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泄洪區是哪里的水
對于“河北、天津泄洪是為了保北京”的說法,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程曉陶在接受央視網采訪時表示,這不是一個很準確的表述。蓄滯洪區的運用是在流域的尺度做統籌考慮,一般來講蓄滯洪區的有效性是對下游而言,并不是對上游而言,所以蓄滯洪區的應用是針對天津而言的。天津的水位降低,并不等于北京就不會被淹。”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程曉陶介紹,蓄滯洪區是防洪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洪水可以臨時貯存在河流兩岸的低洼地區,或者濕地、湖泊。
河流兩岸并不都是高地,也有地勢較低的地區,過去只要漲水就容易被淹。隨著人口增長,沿著河流筑起堤壩,這些地勢較低的地區受淹的概率大大降低。慢慢地,一些低洼地被開墾成農田,有人居住,逐漸形成村落。
在特大洪水發生的時候,要減輕下游城市的壓力,就需要降低河道的洪峰流量。于是就設置了一些分蓄洪區,當洪峰經過分蓄洪區的時候,通過開閘或者把堤防扒開,將洪水引到這些大堤之外的區域里。
程曉陶介紹,歷史上這些分洪過程可能是天然形成的,從前發大洪水的時候,這些區域也是會被淹的,只不過現在變成了蓄滯洪區。
不過現有的堤防、泵站有效降低了這些地區受淹的概率。通常會給蓄洪區再建一個圍堤,避免發生洪水之后,流入蓄洪區的水到處漫延。洪水在蓄洪區里被蓄滯起來,等河流洪峰過去、水位降低之后再把蓄洪區中的水排回河道里。
河北涿州市受災嚴重,多支救援隊馳援
涿州市已成立28支、共計8755人的應急搶險隊伍并與駐涿部隊和藍天救援隊等專業救援隊伍!
7月31日,接到上級命令后,陸軍第82集團軍某旅官兵連夜火速前往涿州,在望海莊村、朱莊村實施大堤搶險加固任務。
據山西藍天救援應急協調中心消息,7月31日晚,山西藍天救援應急協調中心緊急協調山西省域7支藍天救援隊伍攜帶水域救援船艇裝備星夜趕往北京市門頭溝區、房山區和河北省涿州市雙塔街道。
8月1日中午,天津藍天救援隊第一梯隊7名隊員趕赴河北省涿州市碼頭鎮沙窩村參與救援。
8月1日6時,來自山東濟南的平陰朝陽救援中心15名隊員已到達河北省涿州市西壇村,救援人員乘沖鋒舟對受困群眾展開救援。救援隊第二批隊員將于8月3日到達河北。
8月1日9時30分,公羊救援隊出動首批先遣地面力量6人攜帶動力沖鋒舟,于當天下午抵達涿州。第二批支援力量12人攜帶動力沖鋒舟2艘和其它救援裝備于當晚抵達。另外,公羊救援隊航空特勤力量已經全部進入戰斗值勤,救援直升機計劃轉場飛抵災區備降點。
8月1日,內蒙古北疆應急救援青年突擊隊12名隊員從呼和浩特出發,支援涿州,“我們帶了3臺救援車、3艘救援艇、2艘槳板。”
8月1日上午,任丘市天狼應急救援隊首批8名隊員從任丘集結出發,攜帶3艘救援艇等設備馳援涿州。第二梯隊16名隊員當日出發,預計傍晚到達。
……
8月1日傍晚,@保定公安網絡發言人發博,感謝各地救援隊的到來:“在了解到涿州的災情后,全國各地救援力量陸續趕來,并帶來了大量的物資和專業救援設備,目前救援仍在進行中,希望所有人平安,感謝所有前來支援的隊伍!”
