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年中考改革方案
近日,浙江省頒布了2018年中考的訊息,其中改革方案引人注目,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浙江省2018年中考改革方案,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浙江省2018年中考改革方案
高考新政細則陸續出臺,這回中考新政也登臺了。昨天,記者采訪了衢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談起中考新政對考生的影響,工作人員表示,很多新政衢州已經提前實行了,所以這次調整對衢州的考生來說影響并不是很大。不過,其中特長生招生方法與衢州現行的特長生招生方式有較大的區別,可能會有相應的調整。
1新政:
特長生也要參加中考,成績所占比例不低于30%
特長生是指在某一學科或某一方面,主要是藝術、體育、創新發明、信息技術、自然科學、文學創作等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
《指導意見》規定,普通高中學校根據辦學定位和特色,來確定招收特長生的類別、數量和標準等。其中,數量不超過學校招生總數的5%,招生計劃要單列并提前公布。
同時,《指導意見》還規定,普通高中學校招收特長生,要根據學生的升學考試成績、學校面試或專業測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按一定權重進行考核錄取,其中升學考試成績所占權重不低于30%。
現行:
中考成績是特長生錄取條件之一
衢州市各高中的特長生招生,往年會在每年的四月中旬以后開始,每年的錄取數量也都控制在學校招生總人數的5%以內,特長生必須參加中考。不過衢州市各校的特長生錄取方式,與這次中考新政中的錄取方式有較大的區別。
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往年我市各高中會先進行體育藝術特長生的專業考試,專業測試預錄取的學生,仍需參加全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且成績應不低于招生學校統招錄取分數線的60%,才會被正式錄取。各校也可結合實際情況確定特長生學業成績錄取分數線。
“按照省里的情況,是將專業測試成績、升學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按一定的權重來錄取,是綜合的分數,但我們是過關性質的,專業先過關,然后學業成績才能按一定比例錄取。不管你專業不過關,或是學業成績不過關,都不能錄取。”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2新政:
“一檔多投”,逐步取消高中學校招生錄取批次
《指導意見》中表示要逐步取消高中學校招生錄取批次。鼓勵各地創造條件嘗試"一檔多投",給學生更多選擇學校的機會。即一名初三學生可以同時報考多所高中,并同時拿到多所高中的錄取通知,從中選擇一所最心儀的學校。
現行:
平行志愿,一檔多投
記者了解到,衢州從2012年開始,就取消了高中學校的分批錄取,實現“一檔多投”。我市高中段學校招生采用一個批次、10個學校平行志愿(A、B、C、D、E、F、G、H、I、J)的方式。
填報志愿時,考生可根據公布的成績和名次,同時選報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中的任意10個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投檔時,根據考生總分從高到低,依次對考生所填報的平行志愿從A學校到J學校的順序逐個檢索,被檢索的志愿中,一旦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學校,即向該學校投檔,實現“一檔多投”。
“這樣,學生可以選擇喜歡、適合自己的學校,這對學生來說,選擇余地更大。”市教育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樣的招生錄取方式,對接了高考新政中學生對未來愛好、專業、職業的選擇,對學校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學校可以辦得更有特色,吸引優秀學生報考。
3新政:
除保送生以外,都要參加中考
《指導意見》規定,優質示范高中的招生名額,要繼續合理分配到區域內的初中,分配比例應達到學校招生名額的50%以上,并以初中畢業生人數為主要依據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學校。保送生招生錄取率原則上不低于95%。
各地要規范招生時間,除高中保送生招生一般安排在每年4月及以后進行外,其他招生都應在升學考(中考)后進行。
今后報考國際班,也要參加中考,錄取時,中考成績將是重要依據。
現行:
多元錄取,指令性計劃招生指標達60%
記者了解到,按照衢州2014年中考錄取方法,有統招錄取、招生指標分配錄取、免試錄取、體育藝術特長生錄取、創新人才提前錄取等五種多元錄取方式。其中《指導意見》中提到的“保送生”,在衢州的是指招生指標分配錄取。
按照杭州的情況,每年4月先在區域內初中分配“保送生”名額,中考統考結束后,再按照相應的比例錄取,屬于提前招生。而在衢州,衢州一中、衢州二中、衢州高級中學、衢州三中、龍游中學、江山中學、常山一中、開化中學等省重點中學安排60%的指令性計劃指標,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依據初中學校的畢業生人數、參加學業考試的報考率和學校規范辦學情況等因素分配,向農村初中傾斜,將名額定向分解到各初中;根據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納入各地計劃內錄取工作統一進行,實行分校錄取。
