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核心考點
高考的時候是我們一生最緊張的考試了吧,平時的地理考試上都沒有這么緊張。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核心考點,供大家參閱!
高考地理陸地資源知識點
1.陸地資源:人類直接從陸地自然環境中獲取的,并用于生產與生活的物質與能量。
分類:礦產資源(非可再生)、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可再生資源)。
特點:⑴陸地自然資源是有限的
①總量巨大,但可利用部分有限
②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內,自然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
③一定的社會經濟和技術條件下,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能力和范圍是有限的
⑵陸地資源的利用潛力是無限的
①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②擴大資源的利用的領域和范圍。
⑶陸地資源有一定的分布規律
①土地、水、生物資源受各地水熱條件的影響,有地帶性
②礦產資源的分布受地質作用的制約。
⑷一個地域的自然資源組成相互聯系的整體。
人類對資源利用必須預先就對其環境及資源整體可能產生的影響作出全面的評估,綜合平衡,防止和減少人類開發可能造成的破壞,并促使環境及各種資源正常發展)
2.能源資源:陸地資源中為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提供動力的資源。
分類:按開發利用狀況分
常規能源:在現階段和科學技術條件下,已經被人類大規模廣泛應用,而且利用技術比較成熟的能源資源。如:礦物能(煤、石油、天然氣),水能和生物能。
新能源:目前由于技術經濟水平的限制,還未被廣泛應用的能源資源。如:太陽能、地熱能、核能。
技巧1:雨林破壞對當地環境的直接影響
(1)大量直接降雨使淋溶作用增加
(2)加速的徑流導致土壤侵蝕
技巧2:植被對當地環境的直接影響
(1)樹林覆蓋使土壤免受暴雨沖刷和烈日曝曬
(2)不斷形成的枯枝落葉調節進入土壤的水分和供給養分。
技巧3:我國的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
(1)加強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的規劃。
①我國國土資源總量大、類型多
②數量、質量以及地區分布不均
③各地資源的結構不一
④選擇優勢資源和資源的優勢地區,給予相應的扶持政策
(2)摸清各類資源的儲量。
①加強地質勘探
②加強深部找礦
③加強非金屬礦的勘探和開發,特別要重視那些銷路好,銷量大、產值高的非金屬礦的開發
(3)強化資源加工環節,提高資源附加值。
(4)重視資源的綜合利用。依靠科學,加強綜合勘探和綜合利用,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
高考地理海洋資源知識點
1.海洋生物資源
使用方式:(1)天然捕撈和采集海產品(近海-遠洋捕撈)
(2)人工養殖和增殖等可持續利用。
主要分布:沿海大陸架海域
⑴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
⑵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是魚類的餌料
⑶冷海水上泛處
⑷暖流和寒流交匯處。
⑸溫帶地區季節變化顯著,冬季表層海水和底層海水發生交換時,上泛的底部海水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
技巧1:世界主要漁業國分布:溫帶地區
⑴溫帶海區,大陸架占7.5%,漁獲量占90%
⑵魚產品消費量高,市場需求大。
技巧2:中國和日本的海洋漁業資源
中國:充分利用近海漁場和淺海灘涂大力發展海洋捕撈和海水增養殖業;遠洋捕撈得到發展。
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海洋水產品在食品結構中比重大。
技巧3:《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沿海國家對海域權利
⑴12海里領海權
⑵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享有勘探、開發、利用、保護、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資源的主權)
2.海洋礦產資源
⑴大陸架淺海海底: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硫、磷等。
⑵近岸帶的濱海砂礦:砂、貝殼等建筑材料和金屬礦產。
⑶海盆中:深海錳結核(未來可利用潛力最大的金屬礦產資源)。
3.海洋能源資源
