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寓意和象征
農歷的五月初五,我們俗稱“端午節”。端是“最初”“開端”的意思,所以我們也稱初五為端五。在我國農歷是以“地支”記載月份,分為十二地支,分別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正月即一月為寅,二月為卯,順次下來五月就是午,所以五月就稱為午月,端五也就是端午了。
根據統計,端午節的別稱達到了二十多個,可以說是節日中的別稱之最了。例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蒲節、龍舟節、浴蘭節、解粽節、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等等。其中,端午節、端五節、重五節。
陰歷五月初端午節,是我國獨有的傳統節日。據《風土記》載:“仲夏端午,端,初也。”這一天為紀念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舉行的劃龍船比賽,稱為“端陽競渡”,故始稱“端陽節”。因為競渡都在風和日麗的中午進行,后人便稱為“端午節”。
因端午是農歷五月初五日,所以又稱“重五”或“重午”。民謠:“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蒲劍斬百邪,鬼魅入虎口”。過去人們愛把菖蒲,艾葉懸掛門上,驅魔、避邪,因此又稱之為“菖節”、“蒲節”。又因為端午節是五月里的節門,有些地方干脆就叫“五月節”。
1912年,民國成立后,曾行文規定:“陰歷四節!藉使民時,以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故端:方稱為“夏節”。
2023端午節放假安排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端午節放假安排如下:6月22日至24日放假調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所以,今年端午節在6月22日,22日-24日放假,25日(周日)上班。也就是說,法定放假1天,25日(周日)調休1天,假期后再連續上班6天。
端午節的來歷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
今天爸爸給我講端午節的來歷。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楚國偉大的愛國者一一屈原。后來我查閱資料才知道,屈原是一個十分愛國的偉大詩人。但是因為被奸人所害,流放到民間,他認為自己不能報效祖國,不能為國家出力,而跳入汨羅河為國捐軀的。屈原死后那些敬仰他的平民百姓不想他的尸身被河中的魚類和蝦蟹蠶食,就劃著小船去打撈,但是沒有撈到,他們很失望。后來他們就用粽葉包上糯米投入江中。那時還有一個傳說。就是那條江中還有一條惡龍,經常興風作浪,為禍百姓。后來人們就下決心一定要抓住它,經過千辛萬苦終于抓住了這條惡龍。人們就把它的筋抽出來,因為龍筋太長了,人們就把它的筋剪成一條一條的.綁在身上。
從此,為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包粽子、劃龍舟、綁彩繩。今天我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我非常高興。真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啊!我一定好好讀書,好好學習,學到更多的知識。
端午節的具體習俗有什么
端午習俗: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端午節不能做什么
1、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兒出嫁,長住丈夫家,難得見到自己父母。而從唐朝開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習俗。
但是在山東一帶,有流傳著出嫁的閨女走娘家,不須在端午節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過端午節。
因為民間俗話說,“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2、嚴禁房事
古人認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為九毒首日。
天地氣場不正的時候,必然會影響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歡房事,必須會中邪毒傷身體。
因此古訓嚴禁端午房事,并且規定從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應該歸寧,在父母家度過,夫妻分開,并把這天定為“歸寧日”。
3、忌毒氣攻身
前面也提到過端午節是毒月,從農歷氣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日子。
從五行上看,任何一種五行過旺或過衰,都會形成邪氣,都會對自然氣候或人身健康,構成威脅與傷害。
因此,端午節這天需要在房門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等。
4、忌舉行喜慶活動
端午節最重要的的內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時難免產生悲傷,因此這天是不適合向別人說祝福的,當然也不適合舉行和參加開業、結婚、慶典等喜慶活動。
加上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的五月初五,這天是“楊公忌日”,決不能被選來做為辦理開張、動工、嫁娶、簽訂合同等重要事項的日子。
5、忌下河游泳
由于五月為“惡月”,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經溺死過人的地方游泳。因為在端午節那天“溺死鬼”最兇,需要找替身“還陽”,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讓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習俗。
6、避五毒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癩蛤蟆)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無毒”醒,不安寧?!倍宋绻濖屛宥居靡馐翘嵝讶藗円篮Ψ啦?。每到端午節,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于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
7、兒童的禁忌非常多
端午節不僅是重五惡日,而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大,因此關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較多,例如說端午節這天不適合生孩子;周歲以內的嬰兒端午節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災禍;兒童在端午節當天早上要吃兩個鴨蛋,并且在兒童身上灑雄黃酒,以驅蟲避邪,保障健康。
在北方一帶,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驅邪平安的習俗。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丟失,傳說如果小孩子丟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內會有大災。
端午節過了以后,小孩子要將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這樣才能免除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