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國各省高考成績查詢時間
高考成績將于6月23日公布,考生可登錄內蒙古招生考試信息網免費查分。6月23日至26日,考生可申請復查卷面分數。
上海:
考試成績將于6月23日開通查詢。6月24日起,考生成績通知單將按照考生高考報名表上填寫的通信地址投遞到考生家中。
江西:
考生可于6月23日查詢高考成績,6月25日中午12時前可申請成績復核。
四川:
預計6月23日公布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和考生成績。
云南:
預計6月23日左右擬定2023年高考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提請云南省招生考試委員會審定后,及時向社會公布。
山西:
考生成績、本科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不含二C類)將于6月24日公布。
安徽:
預計于6月24日公布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和考生成績。
廣西:
預計6月24日上午公布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并對考生開放高考成績查詢通道。
陜西:
預計6月24日中午12:00公布成績。
江蘇:
預計6月24日20:00后,考生可以通過江蘇省教育考試院網站、微信公眾號“江蘇招生考試”等途徑查詢高考成績。
黑龍江:
將于6月24日左右發布高考成績。
天津:
預計6月25日前公布高考成績。
北京:
高考成績公布時間為6月25日。
河南:
6月25日,河南省教育考試院將通過普通高招考生服務平臺只讀郵件向考生發送電子成績單。屆時,考生還可以登錄河南省教育考試院、河南招生考試信息網等教育招生系統發布的官方網站查詢本人的高考成績。
廣東:
將于6月25日公布高考成績和各批次錄取分數線。
重慶:
6月25日起可查詢高考成績。
湖北:
6月25日8:00公布湖北省2023年普通高考各科目、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各科目、技能高考操作考試和文化綜合科目考試成績。
山東:
定于6月25日下午普通高考第二次新聞發布會后,發布普通高考成績(含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
河北:
高考成績預計在6月25日即可登錄河北省教育考試院網站查詢。
湖南:
預計將于6月25日發布高考成績。
海南:
高考成績預計在6月25日公布。
甘肅:
高考成績將于6月25日公布。
青海:
預計6月25日公布錄取控制分數線,并對考生開放高考成績查詢通道。
新疆:
預計6月25日左右公布考生成績及位次。
浙江:
高考成績及各類各段分數線將在6月26日左右發布。
西藏:
預計6月26日公布考生成績和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
另外,吉林省
預計6月下旬公布考生成績和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其本科志愿網上填報時段為6月24日-28日。
高考志愿怎么填
考生在填報志愿前,首先要了解今年可以填報幾個志愿。今年很多省份都合并了高考批次,這些政策上的改變,都會對考生報考志愿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批次合并后,考生的選擇變多,在志愿選擇上也增加了一些難度。考生和家長對于志愿填報時間、批次、錄取規則等都要了解清楚。
考生在填報志愿時,重要的就是找準自己的定位。最常用的定位方法就是線差法,考生在報考時可以看看近幾年的錄取線來大致估算自己的定位。
考生在選擇學校的時候,要盡量選擇名校,因為在就業方面名校有很大的優勢。另外要盡量選擇好的城市的大學,這樣對考生的以后的見識和未來就業前景都有很大幫助。最后就是盡量選擇以后想要定居的城市的大學,這樣畢業后對身邊的環境會比較熟悉。
考生在選擇專業時,不要只顧選擇熱門專業,要盡量結合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之后兼顧著未來發展前景。專業的好壞時瞬息萬變的,現在熱門不一定在考生大學畢業后還熱門,所以單純的看專業是否熱門是不科學的,要多方面綜合考慮。
高考志愿填報建議
建議一:準確給自己定位
填報志愿前,最主要的是要給自己準確定位。
“每所高中每年的錄取情況基本都差不多。因此,建議考生了解學校往年的文理科一本率、二本率,然后對照自己在學校的排位,來對自己合理定位。”
考生應從模擬考試的成績、從在區內、校內的排名,估算出超常發揮、正常發揮、失常發揮的3個成績,以此作為填報志愿的基本依據。超常發揮可以作為第一志愿填報依據,失常發揮則作為第十志愿填報依據。估分時也需考慮自身特點:穩定型的,分差可以控制在10-40分之間;波動型的,分差可以控制在50-80分之間。
建議二:沖穩守志愿均衡分配
本科普通批次的10個志愿要把握好“沖、穩、守”的關系。沖穩守可以各3到4志愿,均衡分配。
前幾個“沖一沖”的志愿可以高于自己的正常實力,中間幾個“穩一穩”的志愿屬于自己的正常發揮,而后面幾個“守一守”的志愿主要是考慮自己發揮失常的去處。
其實沖穩守沒有嚴格界限,把自己正常發揮能夠錄取的院校志愿放在中間位置,上下做延展為妥。平時發揮比較穩定的考生,延展的'幅度可以略小一點。平時發揮不太穩定的考生,向下延展的幅度應當寬一點。
建議三:“沖志愿”判斷要理性
“沖”的志愿最高沖到什么位置,可以是考生理性判斷自己發揮最佳能夠夠到的學校與專業。
建議四:志愿要符合興趣愛好
無論如何,考生填報的10個志愿,以及10個志愿中的專業選擇,都應當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對于不符自己興趣愛好的院校,不應因為不想浪費分數而去填報。
建議五:把10個志愿當9個志愿看
任何一名考生都要考慮極端情況,“守”在最后的志愿要“守”到最大限度。
考試院專家指出,高考填志愿最重要的是確保志愿填報的成功性。具體說來,就是考生要能使得自己在10個志愿當中能夠正常錄取某一個,只有把自己的真實情況反映在10個志愿的范疇中,這樣的填報才是真實有效的。
然而,每年都有考生將志愿填高了,這主要是因為對自己的預計過高,實際表現沒有那么理想的緣故。
他特別提醒考生:往年如果考生成績在一本線上,即使一本志愿沒有填好,還有一本線征求志愿托一下。即使考生不參加一本征求志愿,還能在二本批次錄取到一所比較好的學校。但是,今年一本二本批次合并以后,考生一旦脫檔,會直接落到本科線上,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此,考生和家長千萬不要把志愿填高。
他建議所有考生都要把自己的10個志愿,當做9個志愿來看待。無論考生成績多么好,都要把最后一個志愿放在自己心理上能夠接受的最最底線的學校,以防止自己萬一考試發揮失常,至少還有一個學校托底。
建議六:順序填報,留好間距
對于如何填好本科批次志愿,彭曦認為,今年填報10個志愿,志愿數量增多,可以擴大“沖、穩、保”學校的數量,他建議可以采取“沖三、穩六、保十”的策略,即前三志愿“沖一沖”,四至六志愿“穩一穩”,最后四個志愿“保一保”。
他表示,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使得高校錄取分數位序較為穩定,歷年的高校錄取分數位序具有極大的參考意義,考生可將歷年各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分文理從高到低排序,在確定首選院校后,后面志愿按順序從高到低填報。
前后兩個志愿之間也需留好分差,兩個志愿的分數差異可以控制在3-5分。并根據對自己屬“穩定型”還是“波動型”的判斷,檢視第一志愿與第十志愿的分差是否合理。
建議七:志愿之間梯度有講究
熊丙奇建議:本科普通批次的10個志愿要把握好“沖、爭、穩、守、保”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