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模擬試題
為夯實基礎,教師應注重學科能力抓住高考政治主干,抓綱織網把握高考關注熱點,掌握重點改進學法,研究考法,提高考生的綜合應試能力。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關于高考政治模擬試題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高考政治模擬試題
高考政治模擬試題答案
1-5:CABCC 6-10:BCDBD 11-15:ADBAB 16-20:BCCBD 21-25:BBDCC 26-30:DAACB
二、簡答題
31.(1)評分量表
等級等級描述分數解釋
水平3所舉措能起到“廣泛”聽取公民利益訴求的作用,如“邀請各個階層、各個領域代表參加”;或所舉措能起到“充分”聽取公民利益訴求的作用,如“設計能讓各個參會者充分表達訴求的發言機制”。能綜合運用政治基本概念、原理提出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思路。
水平2所舉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廣泛”聽取公民利益訴求的作用,但不具體,如“邀請各個階層、各個領域代表參加”;或所舉措能一定程度上起到“充分”聽取公民利益訴求的作用,但只考慮個體的充分表達,如“設計能讓各個參會者充分表達訴求的發言機制”。能綜合運用政治基本概念、原理提出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思路,但不具體。
水平1沒有應答;或應答與試題無關,如所舉措施不能起到廣泛、充分聽取公民利益訴求的作用。不具有綜合運用政治基本概念、原理提出解決社會實際問題思路的能力。
(2)評分量表
等級等級描述分數解釋
水平3所補充內容體現了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應當合法、自主、理性的某個方面,且符合聽證會情境,如“訴求內容不得與憲法、法律相抵觸”、“遵守會議程序安排”、“真實表達正當的利益訴求”。能在識記政治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礎上,根據特定情境,例舉相應實例。
水平2所補充內容在一定程度體現了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應當合法、自主、理性的某個方面,但不符合聽證會情境,如僅答“積極主動發言”;或僅再現術語“合法”、“自主”、“理性”。能在識記政治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礎上例舉,但所舉實例不符合特定情境;或只能識記政治基本概念、原理,不能舉出實例。
水平1沒有應答;或應答與試題無關,如不能體現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要求、混淆行為規范的主體等。不具有識記相關政治基本概念、原理的能力;或不具有例舉反映政治基本概念、原理實例的能力。
說明:①上述為針對一個補充內容的評分量表,每個內容2分,本小題4分;②考生應答,既可以分別體現合法、自主、理性中某兩個方面的內容,也可以體現某個方面的兩個內容。只要不重復,即可分別計分。
32.(1)評分量表:
等級等級描述分數解釋
水平3所例舉內容能反映“堅持正確方向,實現社會和諧”要求。如果是理論方面的,要能準確表達理論名稱,如“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果是其他方面的,要符合有時代感、內容具體、語言表述完整等要求,如“宣傳感動中國人物等先進人物事跡”、“宣傳普及科學知識”。能在識記政治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礎上,根據特定情境,例舉相應實例。
水平2所補充內容在一定程度體現了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應當合法、自主、理性的某個方面,但不符合聽證會情境,如僅答“積極主動發言”;或僅再現術語“合法”、“自主”、“理性”。能在識記政治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礎上例舉,但所舉實例不符合特定情境;或只能識記政治基本概念、原理,不能舉出實例。
水平1沒有應答;或應答與試題無關,如不能體現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要求、混淆行為規范的主體等。不具有識記相關政治基本概念、原理的能力;或不具有例舉反映政治基本概念、原理實例的能力。
說明:上述為針對一個具體內容的評分量表,每個3分,本小題共6分。
(2)答案示例1:中國IT企業可以開拓亞洲、拉美和非洲新興國家市場。歐美市場空間有限,而新興國家的市場空間較大,通過開拓這些新興國家市場逐步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實現全球化布局。
