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蘇高考政治試題
高考政治主觀題分值大,綜合性強,選拔功能突出,要在政治科目中取得高分,提高政治主觀題的解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關于2017江蘇高考政治試題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2017江蘇高考政治試題
2017江蘇高考政治試題答案
7.解析:公司是以獲取利潤為經營目的的,所以,它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之所以免費,是因為這些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可以通過其他形式來實現,因此正確答案是B項。這些產品和服務不是公共物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因此A、C、D三項錯誤。
答案: B
8.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商品的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考查考生調動和運用知識作出判斷的能力。難度適中。
解析:題中數字表明國有資產在固定資產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具有優勢,因此,從這點不能說明國有經濟的支配地位和主導作用,因此,A、B兩項都不能入選。社會主義經濟就是指公有制經濟,因此D項錯誤。國有經濟、外資經濟和民間經濟的投資比重說明它們都對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因此C項入選。
答案:C
9.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我國的所有制結構,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及其關系。只要結合題干的有效信息即可做出正確選擇。難度適中。
解析:該家庭的投資有股票、國債、定期儲蓄、保險,而且股票投資占80%,定期儲蓄只占5%,保險占5%,說明偏重于風險投資,定期儲蓄和國債投資所占比重偏低,這種理財方式不合理,風險規避意識也不強,排除①③;因為風險投資在該家庭中占的比重較大,所以②④入選。
答案:D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有關投資的知識,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理財觀。難度較小。
10.解析: 在x1之前,收入差距拉大,效率提高。x1之后,收入差距拉大,效率較低。因此②④正確;①說法錯誤;③片面夸大了收入差距的作用。
答案:D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收入與效率的關系,考查考生解讀信息的能力和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適中。
11.解析:國家以車輛購置稅等形式加大投資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因此①③正確。材料沒有說明財政與稅收的關系,因此②不能入選;效率是公平的基礎和前提,因此④錯誤。
答案:B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財政、稅收的相關知識,考查考生對財政的作用、財政與稅收的關系的理解能力。難度適中。
12.解析:我國通過海外投資力爭增加我國的鐵礦石,這體現了②③。這沒有增加風險,因此④說法錯誤。這是我國對外投資開拓國際市場,不是獨立自主,因此①不符合題意。
答案:C
命題立意:本題通過鮮活的對外貿易事例考查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考生只要認真分析題干材料的有效信息,即可作出正確的選擇。難度較小。
13.解析: A人大會征求人民群眾的意見,是為了立法為民,這體現了人民在國家中的地位——當家作主,A項入選。人大屬于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因此B、D兩項說法錯誤。這項舉措是在聽取民意,而不是要求公民監督,所以C項不符合題意。
答案:A
14.命題立意:本題以人大會立法公開為切入點,考查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這一重要知識點和公民的相關權利。難度較小。
解析: 分析漫畫,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有:經營者違背了“誠信”的市場規則,衛生、工商等部門執法力度不夠,因此①③入選。形象的好壞構不成原因,因此②不選。這是政府部門應履行經濟職能而非公共服務職能,④不選。
答案:B
命題立意:這是一道漫畫題,既需要考生正確解讀漫畫的信息,又要準確理解政府職能等知識。難度較大。
15.解析:溫家寶實事求是指出政府工作的不足,這體現了政府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因此D項是正確的。這是政府自己對工作的認識和評價,A、B、C三項與材料不符,不選。
答案:D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政府、人大、公民的關系,考查考生解讀信息的能力和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難度較小。
16.解析: 題干材料的關鍵詞“地委書記”說明,楊善洲的事跡是代表共產黨員的模范行為,并且在這些行動中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因此①②④入選。這不是公民的政治權利與義務,因此③不入選。
答案:B
命題立意:本題以中國共產黨員的模范行為為載體,考查考生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較小。
17.解析:全國政協提出議案,這履行了參政議政職能,因此A項正確。政協是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不是國家機構,因此B, C兩項不選。重大事務的決定權在于人大,因此D項不選。
答案:A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人民政協的性質、職能,考查考生有針對性地運用有關知識作出必要判斷的能力。難度較小。
18.解析:在中小學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有利于增強青少年的民族團結意識,對民族和諧具有重要意義,因此,②③正確。①④夸大了這項活動的意義。
答案:C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民族團結的意義根據組合型選擇題的特點,不難作出正確的選擇,難度造中。
19.解析:《三亞宣言》要求通過和平來促進地區的穩定、繁榮,因此A項不能入選,C項入選。不同性質的國家的對外政策不同,因此,B、D兩項不選。
答案:C
20.命題立意:這是一道時事類,選擇題,以金磚國家的活動為載體,考查國際社會的相關知識,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較大。
