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屆高考改革方案
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帶來17屆高考改革方案標準資訊。關注高考改革方案標準資訊欄目的考生們歡迎閱讀本文哦。
17屆高考改革方案
1、高考命題杜絕繁難偏舊,基本以2013年的試題難度為標準;
2、2016年,英語將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兩天將沒有英語考試),但是學生的會考成績計入高考總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學生可以多次報考會考,最終以最好成績為準;
3、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語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語120分,相應的,語文將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語100分(會考),語文提高到200分;
4、除了少數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將取消;
5、志愿填報也有微調:考前填報,但從明年開始執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同時報2個,第二志愿可以同時報3個。
高考改革變化
變化一:學業水平考試將覆蓋全部14科
為防止學生出現嚴重偏科,升級后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將覆蓋所有科目。
14門學科將分成兩種考試組織方式: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考試,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通用技術、信息技術考試,可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統一要求,確定具體組織方式高考改革方案2017全文文章高考改革方案2017全文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0941401.html,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我省考生應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高考選考科目,在完成了必修內容的學習,對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有一定了解后再確定選考科目。選考科目可選3門,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
變化二:計入高考科目成績以5等級呈現
《意見》要求學校均衡安排每學年的授課科目,統籌確定每個年級的學生參加考試的科目數量,原則上高一年級2個科目左右,高二年級6個科目左右,高三年級6個科目左右,并提供1科考兩次以及更換已選考科目的機會。
各省(區、市)每年組織安排的考試要覆蓋所有科目,滿足不同學生選考的需要,考試時間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時。各省(區、市)要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參加同一科目兩次考試以及更換已選考的科目提供機會。
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以“等級”或“合格、不合格”方式呈現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以等級呈現,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現。以等級呈現成績的一般分為五個等級,位次由高到低為A、B、C、D、E。
變化三:改革之后可以文理兼修兼考
這次改革努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一是考試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級”方式呈現,除了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科外,其他學科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教學要求,考試合格即可。不參加高考的學生,不需要和其他學生學習、備考一樣難度的教學內容。
改革后,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的3科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是可選的,可以揚長避短,學習有興趣和擅長的東西。
此外,現行高考是將高一、高二學習的內容一直帶到高三“算總賬”,三年中各門考試科目一直處于備考過程,并且畢業時集中考6門,學生考試的門數多,強度大。改革后實現每門課程學完即考,可以分散備考的門數,縮短備考的持續時間,減輕心理壓力。
實行高考綜合改革后,給高中教育教學和學生學習帶來一些變化,主要是原來學生只能選擇文綜、理綜,多數學校按文科班和理科班教學,現在學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選擇權進一步加大,學校按學生的選擇實行走班教學
變化四:綜合素質評價明確五個考察重點
綜合素質評價旨在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進行觀察、記錄、分析,促進評價方式改革,轉變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做法,為高校招生錄取提供重要參考。
《意見》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分為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個方面,明確了每個方面的考察重點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我們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是有要求的,如熱愛集體、關心他人、有社會責任感等,這些要求比較抽象,難以直接把握。為此,《意見》強調綜合素質評價注重考察學生的行為表現,特別是通過學生在有關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來反映其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如思想品德方面,不僅要看學生參加公益勞動、志愿服務活動的具體內容,還要看參加的次數、持續時間等,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的行為表現是可以考察、可以比較的。
關于材料使用問題,《意見》提出“綜合素質評價”可用于高校招生高考改革方案2017全文普通高考。高等學校要制定科學規范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辦法,組織教師等專業人員對檔案材料進行研究分析,采取集體評議等方式做出客觀評價,高中教師不參與,有利于評價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