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考題型山東卷
語文教育教學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高考語文文學作品閱讀試題也在發生著變化。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關于語文高考題型山東卷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語文高考題型山東卷
第I卷(選擇題共36分)
一、(15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題。
誰都知道陜北是歷史上的兵家紛爭之地,(以至/以致)各個朝代興修的古道縱橫交錯。眼前這個文安驛竟是西魏大統年間所治,如今望去大約占地一百多畝,古時是有城墻圍堰的,而今只剩下斷璧殘垣了。但不知何時(樹立/豎立)的一道濃縮陜北風情的石質牌坊,寬寬闊闊地立在古道北側,一眼望去就知道里面當是一處古風蕩漾的老地方。果然,穿過牌坊就見有層層疊疊的窯洞順坡而造, 。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那一孔孔窯洞的式樣略有差異,有的伸出齊齊的前檐,似將關中民居掖進了黃土崖,有如游牧風俗與農耕文化的精妙結合;有的壓嵌著層層石板,粗糙而不失規整,(泛/閃)著比黃土還硬朗的色澤; ,敦敦實實一絲不茍,縱橫的紋路且把富足展現;有的是平地起窯,有意將屋頂蓋成拱形,以抒發古驛人對傳統民居的執著情感。
1.文中加點的詞語,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圍堰 斷璧殘垣
B.前檐 古風蕩漾
C.粗糙 層層疊疊
D.規整 敦敦實實
2.依次選用文中括號里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以至 樹立 閃 B.以致 豎立 閃
C.以致 樹立 泛 D.以至 豎立 泛
3.在文中兩處橫線上依次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陜北獨有的風韻悄悄張揚著 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門臉
B.悄悄張揚著陜北獨有的風韻 門臉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C.悄悄張揚著陜北獨有的風韻 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門臉
D.陜北獨有的風韻悄悄張揚著 門臉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
A.我市傳統行業的一些企業個頭長得慢,筋骨不夠壯,有的就是因為取得一點成績就聞過則喜,精神上松一寸,行動上就可能慢一尺,稍不留心,就被遠遠甩在了后面。
B.在山東華宇工學院的體育場上,大二的男生正在進行耐力測試,第一圈學生們跑得還比較集中,可是從第二圈開始,就有兩名男生開始氣息奄奄,體力不支了。
C.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要把思想道德建設放在隊伍建設首位,培養造就文藝領軍人物和高素質文藝人才,努力建設德藝雙馨的文藝隊伍。
D.近日,85歲的中國藥理學家屠呦呦獲得諾獎的消息路人皆知,這一獎項是第一位中國公民憑借在中國的研究成果獲得的諾貝爾科學類獎項。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A.去年的“雙十一”,多家快遞公司的業務量激增,倉庫內快件堆積如山,為了避免去年的情況不再發生,我市多家快遞公司提早做好了迎戰準備。
B.憑借出色的起跑、默契的配合和高昂的斗志,中國男子4 100米接力隊在第九道以38秒O1勇奪田徑世錦賽銀牌,展現了中國短跑的整體成就。
C.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和聯合國共同發行了圍繞中國殘疾人為主題的郵票 紀念版張,反映了中國和聯合國對殘疾人事業的重視,意義重大。
D.有關人士認為,五部榮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的作品從不同側面反映了近年來我國長篇 小說創作的思想高度、藝術水準,體現出中國當代文學繁榮發展。
