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文綜試題及答案
高考作為一項重要的全國性考試,在篩選和選拔人才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浙江高考文綜試題及答案,僅供參考!
浙江高考文綜試題及參考答案
選擇題部分(共140分)
選擇題部分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份.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云杉(亞寒帶代表性針葉樹種)分布與全球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為研究北美洲氣候變化,用回復歷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萬年(圖甲)、距今5千年(圖乙)和距今5百年(圖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區圖,完成1、2題.
1.云杉主要分布區北界的移動,反映了
A.甲到丙時期北美氣溫持續上升
B.乙到丙時期北美氣溫略有下降
C.甲到丙時期太陽輻射持續增強
D.乙到丙時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強
2.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區圖,其研究過程是
①實驗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區地理信息數據庫
②運用GPS對野外采樣點進行空間定位
③運用GIS分析和輸出云杉主要分布區地理信息數據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
【答案】1.B2.D
考點:全球氣候變化和地理信息技術應用.
近年來,我國流動人口一直維持在2億人以上,且持續增長,城鄉間人口流動是主要的流動形式.完成3、4題.
3.城鄉間人口流動與城市經濟發展、農村經濟水平提高聯系密切,下面三者關系排序應是
①城鄉間人口流動②農業專業化發展③城市工業、服務業發展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
4.關于我國人口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口流動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
B.生態環境是人口流動的主要因素
C.區域協調發展會減緩流動人口增長
D.小城鎮人口向大城市流動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3.D4.C
【解析】
試題分析:
3.該題需要理解三者的關系,城市工業、服務業的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因而導致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市,促進城鄉間人口流動,帶來農村經濟發展,從而促進農業專業化發展.
4.人口流動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經濟發展水平是人口流動的主要因素,區域協調發展,區域內部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會縮小,從而減緩流動人口增長,小城鎮人口向大城市流動不會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鎮人口也屬于城市化人口.www.gaosan.com
考點:人口流動原因及影響
下圖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圖,圖中地層年代由①到③變老.圖中階地(用T表示,數字下標表示階地的級數)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階梯狀地貌.此河段階地主要由于地殼抬升形成.完成第5、6題.
5.對河谷處的地質構造類型兩側地殼抬升幅度的判斷,正確的是
A.向斜,東側大
B.背斜,東側小
C.向斜,西側大
D.背斜,西側小
6.礦產調查發現,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種貴重金屬礦產,但由于河水深不宜開采.圖中所示地點可能找到這種貴重金屬礦物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5.C6.B
考點:地質構造判斷,地表形態成因分析,外力作用表現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長率分別是衡量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的重要指標.下面為近年來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長率與全國平均值之比的統計圖,圖中X軸表示人均GDP增長率與全國平均值之比,Y軸表示人均GDP與全國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號中的數值為其萬元產值能耗,全國平均值為0.74(單位:噸標準煤/萬元).完成7、8題.
7.關于五省市經濟發展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山西經濟發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經濟發展水平低于江蘇
C.湖北經濟發展水平高于江蘇
D.廣西經濟發展水平低于全國
8.從萬元產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應優化工業結構以降低能耗
B.廣西最低,應承接東部地區高耗能工業
C.上海和江蘇較低,應大力發展重型工業
D.湖北較高,應發展資源密集型工業以降低能耗
【答案】7.B8.A
考點: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分析,產業發展方向分析
圖乙為探空氣球10天中隨氣流漂移路線圖,圖中數字所指的黑點為每天相同視課的氣球位置.圖甲為圖乙的局部放大圖,圖甲中虛線表示近地面空氣運動.完成9、10題.
9.下列路段中,探空氣球受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B.④至⑤C.⑥至⑦D.⑨至于⑩
10.圖中⑦、⑧兩點間近地面受
A.暖鋒影響,吹西北風B.冷鋒影響,吹西南風
C.暖鋒影響,吹東南風D.冷鋒影響,吹東北風
【答案】9.A10.B
考點:大氣運動、天氣系統.
11.5月23日,當太陽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0W)時,北京時間是
A.24日2時52分B.24日2時08分
C.23日3時08分D.22日2時52分
【答案】11.A
【解析】
試題分析:該太陽直射墨西哥某城市時,該市103°W的地方時為正午12時,北京時間(120°E)位于該市東側經度相差223°,即可計算得到相差14時52分,該市為5月23日12時,加上14時52分,北京時間為5月23日26時52分,即為24日2時52分.
