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安徽省政治高考真題及答案
高考政治命題的基本原則是有利于為高等學校選拔合格的新生,有利于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素質教育的成功實施。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關于2017安徽省政治高考真題及答案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2017安徽省政治高考真題
第I卷(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當前,房價成為民眾關注的熱點。下圖為某市2016年5~10月的商品房價格和成交量走勢圖(其中8月中旬實施限購政策)。對這一走勢圖分析正確的是
①國家調控政策影響該市房價與成交量②商品房價格變動對生產具有調節作用
③商品房的成交量決定著其銷售的價格④商品房的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較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國務院2016年10月20日印發的《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指出,發展現代化農業,必須在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前提下,引導農戶依法自愿有序流轉土地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這表明
①農業生產經營規模越大其現代化程度就越高②加快土地經營權流轉是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
③發展農業經濟必須堅持和完善農村集體經濟④發展農村經濟必須保障農戶對土地所有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在望山自選廚師、自選菜單,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酒店名廚的星級服務——這是互聯私廚平臺給消費者帶來的全新體驗。由此可見
①產品開發要利用人們的求實心理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③消費對生產具有導向作用④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有專家指出,“消費焦慮”正成為一種新的社會心態。給孩子買奶粉,不知道該買國貨還是進口貨;買名牌化妝品,拿不準去國內專柜還是在上“海淘”;出門旅行,無法確定到哪個景區玩得更舒暢……這種“消費焦慮”抑制了消費潛力。下列有助于解決“消費焦慮”的是
①加強誠信建設,增強居民消費預期②引導居民量入為出,避免盲從消費
③提升產品質量,滿足新的消費需求④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商品供給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發展情況(部分)如下表所示
項目 | 國內生產總值 |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稅收收入 |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
總量 | 529971億元 | 121400億元 | 100881億元 | 135956億元 |
增長率 | 6.7% | 5.9% | 6.6% | 12.5% |
①稅收收入是我國財政收人最重要的來源②經濟發展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
③國家通過適度財政赤字擴大社會總供給④經濟持續發展是財政支出增長的原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2016年中央企業(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二季度實現利潤總額3702.2億元,月度利潤平均為1234.1億元,比一季度月均利潤增加389.9億元。由此可推出的結論有
①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增強②我國國有經濟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③我國多種所有制經濟得到共同發展④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國家旅游局發布的旅游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國內旅游22. 36億人次,比2015年同期增長10. 47%;入出境旅游1.27億人次,增長4.1%;上半年實現旅游總收入2.25萬億元,增長12.4%,增速遠超GDP增長率。材料表明我國
①旅游市場穩步擴大,旅游產業持續發展②旅游產品結構優化,領跑國家經濟發展
③居民收入不斷增加,消費水平日趨提高④居民從眾心理嚴重,消費行為缺乏理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繼營改增、資源稅改革之后,個人所得稅改革成為下一步稅改的重點。我國個人所得稅將把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統一納入綜合范圍征稅,此外,養老、二孩、房貸利息等家庭負擔也有望納入抵扣。按照這一思路,個人所得稅改革后可能引發的傳導路徑是
A.個人所得稅改革一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促進和實現社會公平
B.個人所得稅改革一優化國家稅種結構一拓寬國家財政收入來源
C.個人所得稅改革一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一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個人所得稅改革一工薪階層可支配收入增加一社會總體消費水平提高
9.某地為回民聚居地區,居民喜食牛肉和羊肉。該地大力發展肉羊養殖業,羊肉供給大幅增加,價格下降。假設其他條件不變,下列圖示能夠正確表示牛肉需求變化趨勢的是
12.某地在基層黨組織帶領下,引入專業社會組織技術指導,挖掘和培養社區自治帶頭人,通過帶頭人組織發動更多居民和社會單位人員,圍繞社區治理、服務事項,自主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探索出“協商式”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這一社會治理新模式
①有利于增強社區居民自我管理的能力②創新了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組織體系
③擴大了社區居民參與國家管理的權利與范圍④突出了社區居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體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國務院2016年8月印發的《關于實施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財政政策的通知》指出,將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人口流入地政府要履行為農業轉移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義務。上述要求表明,我國政府
①發展教育事業,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權利②保障人民民主,維護公民的各項民主權利
