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學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試題及答案
2017學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試題
第Ⅰ卷 選擇題部分(共48分)
本卷共24個小 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請將正確答案涂在答題卡上。
1.2015年某縣的橙子大獲豐收,但成熟時間較往年推遲,錯過了在春節上市的最佳時機,造成滯銷。后來,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橙子滯銷問題得到了解決,實現了“驚險一躍”。經濟學之所以把上述過程稱為“驚險一躍”是因為
A.商品價值的實現存在不確定性 B.貨幣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發揮
C.商品使用價值很容易被損耗 D.商品價格難以用貨幣表現
2.在一定時期內,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受到各種因素彭響,下列選頂中,使我國貨幣需求增加的因素有
①人民幣流通速度下降 ②信用卡的廣泛使用
③人民幣境外流通規模擴大 ④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隨著美國經濟逐步呈現出穩定復蘇態勢,美聯儲決定退出量化寬松政策(QE),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就業增長足夠強勁,可以支持美聯儲開始縮減每月851億美元的QE規模。
如果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對中國經濟可能帶來的影響有
①美國信貸投放規模擴大→中國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增大→國內物價總水平上漲
②美國信貸投放規模縮小→中國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減少→國內物價總水平回落
③美國通貨膨脹壓力減小→美元升值→國外熱錢流入減少→人民幣升值壓力減輕
④美國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中國出口商品競爭力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隨著霧霾天氣長期大范圍持續,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使用空氣凈化器。售價看漲的走勢成為該行業發展的催化劑。不考慮其他因素,圖中能正確反映這種變動關系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產能利用率(實際產能/設計產能×100%)在75 %以下即可稱之為產能過剩,假設2015年甲省某企業粗鋼設計產能約200萬噸,粗鋼價格2200元/噸,產能利用率為70%。2016年該企 業勞動生產率提高20%,并推動行業勞動生產率提高了1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2016年該企業創造的價值總量為
A.50.4億元 B.30.8億元 C.33.6億元 D.35.3億元
6.針對當前敘利亞的局勢,有網友發表評論說:“敘利亞的局勢是變化莫測的,想把握住敘利亞的局勢變化那是徒勞的。”以下對該網友觀點分析正確的是
①屬于唯心主義觀點 ②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
③屬于不可知論觀點 ④屬于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聯合國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過去50年間 世界人口的持續增加和經濟活動的不斷擴展對地球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壓力,已給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農耕地、河流和湖泊帶來了消極影響,動物和植物多樣性迅速減少,疾病、洪水和火災的發生也更為頻繁。這說明
①保護生態需要從根本上變革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
③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結果
④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觀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美國科研人員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們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于去年9月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當兩個黑洞于約13億年前碰撞,兩個巨大質量結合所送出的擾動,于2015年9月14日抵達地球,被地球上的精密儀器偵測到。證實了愛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預測。一旦發現了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引力波,就可以揭開宇宙的各種謎團,甚至了解宇宙的開端和運行機制。這表明
①人能夠通過意識能動地深刻認識世界
②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人能夠通過意識正確預測未來
③具有創造性的意識活動能將科學幻想變為現實
④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2016年3月,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以4:1的總比分戰勝韓國棋手李世石,引發了全球關注。回答下列問題。
9.“人機大戰”讓大眾驚嘆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能力的同時,也引起部分網友的驚呼:機器紀元即將到來,超越人類的物種雛形已經出現。這一觀點
①夸大了人工智能的主動創造性
②否認了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
③忽視了人工智能與人類思維的本質區別
④佐證了機器思維有時會取代人類的思維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有專家指出:現有人工智能系統,可以說有智能沒智慧,有智商沒情商。雖然在某些領域能超越人類,但在整體功能上卻永遠不如人。這一觀點的合理性在于
①堅持了對立統一的觀點
②體現了整體在事物發展中居于主導地位
③認識到聯系具有客觀性
④承認了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相互轉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漫畫《庇護》,啟示我們不要
①只注意事物發展的曲折性,而忽視其前進性
②只注意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而忽視其曲折性
