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湖南株洲中考歷史模擬試卷
2017湖南株洲中考歷史模擬試題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 “一切成敗得失都在我們自己,然而我們往往說是無意的”,莎士比亞的這句名言體現的思潮是
A.人文主義 B. 自由主義
C.專制主義 D. 神權主義
2.《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這集中體現了:
A. 市民階層的利益 B. 世俗貴族的利益
C. 資產階級的利益 D. 封建教主的利益
3.某同學利用右邊的資料卡片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的內容應是
A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必然性
B.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條件
C.拿破侖對外戰爭失敗的原因
D.美國南北戰爭的正義性
4.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是歐洲范圍的革命。他們產生了歐洲社會的‘新政治制度’。”在這里所說的‘新政治制度’指的是
A.奴隸制度 B.封建制度
C.資本主義制度 C.社會主義制度
5.馬克思說:“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工場手工業再也不能滿足這種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機器就引起了工業中的革命。”這主要表明
A.市場擴大是工業革命的直接原因
B.蒸汽機的發明是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
C.工場手工業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階段
D.蒸汽和機器是工業革命的起因
6.在人類起源問題上,以艱辛的勞動獲取大量生物進化的證據,從而雄辯地論證了造物主完全沒有必要存在的科學家是
A. 牛頓 B. 愛迪生
C. 愛因斯坦 D. 達爾文
7.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曾說:“我不愿農民過得優厚,但我要防止俄國暴動,我認為我們把農民同土地割 裂會點燃俄國,假使要我簽 字,連同土地一起解放農奴,我寧肯把手指砍掉”。上述材料表達的信息不包括
A.改革的目的 B.沙皇的矛盾心理
C.改革可能會不徹底 D.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8.改革開放是永恒的主題。日本是近代亞洲唯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國家,它 之所以避免了類似其他亞洲國家的厄運,是因為它成功地實施了:
A.大化改新 B.明治維新
C.天皇專制 D.幕府將軍的統治
9.19世紀60年代美俄兩國都要解決國內的重大問題,其相同的歷史任務是
A.使國家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B.為工業資本主義發展消除障礙
C.避免 國家分裂 D.反抗殖民壓迫
10.歷史老師強調:“亞非拉的無限財寶,無限的良田沃壤,迅速的養肥了歐洲,刺激了生產,引起了工業革命。”由此判斷,該老師正在講述
A.西歐城市興起的表現 B.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
C.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D.海外殖民擴張的影響
11.在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課上,有些同學認為德國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學則主要責備英國和法國,還有些同學說這罪行雙方都有份。持第三種觀點的人的主要依據是
A.一戰是世界性戰爭 B.一戰是掠奪性戰爭
C.一戰是破壞性戰爭 D.一戰是正義性戰爭
12.朱自清在《論標語與口號》中說:“標語口號用在戰斗當中,是有現實性的必要的。”與標語“打倒戰爭!打倒沙皇專制政府!臨時革命政府萬歲!”相關的“戰斗”是
A.二月革命 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 D.蘇聯解體
13.20世紀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要通過信件與外國友人聯系時,他在寄信人地址欄中應該填寫的國名是
A.沙皇俄國 B.蘇維埃俄國
C.蘇聯 D.俄羅斯
14.美國總統奧巴馬2012年1月5日宣布推出一項新軍事戰略,表示將美國軍事重心轉向亞太地區。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為“安排”這一地區,美國曾倡議召開了
A.巴黎和會 B.華盛頓會議
C.雅爾塔會議 D.萬隆會議
15.20世紀30年代,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打擊下,西方人士紛紛前往某國取經。它的經濟的一枝獨秀和所采取的“計劃”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西方一名記者從該國回去后告訴國人:“我看到了未來,它行得通。”一時間 ,“計劃”成為最時髦的詞。文中的“某國”應該是
A.蘇聯 B.波蘭
C.印度 D.中國
16.有的學者認為:危機并不一定就絕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機”這個詞本身就包含著“危害”和“機會”兩層含義。下列史實不 能夠驗證這一結論的是
A.面對分裂勢力的挑戰,美國通過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
B.面 對一戰帶來的災難,列寧領導了俄國十 月革命
C.面對經濟危機的打擊,德國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D.面對幕府統治的危機,日本通過改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17.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尋找對策。下列歷史事件的發生,與這次經濟危機沒有直接關系的是
A.美國采取措施,調整資本主義制度
B.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
C.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
D.希特勒上臺,德國法西斯獨裁統治的建立
18.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事件是
A.慕尼黑協定的簽訂 B.德國閃擊波蘭
C.英法對德宣戰 D.德軍開始進攻蘇聯
19. “我們已經研究并且決定了三個同盟國最后擊敗共同敵人的軍事計劃……我們堅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滅德國的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 保證德國不能再擾亂世界和平……我們決定盡快同我們的盟邦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維護世界和平安全!”這段材料應該出自
A. 雅爾塔會議 B. 波茨坦會議
C.《聯合國家宣言》 D.中共七大
20.當今世界有許多重大挑戰需要各國通力合作,共同應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正義力量攜手合作,共同抵抗邪惡和暴力的標志性事件是
A.三國協約建立 B.三國同盟形成
C.《慕尼黑協定》簽訂 D.《聯合國家宣言》發表
21.學習歷史,必須分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觀點。下列屬于“觀點”的是
A.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B.兩次世界大戰都是人類的浩 劫
C.《九國公約》簽訂于1922年 D.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
22.“基于戰后美國所擁有的經濟實力和‘阻止共產黨的可能是面包和選票,而不是子彈’的思想,美國統治集團決定以美援作為主要手段,達到其 在歐洲‘遏制’共產主義的目的。”與該材料直接相關的是
A. 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B. 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 D.丘吉爾“鐵幕演說”
23.1964年斯坦利,庫布里克在電影《核戰狂人》中,將美國和蘇聯領導人塑造為極為愚蠢的人,正是他們的不合理政策使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受到核戰爭的威脅。這部電影的拍攝背景應是
A.俄國十月革命 B.第二次世界大戰
C.冷戰的進 行 D.蘇聯解體
>>>下一頁更多“2017湖南株洲中考歷史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