海水運動:⑴能量,可再生,沒有污染。但能量密度小。潮汐發電和波浪發電。工程投資較大,效益不高。
⑵油氣開發,始于20世紀初。近海到遠海,淺海到深海。利用地震波方法尋找海底油氣礦藏。通過海上鉆井來估計礦藏類型與分布。油氣經裝油站通過船舶運到目的地,或直接由海底管道輸送至海岸。是高投資、高技術難度、高風險的工程。國際合作和工程招標是可行方式之一。
4.海洋空間資源
可利用空間:海上、海中、海底。
復雜性和特殊性:⑴近海和海洋表面,抗御多變的海洋氣象善和海水的運動
⑵深海活動,適應黑暗、高壓、低溫、缺氧的環境
⑶海水的腐蝕性強,海冰的破壞性大,對工程設備材料和結構有嚴格要求。
開發特點:⑴對科學技術和資金投入的依賴性大
⑵技術難度高
⑶風險大。
開發利用方式(1)交通運輸(海港碼頭、海上船舶、航海運河、海底隧道、海上橋梁、海上機場、海底管道)
(2)生產(海上電站、工業人工島、海上石油城、圍海造地、海洋牧場)
(3)通信和電力輸送(海底電纜)
(4)儲藏(海底貨場、海底倉庫、海上油庫、海洋廢物處理場)
(5)文化娛樂(海洋公園、海濱浴場和海上運動區)。
技巧4:鹿特丹港的區位優勢
(1)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腹地覆蓋歐盟半數國家
(2)世界貿易中心
(3)開鑿連通北海的運河,改善水運條件
(4)利用中繼貿易帶動腹地近代工業的發展。
技巧5:圍海造陸
原因:緩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徑
配套建設:要做好以水利工程為中心
人工島建造:在近巖淺海水域用砂石、泥土和廢料建造的陸地,通過海堤、棧橋或者海底隧道與海岸連接。
建造人工島的國家:日本、美國、法國、荷蘭、中國澳門等。日本神戶人工島為有名。
5.海洋環境問題
海洋生態破壞:在各種人為和自然因素的影響下,海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海洋污染:污染物質進入海洋,超過海洋的自凈能力
技巧6:海洋生態破壞的主要原因
(1)過度捕撈,導致海洋生物資源數量減少,質量降低,部分物種滅絕。
(2)海岸工程建設和圍海造田缺乏科學論證,破壞海岸環境和海岸帶生態系統。
技巧7: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
(1)污染物絕大部分來源陸地上的生產過程。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業城市附近
(2)核電站和工廠的冷卻水
(3)石油污染區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線。(沿海工業生產和海運航線上的船舶是主要來源。)
技巧8:緩解海洋石油污染辦法
(1)試驗新的原油載運方法
(2)配備除污船
(3)針對性采用清污方法:分散、沉降、吸收、圍欄、放任、燃燒。
高考地理知識點之氣候資源
1.氣候資源: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觀賞游覽價值的氣候要素或氣候現象的總體。是可再生資源。
類型:(1)太陽輻射(2)熱量(3)降水(4)風能
特點:
普遍性:⑴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物質條件。
⑵開發利用需技術條件和資金投入。
特殊性:⑴氣候資源普遍存在性(數量和結構差異);
⑵氣候資源的數值特征。(一定數值范圍內才具有資源價值)
⑶氣候資源是變化中的資源,較大的變率。(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因時制宜。
技巧1:氣候資源與農業生產活動
農業生產活動原則:合理充分利用氣候資源,挖掘農業氣候資源潛力,以達高產、優質、高效農業。
⑴氣候資源提供農業生產活動所需的光、熱、水、空氣等能量和物質。
⑵氣候資源的組合決定該地的種植制度(作物結構、熟制、配置與種植方式)
⑶①間作、套種方式②塑料大棚、溫室③生態農業④立體農業等農業科學技術,合理充分利用氣候資源潛力
技巧2:氣候資源與建筑
建筑的原則:充分合理利用當地的氣候資源(光照、溫度、風等),避開或減少不利的。
(1)日照與街道方位(城鎮街道宜與子午線成300-600夾角)
(2)風與城市規劃(風對大氣污染有稀釋作用和輸送擴散作用)
(3)降水與建筑風格(南方降水豐富多人字頂,西北干旱多平頂)
技巧3:氣候資源與交通
原則:合理利用,盡量避開氣象災害,才能保證運行的安全和較大的經濟效益。
(1)公路、鐵路的設計注意沿線的暴雨及其激發的泥石流、大風等出現的強度和頻率有凍土、積雪的深度。
(2)橋涵孔徑大小、路基高低根據當地暴雨強度來設計。
(3)機場選址:①低云、霧和暴雨出現頻率較少、風速較小的地方。(潮濕低洼處易出現霧)。
②距城市較遠、地勢較高的地方(城市、工業區易出現煙幕)
技巧4:氣候資源與旅游
表現:氣候要素或氣候現象形成獨特的景觀。如吉林市松花江沿岸的霧凇、哈爾濱的冰雕、黃山的云海。
看過高考地理核心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