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工業專項訓練
工業是第二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為輕工業和重工業兩大類。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高考地理工業專項訓練,僅供大家參考!
高考地理工業專項訓練及參考答案
(2017•新課標Ⅰ卷)德國海德堡某印刷機公司創始人及其合作者設計了輪轉式印刷機,開創了現代印刷業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機公司。同時,造紙、油墨和制版企業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產業集聚、挑剔的國內客戶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不斷刺激海德堡印刷機技術革新。據此完成4—5題。
4.造紙、油墨和制版企業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節省
A.市場營銷成本 B.原料成本
C.勞動力成本 D.設備成本
5.海德堡印刷機在國際市場長期保持競爭優勢,主要依賴于
A.產量大 B.價格低
C.款式新 D.質量優
【答案】4.A 5.D
5.材料中提到海德堡印刷機技術要不斷革新,可知海德堡印刷機在國際市場長期保持競爭優勢,主要依賴于先進的技術水平,使得其產品在國際市場品質優良,表現在功能多、耐用性高等方面,即印刷機的質量優。款式新,不等于質量好。質量優才可以滿足挑剔的國內客戶,也能在人力成本高的競爭下處于優勢,故D項正確。
考點影響企業發展及影響企業集聚的區位因素。
【點睛】第5題需要充分利用材料信息,材料中信息“不斷刺激海德堡印刷機技術革新”,使得其產品在在國際市場長期保持競爭優勢,而C選項是一個干擾項,“款式新”只代表產品的外觀新穎,不能代表產品內在的質量優,故排除。
(2017•天津卷)讀圖文材料,回答4—5題。
隨著全球化發展,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大量進入國際市場。圖4顯示了我國省級行政區1987—2010年紡織服裝業總產值占全國該產業份額及2010年職工年平均工資。
4.據圖4判斷,下列省級行政區紡織服裝業發展變化特征與原因的正確組合是
A.京津滬產業份額下降——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B.福建產業份額增長快——原有工業基礎雄厚
C.蘇浙產業份額逐年遞增——本地市場需求旺 D.新疆產業份額歷年較低——紡織業原料短缺
5.近年來,東部沿海地區的紡織服裝業向河南、江西等地區轉移,其最主要影響因素是
A.交通運輸 B.勞動力成本 C.技術水平 D.距市場遠近
【答案】4.A5.B
【解析】
新疆是我國重要的棉花產地,因此其產業份額歷年較低不可能是原料短缺所致,D錯誤。故選A。
5.產業布局的基本原則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紡織工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勞動力價格上漲,成本上升;而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區,經濟相對東部沿海地
區較為落后,勞動力成本較低。因此,導致東部沿海地區的紡織服裝業向河南、江西等地區轉移。故選B。
考點紡織工業的發展與變化,產業轉移的原因。
【點睛】本題以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發展為背景材料,考查紡織工業的發展與變化、產業轉移的原因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第4題,要結合圖示信息和區域的特征進行分析和判斷;第5題,要明確產業布局的基本原則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紡織工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成本和地價的上漲是工業轉移的原因。
(2017•新課標Ⅱ卷)3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西省焦煤資源豐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較低,所生產的冶金焦供應全國并出口。據調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業。隨著國家相關政策和法規的實施,山西省逐步關停這些小焦化企業,至2014年已形成4個千萬噸級焦化園區和14個500萬噸級焦化園區,極大地改變了該產業污染嚴重的狀況。圖6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廠布局的變化。
圖6
(1)說明20世紀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業規模小、數量多的存在條件。(8分)
(2)分析20世紀90年代山西省焦化產業生產過程中污染嚴重的原因。(6分)
(3)指出20世紀90年代山西省焦化產業運輸過程中存在的污染問題。(4分)
(4)推測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產業園區后,在生產過程和運輸過程中,對減少環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
【答案】
(1)焦煤分布廣泛,煤礦眾多。小企業投資少(技術門檻低),臨近煤礦,運輸費用較低。我國鋼鐵工業規模大,對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場需求大)。增加當地就業,有經濟效益,地
方政府有積極性。
(2)(企業規模小、數量眾多,)技術水平低,設備落后,(生產過程中)能耗大,廢棄物排放量大,污染點多面大。
(3)(企業分散,單廠原料和產品的量較少,采用公路運輸,在運輸過程中,)所用汽車(卡車)數量多,尾氣排放量大,原料和產品裝卸、運輸過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問題。
(4)生產過程(由于規模大,實力強,)可以采用清潔技術和設備(,減少能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術和設備,(減少廢棄物排放量,降低廢棄物對環境的危害)。
運輸過程(由于生產集中,)可以修建鐵路專用線,采用封閉運輸。
【解析】
(3)分析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可以從運輸過程中散落的煤炭及帶來的揚塵污染,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污染等方面分析回答。
(4)分析生產過程中減少污染的措施,可以從采用清潔技術和設備,對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等方面考慮;為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污染,可以從改變交通運輸方式等方面考慮。
考點工業企業的分布及形成原因,工業企業帶來的污染問題及解決措施。
【點睛】解答此類題需要抓住關鍵詞,尤其是要關注限制性條件,如第(3)題,問的是焦化產業運輸過程中存在的污染,而不少考生因沒有看清限制詞“運輸過程”,而錯答;再如第(4)題,設問中明顯問的是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對減少環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而不少考生回答生產過程中減少污染的措施,漏掉運輸過程中減少污染的措施,從而失分。
圖片來源:正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