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九年級上冊期中試卷答案
1.根據課文默寫古詩文。(10分)
(1)□□□□□□□,□□□□□□□。可憐白發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2分)
(2)茍全性命于亂世,□□□□□□□。(諸葛亮《出師表》)(1分)
(3)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王磐《朝天子 詠喇叭》)(1分)
(4)《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表現太守年愈高而志彌堅的句子是“□□□,□□□?”(2分)
(5)把白居易的《觀刈麥》默寫完整。(4分)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
□□□□□,□□□□□。
2.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4分)
(1)他們媚上欺下,俯伏于國王之前,líng jià于人民之上.
(2)讀書時不可存心jié nàn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
(3)過不一會,暴風雨就xiē sī dǐ lǐ地開始了。
(4)原來香菱苦志學詩,jīng xuè chéng jù,日間做不出,忽于夢中得了八句。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媽媽在抽屜里翻來覆去好幾遍,可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證。
B.從前對巴特農神廟怎么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于蕩然無存。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D.雖然他們臉上的神情看來已隨和許多,但是從他們的眼睛里依然淡淡地流露出一貫的頑皮狡黠。
4.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老年人發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勞累、用腦過度、精神緊張、食鹽過多、感冒等誘發的。(去掉“誘發的”)
B.今日的珠海令每個到過這里的人感到驚嘆和贊賞,使每個珠海人感到驕傲和自豪。(刪去“使”)
C.我們順利地按照老高畫的那張簡圖找到了深山中的那位獵手。(將“順利地”放到“找”的前面)
D.在教育部向社會公示的《通用規范漢字表》中,對44個漢字的字形進行了微調。這一改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將“在……中”刪去)
5.根據語境,仿照劃線句子,接寫句子,構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4分)
我們應該心存感激,感激生活對我們的厚愛。我們沒有捕魚耕種,卻能品嘗到美味佳肴; , 。心存感激,是一種明朗的心境,一種人性的光輝。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貪婪與抱怨; , 。
二、閱讀(46分)
(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0分)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6.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 舜發于畎畝之中( ) (2) 空乏其身( )
(3) 入則無法家拂士( )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8.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 本文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所以說“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亂其所為”,有了這樣的磨練,才能達到“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目的。
B 第一段用排比句式,列舉了歷史上六個著名人物的事例,再推及與此相似的“是人”,從個別到一般分析客觀條件對造就人才的作用。
C文章多用短句,以高度概括的語言作扼要的論證,句式整齊,讀起來瑯瑯上口,文辭簡短,但理據充足,說理透徹,增強了說理的氣勢,使中心更鮮明突出。
D 本文敘述了擔當大任的人必須先后從思想、行為、生活三個方面經受磨難,方能成就大業。
(二)(9分)
李勉①埋金
天寶②中,有書生旅③次宋州。時李勉少年貧苦,與一書生同店。而不旬日④,書生疾作,遂死不救,臨絕⑤語勉曰:“某⑥家住洪州將于北都⑦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兩遺勉,曰:“某之仆使,無知有此者,足下為我畢死事⑧,余金奉⑨之。”勉許為辦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數年,勉尉⑩開封。書生兄弟赍⑾洪州牒⑿來,而累路⒀尋生行止,至宋州,知李為主喪事,專詣開封,詰⒁金之所。勉請假至墓所,出金付焉。(選自《尚書讀錄》)
【注釋】 ①李勉:唐朝人。 ②天寶:唐玄宗時期的年號。 ③旅:寄旅,客居。 ④不旬日:沒過多長時間。 ⑤臨絕:臨死。 ⑥某:指自己,“我”。 ⑦北都:今太原。 ⑧畢死事:處理后事。 ⑨奉:送。 ⑩尉:縣尉。此處用作動詞,做縣尉。 ⑾赍(jī):攜帶。 ⑿牒:證件。 ⒀累路:沿路。 ⒁詰(jié):詰問,追問。
9. 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3分)
A.有書生旅次宋州/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B.臨絕語勉曰/此中人語云
C.因出囊金百兩遺勉/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D.勉許為辦事/安陵君其許寡人
10. 請用三條“/”給文中劃線的句子斷句。(3分)
某家住洪州將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
11.請簡要概括本文所寫的故事,并寫出你從中得到的一點啟示。(3分)
(三)(10分)
讓講規矩成為新常態
①錢穆先生寫過一篇《做人的規矩》的文章,說“諸位將來離開學校踏入社會,謀到了一項職業,應該各有各的規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樣子,也便是有規矩了,這是人生最高的藝術。”誠哉斯言,講規矩的確是人生的最高的藝術。