答案示例2:中國IT企業應更多利用當地的人才資源。當地的人才了解和熟悉自己國家的市場情況和運行模式,利用這些人才資源加速產品和服務在這些國家的本土化,可以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國際影響力。
答案示例3:中國IT企業可以學習和借鑒著名跨國企業開拓國外市場的經驗。這些跨國企業熟悉國際市場規則,有豐富的推廣產品和服務的經驗。學習這些經驗有利于使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與國際市場接軌,實現全球化布局。
評分量表:
評分項1:提出思路
等級等級描述分數解釋
水平2①能應對一個挑戰;
②符合試題規定角度。能在提取材料信息基礎上,按照規定視角,綜合運用經濟基本概念、原理提出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思路。
水平1沒有應答;或應答與試題無關,如不能應對一個挑戰;不符合試題規定角度。不具有綜合運用經濟基本概念、原理提出解決社會實際問題思路的能力。
評分項2:說明理由
等級等級描述分數解釋
水平4①理由與思路內在邏輯一致;
②明確思路應對的挑戰內容;
③說明運用該思路,中國IT企業能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推向國際市場能運用經濟基本概念、原理,說明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思路。
水平3①理由與思路內在邏輯一致;
②沒有明確思路應對的挑戰內容;
③說明運用該思路,中國IT企業能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推向國際市場能運用經濟基本概念、原理,說明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思路,但針對性不強。
水平2①理由與思路內在邏輯一致;
②不足以說明運用該思路,中國IT企業能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推向國際市場能運用經濟基本概念、原理,說明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思路,但說服力不足。
水平1沒有應答;或應答與試題無關,如理由與思路內在邏輯不一致;或思路得0分;或重復試題內容,如“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推向國際市場”。不具有運用經濟基本概念、原理,說明解決社會實際問題思路的能力。
33.答案示例1:
接受調查的上海市民對“工作賺錢”的意愿相對較低。
我贊成這種看法。生活質量與閑暇時間的多少密切相關。市民希望在工作與閑暇之間找到適當平衡,在工作掙錢的同時,享受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消費,以提高生活質量。
答案示例2:
在假設每天增加1小時的情況下,“工作賺錢”在最渴望的事情中位列倒數第二,而在假設減少1小時的情況下,則在最能壓縮的事情中位列前三,表明在兩種情況下,上海市民對“工作賺錢”的意愿相對較低。
我不贊成這種看法。生活質量是以一定的物質條件為基礎的。只有努力工作才增加收入,從而使家庭擁有更多、更好的消費資料和服務產品。在物質財富還不豐富的今天,我們要努力工作,為提高生活質量打下基礎。
答案示例3:
接受調查的上海市民對“工作賺錢”的意愿相對較低。
這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閑暇時間與生活質量密切相關。有閑暇時間才能享受工作獲得的收入,提高生活質量。但享受閑暇時間要有物質基礎,那就需要努力工作提高收入。我們應當在工作與閑暇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
評分量表:
評分項1:圖文轉換和推斷結論
等級等級描述分數解釋
水平4正確推斷上海市民對“工作賺錢”的看法;或在正確描述數據比較結果的基礎上,正確推斷上海市民對“工作賺錢”的看法。能根據圖表信息作出正確推斷。
水平3正確描述兩個“工作賺錢”統計項的數據比較結果。能正確比較全部圖表信息,并用文字描述。
水平2正確描述一個“工作賺錢”統計項的數據比較結果。能正確比較部分圖表信息,并用文字描述。
水平1沒有應答;或應答與試題無關,如描述非“工作賺錢”統計項;或應答錯誤,如推斷錯誤;錯誤描述數據比較結果;或僅讀取“工作賺錢”統計項數據,如“16.6%市民認為最能壓縮的是工作賺錢”。不具有正確比較圖表信息,且做出正確推斷的能力。
評分項2:評析
等級等級描述分數解釋
水平5①正確概述生活質量的相關知識;
②運用概述內容充分分析圖表信息;
③表明是否贊同該看法;
④上述三者內在邏輯一致。
或①運用生活質量的相關知識充分分析圖表信息;
②表明是否贊同該看法;
③上述二者內在邏輯一致。能運用經濟基本概念、原理,評析社會現象。
水平4①正確概述生活質量的相關知識;
②運用概述內容充分分析圖表信息;
③上述兩者內在邏輯一致,但沒有表明是否贊同該看法。能運用經濟基本概念、原理,評析社會現象,但沒有明確的評價結論。
水平3①正確概述生活質量的相關知識;
②表明是否贊同該看法;
③上述二者內在邏輯一致。
或運用生活質量的相關知識較充分分析圖表信息,但沒有表明是否贊同該看法。能運用經濟基本概念、原理,評析社會現象,但缺乏分析。
