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期中考試卷及答案人教版
親愛的同學們:
新一年,你們又迎來一次階段性檢測。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希望你在答題時,仔細認真,請注意以下幾點:
1.全卷共5頁,有五大題,18小題。滿分100分(含書寫3分)。
2.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
祝你成功!
一、書寫(3分)
二、 基礎知識(共25分)
1. 閱讀下面這段文字,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4分)
在半個學期的語文學習中,我們認識了許多人物。有在戈壁灘上艱辛工作,卻xiǎn(▲)為人知的鄧稼先同志。《說和做》中qiè(▲)而不舍的聞一多先生。有對自己從前不好好學習感到ào(▲ )悔的小弗朗士,還有那對老王去世kuì( ▲)怍不已的楊絳。
2.古詩文名句填空。(12分)
(1) 獨坐幽篁里, ▲ 。(王維《竹里館))
(2) 草樹知春不久歸, ▲ 。(韓愈《晚春》)
(3) ▲ ,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4) 形影忽不見, ▲ 。(曹植《雜詩七首》)
(5) ▲ ,紛紛開且落。(王維《辛夷塢》)
(6) 刑天舞干戚, ▲ 。(陶淵明《讀山海經》)
(7) 忽憶故人天際去, ▲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8) ▲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9) 誰家玉笛暗飛聲, ▲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10) ▲ ,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逢入京使》)
(11) 小明暑假參加“中國詩詞大會”, 增長了知識,擴大了眼界,回校后與同學暢談中華詩詞之神韻,同學們用《孫權勸學》中呂蒙話 “ ▲ , ▲ 。” 來為她的驚人進步點贊。
3. 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
(1)見往事耳( ) (2)但手熟爾( )
(3)愿為市鞍馬( ) (4)及魯肅過尋陽( )
4.按要求填寫(5分)
(1)閱讀下面的文字,在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3分)
讀書無數的作家 ▲ 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感覺寫下了散文《回憶魯迅先生》讓我們真實感受到了一個富有人情味的魯迅; ▲ 寫的《賣油翁》讓我們懂得了熟能生巧、一技之長并不值得驕傲的道理;《孫權勸學》選自北宋 ▲ 編寫的《資治通鑒》。
(2)閱讀下面的材料,簡要談談你從中獲得的啟發。(2分)
一個年輕的畫家拜訪德國著名的畫家阿道夫·門采爾,向他訴苦說:“我真不明白,為什么我畫一幅畫只用一會兒工夫,可賣出去卻要整整一年?”“請倒過來試試吧,”門采爾認真地說:“要是你花一年的功夫去畫它,那么只用一天就準能賣掉它。”
三、現代文閱讀。(25分)
一、 《駱駝祥子》(13分)
①整整的三年,他湊足了一百塊錢!
②他不能再等了。原來的計劃是買輛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車,現在只好接著一百塊錢說了。不能再等;萬一出點什么事再丟失幾塊呢?恰巧有輛剛打好的車(定做而沒錢取貨的)跟他所期望的車差不甚多;本來值一百多,可是因為定錢放棄了,車鋪愿意少要一點。祥子的臉通紅,手哆嗦著,拍出九十六塊錢來:“我要這輛車!”鋪主打算擠到個整數,說了不知多少話,把他的車拉出去又拉進來,支開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個動作部伴著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詞;最后還在鋼輪條上踢了兩腳,“聽聽聲兒吧,鈴鐺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車拉碎了,要是鋼條軟了一根,你拿回來,把它摔在我臉上!一百塊,少一分咱們吹!”祥子把錢又教了一遍“我要這輛車,九十六!”鋪主知道是遇見一個心眼的人,看看錢,看看祥子,嘆了口氣:“交個朋友,車算你的了;保六個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給修理;保單,拿著!”
③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厲害了,揣起保單,拉起車,幾乎要哭出來。拉到個僻靜的地方,細細端詳自己的車,在漆板上試著照照自己的臉!越看越可愛,就是那不盡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諒了,因為已經是自己的車了。把車看得似乎暫時可以休息會兒了,他坐在了水簸萁的新腳墊兒上,看著車把上的發亮的黃銅喇叭。他忽然想起來, 今年是二十二歲。因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從到城里來,他沒過一次生日。好吧,今天買上了新車,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車的,好記,而且車既是自己的心血,簡直沒什么不可以把人與車算在一塊的地方。怎樣過這個“雙壽”呢?祥子有主意:頭一個買賣必須拉個穿得體面的人。最好是拉到前門,其次是東安市場。拉到了,應當在最好的飯攤上吃頓飯, 如熱燒餅夾爆羊肉之類的東西。吃完,有好買賣呢就再拉一兩個;沒有呢,就收車;這是生日!
④從有了這輛車,他的生活過得越來越起勁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著為“車份兒”著急,拉多少錢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買賣也就更順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 照這樣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買輛車,一輛,兩輛??他也可以開車廠子了!
