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歷史知識點歸納
1.夏商周時期,受封的諸侯對土地只有世代使用權,而無權轉讓與買賣,需向國王繳納貢賦。
2.春秋時期,“私田”不歸國王所有,而是歸“私田”主人控制,稅制改革承認了土地的私有權。
3.標志著中國傳統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現,而是曲轅犁的發明,因為它可以調節犁耕深淺,適應各種土地的精耕細作。
4.關于井田制和均田制
(1)井田制:
①是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實質上是國王代表整個奴隸主階級占有全國所有土地。
②井田制下的經營方式是奴隸和庶民集體耕種,奴隸和庶民無權支配勞動產品。
(2)均田制:是封建社會的土地國有制,政府將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均田制下的經營方式是個體耕種,農民能夠支配部分勞動產品。
5.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經營形態:在商周時期,手工業由官府壟斷。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和小農經濟的形成,開始出現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
6.明朝時期白銀的普遍流通并沒有促進對外貿易的繁榮,這是因為明朝政府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7.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但直到鴉片戰爭前夕,就全國而言,自然經濟仍占據主導地位。資本主義萌芽不單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反映,還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__制度的阻礙。
8.閉關鎖國并不是絕對禁止對外貿易,而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9.小農經濟、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
(1)小農經濟是以土地私有制為基礎,以家庭生產、生活為基本單位的小規模的個體農業經濟。它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背景下,其性質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2)自然經濟基本特征是“自給自足”,和商品經濟相對立。與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和社會分工不發達相適應的,帶有閉塞性和遲滯性。
(3)商品經濟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態,包括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商品經濟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和進取性。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是近代社會區別于古代社會的最重要標志。
10.“重農抑商”“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都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產物,不但妨礙海外市場開拓,而且導致中國固步自封。這些都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高考歷史知識點整理
一、四大發明
1、概況:
火__、指南針、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學技術成就。
2、四大發明的產生與傳播:
(1)造紙術。西漢前期,中國已經有了紙。東漢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人稱“蔡侯紙”。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__。
(2)印刷術。隋唐之際,中國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人們已經使用了彩色套印技術。北宋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
(3)火__。唐末,火__開始用于軍事。最早的火__武器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宋朝為了抵御遼、西夏和金的進攻,軍事上廣泛使用火__。
(4)指南針。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是中國在戰國時期發明的“司南”。后來,人們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針。北宋時,指南針應用于航海。
(5)傳播
a.造紙術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
b.火__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__武器的發展,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針的使用,促進了遠洋航行,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d.歐洲人還借鑒中國的印刷術,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機,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二、《九章算術》和珠算
1、《九章算術》成書于東漢,采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十進位值制記數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標志著中國古代以計算為中心的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珠算
珠算運算法編成歌訣流利順口,配合小九九和十進位值制記數法,運算如飛。明清時期,珠算應用得到普及和發展。明朝時,珠算法已傳播到朝鮮、日本、東南亞以至世界其他地區。
三、石氏星表和渾儀
1、中國是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
2、中國古代天象觀測記錄,是世界公認最悠久最系統的。
3、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顆恒星的赤道坐標數據,對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5、為了更好地觀察天象,古代中國創制了許多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如渾儀、簡儀等。
四、《授時歷》和四大農書
1、夏朝時,我國就有了歷法《夏小正》,商朝改進為“殷歷”。
2、元朝時,郭守敬編訂的《授時歷》,集前代各家歷法優點之大成,是我國古代秀的歷法。
3、四大農書。
(1)西漢汜勝之的《汜勝之書》;
(2)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3)元朝王禎的《農書》;
(4)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5)特點:是中國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農書。《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部古代農業科學著作。
五、《傷寒雜病論》和《本草綱目》
1、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
2、東漢末年,張仲景的中醫專著《傷寒雜病論》。創造性地提出辯證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被后世醫家譽為“萬世寶典”。
3、李時珍,寫成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對中藥學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藥學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
高考歷史知識點
先秦散文與漢賦
1、先秦散文
①先秦歷史散文中,主要有編年體的《左傳》、國別體的《國語》、《戰國策》、專記個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傳》的文學成就。
②先秦諸子散文,主要是由“百家爭鳴”時期諸子的言論編纂而成,有儒家的《論語》、《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莊子》,法家的《韓非子》等。
2、漢賦
①賦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學樣式,它兼有散文和韻文的性質,其主要特點是鋪陳寫物,不歌而誦。
②漢賦按題材取向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抒情述志的短賦,一類是以鋪陳排比為主要手法的“體物”大賦。后者是漢賦的主流。漢大賦的代表作家是司馬相如和楊雄。
漢賦的恢宏氣度是漢代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積極樂觀的時代精神的藝術體現。
高考歷史必備知識點
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
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封建國家的__走向統一;中央集權的加強;多民族政權的對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應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榮。
1、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和積極消極影響。
2、正確看待兩宋和遼、西夏、金之間的和與戰。透過現象看本質。
3、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內容和作用。正確評價。
4、宋、遼、夏,宋金對峙圖,契丹,黨項,"蕃漢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歷史地位(大統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對西藏和臺灣的管轄。
7、三大發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學成就,理學,宋詞、元雜劇。
高考歷史基礎知識點
一、漢朝
1、漢初在地方繼承秦朝的郡縣制,同時又分封諸侯各國,郡國二制并行。
2、漢武帝后期,分全國為13州。州設刺史(秦朝的御史大夫,監察百官),代表中央監察諸侯和地方__。
3、東漢時期,刺史逐步添加了地方行政權和軍權。
4、東漢末年,州逐漸變為地方行政區。地方行政區由郡縣兩級變為州、郡、縣三級。
二、隋朝
隋文帝因地方行政機構重疊,廢除郡級,形成州縣兩級
三、唐朝
1、唐太宗依山河形勢,分全國為10道,作為監察區。唐肅宗時,逐漸變為州之上的行政實體。
2、唐朝中后期,地方軍鎮長官節度使越設越多,權力越來越大,發展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四、宋朝
1、北宋初年,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消減地方節度使權力,由中央派出文臣做地方官,以防武人割據局面的重現。
2、宋朝地方政權分州、縣兩級,又將唐朝的“道”改成“路”,在州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