二、(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三種人生態度
粱漱溟
“人生態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傾向而言,向深里講,即入了哲學范圍;向粗淺里說,也不難明白。依中國分法,將人生態度分為“出世”與“入世”兩種,但我嫌其籠統,不如三分法較為詳盡適中。
按三分法,第一種人生態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此意即謂人于現實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飲食、宴安、名譽、聲、色、貨、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誘,一面受問題刺激,顛倒迷離于苦樂中,與其他生物亦無所異;此第一種人生態度(逐求),能夠徹底做到家,發揮至最高點者,即為近代之西洋人。他們純為向外用力,兩眼直向前看,逐求于物質享受,其征服自然之威力實甚偉大,最值得令人拍掌稱贊。他們并且能將此第一種人生態度理智化,使之成為一套理論——哲學。其可為代表者,是美國杜威之實驗主義,他很能細密地尋求出學理的基礎來。
第二種人生態度為“厭離”。第一種人生態度為人對于物的問題。第三種人生態度為人對于人的問題,此則為人對于自己本身的問題。人與其他動物不同,其他動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則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別發達。其最特殊之點,即在回轉頭來反看自己,此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當人轉回頭來冷靜地觀察其生活時,即感覺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為飲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糾纏,不能不有許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會上又充滿了無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計較,以及生離死別種種現象,更足使人感覺人生太無意思。如是,乃產生一種厭離人世的人生態度。此態度為人人所同有。世俗之愚夫愚婦皆有此想,因愚夫愚婦亦能回頭想,回頭想時,便欲厭離。但此種人生態度雖為人人所同具,而所分別者即在程度上深淺之差,只看徹底不徹底、到家不到家而已。此種厭離的人生態度,為許多宗教之所由生。
第三種人生態度,可以用“鄭重”二字以表示之。鄭重態度,又可分為兩層來說:其一,為不反觀自己時——向外用力;其二,為回頭看自家時——向內用力。在未曾回頭看而自然有的鄭重態度,即兒童之天真爛漫的生活。兒童對其生活,有天然之鄭重,與天然之不忽略,故謂之天真;真者真切。天者天然,即順從其生命之自然流行也。于此處我特別提出兒童來說者,因我在此所用之“鄭重”一詞似太嚴重,其實并不嚴重。我之所謂“鄭重”,實即自覺地聽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耳。“鄭重”即是將全副精神照顧當下,如兒童之能將其生活放在當下,元前無后,一心一意,絕不知道回頭反看,一味聽從于生命之自然的發揮,幾與向前逐求差不多少,但確有分別。此系言淺一層。更深而言之,從反回頭來看生活而鄭重生活,這才是真正的發揮鄭重。這條路發揮的最到家的,即為中國之儒家。此種人生態度亦甚簡單,主要意義即是教人“自覺的盡力量去生活”。此話雖平常,但一切儒家之道理盡包含在內。儒家最反對仰賴于外力之逼催,與外邊趣味之引誘往前度生活。引誘向前生活,為被動的、逐求的,而非為自覺自主的;儒家之所以排斥欲望,即以欲望為逐求的、非自覺的,不是盡力量去生活。
此三種人生態度,每種態度皆有淺深。淺的厭離不能與深的逐求相比。逐求是世俗的路,鄭重是道德的路,而厭離則為宗教的路。即以我言,亦恰如此。在我十幾歲時,極接近于實利主義,后轉入于佛家,最后方歸轉于儒家。厭離之情殊為深刻,由是轉過來才能盡力于生活;否則便會落于逐求,落于假的盡力。故非心里極干凈,無纖毫貪求之念,不能盡力生活。而真的盡力生活,又每在經過厭離之后。
(選自《人生的藝術》,有刪節)
6.對“三種人生態度”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A.“逐求”意即人于現實生活中受趣味引誘和問題刺激,逐求予物質的享受。