⑤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選文略有改動)
5.選文選自 ▲ (作者)所寫的《駱駝祥子》(1分)
6.祥子為什么把買上新車的日子當成自己的生日?(3分)
▲
7.揣摩下列語句,回答括號里的問題。(6分)
(1)整整的三年,他湊足了一百塊錢!(對加著重號詞語進行賞析。)
(2)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厲害了,揣起保單,拉起車,幾乎要哭出來。(加著重號詞語表現了祥子怎樣的心理?)
(1) ▲
(2) ▲
8.結合選文第④段內容,祥子是怎樣的一個人?(3分)
▲
二、擁你入睡 (12分)
1.兒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長大了。換內褲,要躲在被子里換;洗澡,再也不用媽媽幫助洗,連我幫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2.我知道,兒子長大了,像日子一樣無可奈何地長大了。原來擁有的天然的肌膚之親和無所顧忌的親昵,都被兒子這長大拉開了距離,變得有些羞澀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3.有一天下午,兒子復習功課,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電視,剛看了一會兒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個身,倚在我的懷里,讓我摟著他睡上一覺,迷迷糊糊中囑咐我一句:“一小時后叫我,我還得復習呢!”
4.我有些受寵若驚。許久,許久,兒子沒有這種親昵的動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還要光著小屁股鉆進你的被窩里,和你膩乎膩乎。現在,讓你摟著他像摟著只小貓一樣入睡,簡直類似天方夜譚了。
5.莫非睡意朦朧中,兒子一下子失去了現實,跌進了逝去的童年,記憶深處掀起了清新動人的一角?讓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樣拾起他現在并不是想拒絕的往日溫馨?
6.兒子確實像小貓一樣睡在我的懷里。均勻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輕輕起伏著,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氣泡。
7.我想起他小時候,媽媽上班,家又擁擠,他在一邊玩,我在一邊寫東西,玩著玩膩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時侯寫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嗎?”我說:“快啦!快啦!”卻永遠快不了,心和筆被拽走得遠遠的。他等不及了,就跑過來跳在我的懷里帶有幾分央求的口吻說:“爸爸!我不搗亂,我就坐這兒,看你寫行嗎?”我怎么能說不行?已經把兒子孤零零地拋到一邊,寂寞了那么長時光!我摟著他,騰出一只手接著寫。
8.那時候,好多東西都是這樣摟著兒子寫出來的。他給我安詳,給我親情,給我靈感。他一點兒也不鬧,一句話也不講,就那么安安靜靜倚在我的懷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鳥,看我寫,仿佛看懂了我寫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實,那時他認識不了幾個字。有好幾次,他倚在我的懷里睡著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沒有發現……
9.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艱辛卻溫馨的寫作日子,想起兒子倚在我懷中小鳥一樣靜靜睡著的情景。我覺得我的那些東西里有兒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著之后做的那些個燦若星光的夢。
10.兒子長大了。縱使我又寫了很多比那時要好的故事,卻再也尋不回那時的感覺、那一份夢境。因為兒子再不會像鳥兒一樣蹦上你的枝頭,倚在你的懷里睡著了。
11.如今,兒子居然縮小了一圈,歲月居然回溯幾年。他倚在我的懷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靜。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動,我怕弄醒他,我知道這樣的機會不會很多甚至不會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擁著他,像擁著一支又輕又軟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會裊裊飛去… …
12.并不是我太嬌貴兒子,實在是他不會輕易地讓你擁他入睡。他已經長大,嘴唇上方已經展起一層細細的絨毛,喉結也已經像要啄破殼的小鳥一樣在蠕動。用不了多久,他會長得比我還要高,這張床將伸不開他的四肢……哦,我親愛的兒子,你懂嗎?此刻的睡夢中,你夢見爸爸這一份溫馨而矛盾的心思了嗎?......