河北涿州地區災情嚴重
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從7月29日開始,京津冀等地持續遭遇強降雨的襲擊,三天內連發七次暴雨紅色預警,降雨時間或持續70小時。部分區域最大累計降雨量接近1000毫米,最大小時降雨量超100毫米。根據合成孔徑雷達(SAR)遙感衛星影像顯示,北京城區部分地區較以往新增大面積水體。除此之外,河北多地災情極為嚴重,其中河北涿州境內多條河流流量顯著增大,新增水體面積估算達20余平方公里。
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8月1日發布消息稱,受冷暖空氣和臺風“杜蘇芮”共同影響,自7月27日,河北省大部出現強降雨過程,全省平均降雨量137.4毫米。漳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水系3日來水量4億多立方米,特別是拒馬河、永定河、北運河承接大量北京來水。主要河道共出現142站次漲水過程。為有效應對此次臺風暴雨洪水,截至目前,河北省陸續啟用7處蓄滯洪區,分別為寧晉泊、大陸澤、小清河分洪區、蘭溝洼、東淀、獻縣泛區、永定河泛區,完成轉移群眾84.74萬人,發揮了顯著的分洪滯洪作用,大大減輕了北京、天津的防洪壓力。
洪災后疾病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1、加強水源的管理,確保水體質量和飲用水的衛生。
我們通常提倡喝開水,不喝自來水。自來水廠要嚴格對飲用水進行消毒管理,在洪水期間適當提高加氯量,確保市民飲用水衛生。對于井水、山水等,市民最好不要作為日常飲用水使用,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用,必須要用漂白粉或漂白精片消毒。漂白精片按每100斤水用1片計量,方法是:將漂白精片研碎研細,用清水調成糊狀倒入需要消毒的水中,充分攪拌,加蓋靜置30分鐘后方可使用。漂白粉(精片)遇高溫、亮光會失效,所以必須放在能避光、干燥、涼爽處(如用棕色瓶擰緊瓶蓋存放)。
2、加強食品衛生監督,嚴把食品衛生關。
衛生、食品等監督部門要堅強對食品衛生的監督,各飲食攤點要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嚴禁出售不衛生的食品。對于受潮、霉變、污染的食品和淹死、死因不明的禽畜類,市民千萬不要去吃;各類瓜果一定要洗干凈去皮再吃;蝦、蟹等水產品味道雖好,但不要生吃。
3、積極開展衛生運動,搞好室內外環境衛生。
狂風暴雨使得垃圾、糞便、動物尸體等到處都是,嚴重污染周邊環境。洪水過后,市民要積極清理周邊環境,做到水退到那里,環境清理到那里,消毒殺蟲工作做到那里,“三管”工作落實到那里。垃圾、糞便、動物尸體等集中后要用高溫堆肥法處理。對所淹房屋設備等要清除污泥,室內陸面、墻壁、家具等也要洗擦和消毒。
4、消滅“四害”。
蒼蠅、蟑螂、蚊子、老鼠這“四害”是傳播各種傳染病的媒介,市民要認真對待,萬萬不可馬虎。對蒼蠅、蟑螂密集地要噴灑殺蟲藥,同時做好防蚊、滅蚊和滅鼠工作,防止“四害”傳染各種疾病。
洪水過后防病工作十分重要,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積極做好以上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減少災后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
洪水的危害
洪水是一種自然災害,它會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很大的損失。洪水可以破壞房屋、道路、橋梁和農田,導致人們無家可歸、無路可走、無糧可食。同時,洪水還會帶來一些其他的危害,比如水土流失、水質污染、病原體傳播等等。
洪水過后為什么會有瘟疫
1.供水系統破壞
暴雨洪災之后,飲用水供應系統被破壞,導致大規模的腸道傳染病暴發流行的風險。
在水災發生時,人們為了生存,可能被迫飲用非清潔水源(如被污染的地表水),這些水往往被上游的人畜排泄物、動物尸體等有害物質所污染。
特別是嚴重的水災,群眾較長時間受洪水圍困,就容易爆發腸道傳染病流行。
2.食物短缺
像鄭州這次千年不遇的暴雨,由于規模大,涉及人群多,難免救援不及時,這就導致很多人食物短缺,比如我們在朋友圈就看到了鄭州人說很饑餓。
如果災害持續,人們被迫在惡劣條件下貯存食品,很容易造成食品發霉變質,但為了生存又只能如此,這樣就會導致食物中毒以及食源性腸道傳染病的暴發流行。
3.居住條件破壞
洪澇災害會造成居住條件的大規模破壞,房子和車子都會被淹沒,人們一開始只能露宿,接著在簡陋的棚屋中居住相當長的時間,或者在一些體育館、圖書館等場所避難,這樣就造成人口集中和居住擁擠。露宿使人們易于受到蚊蟲等吸血節肢動物的叮咬,這樣蟲媒傳染病的發病可能會增加,如瘧疾,乙型腦炎和流行性出血熱等。人口居住的擁擠狀態,有利于一些通過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傳播的疾病流行,如紅眼病等。如果這種狀態持續到冬季,則呼吸道傳染病將成為重要問題,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