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考研專業選擇指南和因素
2018年考研專業如何選擇
需參考各學科門類就業前景:如遇具體專業的就業前景問題,請從網上查詢或詢問相關專業的同學老師。
以下是大概情況:
經濟學、管理學是目前相對最熱門的專業,生物學、心理學及歷史學、哲學等文科專業相對較冷門,但是付出與收獲是成正比的,專業熱門、好就業就意味著競爭激烈、難考,專業相對較冷就意味著競爭不太激烈,相對好考。根據自己情況作出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二、考數學與否
數學不好盡量放棄。因數學為150分,又是最容易拉分的課程,如準備不好很容易與其他考生拉開幾十分的距離。如數學成績好,學數學則占有優勢。
不考數學的學科:哲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軍事學;其他學科并非是全都考數學,比如管理學中的檔案學就不考。具體到學校,需要以學校的招生目錄為準。
三、分數線高低
成績好,復習充分的可選擇分數線高的;起步晚、基礎差的可選擇分數線低的。經濟類、管理類、文學類分數線居高,哲學、教育學、心理學、工學分數線相對偏低。
四、專業可能受限
醫學、農學、軍事學這幾個專業不喜歡招跨專業的學生,別的專業盡量不要跨考這幾個專業。
五、統考課程有
教育學、心理學(是理學線)歷史學、農學、法碩、西醫綜合、計算機(2009年第一年統考) 這些課程全國絕大多數地區都是統考。但是2013年有些統考專業有些改革,比如教育學、歷史學、農學門類各學科可選用全國統考或全國聯考試題,也可使用招生單位自命題試題。請以報考學校招生簡章為準。如果報這些課程,可由名校的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做其專業咨詢師輔導其專業課。復試時再給找報考的目標院校的研究生輔導專業課。
六、弄清楚考生類別
統一考試考生類別分為統招本科、同等學歷兩類。(溫馨提示:統招本科考生報考基本無限制)
同等學歷考生報考限制要求較多,就專業而言,多數學校要求同等學歷考生不能跨專業報考。
2018考研專業選擇考慮的因素
一、興趣愛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才能真正的投入進去學習,才有可能具有比別人更高的競爭力。考生在進行專業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自身的興趣、特點、基礎和學習能力。這關系著你以后的人生要與何為伴。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幸福,反之則是掙扎與折磨。
二、職業規劃
報考時不要輕信所謂的熱門專業冷門專業,在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的同時,也要考慮到以后的職業生涯發展。大部分人的專業和職業還是有關聯的,尤其是到了研究生階段,更要慎重。同時也要考慮到穩定性,有一些專業所面對的行業是有相對穩定性的,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專業背景
很多時候我們會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并不是喜歡什么專業就可以考什么專業。大家在選擇時要結合自己本科階段的專業背景來考慮。一般來說,理科往工科、文科、經濟、管理跨可以,工科往文科、經濟、管理跨也可以,文科跨經濟、管理相對難度大一點,文科跨理科考研、工科難度更大。
四、考研專業定位
近年來,由于受社會供求的影響,文科類的法律、工商管理、金融經濟、MBA、會計,理工科類的醫學、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社會需求量比較大,找工作普遍比較容易,待遇薪水也比較高,屬于當前比較熱門的專業。通過最近幾年的報考情況分析,可以看到這些專業報考的考生往往很多,競爭十分激烈。
考生在報考專業時應該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準確地為自己定位。部分專業總體的報考人數很多,但并非所有學校的競爭都很激烈,考生應該全面分析,不宜僅以報考人數來判斷專業的冷熱程度和競爭激烈程度。而且我們不應該盲目地跟從大眾的潮流,報考所謂的熱門專業,應該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量體裁衣,準確地為自己定位。
五、正確認識自己的實力
認清形勢,認識自身實力,才能做出理性的選擇,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首先,應選擇喜歡的專業。研究生階段的研究方向可能將決定一生所從事的職業。再者,盡量選擇本專業相關的專業。大學打下的良好基礎,將有助于研究生階段的進一步學習。
以個人能力為根本,要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來選擇專業,選擇能發揮自身特長的專業。試想一下,如果你不擅長學工科,讓你去學你一定學不好。許多同學是跨專業報考,不清楚自己對所報專業的學習能力,很擔心,其實只要你在決定專業之前,到自己學校的圖書館翻看幾本該專業的主要專業書或參考書,有沒有這個能力學好,簡單嘗試一下便知道了。在此小編建議,跨專業考研的同學應更早做準備,以保證必要的學習時間。因為各個專業有自己的學科范疇,不同專業之間的學生在知識體系和結構上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需要在專業課上面投入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
六、專業前景分析
許多考生在考研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以后的就業問題,專業未來發展方向自然也是考研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因為研究生專業可能就是未來要伴隨一生的工作領域。當前,就業形勢比較嚴峻,毋庸置疑,比較迎合社會需求的專業,就業前景要好些。不要選擇那些所學知識與社會脫節太多的專業,盡量選擇那些比較有實用價值、或者能夠最大程度地學以至用的專業,這樣的話,就業相對更加容易一些。