13.一個小時過去了,我沒有舍得叫醒兒子。
(選自《做人與處世》 ,有刪改)
9.閱讀全文,請概括出“兒子長大了”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3 分)
▲
10.本文作者的心理描寫細膩真切,從文中找出擁長大的兒子入睡時的心理感受的詞語。(2 分) ( ▲ )—→( ▲ )—→( 溫馨而矛盾 )
11.第12段中“爸爸這一份溫馨而矛盾的心思”,你怎樣理解?(3分)
▲ 12.文章結尾簡潔而有韻味,試作簡要賞析。(4分)
▲
四、古詩文閱讀。 (17分)
(一)秋日行村路(4分)
【宋】樂雷發
兒童籬落帶斜陽,豆莢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誰是主?紅蜻蛉伴綠螳螂。
【注釋】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3.“一路稻花誰是主?紅蜻蛉伴綠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請寫出你的理解。(2分)
▲
14.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
(二)(13分)
[甲]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康肅忿然
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
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沒人①,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夫沒者豈茍然哉?必將有得于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于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學而務求其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注釋:①沒人:能潛水的人。
15.翻譯下面句子。(6分)
⑴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
⑵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
▲
16.[甲]文中體現陳堯咨傲慢的語句是________①___________,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②___________。(都用原文語句回答,4分)
17.[甲][乙]兩文都告訴人們什么道理?(3分)
▲
五、寫作(30分)
18. 人生如詩,詩如人生。當你和父母朋友一起旅游時拍下一張張照片,就是一首幸福的詩;當夜幕降臨后,一個人躺在草地上,靜得只有風聲的時候,就是一首淡然的詩。我們的生活,就是一首詩。詩情裝點了我們多彩的生活,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我們在詩意中成長。
請以“那是一首詩”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體自選(除詩歌外);②書寫端正,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等。
七年級上冊語文期中試卷
(考試時間:150分鐘 滿分:150分)
請注意:所有試題的答案均填寫在答題卡上,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
一、積累與運用(34分)
1.根據拼音在田字格內用正楷依次寫出相應的漢字。(4分)
“我一個人無法改變世界,但我能改變一個人的世界”,這改變就從閱讀開始。多讀書,讀好書,領略大千世界的五cǎi紛chéng,對人生大有bì yì。
2. 下列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端午日》節選自《沈從文小說集·邊城》(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
B.迎面走來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
C.臘八粥是由小米、玉米糝兒、紅豆、紅薯、紅棗、栗子……等幾種食物熬成的。
D.“這頭母牛賣多少錢,老婆婆?” 那人問道。
3.下列句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要是我們不珍惜水資源,總有一天會無水可用,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B.小明在辯論會上引經據典,錙銖必較,贏得了觀眾們的陣陣掌聲。
C.父母言行對子女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豈能不慎?
D. 楊絳先生為人謙遜低調,做學問孜孜不倦,錢鐘書先生評價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4.根據提示補寫名句或填寫課文原句。(10分,①一⑧每題1分,第⑨題2分)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 ▲ 。
②沾衣欲濕杏花雨, ▲ 。