③組織經濟建設,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加強社會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十二屆全國人大第24次會議啟動法律解釋程序,對香港基本法第104條作出權威性解釋,通過明確相關法律規定,澄清香港社會對基本法所規定的特別行政區法定公職人員宣誓效忠制度的模糊認識。全國人大會啟動法律解釋程序
①是人大履行維護香港長治久安職能的體現②有助于維護香港法治和社會政治穩定
③是全國人大會行使立法權的體現④是全國人大會行使決定權的體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16年9月23-24日,全國扶貧援藏工作會議在拉薩舉行,研究部署“十三五”扶貧援藏工作,西藏的扶貧開發攻堅步入一個全新階段。我國實施救貧援藏工作是因為
①民族區域自治是西藏社會進步的保證②國家的強盛需要各民族共同繁榮
③新時期我國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④共同繁榮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搭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征二號FT2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后,“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訂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天宮二號”,發射成功有利于
①增強中國履行國際義務的能力②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③提高我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④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杭州G20峰會上,中國充分理解二十國集團成員的關切,提出的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方案,指出了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得到與會成員的普遍贊同,最終推動達成了結構性改革、匯率政策等諸多共識。材料表明
①我國在國際和平事務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②國際關系健康發展須協調國家間利益關系
③我國在謀求本國發展中攜手各國共同發展④我國尊重各國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鄉村老地名不但是地理信息標志,更是歷史人文記憶。上面往往附著了歷史典故、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等,記錄著滄海桑田,見證著物是人非。然而隨著現代化、城鎮他的推進,鄉村老地名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保護鄉村老地名是基于
①老地名積淀承載了豐富的文化信息②老地名是當地文化一脈相傳的見證
③變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④老地名對守護人的精神家園有重要意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 G20杭州峰會晚會《最憶是杭州》實景演出交響音樂會以天為幕、以橋為景、以湖為臺,各種詩情畫意的畫面、融匯中西文化的精彩表演,不僅驚艷了國人,更驚艷了世界。由材料可以看出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文化繼承是文化發展的前提
③中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特點④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得到融合與刨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人民日報》載文指出,行進在民旗復興的征途上,讓文物“沃土”滋養心靈,讓凝結在文物中的歷史記憶和“文明光芒”照進現實,我們未來的道路必能越走越寬。這是基于
①文物是中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②文物能增強民族的文化認同感
③文物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④文物可以影響和培養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2016年7月18日,在寧夏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時指出,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這是因為長征精神
①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②是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標
③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由中央電視臺傾力打造的大型中國青少年團隊競技公益勵志節目《極速少年》,旨在培養青少年的團隊意識,增強合作精神,提高自身素質,強健少年體魄,展示賽場上孩子們緊張激烈的角逐,獲得了觀眾好評。《極速少年》的成功告訴我們
①要發展大眾文化,滿足大眾娛樂化需求②要奏響文化主旋律,以優秀作品鼓舞人
③積極發展文化產業,保障人們文化權益④要發展先進文化,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做好文化工作,要通過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凝聚群眾,謳歌新生括,展示新形象;要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升社會精氣神;要利用各種節日和其他文化活動,敘鄰里之誼,促鄰里相幫,傳人間真情。這表明,文化發展要
①有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擔當②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和引導
③豐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形式④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2016年5月15日,全國“最美家庭”評選活動揭曉,在這場群眾廣泛參與的尋找活動中,全國各族各界家庭分享良好家風、聆聽幸福故事,追求最美、追求幸福成為更多普通家庭的努力方向,為家庭文明建設培植了豐厚土壤。這表明
①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有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質②提高愚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科學文化修養
③“最美家庭”評選活動全面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內涵
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二卷(非選擇題共52分)
二、非選擇題(共52分)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國家正式印發《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