水平2①分析中較少運用生活質量的相關知識;
②表明是否贊同該看法;
③上述二者內在邏輯一致。具有一定評論能力,但不具備完整評價的能力。
水平1沒有應答;或應答與試題無關,如評價非“工作賺錢”統計項;或應答不能反映評價能力,如只概述生活質量相關知識,既沒有運用知識分析,也沒有表明是否贊同該看法。不具有運用經濟基本概念、原理,評析社會現象的能力。
34.答案示例:
借鑒價值:不僅要重視學生間接經驗的積累,更要重視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并且將兩者有機結合。
獲得知識的途徑既可以是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也可以是通過書本或從他人那里學來的間接經驗。該校要求學生大量閱讀,并要求教授從旁觀察指導創業,說明這個模式重視學生間接經驗的積累。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大量從事真實的創業活動,說明重視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最終都來源于實踐,大量的直接經驗可以使學生結合個人的創業實踐體驗,深刻理解書本知識,不斷積累和拓展創業經驗。
評分量表:
評分項1:借鑒價值
等級等級描述分數解釋
水平3答出該模式在強調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重要性基礎上,更強化直接經驗的獲得。如“不僅要重視學生間接經驗的積累,更應重視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并且將兩者有機結合”。能從規定的哲學視角,準確概括材料要素之間的關系。
水平2答出該模式強調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重要性。如“既重視間接經驗積累,也重視直接經驗獲得”;“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能從規定的哲學視角,較準確概括材料要素之間的關系。。
水平1沒有應答;或應答與試題無關,或重復試題內容,如“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關系”。不具有從規定的哲學視角,概括材料要素之間關系的能力。
評分項2:分析說明
等級等級描述分數解釋
水平4在3分基礎上,運用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都來源于實踐原理分析說明材料。能運用哲學原理全面、準確分析說明材料。
水平3運用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準確分析說明材料。能運用哲學原理較全面、準確分析說明材料。
水平2運用直接經驗或間接經驗準確分析說明材料。能運用哲學原理分析說明部分材料 。
水平1沒有應答;或應答與試題無關;或僅概括試題內容,沒有運用哲學原理分析。不具有運用哲學原理分析說明社會現象的能力。
三、分析說明題
35.答案示例:
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整體高于部分,部分影響整體。在實際工作中既要統觀全局,又要抓住關鍵性的部分。
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中,整體處于決定地位。措施1提出統一防控大氣污染,這是實現優化整體功能目標的最佳方案,因為京津冀地區處于同一個氣候帶,主要空氣污染源分布,與城市群、地下水超采區、水質污染等空間分布重疊有關,應該立足整體,以統籌方法解決大氣污染問題。當各部分以一定合理的結構形式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在防控大氣污染過程中,建立協商、通報、預警、聯動機制,執行統一的產業和環境準入標準等,能夠發揮各地區、各部門、各環節通力合作,統一協同治理的作用。
部分的變化會影響整體的變化,有時會對整體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在統一防控大氣污染中,實施跨省市經濟協調補償機制,兼顧了局部利益,可以調動局部的積極性、主動性,而局部的主動發展必然會帶動整體更好發展。同樣,措施2提出要讓河北省發揮自身優勢,建設新型工業化基地,將有利于大生態區發展,因為京津冀地區經濟資源互補性強,各省市發揮自身優勢,可以促進地區整體發展。
但是措施2未能從整體上把握地區經濟互補性強的特征,若能充分利用整體的優勢,充分利用京津兩市在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那么不僅河北省發展會更好,區域發展的整體實力也會更強,更能體現“統一協調、互惠共進”京津冀大生態區理念。
因此,這位學者提出的措施與建議不完全一致。
評分說明:本題采用分析評分法。評分觀察的行為特征:概述評價標準;根據評價標準分析材料;獲得評價結論。
評分量表:
評分項1:概述評價標準
等級等級描述分數解釋
水平3全面而透徹地概述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能概述評價標準。