B.“厭離”是人被欲望和種種社會現象糾纏感到人生太苦、太無意思而產生的人生態度。
C.“鄭重”的態度在“向外用力”時就是聽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
D.“鄭重”的態度在“向內用力”時是教人“自覺的盡力量去生活”,與“逐求”相近。
7.根據原文內容,下面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近代之西洋人將“逐求”理智化,并使之成為一套理論,杜威之實驗主義是其中的代表。
B.與其他動物走本能道路不同,人的理智作用特別發達,突出表現為能回轉頭來反看自己。
C.儒家最反對仰賴于外力之逼催與外邊趣味之引誘往前度生活,因為這不是自覺自主的。
D.逐求是世俗的路,鄭重是道德的路,厭離是宗教的路,三種人生態度各有所長,相互補充。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作者對人生態度的三分法與中國傳統的“出世”“入世”二分法有著根本的區別。
B.“厭離”的人生態度人人都有,分別在于程度上深淺之差,只看是否徹底、到家。
C.“鄭重”一詞用于兒童看似太嚴重,其實是為了強調聽從于生命之自然的發揮。
D.作者自己的經歷證明,只有經過厭離后心里極干凈,無纖毫貪求之念,才能盡力生活。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題。
羿,古之善射者也。調和其弓矢而堅守之。其操弓也,審其高下,有必中之道,故能多發而多中。明主,猶羿也,平和其法,審其廢置而堅守之,有必治之道,故能多舉而多當。道者,羿之所以必中也,主之所以必治也。射者,弓弦發矢也。故曰:“羿之道非射也。”
造父,善馭馬者也。善視其馬,節其飲食,度量馬力,審其足走,故能取遠道而馬不罷。明主,猶造父也。善治其民,度量其力,審其技能,故立功而民不困傷。故術者,造父之所以取遠道也,主之所以立功名也。馭者,操轡也。故曰:“造父之術非馭也。”
奚仲之為車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規矩鉤繩,故機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堅固。明主,猶奚仲也,言辭動作,皆中術數,故眾理相當,上下相親。巧者,奚仲之所以為器也,主之所以為治也。斫削者,斤刀也。故曰:“奚仲之巧非斫削也。”
民,利之則來,害之則去。民之從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方無擇也。故欲束民者,先起其利,雖不召而民自至。設其所惡,雖召之而民不來也。故曰:“召遠者使無為焉。”
蒞民如父母則民親愛之道之純厚遇之有實雖不言曰吾親民而民親矣。蒞民如仇讎,則民疏之。道之不厚,遇之無實,詐偽并起,雖言曰吾親民,民不親也。故曰:“親近者言無事焉。”
明主之使遠者來而近者親也,為之在心。所謂夜行者,心行也。能心行德,則天下莫能與之爭矣。故曰:“唯夜行者獨有之乎。”
(選自《管子·形勢解第六十四》)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能多發而多中 發:放箭
B.故能取遠道而馬不罷 罷:停歇
C.言辭動作,皆中術數 中:合乎
D.蒞民如仇讎 蒞:統治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羿,古之善射者也 古之學者必有師
B.善視其馬,節其飲食 秦王恐其破壁
C.奚仲之為車器也 不知寬之至此也
D.明主之使遠者來而近者親也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旬,正確的一項是
A.蒞民如父母/則民親愛之/道之純厚遇之/有實雖不言/曰吾親民/而民親矣
B.蒞民如父母則民親/愛之道之/純厚遇之有實/雖不言曰吾親民/而民親矣
C.蒞民如父母/則民親愛之/道之純厚/遇之有實/雖不言曰吾親民/而民親矣
D.蒞民如父母/則民親愛之/道之純厚/遇之有實/雖不言曰/吾親民而民親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賢明的君主就像后羿一樣,調和他治國的法度,掌握必治的規律,所以能做到多辦事而事多能辦好。
B.奚仲制造的車器之所以堅固耐用,主要是因為選用的器材精良,而且方圓曲直都合乎規矩鉤繩。
C.要招來民眾,就必須先創造對他們有利的條件。條件好了,不招民眾自己也會到來,否則招也不會來。
