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留學申請必備條件有哪些
現在很多學生想去德國留學,所以對申請德國留學需要具備的條件很感興趣,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在這里為大家介紹申請德國留學的條件有哪些,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德國留學申請必備條件
申請資格與學歷掛鉤
德國對于先前不同學歷的申請人區分對待。高中畢業生不具備申請德國大學(包括大學預科)的資格(除個別合作項目外)。若要赴德留學,須在基礎教育高中畢業后,通過“全國統一高等學校入學考試”,進入大學本科或三年制大專學習。然后,個人可以根據原高校地位,留學是否轉換專業等情況,確定自己在中國高校學習多久以后可以申請德國高校。
滿足以下條件者,可以申請德國高校入學
申請人若為十二年制高中畢業:重點大學(211工程院校)四年制本科,修滿1-2個學期;普通高校四年制本科,修滿3個學期;普通高校四年制本科,修滿1個學期,通過在德國預科舉行的“大學入學資格鑒定考試”,取得德國的大學入學資格。
申請人若為十一年制高中畢業:重點大學四年制本科,至少修滿3個學期;或者進入普通大學四年制本科至少修滿5個學期。
這里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德方承認的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正式批準,并列入德方名單的正規高等學校大學本科學歷或三年制大專學歷,非正規大學或非正規高等教育的學歷通常不被認可;申請人赴德國留學不轉換專業方向。如果選擇新的專業,一般須要從新開始,先讀預科,通過“資格鑒定考試” 取得“大學入學資格”;德國高等學校按照學科設置特點,通常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綜合大學。學科專業眾多,注重系統理論知識,教學科研并重。學習年限一般為4-6年。一種是應用科學大學。規模不大,專業較少,但課程設置和內容偏重于應用,特色明顯。學習年限一般為4-4.5年。一種是藝術學院和音樂學院。學習年限通常為 3.5-5 年。
另外,三年制高等專科學校畢業生,須讀預科或通過預科的“大學入學資格鑒定試”,取得德國大學入學資格方可入學。中國高校兩年制大專在讀生和畢業生,中國高校三年制大專在讀生,高職生不具備申請資格。成人教育、自考、電大、夜大等學歷不被德方承認,但如果學生考試之后,能夠申請到學士學位,學位證、本科成績單經過中國教育部的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的認證,就具備了到德國留學資格。通過了留德審核部審核,獲得與其他普通全日制本科畢業生的同等待遇。專家建議,此類學生應在國內努力提高各門課程成績,從而獲得申請學士學位的條件。
語言
據介紹,語言問題是多數赴德留學生的一個難題。申請入學時,除國際課程和個別專業外,各大學對申請人德語學時要求一般都在800小時以上,不少要求學生在入學時參加DSH考試或者出示其他有效的語言證書。目前比較權威的德語考試有TestDaF 和DSH這兩種類型。
DSH,即外國學生申請大學入學德語考試。由德國各大學獨立舉辦、命題和評分。學校給申請者的入學通知中會告知DSH舉行的時間和地點。
TestDaF,即德語海外考試。該考試由德國“達福考試研究所”集中命題和評分。考試分別在德國國內和一些國家的“達福考試中心”舉行。通過德福考試者獲得語言證書。中國學生可到獲得授權或官方指定的考點參加考試。中國有5所高校擁有舉辦Test(DaF)考試的資格,它們分別為:北京大學考試中心(北京)、上海外國語大學考試中心(上海)、西安外國語大學考試中心(西安)、武漢大學考試中心(武漢)、廣東外貿大學考試中心(廣州)。
這兩個考試從等級上來講并沒有高下之分,不同的人對二者的難易度反應不一,不少人認為TestDaF的難度更高。
另外,德國的大學也并非全部用德語授課,一些學校會安排英語授課或英德雙語授課的課程。專家建議,部分德語水平不高的申請人可以考慮德國的國際學位課程。這種課程在第一年的基礎階段用英語授課,同時學習德語,到了專業階段再用德語授課。申請時須提供托福或雅思成績。托福成績一般為550分以上,雅思成績應為6分以上,文科要求在6.5分以上。部分專業要求有一定德語基礎,至少在200 學時以上,但無須通過DSH或TestDaF。
德國留學五大值得選擇的院校
1.耶拿大學(Friedrich-schiller-universitat Jeana)
據360教育集團了解,耶拿大學為重德國中部,被稱為“德國的綠色心臟”。誕生于1548年,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他培養出了魏格爾,萊布尼茨,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和福斯特等一系列偉大的哲學家,詩人席勒,醫學家羅德也是出自耶拿大學。
耶拿大學其專業設置很廣泛,有理科學士、文科學士、理科碩士、文科碩士、工科碩士、一年碩士專業,還有國家的考試:專業資格證書。包括醫學、制藥學、法律、牙醫學。
2.海德堡大學(Ruprecht-Karls-Universitaet Heidelberg)
海德堡大學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也是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繼布拉格和維也納之后開設的第三所大學。十六世紀的下半葉,海德堡大學就成為歐洲科學文化的中心。它脫胎于巴黎的Sorbonne大學,成立于1386年。它的原校名叫魯普萊希特-卡爾大學,這是為了紀念兩位辦學名人。魯普萊希特選侯是海德堡大學的創始元勛,巴登的卡爾大公則是海德堡大學的再造恩公。
