徙對候鳥來說,是使命,是責任,是一種承諾。
11.分析下面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4分)
(1)全世界9000多種鳥類中,超過三分之一的鳥都是候鳥,每年遷徙的候鳥數量可達100億只以上。(2分)
(2)經過超過10000千米、長達4個月的旅程,只有大約一半的成年個體能夠存活下來。(2分)
12.選文第⑤段主要使用了哪幾種說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I3.下列對選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選文中“高速公路”“冒險事業”等詞,使說明顯得生動而有情趣;而“大多數候鳥遷徙的路線呈南北方向”中“大多數”一詞則體現了文章語言的準確性。
B.在眾多觀測候鳥飛行路線的方法中,被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是環志法。
C.硫磺鹀是以星星為標記進行遷徙的,具體用來判斷方位的是北極星巾心約35°以外的北方天空。
D.作者對候鳥遷徙中表現出來的勇氣、守信責任是肯定和贊美的。
14.請聯系選文內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寫出探究結果。(3分)
【材料一】1985年,首次遷徙到昆明的紅嘴鷗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達40500只。近年來,昆明已建成大量滇池湖濱濕地,許多候鳥都來昆明棲息繁衍。
【材料二】仙鶴是我國境內重要的遷徙鳥類。它們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保護,大多數都已建立了自然保護區。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護紅嘴鷗的通告。1982年,國務院決定,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在我國開展“愛鳥周”活動,從2006年開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起,每年5月的第二個周末舉行“世界候鳥日”活動。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15~18題。(10分
子昂碎琴
子昂初入京,不為人知。有賣胡琴者,價百萬,豪貴傳視,無辨者。子昂突出,顧左右曰:“輦①千緡②市之!”眾驚問,答曰:“余善此樂。”皆曰:“可得聞乎?”曰:“明日可集宣陽里。”如期偕往,則酒肴畢具,置胡琴于前。食畢,捧琴語曰:“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馳走京轂③,碌碌塵土,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役,豈宜留心!”舉而碎之,以其文軸遍贈會者。一日之內,聲華④溢都。
[注釋]①輦(niǎn):載運。②緡(mín):成串的銅錢。古代一千文為一緡。③京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④聲華:聲名。
15.解釋下列加點詞語。(4分)
(1)顧左右曰
(2)余善此樂
(3)如期偕往
(4)酒肴畢具
16.下列各組中,虛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不為人知
為字共三十有四
B.可得聞乎
在乎山水之間也
C.置胡琴于前
相與步于中庭
D.此樂賤工之役
舉而碎之
17.翻譯下列語句。(2分)
舉而碎之,以其文軸遍贈會者。
18.你如何看待陳子昂的摔琴行為?他最終成名靠的是什么?(2分)
(四)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9~20題。(4分)
送 別
范澄
酒盡津鼓①喧,風生浦帆亂。
山回不見君,夕陽在沙岸。
【注】津鼓:古時渡口客船啟行,鳴鼓催客。
19.發揮想象,描繪出詩歌前兩句的畫面(2分)
20.詩句最后一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試分析其作用。(2分)
四、作文(40分)
21.按要求作文。(40分)
題目:留在心中的那份
要求:(1)先把題目補充完整;(2)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現考生本人的真實姓名、校名等信息。
八年級語文高效學習方法
語文學習法一、活用錯題本 [誤區]“活用錯題本=錯題摘抄?”
“No!”很多同學,都很聰明,但并不智慧。同樣的學習時間,但是知識掌握情況卻千差萬別,那便是“死學”和“活學”的區別了。
活用錯題本,讓我們學習由事倍功半,變成事半功倍。而何謂“活用”呢?很多同學都有做錯題的習慣,但僅僅把錯題整理做成了“錯題摘抄本”。這道 題錯了,好,下次題型一變,繼續錯,好,錯題本又可以增加內容了(心中那個滿足啊~)。于是,考前捧著厚厚的錯題本,以表示自己曾有多用功、多刻苦。當成 績慘不忍睹,想想自己付出那么多(起碼錯題本是足夠的厚),得到的分數那個冤啊!
這樣的“錯題摘抄”其實壓根就是死學,把自己累得半死,沒有把知識掌握好,真心是不會“偷懶”。活用錯題本,就是活化知識,把問題逐個突破。
語文學習法二、知識整合[誤區]“備考就是要對每個知識點進行單打獨斗?”“No!”