③只注意愿望與效果的斗爭性,而忽視其同一性
④只注意愿望與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視其斗爭性
A.① 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在新常態形勢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要實現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十三五”時期,我國年均經濟增速需要達到6.5%。這個增長速度較之前呈現出下滑態勢。這種經濟增速下滑、風險凸顯、以及紅利轉 換的狀況,究竟是后危機時代短期的不穩定性,還是意味著經濟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學術界爭議頗大。學術界是對我國經濟“新常態”的爭議表明
①真理與謬誤是相對的,互相包含的
②認識對象是復雜多變的,人們對同一事物的正確認識要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③由于主體的方法不同,認識具有差異性
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真理因主體的實踐經歷而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據《列子》記載:子貢倦于學,告仲尼日:“愿有所息。”仲尼日:“生無所息。”從哲學角度看下列選項與仲尼觀點相近的是
①“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勞農夫以休息之。”
②“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③“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④“世間萬物,變動不驚,明者因時而變。”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心理學上常把人的言語、思維和情感指向于內者稱為內向性格,但這并不是說內向的人在所有時間所有場合都內向,在某些時間和某些場合他同樣可以表現出外向,只是大多數時間和場合表現內向罷了。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內向與外向之間的相互排斥是相對的
②內向與外向之間存在由此達彼的橋梁
③性格中的不同特征可以相互分離以維持均衡
④人的性格在不同時間、場合下表現為不同的特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為了和平,我們要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這段話告訴我們
①戰爭與和平作為矛盾雙方相互依存
②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
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④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事物性質的變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中醫學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蘊含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它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認為人由相互對立的陰陽二氣構成,陰陽二氣的動態平衡受到破壞就會發病,通過“望聞問切”四診 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辯證論治,根據不同病因,既有同病導治,也有異病同治。我們從中可以領略到的辯證法智慧有
①堅持從整體出發,注重用系統優化的方 法處理問題
②堅持辯證的否定觀,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推動創新
③要重視事物量的變化,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與發展
④堅持對立統一的觀點,正確處理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7.廣東某知名企業在創業之初,投資地產,走專業化經營發展道路。隨著實力不斷提升,該企業步入成熟期,仍以地產為核心主業,逐步向文化旅游、日常消費品、體育產業、農業、乳業、畜牧業等領域擴展,走上了多元化經營發展道路,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個以地產為核心競爭力的綜合性企業集團。該企業的發展歷程所蘊含的矛盾觀是
①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堅持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②既著重解決主要矛盾,又不忽視解決次要矛盾,堅持了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③堅持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放風箏時,人們手中的線是對迎風飛行的風箏的約束,如果風箏掙斷了人們手中牽著它的線,風箏就會摔倒地面上,因此必要的約束也是一種保護。此觀點說明
①矛盾雙方具有同一性,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
②矛盾雙方具有斗爭性,要在統一中把我對立
③聯系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要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④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矛盾,要堅持對立統一的觀點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由國防科大研制 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運算一小時,相當于13億人同時用計算器計算10 00年。“天河二號”已在商用大型飛機設計、高分辨率,對地觀測、基因測序、生物醫藥、智慧城市、電子政務、云計算和信息服務等多個領域獲得成功應用,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天河二號”的廣泛應用及取得的效益表明
A.創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B.創新推動了人類思維的發展
C.創新推動了社會制度的巨大變革
D.創新推動了生產關系的變革
20.隨著電視劇《羋月傳》的熱播,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的羋姓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劇中出現的一些生僻字也引發人們的關注不僅僅是“羋”字,該劇中還出現了莒、緙、郢等大量的生僻字。這些生僻字無不蘊含著歷史文化信息和時代的印記,勾起了人們的歷史記憶。由此可見