考點:地方時的計算.
非選擇題部分(56分)
36.根據下列材料,完成(1)-(3)題.(30分)
材料一
圖1為某區域略圖,圖2為圖1中甲地和丁地的氣候統計圖.
材料二
圖1中所示道路沿線自然帶類型多樣,從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帶,變為丁地的熱帶季雨林帶.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帶來的2億噸的泥沙,圖1中戊區域形成了面積8萬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圖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糧食生產區,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糧食作物分別是、,分析兩地糧食生產自然條件的異同點.(12分)
(2)圖1中所示道路沿線,乙地(海拔5250米)和丙地(海拔2000米)自然帶類型分別是、.
(3)分析戊區域河流泥沙豐富的原因.(10分)
【答案】
(1)青稞(小麥)水稻
相同點: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熱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緯度低,兩地光照充足.
不同點:甲地海拔高,熱量不足;丁地緯度低,海拔低,熱量豐富;甲地處于背風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風影響,降水量多;甲地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有機質積累.
(2)高山草甸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原因:海拔高度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熱量和降水量差異.
(3)流域面積大,泥沙來源廣(泥沙來自兩條河流);流域降水量大(兩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迎風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強度大;流域內地形坡度大;坡地開發,植被破壞,水土流失.
【解析】
考點:農業區位條件分析,自然帶地域分異規律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37.根據下列材料,完成(1)-(3)題.(26分)
材料一
圖1為我國西南部分地區略圖.圖2為2014年重慶工業結構圖.
材料二
成都和重慶是成渝城市群兩大核心城市,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發達,重慶工業基礎雄厚.汽車為兩城市支柱產業,成都以客車、商用車、轎車生產為主,重慶以重型汽車和轎車生產為主.在十三五規劃中,兩城市都把中高檔轎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做為發展重點.(10分)
(1)說明甲所在區域水能源開發的有利和不利條件.(10分)
(2)某汽車制造企業擬在重慶建設生產基地,說出其有利條件.(8分)
(3)分析成都與重慶之間汽車產業分工協作的發展思路,并說明其意義.(8分)
【答案】
(1)有利條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豐富,徑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遷量小.
不利條件:地處偏遠,地形崎嶇,交通不便;生態環境脆弱,地質災害多發;主要位于長江上游,對流域中下游影響大.
(2)工業基礎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人才豐富;接近市場;政策支持.
(3)思路:發揮各自優勢,實施汽車產業鏈分工;側重于生產不同類型或不同檔次的汽車,實施產品分工;生產汽車不同零部件,實施生產協作.
意義:避免重復建設或惡性競爭;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增強集群效應.www.gaosan.com
考點:水能資源開發條件分析,工業發展區位選擇,區域產業協作.
文綜政治答案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4.2016年3月,“蒜你狠”、“豬周期”卷土重來,本輪大蒜、豬肉價格上漲的原因可能是()
①此前相當部分種養殖戶退出生產
②背后存在著炒作行為
③種養殖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
④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對大蒜、豬肉的需求急劇增加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A
【解析】
25.作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某村將閑置多年的20畝村辦企業用地的使用權入市交易,并從交易收益拿出615萬入股某商旅綜合公司,使村民每年獲得了分紅。這告訴我們()
A.股份合作制是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形式
B.深化改革能夠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
C.只有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才能實現共同富裕
D.按土地要素貢獻分配成為農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股份合作制企業是以勞動合作為基礎,使勞動合作和資本合作有機結合,而材料中是將615萬元入股某商綜合公司,使村民獲得分紅,村民并不一定是這個公司的勞動者,所以不是股份合作制,A不選;C的說法過于絕對,D的說法不符合事實。故正確答案是B。
考點: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
某市政府采取“一企一策”的辦法推動“僵尸企業”問題的解決。對符合破產條件的企業及時引入破產程序,對兼并重組后可以重生的企業促其兼并重組,對無意愿無能力繼續生產的企業依法收回用地,盤活存量土地,從而促進了該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回答第26-27題。
26.上述材料表明()
①政府主要通過行政手段處置僵尸企業
②破產有利于淘汰落后企業
③破產和兼并有助于壓縮企業規模
④兼并可以提高企業和整個社會的資源利用效率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破產和兼并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結果,并不是行政手段①不選,排除AB,④一定正確,破產和兼并是為了優化資源配置,并不是為了壓縮企業規模,兼并有利于擴大優勢企業的規模,所以③不正確,故答案選D。
考點:企業的破產和兼并
27.解決“僵尸企業”問題的辦法包含的哲學道理有()
①關注矛盾兩個方面的同時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針對具體問題找出具體的解決方法
④著眼于事物的要素進行系統優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仔細閱讀材料和選項后,發現④的說法錯誤,應該是著眼于事物的整體進行系統優化,排除BD,則②必然正確,材料采取的是“一企一策”,根據不同的企業制定不同的政策,這是體現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③正確;材料并沒有體現矛盾的主次方面,①不選。故正確答案是C。