③ ▲ ,桑榆非晚。
④ ▲ ,病樹前頭萬木春。
⑤ ▲ ,雪卻輸梅一段香。
⑥念天地之悠悠, ▲ 。
⑦青山有幸埋忠骨, ▲ 。
⑧淡黑的起伏的連山, ▲ ,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
⑨《水調歌頭》中“ ▲ , ▲ ”最能表現蘇軾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5.名著閱讀。(6分)
(1)《小王子》是 ▲ 國作家 ▲ 的作品。(2分)
(2)《小王子》中,作者借土耳其科學家論證小行星B612的曲折歷程,諷刺了什么現象?
(2分)
▲ (3)下列有關名著《小王子》的表述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小王子看到一座盛開的玫瑰園時,他非常傷心。因為他的玫瑰對他說謊,說她是宇宙中一朵獨一無二的花。
B.狐貍是小王子在地球遇到的第一個人物,它告訴小王子的秘密是: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是分離讓小王子更思念他的玫瑰;愛就是責任。
C.作者給小王子居住的那顆小星球標號,表面上是迎合人們喜好枯燥數字的口味,實際上是諷刺人們只關注抽象的數字而不注重問題的實質。
D.《小王子》提示人們關注人類命運、思考人生問題。人不應忘記這世上還存在著精神實體,要永遠珍惜友情與愛,推崇真善美。
6.專題與語文實踐活動。(10分)
育才中學七年級以“民俗風情”為主題,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請你參與:
【手抄報評比】請給你的小報起個有文學色彩的名字: ▲ ,并設計兩個欄目: ▲ 、 ▲ (3分)
【我來對對子】姜堰溱潼會船,被專家譽為“民俗文化之大觀,水鄉風情之博覽”,下面是小明為本次溱潼會船擬寫的一則對聯式宣傳標語,請幫他補全。(2分)
上聯: ▲
下聯:萬眾歡騰慶盛會。
【口語交際】學生會準備邀請區文化館民俗學家程館長來我校做講座,下面是李凱同學的電話邀請內容,其中有三處表述不夠恰當,請找出兩處并提出修改意見。(2分)
①我是育才中學的李凱,②我校學生會為了提升七年級學生地方民俗的知識面,③特邀請您來我校開一場關于地方民俗文化的講座, ④請您11月30日下午2:00務必到我校大禮堂。
選 ▲ 句 ,修改: ▲
選 ▲ 句 ,修改: ▲
【小小辯論會】隨著西方文明的滲透和中國社會的轉型,傳統的節日文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很多年輕人習慣了圣誕節等西方節日的狂歡,而端午、重陽等中國傳統節日則不斷被淡化,王珊珊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沒意思,過不過無所謂。”你不同意她的觀點,請你具體闡述。(3分)
▲▲
二、閱讀理解(56分)
(一)閱讀王維的《鳥鳴澗》,完成第7題。(8分)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7.⑴下列詩句中與本首詩借月所表達情感相似的是(2分)
A.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C.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D.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⑵賞析“人閑桂花落”與“不知秋思落誰家”中“落”各有什么妙處。(4分)
▲
▲ ⑶賞析“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精妙之處。(2分)
▲
▲
(二)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8—11題。(14分)
魏王欲攻邯鄲①,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②,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③,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④欲信于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注】①邯鄲:趙國都城。②申:同“伸”,舒展。③大行:大路。④舉:舉動。
8. 根據要求,完成下面兩小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季梁聞之( ▲ ) ②中道而反( ▲ )
③今王動欲成霸王( ▲ ) ④恃王國之大( ▲ )
(2)下列各句中與例句中 “之” 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例句:我欲之楚
A.昂首觀之(《幼時記趣》) B.至之市(《鄭人買履》)
C.是吾劍之所從墜(《刻舟求劍》) D.故時有物外之趣(《幼時記趣》)
9.請用“∕”標出下列兩句的朗讀停頓(各停一處)。(2分)
(1)魏 王 欲 攻 邯 鄲
(2)見 藐 小 微 物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譯文: ▲
(2)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劍》)
譯文: ▲
11.季梁所講的故事,后人將其概括為一個成語,這個成語是什么?它給我們什么啟示?(2分)