材料一 《綱要》提出,將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首要位置。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對不符合要求占用的岸線、河段、土地和布局的產業,必須無條件退出;加強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跨流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機制,研究建立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的指標體系;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由國家財政安排林業專項資金和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支持長江經濟帶開展林業生態保護,實施重點湖泊、流域等水污染防治工程。
材料二 有專家指出,長江流域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發揮文化的作用。要讓長江流域的文化要素互相流通,文化感情更加密切,文化傳統得到傳承,文化優勢充分發揮,以更好地支撐長江經濟帶建設和諧度和持續度。只有文化這一軟資源、智力資源、歷史資源、非物質資源、創新資源得到更好地發展和利用,才能通過推動文化建設提高文化消費水平和人的品質、創新經濟,減少對物質的消耗,使經濟社會得到平衡,人地關系達到和諧。
(1)結合材料和所學經濟知識,說明國家是怎樣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的。(6分)
(2)結合材料二,從文化的作用角度,闡釋專家觀點的合理性。(8分)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0月19日,由中國外文局和中國翻譯研究院聯合編撰的《中國關鍵詞》(第一 輯)多語種版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上進行了全球首發。
《中國關鍵詞》(第一輯)共有綜合、黨建、政治、經濟、外交五個專題。其中“政治篇”“黨 建篇”收錄了“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從嚴治黨”等詞條。“經濟篇”收錄了“全面深化改革”“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中國制造2025”等詞條。
《中國關鍵詞》用精煉的語言解釋每個詞語的產生背景、核心內容和重要意義等,以國外受眾易于閱讀和理解的方式進行闡述,通過平面、絡和移動社交平臺等多媒體、多渠道、多形態及時持續對外發布,以國際化的視野、新穎的表述方式闡釋中國理念,解讀中國思想、中國政策和中國發展道路,吸引了海外媒體與讀者的關注,成為更好地讀懂中國的鑰匙。
(1)當前我國正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全面深化改革”。運用經濟知識說明“中國制造”應如何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9分)
(2)根據材料中的“黨建篇”“政治篇”詞條,評論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狀況。(9分)
(3)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中國關鍵詞》是如何讓世界讀懂中國的。(6分)
2017安徽省政治高考真題答案
1B 2.C. 3.D 4.D 5.A 6.C 7.A 8.D 9.B 10.D 11.A l2.B 13.B l4.C
15.D l6. C l7.C 18.B l9.B 20.D 21.B 22.C 23.A 24.B
26.(1)①合理布局沿江產業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②實施科學宏觀調控,建立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的指標體系等。③發揮財政作用,為林業生態保護和重點湖泊、流域等水污染防治提供物質保障。(每點2分,共6分)
(2)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為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長江經濟帶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支撐。⑦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長江經濟帶燦爛的文化有助于激發創造活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③文化是綜合實力競爭的重要因素。長江經濟帶重視文化建設,有助于提高文化軟實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④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長江經濟帶重視文化建設,有助于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每點2分,共8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給分)
27.(1)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中國制造”自主創新能力,使中國制造業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或答“加快推進中國制造轉變發展方式”亦可)。②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格局和生產方式,推動“中國制造”轉型升級。③加強與國外制造業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每點2分,共6分)
(2)①“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有利于促使政府正確履行職能,實現社會和諧穩定。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政府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人民服務的能力與水平,能調動人民群眾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③中國共產黨“全面從嚴治黨”,自覺加強執政能力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有利于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每點3分,共9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給分)
(3)①尊重其他國家文化,以國外受眾易于閱讀和理解的方式進行了闡述,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②發揮大眾傳媒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通過平面、絡和移動社交平臺等多媒體、多渠道、多形態及時持續對外發布。③創新傳播方式,以國際化的視野、新穎的表述方式闡釋中國理念,解讀中國思想、中國政策和中國發展道路。(每點2分,共6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給分)
猜你感興趣:
1.高中政治2017高考真題及答案解析
2.2017安徽高考文綜政治真題
3.2017安徽高考政治試卷
4.2017安徽文科高考政治試卷
5.2017年高考政治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