考點: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系統優化
28.漫畫《水沒多深》提醒我們()
A失敗是成功之母
B,客觀事實是復雜的
C.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D.一個人只有親身實踐才能獲得正確認識
【答案】B
考點:實踐和認識的關系
29.2015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幅達到近幾十年來的新高,這再次引起人們對全球變暖問題的擔憂。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濃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類活動中二氧化碳的持續排放導致的。這表明()
①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
②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
③人類在自然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
④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通聯系的有機整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通讀材料和選項后,發現③的說法錯誤,因為雖然規律是客觀的,但人們在客觀規模面前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排除BC,則②為必選。材料指出二氧化碳的暴增,可能是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主要是人類活動的二氧化碳持續排放導致,這體現了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整體,④符合材料。而材料并沒有體現①,故正確答案是D。
考點:事物的發展方向、規律的客觀性、聯系的普遍性
30.2016年年初,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集中查處了一批傳播淫穢色情、謠言、暴恐、賭博、詐騙等違法信息的網站,這一凈網行動的哲學依據有
①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②不同性質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
③價值觀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
④人的各種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形成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
31.省政府參事一般由專家、知名企業家和退休但經驗豐富的學者型領導等擔任,他們可以以個人身份向政府建言獻策,所提建議可以通過“直通車”的方式,快速傳至省政府,乃至國務院。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①公民可以通過專家咨詢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②每一公民的政治權利是不同的
③公民對政府決策的作用和影響是相同的
④公民擁有參與政治生活的權力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②的說法錯誤,如果這個說法成立,那么我國14億人口,那豈不是要有14億種政治權利了嗎?③的說法也明顯錯誤,因為公民的責任心、知識、經驗、影響力等不同,對政府的決策和影響作用會有所不同。①④符合材料,故正確答案是D。
考點:量變質變,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前進性和曲折性gaosan.com
32.2015年5月,我省某市市場監督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對企業登記模式進行創新,推行“五證合一”,將審批時限由原來法定的60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這一舉措表明
①政府的基本職能在縮小
②政府的簡政放權落到實處
③政府的服務意識在增強
④政府對市場的監督力度在降低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推行“五證合一”,將審批時限由原來法定的60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這體現了政府的簡政放權落到實處和政府的服務意識在增強。①④的說法與材料和事實均不符合,正確答案是C。
考點:政府的職能
33.中國曾創建了旨在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六方會談機制,促成了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的最終達成,現在又積極推動敘利亞、烏克蘭、中東等熱點問題的政治對話進程,通過APEC、G20等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這表明
①中國是國際秩序的參與者、維護者和建設者
②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
③中國與國際社會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④維護國家利益是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中國制定了六方會談機制,促成一系列國際問題的解決,通過APEC、G20等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這些都體現了中國是國際秩序的參與者、維護者和建設者以及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③④在材料中并沒有體現,故選A。
考點: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34.受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啟示,某縣政府和企業把“文化車間”建設提上議事日程并積極推動企業文化建設,政府和企業這樣做的理由有
①“文化車間”建設能夠豐富職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車間”建設會直接影響企業經濟效益
③人們的精神產品源自物質載體
④文化對人的影響離不開特定的文化環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對人的影響離不開特定的文化環境,這些都是政府和企業建設“文化車間”這樣做的理由。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這說明“文化車間”建設不會直接影響企業經濟效益,②不選;人們的精神產品源自實踐,而不是物質載體,③的說法錯誤。
考點:文化對人的影響
35.慈善涉及慈善組織慈善募捐捐贈慈善財產慈善服務等為推動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規范慈善活動,弘揚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這表明