②一個人應該講規矩,一個講規矩的人,為人處事才會有禮有節,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氣度,有“人的樣子”。這樣的人,有操守,識分寸,知進退,懂輕重,是一個靠譜的人,一個明白人,一個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現代社會是一個更加注重契約精神的社會,對個體的規矩意識有著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講規矩,不但有損人品,有虧德行,而且寸步難行,注定一事無成。
③一個家庭應該講規矩。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元,家庭的規矩串聯起來,影響著社會風氣,影響著全民的公德素養,影響著國家文化。不難發現,很多民間規矩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是一脈相承的,體現了文明、和諧、誠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們的家庭不但應該踐行規矩,保持對規矩的敬畏和重視,讓規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發揮積極的作用,而且應該承擔主要的傳承責任,通過言傳身教把有價值的規矩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④一個政府也應立好規矩,維護規矩。“依法治國”“法”即規矩,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先立規矩后辦事應是各級政府和管理部門依法行政、科學決策的重要原則,也是社會和諧、有序的基礎。自古以來凡制定良法者,必定要考慮到它的可操作性和試試效果,故需謹慎研判,反復論證。今天我們的政府在立規矩這件事上理應有更嚴謹的態度,更專業的精神,令規矩有前瞻性、現實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員須帶頭守規矩。手握公權力的人,堅決按規矩辦事,不僅體現了一種品德和修養,更表現了一種政治上的清明與成熟。須知規矩是緊箍咒,更是護身符。朱元璋曾問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顯赫者最快活,有言金榜題名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不滿意。唯有大臣萬鋼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悅。法度就好比我們的規矩,守規矩者,不越法紀“雷池”,絕無“暗室虧心之優”,自然能坦坦蕩蕩,光明磊落。
⑥清代畫家沈宗騫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時代飛速發展,社會日新月異,我們不但要懂規矩,守規矩,還要有勇氣和智慧破除陳腐的舊規矩,創建與時俱進的新規矩,讓講規矩成為中國的新常態。
12.下列對本文的中心論點概括更恰當、最簡明的一項是( )(3分)
A.講規矩確實是人生的最高藝術。
B.一個人應該講規矩。
C.個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員,都應該講規矩。
D.我們要創建與時俱進的新規矩。
13.下面對相關論據的說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可以用來論證規矩所起到的作用。
B.荀子《勸學》中的“木受繩則直”這句話可以用來論證規矩所起到的作用。
C.“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運用到第④自然段中,論證立規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D.“東施效顰”的事例可以用來論證不守規矩的危害性。
14.第①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②③④自然段的順序是否可以調換?為什么?(4分)
(四)(17分)
西塘的水上清潔工
小河丁丁
①那年八月下旬,我和六妹來到西塘,一個小小的江南古鎮。
②黃昏,我們沿著臨河的長街漫行。一條小船在彼岸酒家樓下微微浮動,船夫坐在船頭悠閑地抽著香煙。此人三十出頭,身瘦衣寬,臉長長的,胡須頭發有些零亂。游客朝他拍照,閃光燈咔嚓咔嚓,他毫無反應,只把一條腿歪搭在船舷上,半低著頭,默默享受那支短短的香煙。那條腿也瘦,褲管顯得有些空蕩,薄長的腳板蹬著千層底的黑布鞋。開始我以為他在候客,后來看到船上放著長柄撈網和垃圾簍,才明白他是清潔工。
③他扔掉煙蒂,用槳頂一下岸石,小船就離了岸,慢慢地順水漂移。除非是給游船讓道,他都懶得搖櫓。搖櫓也用一只手,有心無心,不愿意繃緊肌肉。世上哪有這么悠閑的清潔工!這邊游人熙熙攘攘,對岸酒家正在呼喝劃拳,而他充耳不聞。我注視著他,人世間的喧嘩躁動就變得輕了,淡了,全都成為他的背景。
④上了石橋,我坐在石墩上,看著他和小船緩緩漂進橋孔。我又坐到另一邊的石墩上,目送他和小船漸漸遠去。水面漂過梧桐葉,他漫不經心伸出撈網,連屁股都不挪一下。河邊泊著一座“水上餐廳”,船樓的霓虹燈在水中投射出大片光影,奇異,詭艷。他把小船搖到滟滟的燈影里,那一刻真是如夢似幻。
⑤我癡癡地望著他和小船消失在夜色里,不愿離去。過了許久,他和小船從暗影中再度出現,往這邊漂過來。這邊橋下有個小小埠頭,到了這兒,他終于站起來了,小船被一種神奇的力量推著向埠頭靠近。他一個跨步上了岸,動作飄逸,恍若仙人。我擔心小船因為他的蹬力離岸,小船卻繼續往前,輕輕觸到石階,好像能按主人心意行事。他拴好小船,上岸去了,我兀自望著小船出神,那把長櫓在水中半浮半浸。
⑥“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問非問。我沒有回答。
⑦吃過晚飯回旅店休息一會兒,我們出來欣賞河街夜景,發現水上清潔工換了一個。這人身如鐵塔,頭大頸粗,登臺唱戲李逵張飛非他莫屬。那條小船載著他搖搖晃晃,好生吃力,似乎隨時都會覆沒。他叉開柱子般的雙腿站在船上,膝蓋繃得直直的,一只大手將長長的撈網牢牢夾在腋下,另一只大手掌著櫓把將小船搖得飛快。
⑧正是放河燈的時候,好幾家鋪子在賣河燈,有蓮花燈、船燈和心燈,還有一種是長方形,都用各色彩紙做成,十分精致。這些河燈點燃了,燭光從里面映著彩紙,漂在水中又映著波光,在黑暗中多么動人啊。可是游客們剛剛把河燈放下去,壯漢就匆匆趕到,“波”的一聲用撈網將河燈撲滅,撈起來用力倒進垃圾簍。他那么粗魯,對寄載各種心愿的小燈不帶絲毫憐憫,簡直就是“河燈殺手”。
⑨大家七嘴八舌地說:“燈還燃著你就這樣……”“你回頭再撈也不遲!”“至少等河燈熄了才能撈。”“不要撈了,河燈多漂亮呀!”