▲
(三) 閱讀李娟的《龍須酥里含相思》(有刪改),完成12-14題。(14分)
①清晨,當金色的陽光灑滿小院,奶奶說要去看望姨奶奶,自然就會去小賣部買幾包點心。
②小賣部是村里最令我心儀的地方。高高的木柜臺里站著一位阿姨和一位好看的大姐姐,大姐姐穿一件白底紅花的上衣,愛笑,露出一排糯米般的牙齒。白皙的臉頰上有一對酒窩,春意蕩漾。一雙大眼睛水汪汪的,泊著一對黑葡萄。兩條烏黑烏黑的大辮子,直垂在腰際,麻花辮子的發梢上扎一對粉色蝴蝶,腰身細細的,她每一次轉身的樣子極好看。
③奶奶說,稱一斤酥餅、一斤點心,我就聽得心花怒放。
④酥餅被大姐姐用夾子整齊擺放在棕色的粗紙上,再稱上一斤白皮的點心,點心上綴著小紅點,如同白胖胖的小娃兒額上貼的小紅點,無限喜氣。酥餅圓圓的,點綴幾顆黑色的芝麻,像一張長著雀斑的小臉,可愛,可親。
⑤她鋪好兩張棕色的粗紙,粗紙上隱隱有麥稈,粗糙,原始,樸素。一層層的酥餅堆放成四方的寶塔形,然后在粗紙外包一張方方正正的紅紙,大紅底子上寫著黑色的“福”字,透著俗世生活的喜慶和美好。姐姐頭頂掛著一卷的草繩,草繩就在她白蝴蝶般的手指中飛快地纏繞著,靈巧而神奇。在我眼里,她像是個魔術師,一瞬間就包好了點心。我的頭剛高過柜臺,手扒著柜臺,踮著腳尖看著點心,嗅著一股淡淡的甜香,忍不住直咽口水。
⑥奶奶掏出雪青色的手帕,小心翼翼地一層層打開來取錢。大姐姐收好錢,也不數,她頭頂橫著一根鐵絲,上面常年掛著一個鐵夾子,她將錢夾在鐵夾子上,手臂一揮,只見一道優美的弧線,“呼啦”一下,夾子就到了阿姨的頭頂,整個過程酣暢淋漓,灑脫流暢,一氣呵成,那么美。
⑦我拽著奶奶的衣襟,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姨奶奶家不遠,就在鄰村。田野里玉米長得比人還高,像一道綠色的屏障。玉米吐著金黃的胡須,豇豆開滿淡紫色的蝴蝶花,像一群愛說笑的小丫頭,湊在一起,嘰嘰喳喳說個不停。黃瓜爬上架子,穿著嫩黃色花裙的花兒招惹來一群群的蜜蜂圍著它們跳舞。
⑧我跟著奶奶的小腳,盯著她手里的兩包點心,包點心的粗紙隱隱滲出油來,越看嘴里越饞。心里盼著快到姨奶奶家,就可以一飽口福了。我一邊走路,手一刻也閑不下來,一會兒拔一朵淡粉色的打碗碗花,一會兒摘一朵紫色的豌豆花。奶奶看見我摘打碗碗花,就訓我,小祖宗,快扔掉,摘了會打掉飯碗的。
⑨現在,在街上的西餅店里,形態各異的點心規規矩矩躺在精致的盒子里,盒子上扎著粉色的蝴蝶結,像是穿著紗裙的公主。可是,我卻無限懷念包著粗紙寫著“福”字的點心,有一點俗,卻俗得那么美。它像一位小家碧玉,不施粉黛,樸素,干凈,溫馨。
⑩一天,在一家西餅店看見一盒龍須酥,潔白的銀絲盤結在小盒子里,猶如老婦人頭上的發髻。盒子上竟有兩個字:相思。買來咬上一口含在嘴里,絲絲縷縷,長長短短都是相思。它香甜酥軟,甜得有些膩人,而且香料的味道太重,遠不及我童年吃過的點心。含著它,就看見奶奶顫顫巍巍邁著小腳,走在田間的小路上。路的兩旁是一望無際郁郁蔥蔥的莊稼,蟲聲嘰嘰,花草繽紛。她手里提著兩包點心,風吹起她滿頭的銀發,我望著,望著,看她漸行漸遠,再也看不見。淚濕了眼角。
12.根據要求,完成以下兩小題。(6分)
(1)說說第⑨段加點詞語“規規矩矩”的作用。(3分) ▲
▲
(2)從修辭的角度賞析第⑦段畫線句的表達作用。(3分)
▲
▲
13.“龍須酥里含相思”,“我”在思念什么?結合全文,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3分)
▲ ▲
14.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并回答問題。(5分)
【鏈接材料】
“這孩子,說話真是暴躁。”老太太低聲嘟噥著,從腰里摸出一個骯臟的手絹,層層地揭開,露出一沓紙票,然后將手指伸進嘴里,沾了唾沫,一張張地數著。
她終于將數好的錢交到母親的手里。母親也一張張地點……
——選自《賣白菜》
鏈接材料與選文第⑥段都是寫付錢,兩者描寫方法上有相同之處,但其作用并不同,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
相同之處(描寫方法)(1分): ▲
不同之處(作用)(4分): ▲
▲
▲
(四)閱讀馬寶山的《絕活》(有刪改),完成15—19題。(20分) ①小鎮里有不少是手藝人,手藝人靠的是手里有絕活兒。有絕活兒的吃香喝辣的,做人也鮮亮有派頭兒。
②蘇門耀是個手里有絕活兒的人,蘇門耀做豆腐,賣豆腐。蘇門耀做豆腐他要自己選料,自己淘洗,自己碾磨,最后還要自己點鹵水,他一手做出來的豆腐鮮、香,嫩、爽口,多少年了就沒有人在小鎮上開第二家豆腐坊。蘇門耀的絕活還不在這上頭,最絕的是一刀準。有人買他豆腐,人家買的斤數一出口,他一刀子就切下一塊,一邊報數一邊往秤盤上放,提起秤桿,秤桿那頭微微一翹,秤盤里的豆腐就滑進買主的盆里,買主高高興興地走了。
③蘇門耀賣的豆腐刀刀準,一次都不會有差錯的,可是他每一次都要過秤,為什么?就是讓買主心里踏實。蘇門耀就靠這個絕技在小鎮里活得鮮亮著哪。
④小鎮里還有一個叫竇辰亮的人,他賣棗糕,靠的也是刀上的功夫。竇辰亮賣棗糕也是一刀準,不同的是竇辰亮賣出的棗糕一概不過秤,誰買多少,竇辰亮一刀下去,然后用荷葉一包扔進買主的籃子走人,誰嫌他賣的棗糕斤兩不足,自己找桿秤過去。錯了回來,缺一補十,小鎮人沒有一個來找后賬的。
⑤鳥比鳴,花比艷,人就喜歡比個高低。賣豆腐的蘇一刀和賣棗糕的竇一刀就在暗中較勁許多年,總想著壓對方一頭。倆人也在鎮街上常見面,見面話里常常挾棒帶棍。“喲,蘇師傅啊,您的豆腐真白啊,刀怎么就這樣黑哪?”竇辰亮不懷好意嘻嘻笑著說。蘇門耀也嘻嘻笑著反唇相譏:“我的豆腐是白的,刀是黑的,黑白分明,可是不知道竇師傅的棗糕是讓人吃了甜掉牙呢,還是酸掉牙呢?”