解析:輸出產品屬于經濟行為,影響或者改變其他國家國民價值觀既是文化現象又是政治現象。因此①③正確,入選。這些現象不是世界多極化現象,也不是強調資源的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因此②④不選。
答案:B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考查考生對基拙知識的理解能力。難度較小。
解析:頗具地方特色的劇種、南劇北唱、北戲南演,說明各地區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漸趨融合,所以①④選。我國戲曲文化的發展現狀得益于文化市場的調節,不是“時尚流行”。因此,③入選,②不選。
答案:C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中華文化價特點——我國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較大。
解析:紅色光碟的使用,弘場了社會主義文化,從而使學生通過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準,因此A項入選。本題的限定性要求是“活動的主要目的”,B、C、D三項都不是主要目的。C項具有較強的迷惑性,我們可以從教育的客體——學生對該項進行排除。
答案:A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相關內容,考生既要具備較高的解讀、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又要具備較高的辨析能力。難度較大。
解析:學琴的人要想成為藝術家,必須具備綜合素質,這也是一個人才成長的規律,因此,①④入選。學琴人的熟練手法是循序漸進的結果,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因此,②③與題意不符。
答案:B
命題立意:本題命題非常靈活,綜合考查考生的文化、哲學知識。難度較大。
解析:荀子的話說明天地都有自己的運動規律,不以人的好惡而改變,因此D項入選。A項強調世界的本原,B項強調自然界的產生,都與荀子的話不一致。C項否認了規律的客觀性。
答案:D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規律的客觀性,考查考生解讀、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對古文的理解是近幾年來高考考查的重要形式,難度中等。
解析:無論正確的認識還是錯誤的認識,都屬于主觀,所以,都不是人腦主觀自生的,因此,A、C、D三項說法錯誤。認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映,因此,B項正確。
答案:B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意識的定義,只要考生對意識有一個辮證唯物主義的認識即可得出正確答案。難度較小。
解析:“銀幕上人物幾秒鐘的靜止實際上是由放映機播放的數十張膠片上相同的畫面形成的”,說明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排除B、C、D三項,A項符合題意。
答案:A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運動與靜止的有關知識,解答本題讀懂材料是關鍵。難度適中。
解析:“人意共冷花月滿,花好月圓人又散”體現的哲理是矛盾的對立統一。A、B、C、D四個選項中,只有D項“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體現這個哲理。迷惑性最強
的是B項,B項強調的哲理是運動。
答案:D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矛盾的相關知識,以古漢語為載體,增加了題目的難度,需要有較高的分析能力。難度較大。
解析:真理不是被推翻,而是被發展;物質決定意識,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它不能超越歷史條件,因此①④說法錯誤。真理是不斷發展的,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因此②③正確。
答案:C
命題立意:本題以黑格爾的名言為背景,考查真理和認識的過程這兩個知識點,考查考生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奮難度較小。
解析:題中平面與圓錐曲線的交角變化是量變,引起截口幾何特性的變化是質變。②④符合題意,故選D。題干的限定性要求是“這一變化過程”,①強調發展方向,②強調整體和部分的關系,與題意不符。
答案:D
命題立意:本題以平面與圓錐面相截這一數學知識為背景材料,考查量變與質變的關系這一考點,考查考生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較小
解析:審查題意,各地城市建設追求的目標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個性魅力、地方特色體現了矛盾的特殊性,B項符合題意。A項強調思維和存在的關系,C項強調主次矛盾的關系,D項強調矛盾的主次方面的關系,都與題意不符。本題可采用直選法或排錯法。
答案:B
命題立意:本題以各地城建的做法為背景,考查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這一知識點,考查考生調動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較小。
解析:“觀念變革是改革的先導”體現了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的不同步性,因此,A項與題意符合,B項說法與題意不符。社會意識的作用具有雙重性,C項說法錯誤。D項強調社會歷史與社會發展規律的關系,與題意無關。本題可采用排錯法、排異法。
答案:A
命題立意:本題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背景,考查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這一考點,考查考生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適中。
解析:此處社會結構是指由社會分化產生的各主要的社會地位群體之間相互聯系的基本狀態。這類地位的群體主要有:階級、階層、種族、職業群體、宗教團體等,都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因此D項正確。A、B兩項沒有強調社會結構,與題意無關。C項與我國的社會現實不符。
答案:D
命題立意:本題通過對社會結構的認識,考查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這一考點,考查考生獲取、解讀信息的能力。難度較大。
33.解析:價值的實現需要主客觀因素,需要個人與社會的統一,因此A項說法錯誤。價值具有社會歷史性,因此B項錯誤。“人心,有各自的法則”意味著價值判斷不同,因此導致了人或者信守終身,或忍受寂寞等不同的價值選擇。因此,C項正確。舒婷沒有批評詩中列舉的價值選擇的正誤,因此D項與題意無關。本題可以運用排錯法、排異法。
答案:C
命題立意:本題結合舒婷的詩詞,考查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這一考點,文學性較強,需要考生理解詩詞的意思,并加以判斷,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難度較大。