⑩壯漢卻振振有詞,聲音像打雷一樣:“我是打工的!我不干活人家不給我錢!”
?一個小姑娘含著眼淚向一位賣河燈的老太太投訴,老太太操著吳儂軟語無奈地說:“跟他說也沒有用,他呢……等他過去了就好了……”
?六妹很想放河燈,又不甘讓自己的河燈遭遇滅頂之災,就在那兒磨磨蹭蹭。
?等了好久,終于等到壯漢驅馭著小船離去。六妹買了一盞小小的蓮花燈,下到瀕水的臺階,在牽掛與僥幸的目光里,很小心地將蓮花燈放到水面。蓮花燈畏畏葸葸躲在河堤下,沒有漂向河心,這兒有臺階擋著,不到近處發現不了,它是害怕那個壯漢殺回馬槍吧。
?夜漸漸深了,街市漸漸冷清、寂靜。我們走過幽暗的長巷回到旅店。我在露臺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沒有。 (選自《文匯報》2016年5月2日,略有刪改)
15.文章主要寫了兩位清潔工,處處形成對比。根據文章內容,把下列表格填寫完整。(4分)
人物 內容 | 第一位清潔工 | 第二位清潔工 |
外貌 | 身瘦衣寬,臉長長的 | ① |
搖櫓 | 不愿意繃緊肌肉 | ② |
撈垃圾 | ③ | 匆匆趕到撈起來用力倒 |
16.結合語境,品味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4分)
①上了石橋,我坐在石凳上,看著他和小船緩緩漂進橋孔。
②等了好久,終于等到壯漢驅馭著小船離去。
17.第③段寫清潔工,為何又要寫“這邊游人熙熙攘攘,對岸酒家正在呼喝劃拳”?請簡要分析。(4分)
18.文章結尾:我在樓臺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沒有。讀完全文,你一定也有很多思考,請寫下你的閱讀感悟。(5分)
三、作文(50分)
19.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著美好的期盼。我們期盼學業的成功與進步,彼此的理解與寬容,社會的安定與發展……
請以“期盼_____”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④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姓名和校名。(寫作45分,卷面書寫5分)
附加題(10分)
當下又吃過了五七杯酒,卻早月上來了,照見廳堂里面,如同白日。柴進起身道:“二位教頭較量一棒。”林沖自肚里尋思道:“這洪教頭必是柴大官人師父,不然我一棒打翻了他,須不好看。”柴進見林沖躊躇,便道:“此位洪教頭也到此不多時,此間又無對手。林武師休得要推辭,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頭的本事。”柴進說這話,原來只怕林沖礙柴進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來。林沖見柴進說開就里,方才放心。只見洪教頭先起身道:“來,來,來!和你使一棒看。”一齊都哄出堂后空地上。莊客拿一束棍棒來,放在地下。洪教頭先脫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條棒,使個旗鼓,喝道:“來,來,來!”柴進道:“林武師,請較量一棒。”林沖道:“大官人,休要笑話。”就地也拿了一條棒起來道:“師父請教。”洪教頭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沖拿著棒,使出山東大擂。打將入來。洪教頭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來搶林沖。
兩個教頭在明月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見林沖托地跳出圈子外來,叫一聲:“少歇。”柴進道:“教頭如何不使本事?”林沖道:“小人輸了。”柴進道:“未見二位較量,怎便是輸了?”林沖道:“小人只多這具枷,因此,權當輸了。”柴進道:“是小可一時失了計較。”大笑著道:“這個容易。”便叫莊客取十兩銀子,當時將至。柴進對押解兩個公人道:“小可大膽,相煩二位下顧,權把林教頭枷開了,明日牢城營內但有事務,都在小可身上,白銀十兩相送。”董超、薛霸見了柴進人物軒昂,不敢違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兩銀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隨即把林沖護身枷開了。柴進大喜道:“今番兩位教師再試一棒。”洪教頭見他卻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卻待要使。柴進叫道:“且住。”叫莊客取出一錠銀來,重二十五兩,無一時,至面前。柴進乃言:“二位教頭比試,非比其他,這錠銀子權為利物。若是贏的,便將此銀子去。”柴進心中只要林沖把出本事來,故意將銀子丟在地下。洪教頭深怪林沖來,又要爭這個大銀子,又怕輸了銳氣,把棒來盡心使個旗鼓,吐個門戶,喚做把火燒天勢。林沖想道:“柴官人心里只要我贏他。”也橫著棒,使個門戶,吐個勢,喚做撥草尋蛇勢。洪教頭喝一聲:“來,來,來!”便使棒蓋將入來。林沖往后一退,洪教頭趕入一步,提起棒又復一棒下來。林沖看他步已亂了,便把棒從地下一跳,洪教頭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轉,那棒直掃著洪教頭臁兒骨上,撇了棒,撲地倒了。柴進大喜,叫快將酒來把盞。眾人一齊大笑。洪教頭那里掙側起來?眾莊客一頭笑著扶了。洪教頭羞顏滿面,自投莊外去了。
1.上文選自 第九回,原文回目是:柴進門招天下客, (2分)
2.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文中的洪教頭及林沖的性格特點。(4分)
3.文段也顯示了作者語言的藝術特色,請你結合選文賞析。(4分)
九年級下冊語文第三次月考試卷及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24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纖繩 (qiān) 烽煙(fēng) 閻羅(yán) 淤灘(yū)
B、隧洞 (suí) 呻吟(shēn) 舵手(tuó) 笑渦 (wō)
C、干癟 (biě) 緋紅(fēi) 迷惘(wǎng) 旌旗(jīng)
D、簇新 (zú) 駁船(bò) 捷報 (jié) 飛 竄(cuān)
2、下列詞語中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裝飾 蒼茫 蠢笨 傷痕累累
B、海鷗 熏黑 疲憊 血雨星風
C、熄滅 蝸行 翡翠 取意成仁
D、蜿蜒 噴簿 高傲 長夜漫漫
3、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生物學能有今天如此輝煌的成就,離不開眾多科學家傾其一生孜孜不倦的研究。