⑥一天,蘇一刀和竇一刀撞在一條小巷里。小巷很窄,只能容一輛小車過去。他們中必須有一人退出小巷,不然就堵在巷里誰也甭想走出去。竇一刀把棗糕車停在小巷里,從腰間摸出煙袋,坐在車幫子上抽開煙了。蘇一刀一見這個架勢就知道,這是竇辰亮叫板了,他也把車停下來,高聲叫賣:豆腐,賣豆腐……
⑦這正是晌午時分,小巷里人來人往,人們一看這架勢,這兩個人要“斗雞”。小鎮人愛看熱鬧,漸漸就聚攏起一群人來。
⑧竇一刀一連抽了三袋煙,看了一眼吆喝叫賣豆腐的蘇一刀,收起煙袋,拿起切刀閉住眼睛,“啪啪”幾刀,切出五塊棗糕,然后用切刀扒拉一塊:這塊八兩,這塊一斤一兩,這塊一斤九兩……誰買拿去,信不著的,那邊老蘇豆腐車上有秤,過一過,秤桿挑不起頭來,就算我的錯,您把這車連同車上面的棗糕一起拉回您家去。
⑨就有人買竇一刀的棗糕,拎了就走。偏有一位買了竇師傅的棗糕,還走到蘇一刀的豆腐車上去想過一過秤,卻見蘇門耀收起家什推起豆腐車一步一步退出小巷。竇辰亮笑了,也收起家什,一步一步向前推著小車走,高叫:棗糕,棗糕,賣棗糕……聲音異常的高昂嘹亮。
⑩十年過去了,蘇門耀頭發白了。竇辰亮也是一頭灰白。倆人雖然不像以前那樣較勁,可是話里話外還是有譏意,聽著不舒服。那年元宵節,小鎮組織舞龍賽會,引來四鄉八村看熱鬧的人,小鎮主街上人頭攢動。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這天蘇門耀的豆腐車和竇辰亮的棗糕車間隔三米排列在一起。那時候舞龍還沒有開始,兩個“一刀”就表演開了。
先是竇一刀,他用一條毛巾蒙住眼睛,舉起刀,“啪啪”幾刀,一連切出十塊棗糕,每一塊不多不少,都是一斤,眨眼之間都被人們買走。竇一刀再蒙住眼睛,又舉起刀,“啪啪”幾刀,還是切出十塊棗糕,每一塊不多不少,都是一斤半,又眨眼之間被買走。竇一刀再一次蒙住眼睛,高高地舉起切刀……
這時,旁邊的蘇門耀也開始了,他慢慢掀開麻布,一板雪白的豆腐展現在眾人面前,蘇一刀把豆腐的四角切開,板上留下四四方方的一大塊豆腐,他在這四方大塊豆腐上橫切三刀,又豎切三刀,一大塊豆腐被勻勻的切割成十六塊小豆腐。每一塊不多不少,都是一斤半。人們不禁叫絕。在人們叫絕聲中,蘇門耀說話了:“竇師傅,騰出地方了沒有,兄弟送您一板鮮豆腐。”說著,蘇一刀用切刀輕輕鏟起一小塊豆腐,拋向竇辰亮三米外的棗糕車上,一塊,兩塊,三塊……蘇一刀的豆腐一塊一塊在空中飛如羽,落在板上輕如絮,一塊不散,一塊不破,十六塊豆腐整整齊齊,方方正正地碼在竇辰亮空出來的棗糕板子上。
圍觀者,掌聲如潮,大贊:絕活兒,真正的絕活兒啊!
多少年后,蘇門耀、竇辰亮都老了,兩個人一同溜街,曬太陽,卻很少說起當年他們較勁的事情。
一天,竇辰亮的孫子忽然跑來喊:“蘇爺爺,我爺爺不行了,他請您過去一趟……”
蘇門耀拎起拐棍就往竇家走,一進門只見竇辰亮躺在炕上,一口一口艱難地喘氣。他看見蘇門耀就伸出手,示意近前來。蘇門耀上前抓住竇一刀的手:“竇師傅,有啥話要說,您就開口,咱們老兄弟千萬不要客氣呀。”
竇辰亮一字一字往外吐:“蘇師傅啊,您、您那個絕活是怎么練出來的?有師傅教您嗎?那可是小鎮千古一絕呀!”
蘇門耀趴在竇辰亮的耳朵邊,輕輕說:“ ▲ ▲ 。”
竇辰亮聽了張了張,想說什么,卻沒有說出口就咽氣了。
蘇門耀說的不是客氣話,也不是安慰人的話,更不是氣人的話,他說的是真話。凡是世上的絕活兒,沒一個是學來的,學來的就不叫絕活兒。自己苦思冥想,硬琢磨,逼出來的,那才是絕活兒呢。
15.鳥比鳴,花比艷,蘇門耀和竇辰亮多處比高低,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其中兩處。(4分)
①鎮街上常見面,見面話里挾棒帶棍;
② ▲ ;
③ ▲ 。
16.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6分)
(1)說說這兩句中加點字 “拎”各有什么表達作用。(3分)
第⑨段:就有人買竇一刀的棗糕,拎了就走。
第段:蘇門耀拎起拐棍就往竇家走,一進門只見竇辰亮躺在炕上,一口一口艱難地喘氣。
▲
▲
(2)賞析第②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3分)
▲
▲
17.請結合上下文,為第段補全對話。 (2分)
▲
▲
18.下列說法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各有特點,蘇門耀、竇辰亮兩人都有一刀準的絕活,但蘇門耀每一次都過秤,而竇辰亮一刀下去,用荷葉一包扔進買主的籃子,可見蘇門耀忠厚老實,竇辰亮刻薄不厚道。
B.第段,寫竇一刀“用一條毛巾蒙住眼睛”“再蒙住眼睛”“再一次蒙住眼睛”,放慢敘述的節奏,寫出竇一刀在炫耀自己的絕活,同時也為蘇門耀的絕活蓄勢。
C.第段,作者連用“鏟” “拋” “飛” “落” “碼”幾個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蘇一刀的絕活之絕。
D.第段,“您、您那個絕活是怎么練出來的?”中“您、您”更好地突出了竇辰亮臨死前一字一字往外吐的艱難。
19.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并回答問題。(6分)
【鏈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選自《社戲》
鏈接材料和本文最后一段在文章結構上有什么相同的作用?表達的主題又有什么不同?