①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 ②社會意識具有目的性
③社會意識具有社會歷史性 ④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我國是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2015年10月14日,經中央批準后,人社部向社會公開延遲退休改革方案以應對人口結構和就業情況的變化。我國提出延遲退休是
①社會意識要與社會存在同步變化的必然要求
②遵循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的必然要求
③解決我國非對 抗性的社會基本矛盾的重大改革
④我國調整上層建筑以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舉措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2.習近平在訪美時表示,我們愿同美方加深對彼此戰略走向、發展道路的了解。中美關系要防止三人成虎,也不疑鄰盜斧,不能戴著有色眼鏡觀察對方。由此可見
①價值判斷要符合國家的利益需要
②價值判斷要以社會事實為根據
③并非所有意識都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④發展中美關系要注重聯系的客觀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3.科學實驗發現,人的味覺會隨著背景音樂的改變而改變。同樣的太妃糖,用音調偏高的音樂伴奏時人們感覺吃到的太妃糖更甜,而用音調偏低的音樂伴奏時人們感覺太妃糖不夠甜,甚至有些苦。這項研究有助于人們通過改變音樂與味道的搭配使自己吃得更愉悅,也從一個側面說明
①事物的屬性會隨主體需要的不同而發生改變
②人們的主觀感受會隨事物屬性搭配的變化而不同
③人們的價值判斷是做出合理價值選擇的基礎
④對同一事物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4.2016年4月1日起,國內又一批地區實行周末“2.5天假”。自2015年8月國辦發文首次提出“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以來,目前全國至少有8個省份出臺相關指導意見,5地出臺細則。這些落地意見和實施細則與國家精神一脈相承,再次說明周末2.5天休假并不是“一刀切”式普惠制度。作出上述安排的哲學依據是
①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②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③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發展
④聯系具有多樣性,要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第Ⅱ卷 選擇題部分(共52分)
25.(2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貨幣是商品經濟長期發展的產物,在現代社會,時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材料一:以下是兩個不同時期的人民幣外匯牌價(人民幣元/100外幣)
2015年1月19日 2016年1月19日
外幣 現鈔買入價
美元 615.97
歐元 695.34 外幣 現鈔買入價
美元 651.29
歐元 692.52
材料二:人民幣是否應該升值的討論成為各方十分關注的焦點。我國政府采取的對策是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適當小幅升值人民幣,積極穩妥地進行人民幣匯率改革。
材料三:今年春節,“搶紅包”成為時尚,但事實上,社會各界對此存在一些爭議。
●反方:沖淡年味
“搶紅包”讓商業活動沖淡了年味,使很多人耗費了大量時間在網上,而忽略了過年的團圓氛圍。對于老年人而言,當晚輩們無論吃飯還是聊天時,都低著頭看手機,難免會讓他們失落。
●正方:回歸本質
“搶紅包”恰恰讓過年的紅包回歸了本質。現在過年發傳統的紅包,往往幾十塊拿不出手,至少百元以上,這已成為一個不小的負擔。而網絡紅包幾塊錢、幾毛錢都可以,互不攀比,大家就是圖個吉利,既增添了過年的氛圍,也增進了親友間的友誼,是好事。
(1)不考慮其他因素,根據材料一所提供外匯牌價表,中國某企業若要選擇產品的出口國,你認為選擇哪個國家比較有利,并簡述其理由。(6分)
(2)根據材料二回答,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含義及意義是什么?(7分)
(3)運用“追求真理”的相關知識,請談一談對“搶紅包”現象引發爭議的認識。(12分)
26.(26分)材料一: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共享發展的理念,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為實現上述目標,中央堅持“分類施策”的原則,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提高扶貧實效。
材料二:我 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經歷了不斷完善的發展過程。從1979年,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出:“鼓勵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1980年,中共中央提出:計劃生育要采取立法的、行政的、經濟的措施,鼓勵只生育一個孩子。到1982年修訂的《憲法》規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進入21世紀,我國人口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勞動力持續問題、老齡化問題、人口結構性問題等開始顯現。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材料三:北京在城市化進程中取得重要進展,但也出現了自身難以克服的難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必由之路。2014年2月27日,習近平指出,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范和樣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路徑、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需要,是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帶動北方腹地發展的需要,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
(1)閱讀材料一,談談中央扶貧措施所蘊涵的辯證唯物論道理。(9分)
(2)運用價值判斷的社會歷史性觀點,結合材料二,分析我國人口政策不斷完善的原因。(7分)
(3)運用“思想方法和創新意識”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中習近平關于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性的論述所體現的哲學道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