答案:
⑴A:19.015, B:-0.481
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處于全球化產業鏈低端。
⑵中美貿易不平衡是由不平等的國際分工決定的;中國對美出口以加工貿易和低附加值產品為主,人民幣升值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兩國貿易結構。
解析:第(1)問是計算題,注意要理解題意和數字的正確運算。按照產地原則,中國對美凈出口值=中國出口值一美國對華零部件出口值;按照附加值原則,中國對美凈出
口值=中國對美附加值出口一美國對華零部件出口值。透過現象看本質,不難看出,在對外貿易中,中美處于不平等的地位,且我國出口結構不合理,究其原因,還是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不高。第(2)問注意審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那么產生中美貿易不平衡的根本原是什么?如何才能解決?從而揭示對人民幣升值的認識。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的實質、對外貿易、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等考點,考查考生的計算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較大。
答案:
⑴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包容文化發展的差異性;既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又要博采眾長、交融發展。
⑵矛盾的斗爭性和同一性及其相互關系原理。世界各國的發展既是不平衡的,有自身特色和歷史傳統,又是相互依賴、相互溝通的;世界各國在差異和包容的對立統一中向前發展。
解析:第(1)問,從《文化生活》角度闡釋“包容性增長”的內涵,既有對傳統文化的包容,又有對外來文化的包容,這都體現了文化的多樣性。第(2)問,要注意答題角度“唯物辯證法”,防止答非所問、南轅北轍。分析“包容性”體現的哲理,體現了矛盾的對立統一。
命題立意:本題緊密聯系社會熱點,結合“包容性增長”的材料背景,考查文化多樣性和對立統一等考點的應用,考查考生調動、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難度較大。
答案:
A⑴通過擴大財政支出來增加投資,擴大有效需求,促進就業,實現經濟增長。
評析:凱恩斯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在一定范圍內、一定程度上對緩和與擺脫經濟
危的機具有積極作用;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積極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
⑵我國也存在生產能力過剩、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我國政府應當根據國情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以擴大有效需求,如擴大消費、刺激民間投資等;政府投資要注意提高效率。
解析:第(1)問中的觀點引用了凱恩斯的論述,體現了財政的作用。對于評析類問題必須辯證分析,既說明觀點的合理性,又要指明觀點的局限性。第(2)問根據上述觀點,結合當前需求不暢的實際,我國要充分發揮財政作用,并防止其弊端。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經濟學常識》中關于財政作用和財政政策的知識,同時體現國家的宏觀調控。難度不大。
答案:
⑴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國體;一定的政體服務于一定的國體,統治階級為維護其根本利益,總是力求采用有效的政體。
⑵各資產階級政黨為爭奪選票,給選民一定的政治參與渠道;采用分權與制衡的規則,可以防止少數人專權;通過兩黨制輪流執政或多黨聯合執政,為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相互監督提供機制保障;資產階級以民主的形式掩蓋其國家的階級性質,具有相當強的隱蔽性和欺騙性。
解析:第(1)問中的觀點引用了列寧的論述,體現了國體與政體的關系。第(2)問引用列寧原文,考查我們對民主共和制政體的認識,注意從其積極性和局限性兩個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
⑴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傳統養老觀念制約了養老市場消費需求的擴大。居民消費受收入水平和去甲水平的制約,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總體偏低,制約了養老消費需求的形成。
答案:
⑵能夠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有利于促進就業,調整產業結構。能夠充分發揮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體現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⑶答題要求:
廣告語應具有激勵功能和之前的價值導向功能,語言簡練。
依據的原理切合設計的廣告語。
答題示例:
廣告語:參與社區敬老活動,點燃心靈美德明燈。
《生活與哲學》依據: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
《文化生活》依據:通過參加健康有益的實踐活動,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解析:解答第(1)問要注意審題角度,從《文化生活》和《經濟生活》兩個角度分析,防止遺漏要點而丟分。首先從《文化生活》角度看,注意審讀材料,把握關鍵詞“傳統觀念的影響”,可以運用教材中“文化對人影響”的知識解答;其次從《經濟生活》角度看,把握關鍵詞“養老院費用相對較高”,可以運用“影響消費的因素”中收入水平、物價水平等因素加以分析。若再從企業盈利等角度考慮,答案會更完美。第(2)問從《經濟生活》角度看,政府的一系列惠民活動體現了國家的宏觀調控,企業面向市場提供質優
價康的服務體現了市場的調節;同時與就業和產業結構調整密切相關。從《政治生活》角度看,體現了政府的宗旨、原則、職能,同時注意結合題意考慮社區的職能。第(3)問要求設計一條公益廣告語,題型新穎,密切聯系實際,富有教育功能。公益廣告具有價值導向功能,這體現了《生活與哲學》中“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的知識;同時廣告語要富有激勵功能,號召人們踐行敬老美德,體現了《文化生活》中“參加健康有益的活動,提高修養”的知識。
命題立意:本題以“人口老齡化”熱點問題為背景,考查考生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探究問題的能力,開放性很強。難度中等。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考政治試題帶答案
2.2017高中政治試卷及答案
3.2017江蘇高考語文試卷
4.2017高考政治答題模板
5.2017江蘇高考英語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