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歷史高考題安徽卷
歷史高考題目為了應對這些轉換,實際工作中應該采取相應對策,加強命題組隊伍建設、重視發揮專家的作用、教科書編者回避命題,并提高試題命制質量、嚴格試題保密。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關于2017歷史高考題安徽卷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2017歷史高考題安徽卷
2017歷史高考題答案安徽卷
第Ⅰ卷(選擇題 ,共 48分)
一、選擇題(共24題,每題2分,共48分。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請將答案填在答題卡內。)
1.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根據題干“貢賦可以是馬匹、糧食,也可以貢獻地方特產、珍鳥奇獸”可以得出貢賦的標準并不統一 的結論。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注意貢賦與稅收的不同,稅收對時間、量的多少、上交的內容均有統一規定。在四個選項中,C、D與材料無關。B貴族政治的典型特征是血緣繼承,故B錯誤。
2.【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依據題干“沒有具體行政職責的博士也可進言”,可知朝議制度除了三公九卿這些高官之外,沒有具體行政職責的博士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因此朝議有有集思廣益的功效,因此減少了君主決策的失誤。在四個選項中,B選項因為朝議并沒有法律化,不能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為;而C、D選項皆不符合史實,因此本題選A。
3. 【參考答案】B
【答案解析】依據題干,A選項是對“器用便利,則用力少而得作多”的片面解讀; C項的灌鋼技術是在南朝的時候發明的;D選項所述內容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因此本題選B。
4.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依據題干所述,唐代宗采取的是息事寧人的態度。材料說明了評定安史之亂之后的唐朝的君臣理念故D正確。在四個選項中,A.材料不充分,B史實錯誤,C.角度錯誤。
因此本題選D。
5.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題干所述大意為社會地位卑賤的人都開始崇尚奢侈,逾越制度的制約。所以穿衣戴帽這一套,地位高的和地位低下的已經沒有什么區別了。結合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的時代背景,材料說明了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故D正確。A材料并沒有涉及理學影響,故不選。B材料中也沒有沒有體現政府的監管,不選;C項材料根本沒有提及,也不選。
6.【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題干的關鍵句子為省略號后邊的“這種行省設施,實際上并不是為了行政方便,而是為了軍事控制”。從這句可以得出結論行省是是為了軍事控制,故D正確。A項與“如是則地方無權,權只在中央”的意思相反,因此不選。B、 C都是對材料的片面理解或曲解,也都不選。
7. 【參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根據題干材料可知,“農業占明朝GDP 比重平均為88%”,可以得出田賦收入是明朝政府財政收入的大宗,故選A。題干并沒有史實說明B、C、D三項,因此皆不選。
8.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從題干中所述密封、保密、密奏等運作特點可以看出加強對官僚隊伍的控制,進而加強皇權因此選A。B項和C項是唐代三省體制的組成部分,D則是唐代首先設置的原是臨時差遣,到宋代參知政事的為副宰相,也是為了制約宰相的權力而設。因此本題選A。
9.【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如果學生熟悉必修三《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一課,學生即可得出正確選項。可以肯定高考不會考查這樣的題型,這樣做是為了方便教師授課。
10.【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題干“中國官民之勢,懸隔太甚,民氣常郁結不能上達”,這段材料體現出由于政治制度的落后導致軍事制度、軍心、民心無法上下通達,國內不能聚結力量,因此無法與近代化的日本抗衡,故C正確。A、B不能準確反應材料內容,不選。 D項與材料無關。
11.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題干中學者的觀點應是晚清時期民族工業發展可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官辦企業是主體,是以洋務運動為開端;第二階段,民營企業開始成為主力,第二階段到甲午戰爭為開端;第三階段,民營企業主導發展,清政府的新政中中國的現代化醞釀全面啟動,故A正確。B項的民族資產階級應該是第二階段的主力,因此不選。
12. 【參考答案】B
【答案解析】可以從題干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包括:日軍300余人,激戰一天仍有60名日軍逃脫;我軍傷亡2000余人;日軍有2 挺重機槍,18挺輕機槍,18具擲彈筒。材料只能說明共產黨軍隊的武器裝備遠不如日軍。A、C、D三項均與題干無關,故不選。
13.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可從題干中提取的關鍵詞句為:“一個共產黨的對外關系的總路線,就不能只限于和平共處”以及“還有一個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問題。”這說明毛澤東要加強對外政策的斗爭性,故A正確。 C與史實不符,B、D與材料觀點相悖。
14.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解析】根據題干所述“期間鋼鐵、汽車、飛機等重要項目的完成”可知,一五期間國家著力發展重工業。A項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至今仍在努力;B項是從1957年開始的;C三大改造的完成應該是在1957年,但與題意不符,故不選。
