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歷史模擬試題
面對中考,你們準備好了嗎?沖刺吧,為夢想。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分享中考歷史模擬試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考歷史模擬試題一、選擇題
1.在中國近代史上,踏上“實業救國”道路的狀元實業家是
A.康有為 B.梁啟超 C.張謇 D.嚴復
2.在中國近現代,有這樣一種男式服飾,它有五粒紐扣,代表五權分離和五族共和,它的四個口袋,代表禮義廉恥,它綜合了西式服裝與中式服裝的特點,是一種直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它被定名為 ( )
A.長袍馬褂 B.西裝
C.中山裝 D.列寧裝
3.魯迅說,近代中國“簡直是將幾十世紀縮在一時:自松油片以至電燈,自獨輪車以至飛機,自標槍以至機關槍,……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現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
A.傳統風俗習慣根深蒂固 B.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
C.新舊風俗雜陳 D.西方文化對中國影響廣泛
4.如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面粉出口增長表。出現這種趨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政府提出“實業救國”
B.日本給北洋政府經濟援助
C.北洋政府重視民族工業的發展
D.帝國主義忙于戰爭,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5.下列對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說法正確的有
①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迫,比較落后
②從行業上來看,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重工業落后
③從地區之間的發展來看,上海、武漢等沿江海大城市較發達,內地薄弱
④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黃金時代”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近代以來,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顯著變化。下列現象不可能發生的是( )
A.1909年,張某乘坐火車,行駛在中國人自己設計修筑的鐵路上
B.1910年,李某赴京參加了科舉考試
C.1911年,王某通過《申報》獲得了武昌起義的消息
D.1912年,趙某穿著中山裝參加了一個重要宴會
7.在央視青年歌手大賽“知識問答”環節中,題板給選手的提示下圖,根據提示你會選擇的歷史人物是( )
A.張謇 B.張之洞
C.詹天佑 D.林則徐
8. 與“狀元”“實業救國”“大生紗廠”幾個關鍵詞相對應的歷史人物是
A. 鄧世昌 B.詹天佑
C.李鴻章 D.張謇
9.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當時最著名的中文報紙上,看到了淞滬鐵路正式投入運營的報道。該報紙應是
A.《民報》 B.《申報》
C.《每周評論》 D.《新青年》
10.“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務立國,此皮毛之論也,不知外洋富民強國之本實在于工。……此則養民之大經,富國之妙術,不僅為御侮計,而御侮自在其中矣。”這段話反映了張謇
A.贊成商務立國 B.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C.主張學習西方教育思想 D.提倡實業救國
11.1919年春,胡老太爺從紹興到上海探親。此時,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A.西式洋樓里,身著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輪船往來于黃浦江上,汽車行駛在南京路上
C.報童大街上叫喊:“賣報!賣報!《申報》頭條新聞——巴黎和會召開了!”
D.大孫子正在為進京參加科舉考試做準備
12.近代以來,西方工業文明傳入中國,使中國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經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員,你不可能( )
A.坐輪船或火車出差 B.向上司行跪拜禮、稱“老爺”
C.發電報問候親人、與朋友照相 D.在報紙上看新聞、休閑時看電影
13.下表顯示的是民國初年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變化情況。導致1914—1918年間廠家數量發生較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廠家數 622 689 941 1275 1644 1973 2321 1965 1795
A.清政府鼓勵發展民族工業
B.列強因戰爭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C.外資企業大量投資
D.中國民族工業排擠了列強在華企業
14.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曾說:“1895年中國曾有三個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 選擇了實業。”此處省略的人物應是
A. 嚴復 B. 李大釗
C. 詹天佑 D. 張謇
15.張謇15歲中秀才,41歲中狀元,辦廠遭遇困境時,翰林院催他回京任職,他固辭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恥之官。”清狀元110人,但狀元經商成就大業,并造福社會只有他一人。以下表述與他的事跡不相符合的是
A.提出“實業救國”口號
B.其創業經歷折射了民族企業的曲折歷程
C.曾投資學校、圖書館等文化教育機構
D.創辦了中國最早的民用工業大生紗廠
16.從“大生紗廠”、“實業救國”、“清末狀元”這些關鍵詞中,你能聯想到
A、李鴻章 B、張謇 C、張之洞 D、孫中山
17.電視臺拍攝了一部反映我國近代人們社會生活的電視劇,以下鏡頭不正確的是( )
A.人們坐在家中讀報紙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辮子
C.劇中人物穿著中山裝、西服、新式旗袍
D.人們見面就叩頭,口中稱著“大人”、“老爺”
18.有一位新國民,戴一頂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裝,著一雙進步靴,走過了交通路,來到了模范街,踏進了公益會,說幾句義務話。這一新國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社會生活的近代化 B.禮儀風俗的簡潔化
C.民間服飾的西洋化 D.民族經濟的工業化
19.“女學生已經開始覺悟,抵制學校開設的‘列女傳’(修身課)。在操場的樹蔭下,在宿舍里,她們常常聚在一起,爭的面紅耳赤,后來由爭論變成抗婚、逃婚,以實際行動反抗舊禮教,爭取婚姻自由。”這則材料反映的是( )
A.維新啟蒙思想開始傳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學校開設修身課程 D.民主科學思想沖擊封建禮教
20.1914年,農工商部向各省發出長篇通飭(通令),提出歐戰正是“工商業發達之轉機”,公布《維持工廠辦法大綱七條》,規定糖類、免毛織物等數十種制造廠家,均在維持之列。此后,農工商部又多次發出訓令,要求所有公共機關的日用消耗品一律專購國貨。材料表明
A.歐洲列強減少了對華商品輸出 B.“實業救國”主張出現
C.民國政府倡導使用國貨 D.南京國民政府重視發展工商業
21.民國元年9月,《申報》刊文:“梳一東洋頭,披件西式衣,穿雙西式履……宣讀婚約,互換戒指,才一鞠躬,即攜手而歸,無儐相(司儀)催請跪拜起立之煩。”上述報導,充分說明辛亥革命后
A.女子享有婚姻自由 B.社會風俗有新變化
C.西式婚禮成為主旋律 D.西式婚禮不受歡迎
22.“中國夢”砥礪國人前行。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為履行“實業救國”之夢,創辦了
A.大生紗廠 B.輪船招商局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總局
23.中國的讀書人,自古大都以參加科舉,考取功名作為人生的奮斗目標,而在中國近代,卻有一位出身狀元,又毅然棄官從商的著名實業家。他是( )
A.榮宗敬 B.榮德生 C.張謇 D.周學熙
24.假如你生活在20世紀初,你可以做些什么?( )
