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教學計劃
數學教學計劃是老師對每一課時做的特定教學方式的規劃,是一個老師對他的工作盡職盡責的表現,是老師對學生的教育非??粗氐囊粋€表現,不是只照著課本去念去學,它包含了老師的心血和希望在里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的“人教版一年級教學計劃”,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42~4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演示,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6、7,并會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2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講衛生、愛勞動、愛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過學生觀察、操作、發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教學重、難點:
體會6、7的基數及序數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計數器、數字卡片。
學具準備:計數器、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學習情境
師:我們一。一班的小朋友自從上小學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家不僅認識了新朋友,還學會許多知識和技能,老師很為大家高興,不僅如此,咱們班有很多小朋友熱愛勞動,能夠積極主動的幫助老師打掃衛生,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小朋友打掃衛生的場面吧
二、6、7的基數含義
1觀察主題圖。
師: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他們分工合作,干得多起勁啊,同學們應該向他們一樣愛勞動,講衛生,熱愛我們的班集體
2教學6和7
(1)、認識6
師:圖上有幾位小朋友在打掃衛生?還有數量是6的事物嗎?
6張桌子、6個小朋友,可以用幾個圓來表示?
像6個小朋友,6張課桌,6個圓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觀察一下,6像什么?
(2)、認識7
師:圖上有數量是7的事物嗎?7個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幾個圓來表示?
像7個人,7把椅子、7個圓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觀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2個新朋友,6和7
(出示課題):6和7的認識
3、擺一擺
師:請小朋友們先拿出6根小棒,請你用這6根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比一比看誰擺的又快又好(請一位小朋友上來擺)
師:請同學們指著自己擺的圖形數一數,你用幾根小棒?說一說你擺的是什么?同桌之間互相欣賞一下
師:如果再添上1根是幾根呢?你能用7根小棒擺出什么圖形呢?請小朋友們快速的擺一擺(請一位同學上來擺)。咱們一起數一數他用了幾根小棒,告訴大家你擺的是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
4、撥一撥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培養,它叫計數器,計數器上面有很多漂亮的珠子,一會我們用這些漂亮的珠子撥一撥好不好?
師:請一位小朋友認真看,仔細數,看他撥的對不對
師:你能想他這樣撥出5顆珠子嗎,請你拿出計數器撥出5顆珠子,請同學再添上一顆,是幾顆?再添上一顆呢?請同學們快速的在心里數一數你撥出的珠子
師:回憶一下你剛才撥珠子的過程,5添上31是幾?6添上1是幾?7比6多幾?……
同學們做的非常好,你能把這把直尺補充完嗎?為什么這樣填?
填完后讓同學拍著手讀一讀
5、比大小
請同學從5、6、7三個數字中任選兩個比較它們的大小,同桌互相說一說,看看哪個同桌說的多
三、教學6和7的序數
1、教學金魚圖
一共有幾個魚缸?每個魚缸里的小魚條數都不一樣,請同學們在心里數一數每個魚缸里面有幾條魚?
提問:左數第一瓶有幾條魚?左數第六瓶有幾條魚
有6條魚的是第幾瓶?左數第7瓶有幾條魚
誰能像老師這樣提出幾個問題?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戲
師:請今天表現好的小朋友來前面扮演小動物
(1)、老師提問題,下面的同學注意聽,看誰回答的又對又好
(2)、老師提問題,讓這7只小動物做動作,如果他做對了,咱們就掌聲鼓勵鼓勵,如果做錯了,你舉手告訴老師
四、總結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哪兩個朋友啊?
五、教學6和7的寫法
同學們認識了6和7,那我們現在就來學習寫6和7
一、教學目標:
1、掌握10加幾和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并且能夠正確地進行。
2、通過看圖列式,體會加減法之間的聯系,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三、教學活動
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含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基礎訓練
1、口算訓練:
()+5=9()+4=7()+8=10
10-()=4()-2=85-()=2
6+()=7()+4=910+()=10
2、口答
(1)1個十和9個一組成的數是多少。
(2)6個一和1個十組成的數是多少。
(3)13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4)19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二、新知學習:
(一)開門見山,直接引入
1、(出示卡片13)這是多少?
2、請你迅速在桌上擺出13根小棒,能讓老師一眼看出是13根。
3、看著你自己擺的小棒圖,說一說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4、出示兩組算式:
(一)(二)
10+5=11+6=
8+10=14+2=
1+10=16+1=
10+9=18+1=
(1)問:請觀察第一組題有什么發現?
(2)師:對,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10加幾。(板書課題)
學生獨立計算,問:為什么能算得有對又快?