D.明君能使遠者到來而近者親近,原因在于內心,能做到內心行德,天下就沒有人能與他抗爭了。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ll4分)
四、(24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明主,猶造父也。善治其民,度量其力,審其技能,故立功而民不困傷。(5分)
(2)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鴻 門宴》)(5分)
14.閱讀下面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御街行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來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1)請賞析“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4分)
(2)下闋是怎樣抒發愁情的?結合詩句加以分析。(4分)
15.補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善于運用各種生動的比喻描繪音樂,如表現樂曲激越雄壯特點的句子是這樣描述的:“ , 。”
(2)在《離騷》中,屈原訴說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貶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堅定的表示:“ , 。”
(3)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追慕英雄孫仲謀,用“ ,
”,寫出了昔日的繁華,現在都已不復存在的無可奈何的心情。
五、(12分)
16.閱讀下面材料,擬寫一條一句話新聞,不超過20個字。(4分)
記者從10月25日曲阜市舉辦的第二屆“百姓儒學節”開幕式上獲悉,世界文化遺產 “三孔”景區將向全國教師免費開放。這是繼孔子后裔、曲阜籍市民免費游“三孔”,駐曲高校、曲阜市中小學生特殊時段集體參觀免費,游客“背《論語》免費游三孔”活動之后,曲阜再次向游客推出的優惠舉措。
第二屆“百姓儒學節”開幕式上,曲阜書記李長勝說,“興市須重教,孔子作為‘萬世師表’,理應得到全社會教師群體的尊崇。‘三孔’景區面向全國教師免費開放,將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和創新、發揮儒學時代作用搭建新的載體。”
據了解,為做好“三孔”景區面向教師免費開放的前期準備工作,曲阜市文物、旅游等相關部門進行了專題座談和調研,并就配套方案進行了專題研究和論證,具體的實施方案正在制定之中。據悉,該方案將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17.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橫線上,組成前后銜接的一段話。(只填序號)(4分)
①人的思維主要是依靠語言進行的,語言的調整即思維的調整
②更自覺的、偏重科學理性的、多快好省的明中探討
③對語言形式零碎自發的、偏重感性經驗的暗中摸索
④語言能力的發展離不開讀、寫、聽、說的言語實踐
語言學習的根本途徑是“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即在言語實踐中學習運用語言,母語教學也不例外。這不僅因為 ,更在于 。較之日常生活中 ,學校語文教學則走向 。
18.今年國慶節期間,各旅游景點游客爆滿,同時各種不文明現象觸目驚心。提升中國公民 旅游文明素質又一次提到議事日程,下面是“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行動計劃”的主題標志,請對其創意進行詮釋。(4分)
六、(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題。
吊 炕
許福元
吊炕,就是將土炕吊起來。行嗎?去了“嗎”就行。
斗子峪鄉新上任的黨委靳書記眼睛一亮,盯著吊炕轉來轉去。
靳書記是農村出身,小時是睡過土炕的,對土炕有天然親切感。他很有興趣地問泥瓦匠:“你這節能吊炕和傳統土炕,有何區別呢?”
“靳書記您請看這吊炕:就是砌磚腿做煙道當過梁,上鋪水泥板,將炕懸起來,熱氣的比重輕,煙往高處走嘛,火苗就順著炕面舔。幾掐柴火,炕就熱了。整個炕面,就是一個大散熱片。炕沿四周鑲上白瓷磚,跟睡雙人床似的,土炕不土。”