知識點從來都不是零散、單一的,高考備考其實就是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和整合的過程。目的在于“把厚書讀薄”。歸納整合不是進行知識的簡單堆 積,而是為了找出知識的本質規律及其內在聯系,從而提高自身對知識的理性把握。古人曰“為學日增,為道日損,損之日損,幾近于道”,就是這個道理。
第一點講到的活用錯題本,其實就是整合的方法之一,有效運用錯題本,可以進行基礎知識、閱讀技法的整合。
而古詩文的整合,可以從內容、主題、類型、作者等角度入手。以下的案例供同學們參考:
語文學習法三、巧記知識 [誤區]“語文=死記硬背?” “No!”
很多人聞語文色變,因為“好多東西要背啊”。作為文科,語文要背的東西真不少,基礎知識外,就古詩文就要背那么多,還有古詩文的注釋,還有那些 作者及他們的作品,一大堆。那如何是好?死磕?不,記憶方法其實有很多,最笨的方法就是死記硬背。把自己累得半死還不算,還滋長厭學情緒。
1、選擇適合自己的記憶法
(1)自然背誦法。自然背誦法是指在自然的狀態下,不采用任何記憶方法幫助背誦,只是通過反復誦讀達到熟練成誦的方法,自然背誦法是一切背誦法的基礎。
(2)抓線索背誦法。抓線索背誦法是一種常用的理解式背誦的方法,在自然背誦的基礎上,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關鍵詞語作為線索,作為背誦的提示,用得好,能使背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圖像再現背誦法。圖像再現背誦法是指將語言材料轉化為生動活潑的圖像材料,在頭腦中形成一系列可以再現的形象,背誦時把文字材料像“過電影”一樣在頭腦中一一呈現出來。
(4)聯想背誦法。聯想背誦法是指通過聯想,在頭腦中形成暫時的聯系來增強記憶,從而達到背誦目的的一種背誦方法。
(5)串字背誦法。在一定數量的誦讀基礎上,將語言材料幾個句子的首字或關鍵字串在一起,并附加一定的意義,使之組合成為一句完整的句子,不能組成句子的,有時還要使用諧音的方法,這種背誦方法就是串字背誦法。
(6)強化鏈接背誦法。強化鏈接背誦法,指對背誦內容之間的鏈接處進行強化記憶的一種背誦方法,能使背誦的課文成為長時記憶,也便于背誦時脫口而出。
2、漢堡包復習時間
信息輸入大腦后,遺忘也就隨之開始了。遺忘率隨時間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別是在剛剛識記的短時間里,遺忘最快,這就是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簡而言之:人的記憶周期是7天。
八年級語文復習計劃
復習目標:
1、復習鞏固本冊要求學會的生字詞,名句,課內古文加點字解釋,做到書寫規范,不寫錯別字。
2、通過閱讀訓練,進一步掌握閱讀理解的方法、技巧。如學會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閱讀能力。
3、積累一些文言詞匯、學會翻譯文言文,能理解古文的主要意思,并能表述,結合生活經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4、彌補平時習作的不足,能寫出有一定條理、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5、擴充一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練習,以達到課內外互補、相得益彰的效果。
6、充分利用期末復習時間,爭取期末考出好成績。
復習內容:
1.基礎知識方面。復習每課的生詞及詞語解釋。生將課本中的生字、常用字歸類,要求學生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加強專項訓練。
2、文言文的復習。歸納本冊重要的字詞和第五六單元文言文單元中重要實詞和虛詞,并能歸納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3、古詩詞背誦默寫。要求學生背誦教材中所有古詩詞和現代詩詞,以及優美的時文、美文,加強積累。
4、課內外閱讀是學生在學習中的難點。在復習前先要求學生掌握應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相關要點。然后按單元對學生進行復習,并用試卷進行訓練。
5、課外名著閱讀。檢查學生本期對教材中所列的課外名著的閱讀情況,指導學生把握知識要點,能夠對所看的名著進行歸納整理,并能寫讀后感。
6、語文實踐活動。將教材中六次語文實踐活動的內容及要求重新整理,并檢查學生掌握情況。
7、作文訓練。從命題、結構、語言、開頭、結尾等方面進行訓練,強調學生首先要能說清一件事,然后,要求學生能對一件事了發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有理。言從字順。
8、綜合試卷。結合現在考試出題方式,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訓練,要求學生從考試訓練中,檢查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對試卷的解題能力,從而達到復習的目的。
復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1.復習中,由于復習較為單調,學生的激情不高,且部分學生長期以來都很不自覺,為了讓學生能真正理順知識要點,增強技能,復習中一定要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
2.在復習工作中,要避免因為自己心急而造成學生厭學或因為部分學生智力等方面的因素導致欲速而不達的后果。在復習中,克服各種困難,迎頭而上,力求在質量上有所突破。讓學生感受到學到知識、養成技能的快感。從中感受到成就感。
時間安排:
本期復習安排在6月1號至24號完成。具體時間安排為:
基礎知識部分:6天時間
課內外閱讀部分:6天時間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期中試卷
答案一、積累運用
1. D 2、B 3、C。 4、A
5、①埃德加·斯諾 ②紀實 ③西北革命根據地
④共產黨和紅軍
6、(1)老驥伏櫪 (2)瑟瑟谷中風
(3)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4)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5)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
(6)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7、(1)同學情,良師恩。
(2)人海中難得有幾個真正的朋友 ,相信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也跟小明一樣,定是感慨萬千,讓我們一起和小明唱響《朋友,別哭》吧!
