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綜地理必考知識點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地理必背知識點
鹽度和洋流
⑴鹽度比較高的是紅海,原因:
①地處副熱帶海區,降水很少,蒸發旺盛;
②周圍是熱帶沙漠地區,缺少大河注入;
⑵鹽度比較低的是波羅的海,原因:
①地處較高緯度,氣溫低,蒸發弱;
②周圍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有淡水注入;
⑷世界表層海水鹽度的水平分布規律:
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低緯度和高緯度遞減。
地質地形
⑴南極發現有豐富煤炭(北極地區埋藏豐富石油),說明:南極(北極)地區曾經位于溫暖濕潤地區,森林茂密,后經大陸漂移至此,這是板塊構造學說的有力佐證。
⑵剛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剛果盆地原來是內陸湖,后經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瀉而成。
⑶死海(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內力作用----斷裂陷落。
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歐洲峽灣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廬山(華山、泰山)的形成:斷塊山地。
農業
東亞沿海地區農業發達的原因?(提示:從地形、氣候、土壤、人口、歷史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為主,地勢平坦。便于耕種。
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于農作物生長。
土壤:肥沃。
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
高考文綜拿高分的方法
一、使你的答卷成為能夠得分的答卷
文科綜合閱卷的第一天通常是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試閱,這樣就有相當的一批答卷將作為試閱卷經受考驗。在試閱卷過程中,能夠得分的答卷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考生答案雖然與參考答案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意思大體相同。
2、考生答卷雖然與參考答案表述完全不一致,但邏輯嚴謹,論證周密,無知識性錯誤,有一定的創新意識,且能夠自圓其說,與題意相吻合,符合“加分”條件。
3、考生答卷除完全與參考答案規定相符,還能在參考答案之外,作進一步深挖拓展且符合題意和社會實際。
4、考生答卷書寫整潔,思路清晰,雖然只有少量的符合邏輯的表述,但可以酌情給分。
5、考生答卷規范,秩序號清楚,回答重點突出
二、第一印象很關鍵
文科綜合閱卷進入第二天,閱卷老師的閱卷速度明顯加快。由于只批閱一道題或者一問,故試題答案已經爛熟于心。通常,閱卷老師在試卷閱卷框里簽名的同時,就已經在瀏覽考生的答卷了。這時對考生而言,樹立第一印象至關重要。閱卷老師在迅速確立對一份答卷的印象時,一般會將考生的答卷分成好、較好、較差三個層次,并馬上按相應的層次給出大致分數,在具體閱卷時略作調整。這樣,閱卷的可信度和準確度將大大提高。對考生而言,樹立良好印象的關鍵是自己的答卷必須有好的開頭和完滿的結尾。
怎么提高高考文科各科成績
一·地理
這是文綜里面絕對的拉分項,地位相當于主科的數學,理綜的物理。學好考高分是難,但是收獲也大。
1·牢記知識點。表格,洋流,地形圖等等是拿分基礎,要做到做夢都是在背。
2·完成上個階段的你,可以考慮轉型攻克自然地理。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懷疑自己讀的是理科,要堅強,這些是你通向更高層的必經之路。
二·歷史
我覺得難度僅次于地理的學科。學好歷史,既要有一定的豐富課外知識儲備,但是也要做到在答大題時控制好自己,不要隨便帶入。推薦看《全球通史》,特別要重讀精讀通讀下冊,感受全球史觀的角度,培養歷史思維。至于課本內容,時間人物政策措施一類必記。談影響意義原因背景的話,達到一定高度就可以脫離課本,自己根據材料概括 。
三·政治
可以說是我本人比較擅長的科目了。這個算是文綜里面的速成科目吧,死記硬背是必須的,政治類大題要牢記國體牢記黨。背好書后答題也要融會貫通,默寫內容時要扣材料扣題眼。
高考文綜復習策略
政治
第一:文綜政治要熟悉課本,不用背,只要大概有印象就可以了,知道原理什么的大概在什么位置就好;第二:在熟悉課本的基礎上做到以下幾點:1、自己先做一部分題,不要怕和答案相差大,沒關系,都會有這樣一個過程。通過錯題,好好領會一下自己欠缺在什么地方,學會思考。2、通過錯題再次熟悉政治課本,歸納課本知識,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地方。
3、再來做題,這次做題應該會有很大的進步,但是還難免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這個時候要把答案抄下來,背過,積累的多了,自然會不知不覺得提高了。
地理
地理分為自然地理,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三部分,其中中國地理,世界地理都是建立在自然地理基礎上的。所以學好自然地理是最重要的。在自然地理中重要的部分是地球運動和氣候,它們是很難理解透徹的但是又關系到所有地理知識的。
歷史
歷史,是比較"死"的一個科目。歷史對課本已有知識的把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視。所以,要與針鋒相對,課本是法寶。我的方法是一遍遍地看。關于看書,我有幾點小建議:
1、抓住書本框架,背熟目錄和小標題。因為每一本歷史書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規律編排的。我們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知識的整體,背熟目錄才能準確把握歷 史發展的線索,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入聯系,為知識的遷移和或用奠定基礎。考場答題時,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觀概括,盡量避免因遺漏觀點而失分。
2、不放過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還有批注,插圖及其說明等。還要適度涉及未列入綱的內容。因為試題"超綱"現象常有發生,比如今年廣西歷史選擇題就把大部分考生弄得措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