①從《申報》上了解時事 ②報考京師大學堂 ③考中狀元光宗耀祖 ④買到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字典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張謇放棄高官厚祿,回家創辦實業,但他的工廠最終被吞并。下列對此事的評價,正確的是( )。
A.市場有風險,這是競爭的結果
B.張謇為一介書生,不懂市場,失敗是必然
C.在多重擠壓之下,中國民族工業創業艱難
D.“實業救國”口號被實踐證明是錯誤的
26.19世紀80年代后,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與在上海的親友取得聯系,可以選擇的最佳手段有( )
A. 拍電報 B. 寫封書信 C. 上網 D. 打長途電話
27.閱讀下面民國時期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變化統計表。中國民族工業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擁有廠家 擁有資本 工人人數
1913 689家 33億元 27萬多
1920 1795家 50億元 55萬多
A.清政府鼓勵民族工業的發展
B.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大量外國資本
C.列強忙于戰爭,放松了對華經濟侵略
D.民族工業打敗了列強在華的企業
28.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你認為他可能被稱呼為
A.老爺 B.大人 C.先生 D.陛下
29.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經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當時的上海的某政府官員,你不可能
A. 坐輪船、火車去北京購買商品 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禮、稱“老爺”
C. 發電報問候親人、與朋友照相 D. 在報紙上看新聞、休閑時看電影
30.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過程中,涌現出張謇的大生紗廠、榮氏兄弟的福新面粉公司、范旭東的久大精鹽公司等一批民族企業。從行業上看,他們主要集中在
A、農業 B、重工業 C、輕工業 D、軍事工業
中考歷史模擬試題二、填空題
31.社會的變遷彰顯時代的進步。
(1)在中國,以“君”“先生”取代“大人”“老爺”等稱呼得益于 革命。
(2)日本提倡“穿西服、吃西餐、跳交際舞”等行為是在 (改革)之后。
(3)城市即使在夜晚也亮如白晝,居民出行更加方便。這些主要是得益于 革命。
32.填入有益 (每空2分,共20分)
(1)19世紀60年代,中亞地區______________軍事頭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清軍進入新疆,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戰術,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大敗阿古柏。
(2)鴉片戰爭后魏源編著《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維新運動期間,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譯述《_____________》,把西方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
(3)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喊出了“_________________”的口號。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提出“_________________”口號,斗爭鋒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
(4)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設立的_________________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______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制度,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5)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首相_________________在馬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同年,狀元實業家________在南通創辦大生紗廠,開展實業救國。
33.中國近代化的帶來了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結合下列材料提供的信息,寫出相關內容。
(1) 的傳入,為我們觀察當時的社會風貌提供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2)19世紀70年代在上海創辦的《 》是中國大眾傳媒的先驅。
(3)中國人自己設計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干線為 _____
(4)1905年中國人自己拍攝了第一部影片《 》揭開了中國電影事業的序幕。
34.1905年,中國人自己拍攝了第一部影片______________。這是一部京劇藝術紀錄片。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是______________。
35.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的是_____“狀元實業家”是____;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是____。
36.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______;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_____。
中考歷史模擬試題三、問答題
3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民國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喪的開始。……中國的首要問題仍是新舊之間不能銜接。……軍閥割據在這段期間成為普遍現象。舊體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產生,只有私人軍事力量可以在青黃不接之際維持短期團結。”
——摘自黃仁宇《中國人歷史》
請回答:
(1)材料一中舊體制“已拆卸”是指什么?(2分)根據材料一新舊體制之間不能銜接導致中國當時出現什么社會現象?(2分)
材料二:“據統計,從1912~1916年間,北京政府所頒發的有關發展實業的條例、章程、細則、法規等達86項之多。……有關工商業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暫行工藝品獎勵章程》、《公司條例》、《公司注冊規則》、《商業注冊規則》、《商會法》、《商標法》……”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社會之變遷》
(2)根據材料二,北洋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何影響?(2分)
材料三:“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誰無義憤?彼莘莘學子,激于愛國熱忱而奔走呼號,前仆后繼,民草擊鐘,經卵投石,……其心可憫,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
——吳佩孚
(3)吳佩孚的通電針對的是當時的什么事件?(1分)這一事件的性質是怎樣的?(2分)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何地位?(2分)
材料四:1919~1921年《每周評論》和《新青年》所發表文章的主題統計。
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當時的思想發展狀況。(2分)這種狀況的出現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有何聯系。(2分)
猜你感興趣:
1.山西中考歷史模擬考試試卷
2.中考歷史模擬試題及答案
3.2017年初三中考歷史預測模擬試卷
4.中考歷史一模考試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