二、閱讀
(一)兩角錢
8、示例:
①“他穿著一身塵土仆仆的工裝……個頭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個豆芽菜”,通過外貌描 寫點明男孩子生活的艱辛,以更好地表現他內心的善良。
②“他的眼光里流露著猶豫的眼神……沖我似笑非笑的樣子”,通過神態描寫表現出男孩子 既想幫助“我”又怕被“我”拒絕的矛盾心理。
③“他的一只手揣在褲袋里,活塞一樣來回動了幾下,似掏未掏的樣子”,通過動作描寫表現男孩子此刻的矛盾心理。
(任選其中兩種進行分析即可給分)(4分)
9、“干凈透明”是指男孩子內心純潔,待人真摯。(大意相同即可)
10、男孩子在幫助了“我”之后非常開心,“我”不愿意打破他這種美好的感覺。
11、幫助別人并得到別人的肯定與尊重(1分)是快樂和自豪的(1分)。
12、男孩子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助了“我”;(1分)
男孩子樂于助人的純潔心靈打動了“我”;(1分)
男孩子的舉動提醒“我”面對一些舉手之勞的事情,一定要伸手幫助他人。(1分)
(二)13經過:肖老師發現王小朋在琢磨蝴蝶的翅膀要扇動幾次才會飛行。2分 意思對即可
結果:肖老師在和同學們討論蝴蝶的翅膀要扇動幾次才會飛時幫助王曉鵬樹立了信心。2分,意思對即可
14愣住:為王小朋思考做錯題和蝴蝶的翅膀要扇動幾次才學會飛行有沒有什么必然聯系這一問題而感到驚訝。2分 意思對即可
沉思:蝴蝶的翅膀要扇動幾次才學會飛行,要如何幫助王小朋才能讓他在學習上飛翔。2分 意思對即可
15、第⑩段畫線句子運用了語言描寫。形象地寫出了肖老師認為王小朋觀察蝴蝶與學習無關,表達了對王小朋的擔憂和關心之情。3分 意思對即可
16、本文本文有明暗兩條線索。明線:扇動翅膀的蝴蝶。因為文章主要是圍繞“蝴蝶的翅膀要扇動幾次才會飛行”來展開論述。暗線:肖老師對王小朋的態度。從剛開始肖老師對王小朋做錯題的不滿和對他觀察蝴蝶這一行為的不在意、生氣,到后來通過和同學們探討之后,對王小朋的認可、鼓勵。。
17、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富有教育機智、注重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第四段中:肖老師下意識的朝王曉鵬看去。第六段中:不知什么時候,肖老師走到他的身邊。等。言之有理即可。
(三)18、19略
20、(1)、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2)湍急、清澈
21、、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2、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熱愛自然,意欲歸隱
三、2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繪了一幅大沙漠中孤煙垂直,落日渾圓的奇異壯觀的景象,并寓悲涼之情于壯美景色之中
24、從側面烘托了守邊將土凄涼艱苦的生活環境,借以反映了他們不畏艱苦,積極保衛邊疆的愛國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