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英語重要知識點
各種時態的被動語態
被動語態概述
被動語態的概念:它是動詞的一種形式,表示主語與謂語之間的執行或被執行關系。主動語態表示主語是謂語動作的執行者,例如:They saw the
little boy crying by the river. 被動語態表示主語是謂語動作的承受者,例如:The little boy was seen
crying by the river.
被動語態的構成
被動語態的形式是由“助動詞be+動詞的過去分詞”構成。助動詞be隨著主語的人稱、數、時態等的不同而變化。幾種常見時態的被動語態形式如下:
1. 一般現在時 am/is/are + 過去分詞
例如:Rice is planted in the south of China.
2. 一般過去時 was/were + 過去分詞
例如:These trees were planted the year before last.
3. 一般將來時 will/shall + be + 過去分詞
例如:A sports meeting will be held next week in our school.
4. 現在進行時 am/is/are + being + 過去分詞
例如:Your radio is being repaired now.
5. 過去進行時 was/were + being + 過去分詞
When he got there, the problem was being discussed.
6. 現在完成時 have/has + been + 過去分詞
His work has been finished.
Has his work been finished? Yes, it has. / No, it hasn’t.
7. 過去完成時 had + been + 過去分詞
高考常見英語考試詞匯量要求
計算規則
1. 每個基礎詞匯和由其直接變換而來的所有詞匯一起算作1詞匯量。例如,下面的每一組單詞在本文數據中都被當作了同一個單詞,計1詞匯量。
accumulate / accumulated / accumulates / accumulating / accumulatings / accumulation / accumulations
frost / frosted / frosting / frosts / frost's / frosty / frostier / frostiest / frostily / frostiness
2. 所有短語詞組均獨立計數,write 和 write down 計作2詞匯量。
3. 以高考難度為基準,逐級計算實際增量。實際增量的意思是:增量不包含交叉部分詞匯的直接變換。例如,高考單詞中有個單詞A,而考研單詞中有個A-ly 或者 A-tion,那么考研單詞的增量 X 中是不包含 A-ly 或者 A-tion 的,而是按照第1點的規則,將其合并至高考單詞A,計為1個高考詞匯量。因此,本文中的增量是真實的、實際的新詞匯增量。
4. 姓名/城市/國家名/計量單位等通用專有名詞不算詞匯量。因為我此次詞匯量統計的核心目的是劃分詞匯難度,而這幾類單詞無法進行難度區分,所以直接剔除,不計算入詞匯量中。
一、高考英語
全國統一卷考試大綱詞匯量:3300
包含了歷年高考真題的詞匯量:3300+ 2500= 5800 (不包括出具了漢語解釋的單詞)
真題中多出來的 2500 詞基本都是由大綱詞匯拓展出來的詞組及合成詞(例如 all the time / all the way / outrun / overturn 這種),另有少部分基本生活詞匯。
二、四六級
四六級真題中無漢語注釋的超綱詞匯很少(<1%),因此用考試大綱中的詞匯表進行對比。
四級詞匯量:5800+ 700=6500
四級考試只比高考多出了 700 詞(實際增量),這也印證了為什么一直以來都有個說法叫做高考的高分考生可以直接去考四級。
六級就不一樣了。
六級詞匯量:6500+ 1700= 8200
比四級多了 1700。得好好學一陣子才行啊。
三、雅思/托福
出國類考試并不存在所謂的“考試大綱詞匯”,因此在計算時綜合了真題/模擬題/國外主流出版社出版的備考詞匯書。
雅思/托福詞匯量:9800+ 2200=12000
四、GRE
GRE詞匯量:12000+ 3100=15100
再背3千單詞是不可能背得過的,這輩子不可能背得過的,考試又不會考,就是雅思托福1萬2千詞這種東西,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
高三英語必背知識點
【一般過去時】
1. 表示過去某一時間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
[例句] She went to the zoo yesterday.
2. 在時間、條件狀語從句中代替過去將來時。
[例句] He said when she came he would tell her.
【一般將來時】
1. 表示將來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 常與表示將來的時間狀語連用。
[例句] I don’t know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2. 常用來表示將來時的結構包括:
(1) shall / will + 動詞原形:(單純) 表將來, 一般不用于條件句。
(2) be going to + 動詞原形:(計劃)打算做……。
(3) be about to + 動詞原形:即將或正要去做某事,通常不與時間狀語連用,但可與when引導的從句連用。
(4) be to + 動詞原形:預定要做……。
(5) be doing 表示按計劃、安排即將發生的動作,常與go, start, set out, leave, reach, arrive,
return, come, move等表位移的動詞連用。
【現在完成時】
1. 表示過去發生或已經完成的某一動作對現在造成的影響或結果。
[例句] —Have you had your supper yet? —Yes, I have just had it.
2. 常與介詞for, during, in, within, over等引導的時間狀語連用, 表示過去的某一行為一直延續到現在。
[例句] I haven’t seen my English teacher for a long time.
3. 表示反復或習慣性的動作, 常與several times, once, twice, frequently等頻度副詞連用。
[例句] I have been to the USA several times.
4. 表示從過去到現在沒有發生過的動作。
[例句] I haven’t swept the floor for a week.
5. 用在時間、條件狀語從句中, 表示從句動作先于主句動作完成。
[例句] I’ll tell him after you have left.
6. 在“級+ 名詞”或在“這是第幾次…”之后跟定語從句,從句用現在完成時。
[例句] ①This is the third time I have been there.
②This is the best tea I have ever drunk.
【過去完成時】
1. 表示在過去某一時刻以前已經開始并一直延續到這一時刻、或是在此刻前已經完成的動作。
[例句] By the end of last term, we had learned 1,000 English words.
2. 有些動詞 (如: hope, think, expect, mean, intend, suppose, want等)
的過去完成時可表示過去未曾實現的希望、打算或意圖。
[例句] I had hoped to see more of Beijing.
英語閱讀理解解題技巧
1、細節題型:抓住提問中的關鍵字眼,仔細閱讀相關細節的材料內容,一般可以在短文中直接找到或稍加歸納就可以找到正確答案。
2、主旨大意題型:仔細研讀短文的前兩句,一般是短文的主題句,或輔以閱讀各段段落中心句。此方法多適用于說明文、議論文。
3、推理判斷題型:推斷題是考查學生透過文章表面的文字信息進行分析、綜合、歸納等邏輯推理的能力。不僅要弄懂文章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文章的潛在涵義。
4、詞義猜測題:利用構詞法猜詞和語境及邏輯關系猜詞。有時完全可以利用上下文語境和前后句之間的并列、因果、轉折、對比、解釋定義和舉例等關系來猜測詞義。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解題思路
一.通讀全文,抓兩個重點:
①首段(中心句、核心概念常在第一段,常在首段出題);
②其他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其他部分略讀,有重點的讀)
二.抓住中心,用一分半時間思考3個問題:
①文章敘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②文章中有無提到核心概念?
③作者的大致態度是什么?
三.仔細審題,返回原文。(仔細看題干,把每道題和原文的某處建立聯系,掛起鉤)
定位原則:
①通常是由題干出發,使用尋找關鍵詞定位原則。(關鍵詞:大寫字母、地名、時間、數字等)
②自然段定位原則。出題的順序與行文的順序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每段對應一題。
要樹立定位意識,每一題、每一選項都要回到原文中某一處定位。
四.重疊選項,得出答案。(重疊原文=對照原文)
1.通過題干返回原文:判斷四個選項,抓住選項中的關鍵詞,把選項定位到原文的某處比較,重疊選項,選出答案。
2.作題練習要求:要有選一個答案的理由和其余三個不選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