現在當書記的都得有經濟頭腦,靳書記問:“連工帶料,一盤吊炕多少錢能拿下來?”
“長兩米乘寬兩米的,七百塊錢,足矣。”
“七百塊錢?還不夠買一噸大同塊原煤的呢!”靳書記轉身對縣電視臺攝影記者說,“為國家節約不可再生的能源。這是一個亮點。”
當天晚上,縣電視新聞就播出了,靳書記下到基層農民家中做調研,為農民辦實事,幫助農民建新型節能炕——吊炕,節約煤炭資源,云云。第二天,本縣時訊的報紙,也刊登了通訊、照片及編者按語,說領導干部就要像靳書記那樣,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書記做出批示:此是利國利民之事,資金要向三農傾斜;請財政局研究,出臺相關經濟鼓勵政策。每家農戶做一個吊炕,補助九百元。
半年以后,靳書記因政績突出,就升遷到縣發改委,任副主任。有人說和吊炕有關,也許吧。
斗子峪鄉又新來的尚書記有大專學歷,學的專業是環境保護。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第一把火就將吊炕給燒掉了。他歷數吊炕的幾大罪過:“燒掉植被,污染環境,制造一氧化碳,加速全球氣候變暖,貽害子孫,阻礙可持續發展。”最后對記者強調:“新農村建設,不能搞村村點火,戶戶冒煙,這不符合中央提倡的科學發展觀。這是一個亮點。”電視,這回是市電視臺;報紙,這次是機關報;批示,這位是市主管農業的副。都支持尚書記的高論。很快,這回是市財政為支持新農村建設,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出臺獎勵政策:每拆掉一盤土炕,獎勵一千元。三個月以后,尚書記又上調了,任縣環保局局長。有人說與吊炕有關,也可能。
爾后,斗子峪鄉這次新來的是石書記,村委會主任出身。說來也怪,上任伊始,他也瞄準了吊炕。石書記用了一個月時間,一個人跑遍了全鄉十八個村莊,考察四百盤吊炕的使用情況,最后在鄉黨委擴大會上闡述自己的觀點:
“在山區和半山區的農村,吊炕還是很需要的,農民冬天里用山柴做飯、取暖,比燒煤要經濟實惠得多,如果燒煙煤,污染更大。在平原地區,有的也需要,如養殖戶,種植戶,他們有秸稈。有的就不需要,因為他們家里本來就裝有土暖氣。所以,好多戶得了雙份錢:大喇叭一喊,報名登記說搭吊炕,先得一個九百;大喇叭又一喊,報名登記說拆吊炕,又得了一千。實際上,好多家根本領了材料就沒做。有的戶,搭了吊炕也沒睡。你們算算看,全縣這好幾百萬,不是打水漂了嗎?這好幾百萬要放在農村改水、修路和幫助農村失學兒童,會更有意義吧。”
在座黨委成員一聽,覺得石書記的領導風格和前兩任就是不一樣。石書記對鄉黨委的工作是這樣定位:“我們是做基層工作的,上邊千條線,下邊一根針。我們必須把線認真地穿到針鼻里去。所以,我們的工作要因地制宜。”
最后,石書記提議:我們以鄉黨委的名義,寫一個關于吊炕的調研報告,送給上級領導做參考。我看到一個資料,利用秸稈粉碎,做光能秸稈氣化爐的能源,至于效果如何,還有待于進一步考察。干事不要起哄,一哄而起,一哄而下。也不要輕易上電視,登報紙,咱們啞瞇的干點實事得了。
到現在,石書記在斗子峪鄉都干兩年多了,還沒有一點高就升遷的跡象。靳書記、尚書記和石書記本來是初中時的老同學,一次聚會時,靳書記和尚書記都替石書記惋惜:“論真本事,你都在我們之上,可你怎么就抓不住亮點呢?”
石書記淡然一笑:“要亮點干嗎?剛才有霧,你們來時開車才打開霧燈;白天有霾,自然會亮起大燈;摸黑夜行,才需要燈籠火把。這都是亮點。現在青天白日,陽光燦爛,到處都是亮點啊。”
靳書記、尚書記聽了,似懂非懂。但還是關切地對石書記說:“咱們是老同學。我們說實話,到現在,這吊炕就如十五個吊桶,還在我們心里七上八下的,你呢?”
石書記聽畢,頭往椅子后背一仰,哈哈大笑:“我心中本無吊桶,何來七上八下?”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節)
19.簡析小說中石書記的性格特征。(4分)
20.小說中多次寫到電視、報紙的宣傳,有什么作用?(4分)
21.賞析小說中畫線的句子。(4分)
(1)斗子峪鄉新上任的黨委靳書記眼睛一亮,盯著吊炕轉來轉去。
(2)咱們是老同學。我們說實話,到現在,這吊炕就如十五個吊桶,還在我們心里七上八下的,你呢?
22.這篇小說題為“吊炕”,有人認為也能以“亮點”為標題,你認可哪一個?請闡明理由。(6分)
七、作文(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個小孩走到雜貨店的電話亭里,因為電話亭的門沒有關好,所以店員可以聽到他的話:“幾天前,你們不是在報上登廣告要招聘一個男孩子嗎……噢,已經找到了? ……這個孩子的工作還合適嗎?……謝謝你,再見!”