水平2全面概述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但不透徹。能概述部分評價標準。
水平1沒有概述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或不能全面概述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不具有概述評價標準能力。
說明:①“全面”指準確概述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②“透徹”指在全面基礎上,根據分析需要,對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作進一步闡釋;③分析中沒有充分運用概述為評價標準的哲學原理,扣1分。
評分項2:運用評價標準分析材料
等級等級描述分數解釋
水平4①分析中概述的材料與哲學原理內在邏輯一致;
②以“兩個特征”為視角,運用哲學原理對措施進行較充分分析。能全面地運用評價標準充分地分析材料。
水平3①分析中概述的材料與哲學原理內在邏輯較一致;
②未能有意識地以“兩個特征”為視角對措施進行分析;
③運用哲學原理分析措施,但不充分。能全面地運用評價標準充分地分析材料,但評價標準不全面、透徹,材料分析不充分。
水平2①分析中概述的材料與哲學原理內在邏輯較不一致情況較多;
②只分析極少材料。運用評價標準分析材料的能力較弱。
水平1沒有分析;或分析內容與哲學原理內在邏輯都不一致;
或有分析,但不是運用哲學原理進行分析。不具有運用評價標準進行分析的能力。
評分項3:獲得評價結論
等級等級描述分數解釋
水平3①評分項1得2分;
②評分項2得5分以上;
③評價結論與評價標準、分析內在邏輯一致。能在運用評價標準較充分分析的基礎上獲得評價結論。
水平2①評分項1得2分;
②評分項2得5分以上。
③由于分析不充分,造成評價結論與評價標準、分析內在邏輯不一致。或①評分項1得1分;
②評分項2得4分以上;
③評價結論與評價標準、分析內在邏輯一致。能在運用評價標準分析的基礎上,獲得評價結論,但分析能力不強。
水平1沒有評價結論;或有評價結論,但評析項2得1-2分;或其它評價結論與評價標準、分析內在邏輯不一致的情況。不具有獲得評價結論的能力。
四、論述題
36.答案示例1:
首先,政府宏觀調控思路體現了對市場和市場經濟規律的尊重。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基礎性方式,市場機制自發進行資源配置和調節供求平衡。其間經濟運行出現一定的波動,是一種常態,具有客觀必然性。因此,經濟波動只要處在能為社會承受的合理區間,就應放手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進行自我調節,政府不應輕易干預。例如,今年一季度GDP增速7.4%沒有達到預期的7.5%,但仍處在合理區間,政府表態不出臺強刺激政策,就是對市場經濟規律的一種尊重。此間政府的“有所不為”,更有利于激發市場主體內在的經濟活力。
其次,政府宏觀調控思路體現了對宏觀調控關鍵點的準確把握。市場調節具有事后性特點,當遭遇突發事件時,可能會招致經濟的大起或大落。因此在關鍵結點上,政府的宏觀調控必不可缺。當經濟波動呈現沖破“上限”的勢頭,即通貨膨脹率上漲逼近“警戒線”時,政府應適時運用緊縮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穩定物價;而當經濟波動呈現跌破“下限”的勢頭,即經濟增長出現偏低偏緩傾向危及社會就業率時,政府應適時運用擴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拉動需求,提振經濟,保證就業。例如,幾年前國際金融風暴招致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拉動需求,提振經濟,保證就業。例如,幾年前國際金融風暴招致我國總需求明顯下降、經濟增速放緩,就業率遭跌時,政府動用大力度的擴張財政和貨幣政策“組合拳”,拉動了總需求,守住了經濟增長率和就業率的“下限”,終使經濟運行重新進入合理區間,即是一個極好的證明。
自覺尊重客觀經濟規律,把政府的宏觀調控建立在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有所為,有所不為,是政府宏觀調控思路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答案示例2:
政府宏觀調控的思路尊重了市場規律,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進一步完善政府的宏觀調控。
首先,其強調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當經濟運行波動處于社會所能承受的合理區間時,政府不再出臺強烈的短期調控政策,盡量減少對市場活動的干預,讓市場機制自動調節供求關系,讓市場主體在競爭中迸發活力。例如,2013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新一屆黨中央、國務院處變不驚,明確指出我國正處于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經濟運行仍在合理區間內,因此盡量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不超發貨幣,不增加赤字,沉穩守中,最終實現了GDP7.7%的增長。