①我國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②弘揚傳統美德需要扶正祛邪、揚善懲惡
③弘揚傳統美德需要從小事做起
④依靠法律才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
第Ⅱ卷
40.利用外媒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塑造國家形象的一種新的有效方式。當國際上有人“唱衰中國”、“抹黑中國”時,英國BBC2電視頻道卻于猴年春節播出了中英聯合攝制的紀錄片《中國春節:全球最大的盛會》,引發收視熱潮,進一步激發了國際社會探求中國、理解中國的興趣。該片通過獨特的敘事方式、結構處理,將春節的個人記憶與集體表達有機結合,增強了視覺效果、親近性與趣味性,表現了中國人“歸根”的家國觀和團圓喜慶的文化精神,成為繼《超級中國》、《鳥瞰中國》、《美麗中國》等紀錄片之后又一個“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1)從文化創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簡述這一“借船出海”講好中國故事的成功事例對我們的啟示。(12分)
(2)結合材料,運用對立面相互轉化的原理,說明講好中國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0分)
【答案】
(1)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證。通過中英聯合攝制紀錄片《中國春節:全球最大的盛會》并在BBC2播放這一新的方式,成功實現了文化“借船出海”;紀錄片通過敘事視角、結構處理等的創新,增強了視覺效果、親近性與趣味性。這一成功事例啟示我們,必須堅持文化創新,進一步豐富文化傳播方式,進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我國的文化是有價值和生命力的。紀錄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國文化精神的魅力,引發收視熱潮,激發了國際社會探求、理解中國文化的興趣。因此,我們應當有文化自信,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文化。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地位提高,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既有探求、理解中國的興趣,也有“唱衰”、“抹黑”中國的論調。面對這一矛盾現象,如果不講或講不好中國故事,對負面論調“無語”或“失語”,就會被動挨罵,中國的國家形象將會受損;反之,主動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全面的中國,讓正確的聲音蓋過種種負面輿論和奇談怪論,促使矛盾向有利于我的方向轉化,國家形象將得到提升。
【解析】
(2)本題是哲學題,已經給出了知識點的限制是“對立面相互轉化”,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用這個知識點來分析講好中國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分析講好中國故事有什么好處,如果不這樣做有什么壞處。很明顯,講好中國故事,能讓世界人民正確認識中國,而如果面對抹黑我們的論調不作出回應,則會影響我國的國際形象。所以,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讓輿論向有利我們的方面轉化。
考點:文化創新、文化自信、對立面相互轉化
41.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材料一
材料二
根據中共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的要求,H市各級黨委和政府勇敢承擔扶貧責任,積極創新扶貧方式,運用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資金,對有勞動能力的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和轉移就業,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實施扶貧搬遷,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從而打開了扶貧開發工作的新局面。www.gaosan.com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經濟信息。(8分)
(2)結合材料二,運用財政作用的知識,分析H市扶貧工作中采取的方式所包含的經濟學原理。(12分)
(3)結合材料二,簡要說明H市的扶貧工作如何提現中國共產黨的宗旨。(10分)
【答案】
(1)1978年到2014年,我國的GDP和人均GDP不斷增加,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成就巨大;2014年與1978年相比,我國農村貧困發生率大幅下降,貧困人口明顯減少,說明我國扶貧工作成效卓著。但2014年農村貧困人口絕對數量仍然巨大,扶貧任務艱巨。我國的GDP和人均GDP不斷增加為扶貧脫貧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H市各級黨委和政府運用財政資金,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群體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發揮了財政在建立社保體系、保障人民生活、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H市運用財政資金支持貧困群體發展特色產業和轉移就業,實施扶貧搬遷,促進了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當地經濟的協調持續發展。
(3)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它要求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H市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體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和轉移就業,為他們開拓收入來源,增加經濟收入,做到了依靠人民、造福人民;運用財政扶貧資金,實施扶貧搬遷和兜底性保障,幫助貧困群體走上致富道路,保障了他們應有的權益,做到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H市各級黨委和政府勇擔責任、精準扶貧體現了黨的宗旨。
【解析】
試題分析:
(3)本題是體現類問答題,這類題的答題要點就是教材原理+材料的做法,最好對材料劃分層次,防止出現遺漏。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H市各級黨委和政府勇敢承擔扶貧責任,積極創新扶貧方式,這體現了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有勞動能力的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和轉移就業,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體現了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考點:財政的作用,黨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