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民間習俗有哪些
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游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九皇會
古時在中國廣東、江蘇、浙江、云南等地,均于農歷九月一日至九日連續九天盛行禮斗之俗,謂之九皇會。九皇會源于對星斗崇拜。老話講:“重陽九皇會,北斗延壽辰”。北斗九皇由北斗七星和左輔、右弼構成。《玉匣記》說:九月初一至初九日,北斗九星隆世之辰,世人齋戒,此日勝常日,有無量功德。九皇信仰的影響很大,這種崇拜在民間逐漸演變為禮斗之俗。據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載:廣東地區于九月九日,多建九皇會以禮斗。在云南,禮斗已為滇俗,九月朔至九日舉辦。
享宴祈壽
重陽節這天有享宴祈壽的習俗,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重陽享宴祈壽習俗古代在各地流傳甚廣,在一些文學著作中也有相關的記載,如漢代《西京雜記》:“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又《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重陽時節的大型飲宴活動,其實是由時節慶豐收祭祀宴飲發展而來,在祭天祭祖的基礎上加入了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發展至今,擺敬老宴、飲宴祈壽風俗仍在中國南方一些地方流行。
重陽節年齡界定幾歲可以過
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條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六十周歲以上的公民。可見,一般指60周歲以上的人,當然,公務員女同志55周歲退休,也屬于過老年節的范圍。
但實際生活中,一般60歲以上就應該算老年人了。中老年中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只是人們從感覺上來判斷。
重陽節的重陽有什么含義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另外,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重陽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
重陽節是農歷還是新歷
重陽節時間是按照農歷算的,因為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時間是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賞菊跟哪位詩人有關
陶淵明
據說重陽節賞菊的風俗,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清代以后,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