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雨果獎入圍名單也正式公布
世界科幻大會始創于1939年,由世界科幻協會主辦,是全球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國際科幻盛會。其頒發的雨果獎為科幻文學領域國際最高獎項。2015年,中國作家劉慈欣憑借科幻小說《三體》第一部獲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成為雨果獎創立以來首位獲獎的亞洲科幻作家。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將于10月18日至22日舉行,這是世界科幻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行,也是繼2007年日本橫濱之后,世界科幻大會第二次落戶亞洲城市。成都世界科幻大會期間,2023雨果獎將公布最終結果,這將是雨果獎首次在中國評選和頒獎。
參照大會傳統,2023雨果獎評選中設置了包括最佳長篇小說在內的17大類雨果獎以及“北極星獎——最佳青少年圖書”和“驚奇獎——最佳新人獎”,共計19類獎項。
除了4部中國作家作品入圍最佳短篇小說,來自深圳的作家海漄以《時空畫師》入圍了本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中國科幻口述史(第一卷)》入圍了本屆雨果獎最佳相關作品;《中國科幻口述史》的采訪對象姚海軍及該書主編楊楓,也分別入圍了最佳長篇作品編輯和最佳短篇作品編輯。
除文字作品之外,影視作品也是雨果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最佳戲劇表現(長片)和最佳戲劇表現(短片)兩個獎項備受矚目。在最佳戲劇表現(長片)的入圍名單中,包括今年已在奧斯卡頒獎禮上大放異彩的《瞬息全宇宙》,以及著名導演卡梅隆的巨制《阿凡達:水之道》。
2023雨果獎評選委員會負責人戴夫·麥卡蒂介紹,此次共收到1800多個有效提名,超去年30%。除中國的作家、作品出現在本屆雨果獎入圍名單中,還有來自尼日利亞、韓國等其他非英語國家體系的作家、作品,很好地展示了雨果獎開放、多元和豐富性。
雨果獎是什么雨果獎
雨果獎是”世界科幻協會”(World Science Fiction Society,簡稱WSFS)所頒發的獎項,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大會(World SF Convention)上頒發,正式名稱為“科幻成就獎”(The Science Fiction Achievement Award),為紀念“科幻雜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命名為雨果獎。雨果獎和星云獎堪稱科幻藝術界的諾貝爾獎。
雨果獎的歷史演變
雨果獎的設立不是為了紀念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而是為了紀念來自盧森堡的現代科幻小說奠基人雨果·根斯巴克。它是1953年世界科幻大會(費城)上決定設立的,根據愛好者的投票而授予的美國科幻小說獎。
自設立以來,雨果獎的獎項已有很大變化,目前除了傳統的最佳長篇、最佳中長篇、最佳中篇和最佳短篇獎之外,還設有最佳編輯獎、最佳美術獎以及專門針對科幻迷的“最佳科幻迷作家獎”和“最佳科幻迷美術獎”等等。它的評獎范圍是前一年內出版的科幻或奇幻作品,由世界科幻大會(WSFC)的會員進行提名并評選,每個獎項一般只有一個獲獎作品,但一個作家可以多次獲獎。
本獎無獎金,是純粹的榮譽獎。獲雨果獎的作家及其作品構成了世界科幻藝術金字塔的塔尖。但自從第11屆頒獎禮開始,有人設計了一個帶鰭狀翼的火箭獎杯,兩年后又有人設計了另一個造型,只是底座形狀不同,于是從那時起該獎就有了個不成文的規定:獎杯底座每年會更換為不同的造型。
雨果獎評選標準
1、首先由專門的年會事務會議決定評選項目和評選方式,然后通知會員提名。
2、在每年的一月至三月期間,本屆及往屆大會會員被允許從15個獎項類別中提名最多5份上一年度的作品。
3、在四月初,宣布每一個類別的五名決賽者(獲提名最多的5份作品或人)的候選名單,最終的投票將在當年發給本屆大會會員。
4、最后再由本屆大會會員進行最后的投票,投票大約在7月的某個時候結束(具體時間取決于世界科幻大會的年份)。投票是一種偏好投票(preferential ballot),選民可以對所有被提名者進行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