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1、文言文閱讀理解文學常識
填空形式,注意“三要素”:文章題目;作者姓名;作者朝代。其他如:作者的字號、對作者的評價、相關作品等不會作為考試內容。
2、文言文閱讀理解文中名句的默寫
考生在答文言文閱讀理解題的時候空出兩個句子,根據前后句填空。要注意平時的默寫落實,防止音對字錯的現象。
3、文言文閱讀理解朗讀節奏的劃分
這種題要求考生用“/”來劃出文言文語句的朗讀節奏,可能會有一些具體的提示,如告訴考生劃兩處或三處。例如:“入/則無/法家拂士”。
應對這一題型,教給學生劃分朗讀節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句義,再按意義劃分。一般主語謂語要分開,較長的修飾限制語要劃開。
如文言文閱讀理解中的“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主語+謂語+賓語),又如“今齊地/方千里”等。
4、文言文閱讀理解的解釋實詞、虛詞的含義
以課下注釋中的單個詞為主,多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如果有本義和句中義的,盡量答全,尤其不能丟掉句中意思,即這里指……的內容。
5、文言文閱讀理解中句子的翻譯
從內容上看,易考關鍵語句的翻譯;從古漢語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譯;從來源看,大多來源于課下注釋。
一般文言文閱讀理解要用直譯法。直譯譯不通時再輔以意譯法。翻譯時注意運用“留”、“補”、“刪”、“換”、“調”的方法??荚嚂r按語言點給分,所以翻譯句子時要字字落實。
《思吳江歌》原文翻譯
秋風起,樹葉飛,吳江的鱸魚鮮又肥。離家三千里,想回未能回。思念家鄉的愁和恨,怎么也壓抑不住,只能向天悲嘆!
《思吳江歌》詩歌賞析
“秋風起兮木葉飛”,出句即見其思情的發動。悲涼的秋風最易觸動人們的節序之感和念 遠之情。從時間上說,秋往往意味著歲暮的到來,使人覺著時光的流逝、流年的虛度。從空間看,秋高氣清,萬木蕭蕭,視野一下空闊起來,不自覺中自有人在何 方、家在何方之嘆?!冻o·湘夫人》有“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句子,自是此句之本;不過,作為張翰來說,也不一定是有意地仿效,實在是一種語言 定勢、心理定勢。秋風一吹,使作者感到在洛陽羈留時間太久了;秋風一吹,又使作者想起往昔的鄉居生活、家鄉風物。
第二句就自然接上了:“吳江水兮鱸正 肥”。鱸魚,是作者家鄉的特產,味極鮮美,秋天又正是魚肥的季節?!镑|正肥”著一“正”字,便與“秋風起”連上了,同時還流露了一種“正”當其時、迫不及 待的心情。下兩句就直抒其情了?!叭Ю镔饧椅礆w,恨難禁兮仰天悲?!薄稌x書》本傳謂“數千里”,此言“三千里”,自是文句與詩句修辭的不同?!叭北?“數”來得明確、爽口,同時它既可表確數,又可表虛數,而且往往指向多的方面,這“三千里”比“數千里”更能給人以距離遙遠之感。下句的“恨”是思歸不得 之恨,這種恨想壓也壓不住,于是仰天悲嘆。這里把他的思歸之情表現得異常強烈。
《詠懷·夜中不能寐》原文翻譯
深夜難眠,起坐彈琴。
單薄的幃帳照出一輪明月,清風吹拂著我的衣襟。
孤鴻在野外悲號,翔鳥在北林驚鳴。
徘徊逡巡,能見到什么呢?不過是獨自傷心罷了。
《詠懷·夜中不能寐》詩歌賞析
這首《詠懷·夜中不能寐》詩以半夜無法人睡,起坐彈琴為開頭,雖未直接道出心中的苦悶,但“不能寐“字委婉含蓄地點出彈琴并非因為要欣賞明月清風、美景良夜,而是要排 遣縈懷的憂思。而后,孤鴻的哀號、翔鳥的凄鳴都渲染出一種不安靜而險惡的環 境氣氛,更加襯托了詩人“夜中不能寐”的憂傷。末兩句“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 心”既是寫鳥也在喻人,鳥和人一樣,在月夜里不能人睡而徘徊,有所尋求,而此 時所見的只有使人憂傷的景象。感物興嘆,有不盡之意見于言外。詩人善于運用比興手法,以自然界事物作象征,曲折含蓄地表現當時憂憤悲 傷時的心情,創造出獨特的風格。
本詩凄清悲涼,寄托了詩人無限的憂思,孤獨的徘徊,永恒的悲哀。盡管詩人發出“憂思獨傷心”的長嘆,卻始終沒有把“憂思”直接說破,而是“直舉情形色相以示人”。冷月清風、曠野孤鴻、深夜不眠的彈琴者,將無形的 “憂思”化為直觀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幽寂孤憤的心境?!把栽诙恐畠龋榧陌嘶闹狻?,即是此詩顯著的特點。這首詩采用動靜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效果。“起坐彈鳴琴”是動;清風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動。前者是人的動,后者是物的動,都示意著詩人內心的焦躁。這首詩言近旨遠,寄托幽深,耐人尋味。
縱觀全詩,似是“反復零亂,興寄無端”(沈德潛語),“如晴云出岫,舒卷無定質”(王夫之語),但如果把握了詩人“悲在衷心”的旨趣,就自可理解這首“曠世絕作”。“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鐘嶸在《詩品》中對阮籍詩的評價,當是不易之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