B、“一帶一路”的建設不僅涉及眾多國家和地區,還涉及眾多產業和巨量的要素調動,不可能一蹴而就。
C、他們從小感情深厚,自搬家分離之后,十多年未見,近日再聚首,兩人懷古傷今,重逢之情溢于言表。
D、綠化工作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們要繼續發揚鍥而不舍的精神,將這份工作做好做實。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使得不少消費者愿意為綠色優質農產品付更高的價格。
B、憂國家治理,養浩然正氣,這是中央主流媒體的職責使命所在,是壯大和鞏固主流思想輿論,培育“正能量”、唱響“主旋律”的題中應有之義。
C、在常規能源中,水電的優越性是無可比擬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D、在本次比賽中,四川男排為了一舉奪得冠軍,盡遣主力隊員上陣。
5、下列關于傳統民俗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臘八是古人祈求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
B、某人生于甲戌年,屬狗;他的弟弟生于丁丑年,屬豬。
C、古代的壽誕禮有一定講究,男性長輩做壽稱椿壽,女性長輩做壽稱萱壽。
D、成語“素車白馬”指古代兇、喪之事所用的白車白馬,《唐雎不辱使命》中“天下縞素。今日是也”的“縞素”指白色的絲織品,在此指穿喪服。
6、名著閱讀(4)
(1)在《儒林外史》中, 成為作者揭露和諷刺的對象。這部小說的作者是出身于安徽全椒一個“世代書香”的名門望族的 。
(2)“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沖出來。”這句法國諺語,儼然成為當下人們調侃婚姻的流行語。這無疑要“歸功” 于 (作者)的小說《圍城》。
(3)小人國的人“身長不到6英寸”格列佛到了那里就成了一座大山;在大人國里,一切都顛倒過來,當地居民都是巨人,格列佛則成了小小的“寵物”。這些奇特的幻想就出自英國作家 的諷刺小說《格列佛游記》。
7、詩文默寫(10)
(1)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
(2)取義成仁今日事, 。
(3)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4)塞下秋來風景異, 。(范仲淹《漁家傲》)
(5) ,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
(6) ,殊未屑!(秋瑾《滿江紅》)
(7)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蘇軾《定風波》)
(8)憶昔午橋橋上飲, 。(陳與義《臨江仙》)
(9) ,人道是,青光更多。(辛棄疾《太常引》)
(10)一抹晚煙荒戍壘, 。(納蘭性德《浣溪沙》)
二、閱讀(56分)
(一)、詩詞賞析(4分)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8、詞中現實與夢境交融,其中寫現實的詞句是 。詞句 有力的表現了報國有志志不伸的悲憤。
9、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回答。
(二)、閱讀《魚我所欲也》和《萬事莫貴于義》,完成10-13題(15分)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選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謂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④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于義也”(選自《墨子》)
注釋:①予:給,送②子:你,代詞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話,即關系到正義與非正義的一句話
1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
(3)今謂人曰( ) (3)何故( )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
12、【甲】文運用比喻論證來闡明觀點,具體來說是用 這個比喻來闡述 的觀點;【乙】文論證層層深入,首先論證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腳珍貴,其次論證了 ,然后論證了生命不如義珍貴,最后強調了 的中心論點。(4分)
13、【甲】【乙】兩文都闡明了“義”的重要性,您認為“義”的內涵是什么?今天還有堅持的必要嗎?為什么?(3分)
(三)、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13)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當余之從師也,負篋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④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注]①怠:懈怠。②篋:書箱。③舍:學舍,書館。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負笈②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④,削荊⑤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月而讀,暗則縛麻蒿⑥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⑦其勤學,常以凈衣易⑧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注釋:①任末:人名。②笈:書箱。③或:有時。④庵:茅草小屋。⑤荊:這里指荊的枝條。⑥麻蒿:一種植物,點燃后可照明。⑦悅:敬佩。⑧易:交換。
14、請用“/”為下面兩個句子標明朗讀停頓。(2分)
(1)手 指 不 可 屈 伸 (2)夫 人 好 學
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媵人持湯沃灌 湯: (2)以衾擁覆 衾:
(3)負笈從師 負: (4)編茅為庵 為:
16、翻譯下列兩個句子。(4分)
(1)錄畢,走送之。
(2)人若不學,則何以成?