就是所有學生先參加中考,然后再根據中考成績將指令性計劃招生比例分配下去。除衢州市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招生是提前錄取外,其他學生都要參加中考。
4新政:
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升學重要參考
《指導意見》要求,初中學校要規范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品德與習慣、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藝術、創新與實踐等內容,記錄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各地市要制定出自己的綜合評價實施方案。這將是今后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
現行:
四項綜合評定項目,2A以上才準許升入重點
目前,衢州市綜合素質評定的操作方式就和《指導意見》中的項目一樣,包括4項內容:品德與習慣、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藝術、創新與實踐,等級分為A(優秀)、P(合格)、E(不合格)三級。要求升入省一級重點中學的學生,其綜合素質評價各項目必須全部合格,且在此基礎上獲得2個A以上;要求升入其他普高的學生,其綜合素質評價各項目必須全部合格。
高中階段學校在達到綜合素質評價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據其志愿、學業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和《學生成長記錄冊》,進行全面衡量,擇優錄取。
“總的來說,這次省里中考新政策,對衢州市的考生來說影響并不是太大。”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衢州中考新方案正在醞釀中,按照往年的情況,調整后的中考政策將于3月份左右面世,“我們會根據省里的指導意見來修改,屆時以本地的中考政策為準。”
2018年浙江隨遷子女入學政策
在杭州市濱江區、寧波市北侖區、嘉興等地實行積分入學政策的基礎上,近日,浙江省教育廳發布消息,從2018年秋季開學,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對隨遷子女實施積分入學政策。
據了解,近年來,浙江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的原則,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比較好地滿足了義務教育階段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需要。據統計,浙江省2011年義務教育中小學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校生120.91萬人,其中在公辦學校就讀人數為89.72萬人,占74.2%。在初中就讀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為22.03萬人。到2015年,全省義務教育中小學隨遷子女在校生146.06萬人。在公辦學校就讀人數為105.85萬人,占72.5%。在初中就讀的隨遷子女達30.49萬人。
面對不斷增長的外省籍隨遷子女,以及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和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浙江教育資源供求面臨著新的挑戰。今年3月31日,浙江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浙江省流動人口居住登記條例》,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教育廳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抓緊編制和調整城鄉中小學校布局和建設規劃,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特別是要合理布局城鎮義務教育學校。
浙江適時提出了及時完善入學政策和改進積分入學管理。對已經落戶浙江省的隨遷子女,各地必須實行與當地戶籍兒童、少年一樣的義務教育入學政策,按照就近入學原則,安排其進入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讀。
對已申領居住證的隨遷子女,浙江各地將根據當地實際和教育資源情況,推行與本地居住證積分管理制度相配套的積分入學政策和措施。浙江省教育廳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商請有關部門提供流動人口申請入學的積分情況,并及時公布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新生學位數。按積分高低排名擬定準入學校和擬錄取名單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個工作日。
據浙江政務服務網顯示,在義烏市申領《浙江省居住證》的主要條件是在本市居住1年以上的住所證明,如自有房屋的房地產權證、租房協議需要復印件(驗原件)、單位出具的集體宿舍證明或者村(居)、社區出具的寄宿證明等;繳納滿1年以上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證明;18~49周歲的申領人須提供《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及婚育情況聲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