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鴉片戰爭之后必備的知識點
你覺得在鴉片戰爭之后,考研政治試題會多出多少考點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17考研政治鴉片戰爭之后必備的知識點,供大家參閱!
2017考研政治鴉片戰爭之后必備的知識點
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的起點;簽訂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普遍覺醒。
1919年,五四運動。新民主義的開端,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個開太精辟地的大事變。
1924年,國民黨一大
1925年,五卅運動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1937年,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
1945年,抗日戰爭。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標志這我國進入社會主義革命時期;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
1953年,社會主義改造開始。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中國歷史上長達數千年的階級剝削制度結束;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
1992年,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新階段
2020年,建黨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50年,中國建國100周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國夢。
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到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閉關鎖國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于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后,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并于虎門海口悉數銷毀。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是斷斷續續進行,其間的一系列戰斗和軍事行動相互之間并無關聯。
戰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戰爭以中國失敗并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并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時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即鴉片戰爭,相對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戰爭于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并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后以“調停有功”自居,并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至今,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后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看過2017考研政治鴉片戰爭之后必備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