17、〔甲〕〔乙〕兩段文字在內容上有哪些共同點?(3分)
(四)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1分)
拓展人生的寬度
鄭偉欽
①沈括《夢溪筆談》載:“古人藏書辟蠹用蕓草。蕓,香草也。”古人用蕓草來保證藏書不被蠹蟲蛀壞,還能留有幽幽清香,“書香”一詞由此產生。古人如此藏書,體現了對書的珍愛。書是美好的東西,讀書是一件美好的事。
②那么,為什么要讀書?因為,讀書讓人知不足。
③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讀書,自感面目猙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務繁忙心情煩躁之際翻開經典,能從里面感受圣賢“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信念。這一對比,更能發覺自己的渺小。現代生活忙忙碌碌、緊張勞累,這時候,書的“精神食糧”作用便得以體現。
④知才具不足。要加強讀書學習。前進道路上,來自各方面的困難、風險、挑戰肯定會不斷出現,關鍵看我們有沒有克服它們、戰勝它們、駕馭它們的本領。”人的成長、成熟、成才是一個與時俱進、不斷上升的過程。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更要求我們不斷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識。
⑤讀書無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碼,才能實現讀得其所,學有所用。
⑥一貴在堅持,忌躁貴恒。一日無書,百事荒廢。正如荀子在《勸學篇》中所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讀書是一個需要長期付出辛勞的過程,不能心浮氣躁、淺嘗輒止,而應當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水滴石穿。讀書如鍛煉,鍛煉與不鍛煉的人,隔一天看,沒有任何區別;隔一個月看,差異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體和精神狀態上就有了巨大差別。在堅持閱讀中,我們能看到這個世界更多一點。
⑦二貴在系統,忌窄貴廣,忌淺貴深。總有人說,讀書到底應該注重量的積累還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來,量的積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們既需要把書讀厚,又需要把書讀薄,前者就是“量的積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初讀一本書,免不了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見到一種觀點,以點帶面地聯想,發散思維。這時就需要從古今中外尋找答案,一本書滿足不了我們的求知欲,一類觀點說服不了我們內心的想法。那么,書讀多了,也就讀廣了。另外,也要兼顧深入挖掘。曾經有人在某名校進修時,每周都被要求閱讀一本哲學著作,但到周末則要把哲學論文縮寫成薄薄的兩頁,這樣,漸漸地,所讀過的哲學思想和意識理念自然會在腦海里留下印象。這就是“讀薄”,是直達事物的本質的過程。
⑧三貴在應用,忌虛貴實。要善于將書本中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實現學有所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真正的閱讀具有兩個必不可少的維度,即反思與行動。讀《領導干部從政道德啟示錄》,要求我們立身用權、廉潔奉公、求真務實,那么我們就要帶著這樣的價值觀在工作中勤勤懇懇,不斷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⑨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寬度,提升人生的質量。
(摘自《人民日報》,有刪節)
18、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
19、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
A.第①段中“書香”一詞表明書是美好的東西,讀書是一件美好的事。
B.第②段的作用主要是啟下,和③④兩段是分總關系。
C.第⑦段中“把書讀厚,又需要把書讀薄”,一個是“量的積累”,一個是“深度挖掘”,它們并不矛盾。
D.本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古今資料的使用,既有趣味性,又有現實性。
20、文章第⑥段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請舉出一種,結合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3)
21、 請概括本文的論證思路。(4)
(五)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2)
父親是一盞燈
崔立
兒子與父親在漫無邊際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們不該迷路。
看時間差不多了,父親說:“兒子,咱們回吧。”兒子玩得興起,說:“爸,我想再玩一會兒。”兒子14歲,正是貪玩的年紀。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們還是找不到來時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隱約看見自己的兩只手,腳底下一片連黑,遠方也看不見一星半點的燈光。兒子害怕了。往日在電視里看到的一幕幕駭人的場景,都在眼前跳了出來。
兒子想哭,說:“爸,我害怕。
父親拍了拍兒子的肩說:“別怕,我們一會兒就走出去了。”
父親說著話,抬起頭,激動地說:“快看,前面有燈光——”
兒子順著父親說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親說:“你個子矮,當然看不真切了。”
兒子其實也就比父親差半個頭的高度。
但既然父親說著見了點光,兒子心頭的恐懼瞬時就淡化了。
父親在前面走、兒子在后面跟,黑于于的森林里,只聽見兩個人走路的腳步聲。
走了好一會兒,兒子有點了,說:“爸,志么還沒到啊?”
父親說:“快了,你再堅持堅持,你看,前面就有燈光了。”
兒子順著父親指的方向看,黑于于的,什么也看不見。
繼續走,父親在前走著,兒子在后面跟著。
走在前面的父親忽然跟蹌了一下,差點兒摔倒。兒子說:“爸,你怎么了?”