同時小編提醒考生,不要輕易相信一些所謂考研熱門專業新興專業,熱門也會有飽和考研時候也會冷卻,何況競爭激烈;新興專業也是一樣,適應一時考研社會需求,難保不是“曇花一現”!所以,不要被眼前考研景象所蒙蔽,一定要綜合考慮,“瞻前顧后”,充分分析專業未來考研發展趨勢。從近幾年的報名情況來看,考生多集中于工商管理、計算機應用、法律、企業管理、金融、通信等專業。這些專業的畢業生雖然待遇高、需求大,但社會需求量較前幾年明顯"縮水"。一些以往不太引人注目的專業,如信用管理專業、資產評估專業等,卻悄悄地"火"了起來,社會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
七、備考難易程度
近幾年一些熱門專業的高溫不下勢必致使很多學生為了以后獲得好的就業機會,獲得豐厚的報酬。而殊不知,不同報考模式復習備考的工作量和難易程度是不同的:
一、本專業本校報考。這是考研志愿選擇中最為普遍的一種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般來說,只要專業不錯,學校也還可以,多數考生都會自然而然地選擇報考本校本專業。
二、本專業跨校報考。本專業跨校報考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雖然專業不錯,但原單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個更好的招生單位去;二是原單位太熱門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選擇其競爭相對緩和的報考單位。本專業跨校報考備考的難度要大一些,因為雖然專業相同,但不同招生單位的專業程設置和學術科研重點可能差很大;而且招生單位變了,有關的政策、信息也就比較難以時獲得。
三、跨專業本校報考。學校牌子不錯,但想換個更好或更喜歡的專業的考生可以選擇跨專業本校報考。由于隔行如隔山,跨專業報考有較大的難度,且這種難度和專業之間關聯度成反比:原專業和報考專業之間的關聯度越小,復習和考試的難度就越大。
四、跨專業跨校報考。對原先的專業和學校都很不滿意,決心要開辟全新天地的考生會選擇跨專業跨校報考。這種模式備考的工作量和難度最大,不僅面臨著大量陌生的專業課程的學習,而且在復習資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處于不利地位。
考研專業選擇的建議
1、個人興趣
如果你對某個專業特別感興趣,那就應該去學,這個專業就是你的首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興趣和愛好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師,也是一個人學習的動力。它往往是獲取知識,成就事業的源頭。大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也指出:如果人們吃飯沒有食欲,勉強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結果只能引起惡心和嘔吐,至少也是消化不良。反之,如果在饑餓的情況下,把食物吃到胃里去那它就會樂意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從這個論述中,可以看出,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它可以使大家學習時得心應手。再則,研究生畢業后要繼續自己的專業,如果沒有興趣會感到枯燥、無聊和乏味,這樣浪費的不僅僅是我們三年寶貴的學習時間,更是一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質量。所以我們在選擇專業時要對自己的興趣作清晰的認識和判斷。
如果你對自己的專業并沒有熱情,甚至極其不喜歡,那么雖然考上本專業的機率大得多。但是還是建議不要再報考本專業的研究生。因為,讀研是和你講來的職業生涯有密切聯系的,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讀研究生而考研。如果你讀本專業的研究生不能使你離你的職業理想更近一步,那么,研究生三年的時間就幾乎是浪費了。如果你以后要轉到你覺得比較有前景或比較喜歡的職業和在本科畢業時的難度幾乎一樣大,那么節省時間和精力,早點找到自己喜歡的專業,早點準備考研,考到自己想讀的、覺得比較理想的專業去,即使降低學校的檔次也是合算的。
2、招生人數與歷年推薦免試生所占比例
招生人數過少的高校,考取率較低,一般不應選報。推薦面試生比例過高的學校,由于可供考取的名額過少,無形中提高了考取難度,一般不應選報。
3、歷年復試分數線和錄取比例
復試分數線的高低、錄取比例的大小意味著競爭力的強弱。考生在選定某些專業時可根據往年的這些實錄來定奪專業的取向。盡量選擇錄取比例比較大的學校報考,考取率較高。
4、學校的研究生培養年限
目前,大多數學校研究生培養年限為3年或2.5年,少數學校學制為2年,并且考生要掌握準確信息,結合切身實際再做選擇。
5、個人實際情況
目前國內有兩種研究生培養方式:一種是學術取向的,一種是職業取向的。這樣可以大致將考生的學業發展取向分成兩大塊。一般情況下,讀職業取向的研究生學位比讀學術性取向的學位花費要多,但未來的職業回報預期要大。由于各學科和專業之間就業率的差距很大,考生在選擇時要考慮的不僅僅是自己的興趣,還要考慮家庭和個人的經濟承受能力。如果負擔很重,要求你要盡快取得一份薪水可觀的工作,那么即使考生對天文學達到癡迷的程度,恐怕也不得不暫時委屈一下自己的興趣。畢竟人生除了自由發展外,還有許多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猜你感興趣:
1.2018目標考研院校難易度分析因素
2.2018考研擇校之幾所211院校
3.2018考研:選學校要注意的四點事項
4.2018大專生直接考研要求有哪些
5.2018年考研需要什么條件
6.2018考研該重點關注的幾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