海德堡大學其專業設置也很廣泛,有法律學、科學醫學、臨床醫學、哲學、歷史學、東方及古典問題研究、現代語言學、經濟學、社會以行為科學、數學、化學、yao學、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地球科學等。
3.杜伊斯堡-埃森大學(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
杜伊斯堡最早的大學正式成立于1655年,有四個傳統的學院:法學、哲學、醫學和神學。經過163年的發展之后,它與在波恩新成立的大學合并。1972年,杜伊斯堡重新成為一個大學城。新的大學以著名的地質學家及宇宙學專家GERHARD MERCATOR命名,他生活在杜伊斯堡并一直從1552年到1594年為杜伊斯堡大學工作,他的新技術--將地球表面反射到地圖上,使宇航員更能準確地駕駛宇宙飛船在太空勘查。他的地球和太空一體說舉世聞名,他還建立了全世界地圖組成的“地圖冊”這個概念。
杜伊斯堡-埃森大學專業設置:分為兩個校區:杜伊斯堡校區專業:應用信息學、應用材料技術、英語語言(大不列顛/英聯邦)、英語(美國)、化學、分子材料、電子技術、日爾曼文學、人文科學、邏輯管理、技術邏輯、經濟工程學、 企業管理師范、東亞研究、企業管理、機械工程與建筑、數學(經濟或工程數學)、 物理學、拉丁語言學(法語)、拉丁語言學(西班牙語)、社會學、水:化學、分析、微生物 工科類國際課程:計算機工程、計算機科學與通訊工程、控制與信息工程、電子與電氣工程、材料科學、機械工程
埃森校區專業:英語語言文學、建筑工程、企業管理教育學、化學、使用社會學、醫學生物學、日爾曼語言文學、歷史、工業設計、通訊設計、信息學、經濟信息學、經濟估算、景觀建筑學、數學、數學工程、物理學、國民經濟教育、哲學等。
4.慕尼黑大學(Ludwig Maximilian Muenchen Unitversitaet)
慕尼黑大學,全稱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學,始建于1472年,是德國歷史最悠久,文化氣息最濃郁的大學之一。19世紀初,為了紀念學校的創始人H﹒路德維希大公和后來的馬克希米里安一世,這所學校改名為Ludovico Maximilianes,后來又將這個拉丁文的名字更改為德文的Ludwig-Maximilians Universitaet。從1472年始建至今,這所學校已經發展成為了規模僅次于柏林自由大學,位居德國第二位的大學。
大學的教學單位現分為18個學院,這些學院中又分為總共178個研究所,以及為醫學院實習用的診所。慕尼黑大學成就較高的學院主要有企業經濟學院、醫學院、法學院、社會學學院、物理學院和化學學院、林學院、獸醫學院等。
5.德國柏林藝術大學(Universitaet der Künste Berlin)
柏林藝術大學,具有超過300年歷史的柏林藝術大學不僅是德國最著名、規模最大的高等藝術學府,也是歐洲名列前茅、學科門類最為齊全的藝術院校之一,在歐洲藝術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學校在整體發展和教學科研諸多領域一直追求改革與創新,在上世紀70年代歐洲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動下,發展成為一所擁有30多個藝術專業和藝術相關的人文科學專業的綜合藝術大學。
專業設置:繪畫、雕塑、版畫、新媒體、飾演媒體設計。建筑、多媒體、電影、攝像、音樂教育、指揮、合唱指揮、作曲、錄音師、舞臺美工。音樂劇、音樂表演、話劇、表演戲劇、劇本創作等。
留學德國的優點缺點
優勢
概括說來,德國大學最核心的優勢在于“專業”和“經濟”兩個方面。
首先,德國的大學并不熱衷于追求全能——在德國,綜合性大學并不是很多。如果一個城市中有兩所大學,其中一所以工科見長,那么另外一所大學的工科專業設置一定相對薄弱,甚至會出現根本沒有工科專業的情況。就拿我就讀的哥廷根大學來說,多年以來,哥廷根大學都是以基礎性學科為主,機械制造和汽車之類的專業在這里并沒有開設,相應的,如果想要在哥廷根學習這些工科專業,就只能去城市的另外一所專業技術大學。這樣的專業設置讓德國的大學向更加專業的方向發展,同時也有效地讓同一領域的專家和研究人員集中到一起,最大可能地避免了教學研究資源的浪費。
其次,經濟上,德國大學在財政上依靠聯邦州政府資助,從2014/15 冬季學期起,德國所有聯邦州的公立大學(絕大多數德國大學為公立大學,只有少數藝術類大學為私立大學)均不再向學生征收每學期500歐元的學費,學生每個學期只需要繳納注冊費即可(注冊費包括交通費),總計不超過300歐元——這種免費教育制度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德國大學的國際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
劣勢
首先,上文提到的德國大學的優勢從另一方面也給德國大學帶來了不可避免的不良影響。一方面,在專業設置上,“專業”的特點削弱了綜合性大學的整體實力,另外由于研究所獨立于大學存在,雖然很多教授既在大學授課,也在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但是研究成果卻不盡屬于大學,所以縱觀世界大學排行榜,盡管德國大學的教育質量備受認可,然而很多德國高校只能穩居100至200名的位置,很難躋身前100名的世界頂級名校之列。
其次,雖然德國高校近些年來在不少專業推出了英語授課的課程,但是德國畢竟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對大多數中國留學生來說,語言關仍是一大挑戰。
再次,低廉的學費雖然誘人,但是德國高校出了名的畢業時間長也給價格上的優勢蒙上了一層陰影。不同于國內以及英美高校,德國沒有固定的畢業時限,嚴格的學術要求和較低的畢業率對德國本國學生來說也是莫大的挑戰。在德國,本科讀五六年還沒有畢業的學生不在少數——因此,在德國拿學位多少要拿出點八年抗戰的勇氣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