父親說:“沒事、被了絆一下,趕緊走吧。”
兒子點點頭,兩個人繼續趕路。
兒子又累又餓,但走在前面的父親像是有使不完的勁兒。兒子看著父親的身影,咬咬牙,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
終于,兒子也看到燈光了。
一片樹林里,有一間小木屋,屋里亮著燈。
父親拍打著門,門1了,暖暖的燈光亮亮的,原來是森林管理員,一個老人家。
“你們是不是迷路了?快進來吧。”
父親進門時長舒了一口氣,臉上滿是汗珠。
兒子看到,父親走路一瘸一拐的,應該是那次被什么東西絆倒了,扭傷了腳踩。
那是兒子14歲時發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兒子輕信一個朋友的話,以自己的名義給他貸款好幾十萬元。朋友生意失敗,整個人消失得無影無蹤。
兒子還不起錢。追債的上訴到法院,結果只有兩個:兒子要么還錢,要么被判刑。
兒子在家里,像熱鍋上的螞蟻走來走去。兒子反復說著:“怎么辦?怎么辦?怎么辦?”
父親說:“兒子,別怕,總會有辦法的。”
有辦法!有辦法!能有什么辦法!”兒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親吼起來。
兒子被傳喚去了法院。開庭半個小時,原告方突然說欠款已付,提出撤訴
兒子愣了半天,想,是誰幫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兒子看到了在門口等著的父親,明白了。
兒子問:“爸,那么多錢你是如何籌集的?”
父親說:“不管了,咱們回家。”
出租車將兒子帶到了另一個地方,一個陌生而狹小的地方。兒子明白了,父親把他的房子賣了。
兒子的聲音哽咽,說:“爸,……”
父親說:“別想了,一家人住這里也挺好的。”
兒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說:“爸,14歲那年,我們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燈光了嗎?”
父親沒有說話,只拍了拍兒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樣。
(選自《2017中國年度小小說》有刪改)
22、小說主要寫了兒子的兩件事,請簡要概括。(2)
23、請從描寫的角度,分析文中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4分,每小題2分)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約看見自己的兩只手,腳底下一片漆黑,選方也看不見一星半點的燈光。
(2)父親進門時長舒了一口氣,臉上滿是汗珠。
24、文章結尾兒子問父親“14歲那年,我們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燈光了嗎?”父親沒有回答。你認為父親看到燈光了嗎?請說明理由。(3分)
25、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2)
26、說說小說標題的含義。(2分)
三、綜合應用(10分)
27、閱讀下面一則啟事,完成后面的問題(4)
本文在格式上有兩處錯誤,請修改
(1)
(2)
28、(1)下列兩副對聯分別寫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哪個節氣?請從備選答案中選出相應的節氣填在橫線上。(4)
備選答案: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白露 秋分
①、聞得春雷動,只是一聲,蟲醒桃開鶯恰恰;
說來地氣蘇,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②、晝夜等長,舊巢又是棲玄鳥;
暑寒漸易,新柳皆來扭綠腰。
(2)下列詩句所寫內容與傳統節日無關的一項是( )(2)
A、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B、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C、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D、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四、作文(60分)
29、請以“那聲音常在心田”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1)你可以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寫你最熟悉的內容,表達你的真情實感;
(2)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校名、姓名;
(3)書寫認真,卷面整潔;
(4)不少于600字。
九年級下冊語文第三次月考試卷
答案一、1 、C 2、A 3、C 4、D 5、B
二、
(一)7、醉里挑燈看劍 可憐白發生 8、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難酬的悲憤。
(二)29.患:禍患,災難 是:這、這樣 謂:對……說 故:緣故、原因
30.(1)如果人們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2)送給你天下,卻要你的性命,你愿意這樣做嗎?31.舍魚而取熊掌 舍生取義 天下不如生命珍貴 萬事莫貴于義(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32.“義”是正義,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國家的大義(1分,答到“正義、大義”均可得1分) 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堅持人民(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所以我們應該堅持(2分)
(三)
10.(1)手指/不可屈伸 (2)夫/人好學 (畫出此處即可)(每小題1分)
11.(1)湯:熱水 (2)衾:被子 (3)負:背(背著) (4)為:做(做成)(每小題1分)
12.(1)抄完了,趕緊(或跑著)把書還給人家。 (2)人如果不好好學習,那么憑什么成功
(成就事業)?(關鍵詞翻譯準確,語言通順。)(每小題2分)
13.都表現了人物勤奮好學(嗜學、勤學)和求學不怕險阻(艱辛)的精神。(答到一個方面給2分,答到兩個方面給3分。只答“從師學習”給1分)
(四)