15.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根據題干及選項進行推理可知,結合所學211工程,其含義為: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于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后正式啟動。可知ABC三項皆與題干無關,故均不選。
16.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這”指的是雅典城邦的小國寡民狀態。題干說明古希臘的城邦體制阻礙了君主專制的發展,故A正確。B、C也是阻礙了君主專制的發展原因。D項與題干無關。故選A。
17.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孟子所云意為“殺了別人父親的人別人也會殺他的父親,殺害了別人兄長的人別人也會殺他的兄長”,而《十二銅表法》已習慣法為基礎,有原始的同態復仇等條款,因此體現的同樣觀念是同態復仇。這是古代社會普遍的現象,故A正確。B、C、D三項與題干沒有關系。故都不選。
18.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根據題干可知,議會“多次”“ 呈交權利請愿書”,強調“議會的自由、選舉權、特權和司法權,是英國人自古就有而無可置疑的天生權利”,可知捍衛議會權力是議會斗爭的目的,故D正確。在四個選項中,A項與史實不符,B項與材料不符,C項突出的是議會主權不等于民主政治,因此也不選。
19.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圖片是貝多芬,根據史實可以得出。《藍色多瑙河》是約翰斯特勞斯代表作故B項錯。貝多芬受到法國大革命和啟蒙思想的影響故C錯。D項不是貝多芬作品的特點。
20.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題干所問為“1890年至1910年德國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表”反映的本質問題。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的工業化導致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城市化進程加快,變化的城鄉人口比例說明德國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因此D正確。A是對材料錯誤解讀,B是表面現象,C項不能充分說明。
21.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從題干“工業化的基礎,是發展重工業,就是發展生產資料”中可以看出這一方針的特點是優先發展重工業,故C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計劃經濟體制市場和價值規律故A、B錯誤。D與史實不符。故皆不選。
22. 【參考答案】B
【答案解析】題干中“政府最大的貢獻在于鼓勵社會中的這種自愿合作”說明胡佛總統信奉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在四個選項中,A項不能說明是根本途徑,C項與材料觀點不符,D項與史實不符。
23.【參考答案】 A
【答案解析】從題干中微軟、軟件公司等史實充分說明知識已成為生產要素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故A正確。材料不足以說明B項,C項與史實不符,D項與材料說明內容無關。
24.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根據題干可知這種文學形式是現代主義風格,作品主要反映了現代西方人心靈的迷茫和痛苦,故C正確。 A 、B、 D皆不是現代主義風格產生的主要原因
第Ⅱ卷(非選擇題 52分)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道小題,第26題14分,第27題22分,第28題16分,共52分)
26.(14分)
(1)(6分)原因:資本積累雄厚(2分);經營活動擴大對資金周轉的需要(2分);商號之間業務結算和調撥的需求(2分);解決社會動蕩條件下的現銀運送問題(2分)。(共6分,答出任意3點即可得滿分6分)
(2)(2分)職能:亞太地區區域性政府間金融開發機構。(2分)
(6分)評析:
積極方面:為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創造條件;有利于地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2分)
消極方面:美、日享有特殊的權益(2分);條件方面帶有意識形態方面的條款;考核時間長。(2分)(共6分,每點2分,答出任意1點可得2分,答滿3點即可得滿分6分。)
27.(22分)
(1)(10分)主要階段(6分):春秋時期;隋朝;元朝。(共6分,每個朝代(歷史時期)各2分。)
(4分)條件:國家統一的完成;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每點2分,任答2點即可,共4分)
(2)(4分)衰落原因:汽車、鐵路、輪船海運等現代交通工具和現代運輸方式的興起(2分);河道的淤塞(2分)。(每點2點,共4分。)
(8分)作用:
(4分)經濟和文化方面:連接五大水系,成為貫通南北的交通動脈,促進了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了中原和南方文化的融合以及南北經濟和文化的交流。(4分)
(4分)政治方面,加強了國家的統治力量;鞏固了國家統一,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4分)
28.(16分)
(1)原因(6分):地處東西方貿易的交匯處,受到東西方文化的影響(2分);商品經濟發達(2分);城市的繁榮。(6分,每點2分。答滿3點即可得滿分6分)
(2)歷史作用(10分):推動了人文主義的發展(2分);打破了經院哲學的束縛,世俗哲學興起(2分);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學(2分);崇尚理性,為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2分);對地理大發現的到來起了推動作用(2分)。推動了歐洲思想解放和文化教育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基礎(2分)。(共10分,每點2分。答滿5點即可得滿分10分)
猜你感興趣:
1.2017安徽高考文綜歷史試題
2.2017安徽高考文科歷史試卷
3.2017安徽省高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4.2017安徽歷史試卷試題
5.2017全國卷歷史高考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