那個店員看見那孩子走出電話亭,就說:“運氣很壞吧,沒得到這份工作。”
那孩子說:“你想錯了,三天前我已經獲得這份工作。我只是想知道,他們對我滿意不滿意。”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語文高考題型山東卷答案
一、(15分)
1.A(斷壁殘垣)
2.D(“以至”和“以致”,都表示由于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了下文的結果。其中“以致”多指不好的結果。“樹立”多用于抽象的事物;“豎立”用于具體的事物。“泛”意為“透出”,而“閃”意為“閃爍”,前者與“色澤”搭配更恰當。)
3.C(第一處上文描寫“窯洞順坡而造”,接下來以“窯洞”為陳述對象與上文銜接連貫。由此可排除AD兩項。第二處從前后的幾個并列分句看,應是“有的……有的……”結構,可排除B項。)
4.C(A.“聞過則喜”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就高興。指虛心接受意見。這里應用 “沾沾自喜”。B.氣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事物衰敗沒落,即將滅亡。這里應用“氣喘吁吁”。D.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陰謀野心。)
5.B(A.不合邏輯,應改為“為了避免去年的情況再次發生”。C.句式雜糅,“圍繞中國殘疾人為主題”應為“以中國殘疾人為主題”。D.成分殘缺,句末應加上“的態勢”。)
二、(9分)
6.D(張冠李戴,與“逐求”相近的應該是“向外用力”時的“鄭重”)
7.D(“各有所長,相互補充”屬于無中生有)
8.A(“三分法”與“二分法”沒有根本區別)
三、(12分)
9.B(罷:同“疲”,疲勞)
10.A(A.者:助詞,……的人。B.其:代詞,他的,作定語/代詞,他,做小主語。C.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代詞,我。D.而:連詞,表并列/連詞,表目的)
11.C(蒞民如父母,則民親愛之。道之純厚,遇之有實,雖不言曰吾親民,而民親矣。)
12.B(“選用器材精良”文中無根據)
四、(24分)
13.(1)明君也同造父一樣,善于治理他的民眾,度量民力,了解他們的技能,所以建立了事功而人民不感到疲困。
(2)項伯就連夜騎馬跑到劉邦的軍營,私下會見張良,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他,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說:“不要和(劉邦)他們一起死了。”
【參考譯文】
后羿,是古代的善于射箭的人。他調和好弓箭而堅持掌握著。他操弓時,審明它的高下,掌握必能射中目標的規律,所以能百發百中。賢明的君主就像后羿一樣,調和他治國的法度,審明他當廢當立而堅持實行,掌握必治的規律,所以能做到多辦事而事多辦好。規律,是后羿必能命中的憑借,是君主必能治國的憑借。射箭的表面動作,不過是弓弦發出箭枝而已。所以說:“后羿的道,不是射箭啊。”
造父是善于駕馭馬的人。他愛護自己的馬,調節它的飲食,度量馬的腳力,了解它的速度,所以能駛行遠路卻馬不疲累。明君也同造父一樣,善于治理他的民眾,度量民力,了解他們的技能,所以建立了事功而人民不感到疲困。所以,技藝方術,是造父駛行遠路的憑借,是君主建立功名的憑借。至于馭馬的表面動作,不過是掌握馬的韁繩罷了。所以說:“造父的技術,不是駕馭啊。”
奚仲制造車器,方圓曲直都合乎規矩鉤繩,所以機軸都很合適,用起來牢固快速,做成的器具堅固持久。明君同奚仲一樣,言詞動作都合乎方法策略,所以各項治理都很適當,上下互相親近。技巧,是奚仲能制成車器的憑借,是君主能治好國家的憑借。至于木材的砍削,不過是刀斧的動作罷了。所以說:“奚仲的技巧不是砍削啊。”
人民,有利就到來,有害就離去。人民趨利,就像水往下流一樣,不管東西南北。所以,要招來民眾,先創造對他們有利的條件,雖然不招而民眾自己會到來。如對他們有害,雖然招卻不來。所以說:“招遠方的人要以德化人。”統治人民要像對待父母一樣,那么人民自然會親近和愛戴他。用純厚來治理他們,用實惠來對待他們,雖然口里不說我親近人民,人民也是會來親近的他。如把人民當作仇敵一般統治,那么人民自然就會疏遠。治理他們不用厚道,對待他們沒有實惠,欺詐和虛偽都用上了,雖然口頭上說我要親近人民,人民也是不會親近的。所以說:“親近近處的人要順其自然。”
明君能使遠處的人到來而近處的人親近,作用在于內心。所謂“夜行”意思就是“心行”。能做到內心行德,天下就沒有人能夠與他抗爭了。所以說:“只有履德而不事張揚的人能擁有這種品德。”