相同之處(結構)(2分): ▲
不同之處(主題)(4分): ▲
▲ ▲
三、作文(60分)
請以“陪伴”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2)不少于600字,不出現真實校名、人名。
(3)書寫工整規范。(4分)
七年級上冊語文期中試卷
參考答案1.彩 呈 裨 益(4分)
2. C.(去掉省略號)(2分)
3.B(錙銖必較:形容非常小氣,也比喻氣量狹小,很小的事也要計較。)(2分)
4.(10分)①各領風騷數百年 ②吹面不寒楊柳風
③東隅已逝 ④沉舟側畔千帆過
⑤梅須遜雪三分白 ⑥獨愴然而涕下
⑦白鐵無辜鑄佞臣 ⑧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
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1)法(1分) 安托萬·圣埃克蘇佩里(1分)
(2)作者借此揭露社會上“以貌取人”“以權勢取人”的無知,諷刺了某些人缺乏客觀科學的評價態度,對事物的評價帶有先入為主的偏見與狹隘的民族情緒。(2分)
(3)B(小王子在地球遇到的第一個人物是蛇)(2分)
6.【手抄報評比】示例:民俗匯, 節日溯源、民間傳說(3分)
【我來對對子】示例:千舟競發鬧溱湖(2分)
【口語交際】選①句,添加稱呼,“程館長,您好!”;選②句,“提升”“知識面”,搭配不當,可將“提升”改為“擴大”或將“知識面”改為“認識”;選④句,語言不夠委婉,“務必”帶有命令式,可改為:希望您11月30下午2:00來我校大禮堂為我們作報告,可以嗎?(選出一句并改正1分,共2分)
【小小辯論會】示例:我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有意思(1分),因為中國傳統節日,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凝結著炎黃子孫的民族情感,(1分)過好傳統節日,可以增強我們中華民族的凝聚力(1分)。
7.⑴C(ABD都是借月表達思念之情。例句和D選項都是王維的詩句,都是借月描寫山中清新、幽靜、恬淡的山中美景,表達詩人崇尚恬靜淡泊的生活情趣。)(2分)
⑵“人閑桂花落”中,桂花細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間,并不容易覺察,詩人以此來襯托夜晚春山的靜謐和自己心境的寧靜。(答到“環境靜謐”或“心境寧靜”即可得2分)
“不知秋思落誰家”中,把抽象的“秋思”形象化,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富有動態美。(2分)
⑶此句以動襯靜(1分),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1分)。
8. (1)①聽到 ②反,同“返”,返回 ③想要 ④依仗(4分)
(2)B (例句和B選項:動詞,“到……去”。A代詞,指“群鶴舞空”的景象。C結構組詞,不譯。D結構助詞“的”。)(2分)
9.(1)魏 王∕ 欲 攻 邯 鄲(1分)
(2)見∕ 藐 小 微 物(1分)
10.(1)馬雖然很好,這條可不是到楚國的路啊。(2分)
(2)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2分)
11.南轅北轍(1分),啟示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有正確的努力方向,使實際行動的主觀愿望一致,只有如此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1分)
【譯文】魏惠王要攻打趙國都城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衣服皺了來不及舒展,頭上的塵土顧不得洗去,就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來的時候,遇見一個人在大路上,正向北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要到楚國去。’我說:‘您到楚國去,卻為什么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很好。’我說:‘馬雖然很好,這條可不是到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費用多。’我說:‘費用雖然多,這條可不是到楚國的路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于趕車。’我最后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現在大王行動想成就霸主的事業,舉措想讓天下信仰。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么擴展國土提高名分的事業就離大王越來越遠了。就像要到楚國去卻向北走一樣。”
12. (1)“規規矩矩”是寫現在西餅屋的點心被過度包裝后的精致、華美(1分),與“我”記憶中童年時的點心的樸素、干凈、溫馨形成鮮明的對比(1分),表達了“我”淡淡的哀愁與失望(1分)。
(2)畫線句采用比喻(1分)、擬人(1分)等修辭,充分表達了“我”去姨奶奶家馬上就能吃到酥餅點心的喜悅心情(1分)。
13. ①思念包著粗紙寫著“福”字的酥餅、點心。(1分)②思念邁著小腳、陪我成長的奶奶。(1分)③思念溫馨、甜蜜、幸福的童年生活。(1分)
14.相同之處都采用動作描寫(細節描寫)。(1分)
不同之處:《賣白菜》中“摸”“揭”“數”等一系列動詞,表現了挑剔、精明的老太太付錢時的謹慎。“母親也一張張地點”也表現了母親收錢時的小心。這些動詞刻畫了那個時代人們的貧窮。(2分)
本文雖然也寫出奶奶付錢的小心翼翼,但更多地描寫營業員收錢時動作的灑脫流暢。(2分)
15. ②一日晌午,小巷里“斗雞”(2分)
③元宵佳節,主街斗技(2分)
16.(1)第⑨段,買主拎著棗糕就走,無需過秤,突出了買主對竇一刀的信任。(1分)第⒃段,蘇門耀拎起拐棍就走,突出年邁體衰(1分)的蘇門耀得到消息后去見竇辰亮的急切心情(1分)。
(2) “多少年了就沒有人在小鎮上開第二家豆腐坊”從側面烘托(1分)了其豆腐之絕(1分)。同時也為下文賣豆腐時一刀準做鋪墊(1分)。