1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答案】閱讀可以拓展人生寬度,提升人生的質量。(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寬度,提升人生的質量。)
16.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A.第①段中“書香”一詞表明書是美好的東西,讀書是一件美好的事。
B.第②段的作用主要是啟下,和③④兩段是分總關系。
C.第⑦段中“把書讀厚,又需要把書讀薄”,一個是“量的積累”,一個是“深度挖掘”,它們并不矛盾。
D.本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古今資料的使用,既有趣味性,又有現實性。
【答案】B
17.文章第⑥段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請舉出一種,結合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道理論證。引用荀子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突出論證這一段的分論點——貴在堅持,忌躁貴恒。讓人易理解,易接受。
18. 請概括本文的論證思路。
【答案】首先,作者由“書香”引出讀書是件好事,然后,用設問引出讀書的好處——讓人知不足的觀點,并分層進行論述;接著,再自然過渡到怎樣讀書,用三個分論點逐層論證后,最后歸納出全文的中心論點:閱讀可以拓展人生的寬度,提升人生的質量。
(五)
1.①兒子(14歲時)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親帶領下走出森林。(2分)②兒子無力還貸,父親賣房幫助他走出困境。(2分)
2.(1)(自然)環境描寫。(1分)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兒子害怕的心理。(1分)
(2)動作描寫。(1分)表現了父親帶領兒子走出森林后內心的輕松。(1分)(或:外貌描寫。形象地表現了父親帶領兒子走出森林的艱辛。)
3.父親沒有看到燈光。(1分)理由:父親說看到了燈光,不過是對兒子的安慰。①父親的身高只比兒子高半個頭;②從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長過程中,兒子多次順著父親說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③父親進小木屋時,“長舒了一口氣”,表明他心里一直沒有底。(寫出兩點即可,每點1分)
4.示例:①沉著鎮定。面對困境,父親并沒表現出驚慌,而是一直安慰兒子“別怕”“總會有辦法的”。(2分)②充滿智慧。迷路后,父親用善意的謊言“前面有燈光”激勵著兒子跟著他走出森林。(2分)(或:樂觀堅強、有擔當、對兒子有著深沉的愛……)(要求:答出兩點,結合內容,言之成理即可)
5.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1分),形象寫出了父親對兒子在成長困境中的引領作用,如一盞燈,照亮兒子一路溫暖前行,(1分)表達了兒子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1分)
初三語文復習計劃
一、明確目標,吃透考試大綱。
在總復習過程中,只有確立了正確的復習教學觀念,才能有明確的思想來指導復習教學工作。因此必須緊緊圍繞著《大綱》和《考試說明》中關于對初中畢業生的要求的內容,對考試范圍、學生情況仔細研究,心中有數,使復習能抓住重點。及時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反饋的意見不斷調整和充實復習計劃。
二、制定、實施嚴密的中考復習路線圖計劃。
(一)第一階段的復習,應以“本”為主。抓綱務本,優化對學生各知識點的復習。盡管現在中考題大多來自課外,但這些題大部分是課文中基礎知識的變形和延伸。因此,在這一階段復習中,應遵循《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來復習。這也是命題者命題的依據。又因為整個中學語文知識系統分散和包含于各冊課文之中,所以又存在著知識點零碎,覆蓋面廣和不系統等特點。復習中堅持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復習中引導學生把學過的知識重新進行整理歸類,找出規律。可針對中考題型特點,進行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寫作能力培養開展專題復習。
1、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就中考而言,語文基礎知識是必考內容,考查的方式方法也靈活多樣。復習中必須使學生牢牢掌握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語音、漢字、詞語、句子、背誦規定的篇和段。務必使同學們把這些內容中容易記混、容易寫錯的,再強化記憶,力求不寫錯別字,保證這部分不丟分。
2、文言文閱讀。文言文的考查,基本源自課內,所以要緊扣課本,夯實基礎。具體操作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對《大綱》規定的文言文和古詩文,從字詞句到文學
常識、思想感情藝術手法等,拎出要點,總結規律,逐篇過關。第二步,分項訓練。可以借助《語文報》等資料,按實詞、虛詞、閱讀、欣賞、文學常識等分項訓練,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并形成運用能力。第三步,考試演練。學生能否考好,最終體現在對試題的解答上。所以,要結合模擬考試等,選擇優秀的模擬試題,強化訓練,解決好學以致用的問題,力爭中考文言文不丟分。
3、現代文閱讀。應該把握四點:1)、要把握文章的結構,理清文章的思路;2)、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3)、對文章的內容、語言和寫法能有自己的心得,并提出自己的看法;4)、能夠根據語言環境準確理解文中重要的詞語和句子含義。中考閱讀題對不同文體區分也大,指導學生增強文體意識,不同文體的特點是很鮮明的。比如記敘文就是考語言、結構、思想等;說明文無非就是考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語言的準確性以及言之有序特點的體會。議論文則著重考察學生對“論點”“論據”“論證”的理解運用,近些年個省市加入了不少考察學生積累的題型,例如20__年黑龍江卷《成功》第4題:“請為本文補寫一個關于勤奮的名人事例。”要答好這類題,需要平時留心生活,多讀書多積累。
