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介紹
江蘇大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鎮江市。關于它的簡單介紹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江蘇大學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江蘇大學校訓校徽
校訓:博學 求是 明德
博學—廣博精深;求是—實事求是;明德—明懂道德,這是做人之本,更是為師之本。
博學——這是對知識追求的強烈愿望,也是對每個人自身發展和完善的客觀要求。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大教育家孔子就對學習給予了高度重視。他認為,君子應“博學于文,約之以禮”。“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因此,每個師生員工都要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廣泛涉獵,使自己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和淵博的學識。
求是——這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重要階段。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知識,求得創新。毛澤東同志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指出,“‘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物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要使學習取得實效,就必須緊密聯系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緊密聯系高校改革和發展的實際,緊密聯系個人工作的實際,進行思考,弄清楚影響事物發展的多方面之間的相互聯系及其客觀規律。這樣才能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增強正確觀察、分析、處理問題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明德——這是學習的升華。四書五經中的《大學》開宗明義便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寥寥數語,充分反映了學習的本質和深刻的內涵。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正心、修身,為了齊家、治國,為了美好未來。要通過學習,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道德修養,與自然、與社會、與他人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不斷完善自己。
博學是機遇之源,求是是為事之道,明德是做人之本。相信在校訓的指引下,江蘇大學一定會充滿著蓬勃生機,向著更新的方向發展。
舊校徽 描述:校徽中心的圖案是五棵松樹。前景是一顆大松樹,其后兩顆松樹,最后面作為遠景的兩顆松樹只有樹梢部分。這五棵松樹有很深的層次感,意味著一大片樹林,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意蘊和建校歷史悠久的含義。江蘇大學正門(老的正門)進去,在一號樓前面就種植了五棵松樹。此處稱為“五棵松”。
江蘇大學地理位置
江蘇大學校本部位于鎮江市東郊,學府路301號,湖光水色,風景秀麗,有"東郊花園"之美稱。 江蘇大學北固校區位于位于鎮江市醫政路3號; 夢溪校區位于鎮江市正東路82號; 中山校區于鎮江市中山西路63號。
長江流域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而素有“金三角”之稱的長江三角洲地區,通 過改革開放,加快科技進步,亦已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最引人注目的地區之一。江蘇大學就地處長江流域 “金三角” 的頂點----鎮江市,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知識密集,且東鄰上海浦東開發區、西接南京祿口機場,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具有良好的教學、科研、通信、交通條件和進一步發展的巨大潛力。江蘇大學真誠愿意和世界各國的朋友們攜手合作,共同描繪更加美好的明天!
江蘇大學發展歷程
江蘇大學的前身是鎮江農業機械學院,創建于1960年。當時為了適應農業機械事業發展的需要,經國家計委、教育部和農業機械部批準,以南京工學院 機械工程系的農業機械,汽車與拖拉機等專業的師資、設備為基礎,籌建南京農業機械學院,并在同年開始招生。1961年校址遷至鎮江,改名為鎮江農業機械學院。1963年6月,吉林工業大學的排灌機械專業和排灌機械研究室從長春遷至鎮江,并入鎮江農業機械學院。1970年9月,南京農學院(中大衍生學院)農業機械化分院并入。隨著學校規模不斷擴大,系科、專業逐步增加,向多學科方向發展。為了確切反映學校學科內容,1982年8月,經機械工業部批準,改名為江蘇工學院,1994年1月更名為江蘇理工大學。1999年1月江蘇冶金經濟管理學校(成立于1958年)并入。2001年8月與鎮江醫學院、鎮江師范專科學校合并成立江蘇大學。
江蘇大學是2001年8月經教育部批準由原江蘇理工大學、鎮江醫學院和鎮江師范專科學校合并組建的以
工科為特色的教學研究型綜合性大學,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大學之一,綜合實力一直位居全國高校百強之列。學校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劉坤一、張之洞、魏光燾在南京創辦的三江師范學堂,2002年5月,江蘇、省政府為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江蘇大學等9所從三江師范學堂發展而來的高校隆重舉行辦學百年慶典,并贈鼎紀念。
看過“江蘇大學介紹”的人還看:
1.2016年江蘇大學排名
2.2017年江蘇大學錄取分數線是多少
3.2016江蘇省二本大學排名
4.2017華東地區大學綜合實力排名
5.2017年江蘇大學考研錄取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