14.(1)運用比喻的修辭,將月光比作白絲帶,寫出了月光的明朗可鑒,反襯出相思之苦,營造濃濃的相思意境;“年年”強調時間,“人千里”強調空間,從時空的角度抒寫相思之情,境界更為開闊。(4分,每點2分。從結構角度,賞析此旬承接上旬夜色的描寫、為下闋抒寫孤眠愁思做鋪墊也可)
(2)①直抒胸臆。“愁腸已斷”諳盡孤眠滋味“無計相回避”,直接抒發愁情的沉重;②細節刻畫。“枕頭欹”寫出抒情主人公倚枕的愁態,“眉問心上”從內心感受和外在表現強調思念之情對人折磨之深。(4分,每點2分。從借景抒情、夸張手法的角度分析也可)
15.(1)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3)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五、(12分)
16.明年起全國教師可免費游“三孔”景區(或者:明年起“三孔”景區向全國教師免費開放) (4分,“明年起”“全國教師”“免費”“游三孔”各1分)
17.④①③②(4分,對1處得l分)
18.標志由漢字“文”和圖標“龍”“長城”等元素構成。(1分)標志整體為草書的“文”字,象征著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體現了提高公民文明素質的涵義;(1分)龍的形象體現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動態的龍,表明動員全民參與,積極投入;(1分)長城的造型代表了中國豐富的旅游資源,表示通過行動計劃的實施,達到保護旅游資源,增強公民文明意識,樹立禮儀之邦文明形象的目的。(1分)(意思對即可)
六、(18分)
19。示例:①工作勤勉,一心為民。石書記用了一個月時間,一個人跑遍了全鄉十八個村莊,考察四百盤吊炕的使用情況;強調工作要因地制宜。②求真務實,為人低調。“干事不要起哄,一哄而起,一哄而下。也不要輕易上電視,登報紙,咱們啞瞇的干點實事得了。”③光明磊落,不計得失。“我心中本無吊桶,何來七上八下?”(4分,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
20.示例:①報紙、電臺的宣傳是小說社會環境的一部分,為人物活動提供了背景;②媒體的宣傳成就了干部的“亮點”,推動了情節的發展;③三任書記對報紙、電臺不同態度的對比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④諷刺了社會上有的人干事一哄而起、一哄而下的不良風氣。
(4分,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
21.示例:①通過生動的細節(動作)描寫,表現出靳書記對“吊炕”的濃厚興趣,體現出他發現亮點的興奮。②通過靳書記、尚書記的語言描寫,反映出他們只求政績、不務實事的忐忑心理。(4分,每點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22.示例一:認可“吊炕”。(1分)“吊炕”是小說的線索,以“吊炕”起,以“吊炕”結,首尾呼應;(2分)全文以三任鄉黨委書記對“吊炕”的態度為核心安排材料,圍繞“吊炕”這一事件塑造了性格不同的人物形象;(2分)“吊炕”也是表現小說主題的寄托物。(1分)
示例二:認可“亮點”。(1分)“亮點”是小說的暗線;(1分)三任書記對“亮點”的不同態度體現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征;(2分)“亮點”是小說的主題思想所在,“摸黑夜行”需要“亮點”;“青天白日”到處都是“亮點”。小說辛辣地諷刺了有的干部為搞政績求升遷而抓“亮點”的行為。(2分)
七、(60分)
23.參照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參考角度:(1)借助別人的評價來省察自己;(2)人要追求最好的自我;(3)不要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4)正確選擇處理問題的方式;(5)不要盲目下結論。
猜你感興趣:
1.2017年山東高考語文試卷結構分析
2.2017山東高考語文答題技巧
3.2016年山東語文高考試題答案
4.山東省2017年高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
5.2017語文高考作文山東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