其次,其明確了更好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的關鍵所在。政府的這一宏觀調控思路基于對市場固有的滯后性可能帶來總供給與總需求嚴重失衡的認識。一旦失衡超出社會承受力,會危機經濟社會的穩定。因此當社會總需求嚴重不足,經濟運行面臨下行風險時,政府應適時采用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拉動需求,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而當社會總需求過熱時,政府應適時采用緊縮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使需求降溫,以防范通貨膨脹突破“上限”。例如,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導致我國總需求嚴重不足,政府動用一系列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穩定經濟發展,化解了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守住了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在客觀、必然的經濟運行波動中科學地界定市場無形之手與宏觀調控有形之手的作用范圍,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必將開創改革開放和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評分說明:本題采用分析評分方法。評分觀察的行為特征有:圍繞論題提出總論點;分論點緊扣總論點;論述邏輯連貫而完整,并運用恰當事例論證;正確使用學科術語。
評分量表:
評分項1:論題、總論點(結語)與分論點
等級等級描述
水平4論題、總論點(結語)、分論點內在一致。即,
①總論點(結語)與論題一致;
②大部分分論點都與總論點(結語)一致。
水平3論題、總論點(結語)、分論點內在一致。即,
①總論點(結語)與論題一致;
②少部分分論點都與總論點(結語)一致。
水平2總論點(結語)與論題不完全一致。
水平1沒有提出總論點(結語);
或總論點(結語)與論題不一致;
或提出分論點并展開論述,但分論點與論題、總論點(結語)不一致;或提出分論點,但都沒有展開論述;或有論述,但沒有提出分論點。
評分項2:分論點與論述
等級等級描述
水平4①評分項1得3分;
②圍繞每個有效分論點展開論述,論述的邏輯線索連貫且較完整。
水平3①評分項1得3分;
②圍繞每個有效分論點展開論述,論述的邏輯線索較連貫,但缺少部分重要邏輯環節。
或①評分項1得1分或2分;
②圍繞每個有效分論點展開論述,論述的邏輯線索較連貫,且較完整。
水平2①評分項1得1分或2分;
②圍繞每個有效分論點展開論述,論述缺少部分重要邏輯環節。
水平1①評分項1得0分;
②論述中沒有連貫邏輯線索,只是孤立地羅列部分非重要邏輯環節,即簡單堆砌教材內容。
說明:“有效分論點”指與論點(結語)、論題內在一致,且展開論述的分論點。
評分項3:術語
等級等級描述
水平3①評分項2得3分以上;②較正確使用學科術語。
水平2①評分項2得3分以上;
②較少使用學科術語;或使用學科術語,但有較多明顯錯誤。
水平1評分項2得0-2分。
評分項4:事實論證
等級等級描述
水平4在至少兩個有效分論點的論述中,分別恰當舉例并論證相應分論點。
水平3在一個及以上有效分論點的論述中,恰當舉例,但只就其中一個用于論證相應分論點。
水平2在一個及以上有效分論點展開的論述中,恰當舉例,但沒有展開論證;或在一個及以上有效分論點展開的論述中,恰當舉例,展開論證,但沒能論證相應分論點。
水平1沒有舉例;或在非有效分論點中的舉例論證;或舉例不恰當。
說明:“有效分論點”指與論點(結語)、論題內在一致,且展開論述的分論點。
評分說明:
考生圍繞論題展開論述應當包括以下邏輯線索:
①以尊重市場和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的視角論證,重要邏輯環節包括:市場經濟的內涵;市場機制自發配置資源與調節供求平衡;對經濟波動“合理區間”的認定;解決合理區間的波動應放手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此期間政府“有所不為”的意義。
②以把握宏觀調控關鍵點的視角論證,重要邏輯環節包括:市場調節是典型的事后調節,可能招致經濟的大起大落(即關鍵結點上政府宏觀調控必不可缺的原因);對經濟波動“上限”和“下限”特征的認定;對不同調控方向上采用的政策類型的把握;宏觀調控最終目標(即此期間政府必須“有所為”的重要性)。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三政治高考模擬題含答案
2.高中政治高考模擬題含答案
3.高中政治模擬試卷及答案
4.高考政治精選模擬試題附答案解析
5.2017高中政治模擬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