17.您忘了嗎?那是被您逼出來的呀,要說有師傅,那就是您,竇師傅啊。(2分)
18. A.(“蘇門耀忠厚老實,竇辰亮刻薄不厚道”說法不準確。)(2分)
19.相同之處:作為文章的結尾,都點明中心,都照應文章標題。(2分)
不同之處:鏈接材料抒發對社戲的懷念,“我”懷念的不僅僅是好戲和好豆,“我”所懷念的是平橋村的孩子、老人那種樸實真摯的感情,他們勞動的本領、辦事的能力,農村特有的風光、自由的空氣和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系。(2分)
本文結尾點明中心,對手較勁比的就是心勁,對手給予的不僅僅是壓力,還是一種動力,強迫自己進取的動力,無疑這也是一種良性的技藝競爭。(2分)
初二語文高效學習方法
1合理分割時間。
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人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這份練習、八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等,這樣不僅有助于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意識的訓練自己縮短所用的時間。
2一心不能二用。
有許多同學喜歡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松神經的好辦法,但這樣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而且長此以往,你將在安靜的環境下反而靜不下心來學習,所以還是在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后再全身放松地聽一刻鐘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3科學復習功課。
實踐證明,千萬不要將整晚的時間用于復習某一門學科。這樣做非但容易疲勞,而且效果也很差。除了十分重要的內容以外,課堂上不可專注于記筆記。如果課堂上忙于記筆記,聽課的效率一定不高,況且你也不能保證課后一定會去看筆記。課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應當是把老師的講課消化吸收,適當做一些簡要的筆記即可4.勞逸要結合。飽滿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晚上不要熬夜,定時就寢。學習時則要全神貫注。學習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補充能量。學習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并用。課余堅持體育鍛煉。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再大的能耐也無法發揮。因而,再繁忙的學習,也不可忽視放松鍛煉。
初二語文需要培養的3個習慣
一、讀的習慣: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能力是語文學習能力的首要條件。
(1)養成泛讀的習慣——產生興趣追求。
泛讀,就是廣泛閱讀,有人戲稱為“隨手翻翻”,這樣的閱讀有助于開拓視野。多讀一些富有時代性、文學性、人文性的美文,你的心靈會受到強烈的震撼,你會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學會做人。
(2)養成精讀的習慣——咀嚼書中精華。
浩瀚書海中,真正值得精讀的書不在少數。一篇文章讀一遍,雖能讀出大概,但還會有不少遺漏之處,如果多讀幾遍,就能咀嚼出更多的東西。對一篇文章、一本書的精華部分,一定要細讀,反復讀,字斟句酌,才能讀出文章所要表達的深刻含義。
(3)養成背誦的習慣——打下文學功底。
中學時代,是記憶力的黃金時期。如果能在此期間背誦上百篇優秀的古文、現代文,就為自己打下了扎實的文學功底。
背誦,應當自然成誦,像流水一樣自然而然地流瀉出來,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只有自然成誦,才能把書上的營養真正化為自己的血肉,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自然成誦的過程就是不斷體驗名家名篇思想感情的過程,不斷領悟名家名篇語言魅力的過程。自然成誦的名家名篇多了,你的思想境界、語言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二、寫的習慣:
(1)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要學好語文,如果沒有知識的積累,是很難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的。語文知識的積累,主要是語言的積累和詞匯的積累,對于中學生來說,做筆記是積累知識的重要手段。
(2)養成寫隨筆的習慣。
同學們平時要注意觀察、感悟生活,有感而發地記隨筆,和同學、老師、家長交流,這對提高我們的寫作有很大幫助。
(3)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時應先梳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然后再做作業。平時不要過于依賴市場上良莠不齊的教輔書,放棄思考,抄襲答案只會讓你的語文學習能力下降。作業書寫要清楚,如犯錯誤一定要認真訂正,切不可忽視。
三、說的習慣: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同學上課都不愿發言。上課積極發言,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清楚、連貫地表述一個話題,這都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當老師的問題提出之后,不要急于回答,要獨立思考或合作討論之后,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