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計劃是誰提出來的
在計算機語言中,二進制數由“0”和“1”組成,是計算機語言的基礎;在數學語言中,十進制的“101”是由“0”和“1”組成的最小的素數;在英語中,“101”用來指代“一個學科中最為基礎的知識”。“101計劃”就是關注基礎學科本科教育的計劃,它不僅著眼于計算機學科。
101計劃有幾個階段
“101計劃”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33所計算機類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建設高校為主進行實驗;第二階段在全國高校中分步進行推廣,并期望對其他學科專業起到“標桿”作用。
為什么要實施101計劃?
霍普克羅夫特在“101計劃”白皮書——《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人才培養戰略研究報告暨核心課程體系》序言中提到一個例子:在一位優秀年輕教師執教的有30名學生的課堂上,上課初始每名學生都投入其中,但大約30分鐘后,有一半學生開始心不在焉。 這時候教師剛剛提出了一個數學定理,并花了20分鐘去證明。課后霍普克羅夫特與這位教師討論認為,也許花20分鐘證明定理的意義并不大,如果她能直觀地解釋定理為什么重要以及如何使用定理,可能效果會更好,至于定理本身,只需要給出關鍵證明步驟即可。
為此,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強了本科教育的課程設置,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提高實踐能力。其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經驗,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實踐指導。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如社會實踐、學術科研、創新創業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最后,加強對本科教育的質量監控和評估,不斷提高教育質量,確保“101計劃”取得實效。
101計劃12門核心課程是哪些
實施“101計劃”是教育部2023年的重點工作之一,旨在計算機、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基礎醫學、中藥學、經濟學、哲學等相關基礎學科領域,建設一批一流核心課程、一批一流核心教材、一批核心實踐項目和一支高水平核心師資團隊,提升基礎學科要素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通過國內外專家評估,工作組選擇了12門核心課程,每門課程分別組建一個由一所學校牽頭、10所到15所學校參與的課程建設團隊。在這個方案中,北京大學負責其中的3門課程,清華大學負責兩門課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各負責一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