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時政復習重點
政治時政是2018考研的復習重點。今天,學習啦小編整理了2018考研政治時政復習重點,以供考生復習。
2018考研政治時政復習重點(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推經濟結構平衡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推進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其中去產能主要是傳統的煤炭鋼鐵企業,從而打破產能過剩、賣不出去的局面。去庫存主要是指房地產行業,要求房地產商著力解決的是房地產的供需矛盾,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降成本主要是指社會要為企業降成本,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要素投入成本、稅費成本等。補短板主要是指一些企業的創新能力不足、企業技術裝備落后等。所以,復習2018考研政治我們要重點關注這部分內容,這也是政治的出題點。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必須把改革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躍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改革,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打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場硬仗,要從生產端入手,促進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結構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供給。
簡言之,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打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場硬仗,需要正確處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加法”是指補齊短板,擴大要素供給,發展新興產業,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減法”是指政府簡政放權、企業清除過剩產能、社會為企業降成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乘法”是指以創新發展理念,挖掘經濟發展新動力,開拓新空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除法”主要是指清除過剩產能、清除經濟發展路上的“攔路虎”為經濟順利前行掃清障礙。
2018考研政治時政復習重點(二):中國信心提振世界信心
中國不僅有信心,中國還有底氣,在新的起點上中國將擼起袖子加油干。中國之所以有信心、有底氣,原因在于中國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績。經濟方面,我們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雖然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但是經濟總量依然可觀。政治方面,我們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堅持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外交方面,我國致力于在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維護世界的和平,促進共同發展。2018考研政治我們要關注中國信心的問題。
這部分內容主要考查大家考研政治中毛中特的知識點。需要大家掌握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內容、把握政治上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外交層面把握政治上的合作共贏。
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特點:一是增長速度要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量依然可觀;二是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也就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三是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做好“加減乘除”運算;四是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這里是考研政治大綱變動的地方,在要素驅動方面直接轉為創新驅動發展。補足經濟發展中的短板。在政治方面我們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政治層面要求大家主要掌握我國的國體、政體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和特點,以及全面依法治國的內容。關于我國的外交要求大家掌握合作共贏的內容。中國提出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新中國外交實踐的延續。
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要把合作共贏理念體現到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對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要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要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要加強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
2018考研政治時政復習重點(三):對中國經濟,要自信也要清醒
全面認識和把握新常態,需要從時間和空間的大角度審視我國發展。從時間上看新常態下我們傳統的行業,如煤炭、鋼鐵企業,明顯存在過剩的情況,這些傳統的企業已沒有昨日的畫風,生產什么都賺錢,生產什么都能賣出去。另外勞動密集型和資源節約型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很大的瓶頸,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打破這些發展瓶頸是我們面臨的難題。
從空間上來看,當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時候,貿易保護主義越加嚴重,如何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前進,是我們面臨的問題,因此經濟要轉向新常態。復習2018考研政治的小伙伴們要對這個知識點有一個全面認識哦,經濟新常態這個考點還是很重要的。
增長速度要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當下我國經濟進入發展的陣痛期,雖然經濟增長速度慢下來了,但是經濟增長的總量依然可觀;
二是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也就是說經濟發展方式要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什么是粗放型呢?同樣是追求經濟的發展,粗放的主要是通過擴大規模、提高原材料和勞動力數量的投入來得到發展和達到增長效果,集約的主要是提高效率的問題,也就是說提高勞動力的質量和技術水平,所以說它注重的是效率問題;
三是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
四是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下我們需要克服幾種傾向:第一,新常態不是一個事件,不要用好與壞來判斷。新常態是一個客觀必然的趨勢,不是能用好與壞來衡量的。第二,新常態不是一個框子,不是什么都往里裝。新常態專門指的是經濟的新常態,而不是指政治、文化、生態和社會。第三,新常態不是一個避風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難做好的工作都歸結于新常態。新常態下經濟的發展要求我們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而不是無所作為。
猜你感興趣:
1.考研政治怎么復習
2.2018考研政治時政熱點
3.2018考研政治復習計劃
4.2018考研政治怎么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