4、作文復習。連續這幾年,全國各地的中考題大多是話題作文加材料的形式。因為這一部分占的分值較多,所以在最后復習中不能忽視。若使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一是靠語言的積累,二是靠作文形式的創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語言的積累不能靠死記硬背,要采取有效的方法。1)讀好文章。盡管復習時間短,還應該抽出一定的時間讀好的文章和原來做過的讀書筆記。2)熟讀詩詞名句。這些都是語言中的精品,恰到好處的引用和仿用,能使語言表達更精練,更巧妙。從而提升語言的品位。
3)作文的形式的創新。在內容上,要讓我們的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社會中的熱點,尤其是近段時間發生的國內外重大事件,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要對這些熱點進行思索,體會,必要時運用到文章中去。4)將優秀的中考作文例文定期上墻,讓學生找出制勝的根本,彌補自己作文的不足。
(二)第二階段復習,主要從考試題型方面入手。現在的中考題型,一般由語言積累運用、閱讀和寫作三部分組成。語言積累運用部分,主要是對詩詞和文學常識的掌握。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對課內外常見古詩詞和名句的積累進行分類總結訓練,查漏補缺。依據復習材料精選試題讓學生充分熟悉中考的題型。
(三)第三階段是模擬考試訓練。最后階段一定要克服以往語文復習中重講授,輕視提煉與引申;重盲目運用模擬資料,缺乏針對性;現在的復習資料可謂是鋪天蓋地,但我們要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不搞題海戰術,重視精選精練精講。對于出現的問題必須及時的“回爐補火”。
三、重視教法,培養學生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
初中語文總復習效果的`好壞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關系。由于復習時間短,內容多,因而課堂復習容量要大、頻率要快,給教師備課、出題帶來一定的難度。為了達到最佳的復習效果,我將繼續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復習課所講授的內容,不要只對過去知識和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重復、冷飯重炒。繼續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法,理出知識系統,找出內在規律、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近年來,南平市語文試題越來越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考查,記憶性概念性知識的分值不斷減少,這就要求我們在復習教學中要把能力訓練和培養放在至高的位置上。同時在重要的知識點和能力點的訓練上,必須做到重點突出、難點淺出,成效突出。
初三語文復習計劃
1、梳理字詞法。同學們可在老師的引導下將所學過的生字詞進行篩選。著重對九年級下冊到七年級上冊教材中的生字詞與常用詞進行歸類,用作文本抄寫并聽寫。做到“正確、規范、美觀”。詞語理解,
要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去進行,形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靈活運用的能力。
2、詩文默寫檢查法。每冊教材復習時古詩文默寫都是重點,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防止死記硬背。應在背誦全文或全詩的基礎上,對重點句作理解性的背誦,同時要勤于動筆以求準確,還要加強書寫的規范和工整。抽時間進行小測驗以加強鞏固。
3、文言文閱讀指導法。古詩文的重點篇目復習要做到“字字過關,句句過關,篇篇過關”,循環檢測,逐一落實。課外文言閱讀篇目浩如煙海,實在難以把握,只有用課內已有知識解決課外問題,因此對于非基本篇目也要通讀一遍,然后重點掌握常用實詞和虛詞,這樣夯實基礎,可以為課外文言文閱讀找到解讀的鑰匙。
4、現代文閱讀指導法。復習時采取劃分文體歸類的方法,以教材課文作載體,對其相應的知識能力點逐點復習。首先將課本中現代文有代表性的講讀課按文體大致歸類,教師先教學生掌握這類文體相關的閱讀常識,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每篇文章確立一個閱讀方法的切入點,精練內化,融會貫通。
第二階段:專題突破,強化訓練(4月21日—5月20日),明確中考語文130分的分值分配,按照我們語文中考試題的板塊進行復習:
1、語言積累與運用:
①字音、字形及書寫;
②詞語(包括詞語的理解、詞語的運用);
③標點;
④修辭;
⑤句子(含語病的辨析與修改、仿寫、補寫、續寫);
⑥文學常識、名著;
⑦古詩文積累;
⑧語言運用:信息提取、語意理解、品聯寫對、標語廣告、圖表漫畫、口語交際;
⑨綜合探究。對這一版塊的復習采用以練促講的方法。
2、對現代文閱讀的復習,我們首先給學生明確考點,然后進行專項訓練。散文復習、小說復習、議論文復習、說明文復習、文言文復習、古詩復習,抓住每種文體的性質,從特點、修辭、詞語、句子分析等方面結合文章講解復習。
3、作文復習:作為語文的半壁江山,作文訓練應貫穿整個復習過程的始終。中考作文從形式上有: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題作文和命題作文等等。作文要得高分,不僅需要解決表達技巧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積累。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多讀美文,拓寬視野,厚積而薄發。我們要求學生每天抽出飯前飯后和睡前時間多次反復讀一篇文質兼美、短小雋永的好文章,進行積累。
(2)讓學生從讀報中搜集新鮮的寫作素材,激活思維,深刻思想,同時也保障考場作文有鮮活的時代氣息。
(3)寫結構提綱。為訓練學生立意構思,每周我們保障一篇作文,要求只寫文章開頭、結尾,中間內容列提綱或概述。另外,還要注重時代的敏感性,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綜合創新。
第三階段:綜合模擬,提升能力。(5月21日——6月13日)多做幾套中考模擬題,多點評幾種題型,多總結答題技巧,多見識中考范文,著力培養學生的中考得分意識。
再者,字跡工整、書寫規范、卷面整潔的文章肯定會讓評卷老師賞心悅目,會多給一點“印象分”。因此,考場作文的文面顯得尤為重要,不可等閑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