小結:對,十加幾就是十幾。
練一練:
10+7=10+6=10+4=10+9=
(3)生獨立計算第二組題并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小結:計算時只要相同數位上的數進行相加,也就是個位上的數加個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加十位上的數。
練習:
11+3=13+5=12+4=16+2=
師:在加法算式里,我們把相加的兩個數都稱“加數”,等號后面的數稱“和”。
(4)出示第三組算式:
13-1=
15-2=
18-6=
17-7=
師:剛才我們研究10加幾時是先觀察---發現---獨立算---說方法這樣一步步研究的,下面這一組算式請同學們按照剛才研究的步驟來研究十幾減幾。
問:在減法里每一個數都有它固定的名稱,你知道嗎?
師:為了使用方便,科學家們也給它們起了名字,減號前面的數稱“被減數”,減號后面的數稱“減數”,等號后面的數稱“差”。
你是怎樣算的?
小結:當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大于減數時,計算時就用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去減減數,十位不變。
5、計算下面各題,看你能發現什么?
10+3=13-3=
3+10=13-10=
11+2=13-2=
2+11=
通過比較: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分析—做題—說算法的過程,讓學生解10加幾的計算方法。
通過觀察—分析—做題—說算法的過程,讓學生解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
1、看圖填空:
2、直接寫出得數
10+7=14-4=
11+3=13-2=
3、連線
4、
提高練習
1、
2、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16-()=615-()=10
10+()=178+()=18
2+()=12()=10=19
3、填一填。
()+()+()=1819-()-()=()
拓展練習
用3、13、16、18中的三個數寫兩道加法和兩道減法的算式。
知識檢測:
1、口算比賽。(2分鐘)
11+2=13-1=10+7=15-5=
8+10=16-4=13+3=19-3=
10+10=17-5=15+4=20-20=
16+1=18-3=11+7=14-4=
2、看圖寫算式。
()()=()
()()=()
()()=()
()()=()
3、在()里填上“+”或“—”
10()7=1718()8=1010()10=20
3()10=1320()20=05()13=18
4、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9+()=19()-6=1012+()=166+()=10
10+()+()=1219-()-()=6
5、填一填。
18的個位是(),十位是();
1個10和5個1合起來是();
13里面有()個10和()個1;
15里面有()個1和()個10;
17的前面是(),后面是()。
6、在()里填上“<”、“>”、“=”。
13()1514-2()1210()10+510()10-0
13-2()12-217()10+813+2()16
四、全堂總結(略)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猜一猜、數一數、擺一擺等方法,認識11~20各數,解數的順序、大小、并學會數數。
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個一是1個十,并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樹立估算意識,培養學生的數感。
4、認識個位和十位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會讀、會寫11――20各數,掌握數的組成、順序及大小。
2、認識十位與個位。
難點:解計數單位“十”,建立“十進制“的概念,
三、教學活動
教學流程設計意圖
一、基礎訓練:
3+2=2+7=10-9=7-4=8-4=
6+4=6+3=5+5=9-8=8+1=
二、新知學習: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1、引入
⑴小朋友,你們成為小學生后,你們的爸爸媽媽非常關心你們的學習,小明媽媽也為他準備了許多學習用品,你看,鉛筆就買了這么多。(教師拿出放有12枝鉛筆的筆筒)
⑵猜一猜,有幾枝?
⑶到底幾枝?你有什么好辦法?(數一數)怎樣數?
⑷再拿出另一個放有20枝鉛筆的筆筒,問:這里有幾枝?肯定比12枝多,到底有幾枝?(數一數)
師:一枝一枝地數,你感覺怎么樣?(慢、麻煩)
2、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很快地數出12根小棒,把多余的推到一邊。(生數小棒)
3、揭示課題
(二)、操作觀察,探索新知
1、提出問題
請小朋友想一想,這些小棒怎樣擺讓別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
2、擺小棒,感知“十”。
⑴動手操作、擺一擺。
⑵同桌交流,看看別人是怎樣擺的?
⑶全班交流。
①你是怎樣擺的?上臺展示
a
b
d||
e……
②比較:你認為哪一種擺法就能很快看出是12根?為什么?
【備選】若學生意見不統一時,用課件演示每幅畫面出現的2秒后消失,問:有幾根小棒?
(1)
(2)
(3)||
③現在你喜歡哪一種擺法?那就用我們自己喜歡的方法再來擺一擺剛才的12根小棒。
⑷解10個一是1個十。
這一捆有幾根?(10根)也就是10個一,幾個十?(1個十)
小結:10個一是這一捆,1個十也是這一捆,所以我們就說10個一是1個十。
3、擺小棒,說組成。
⑴師擺13,邊擺邊說。
1個十,3個一組成13。反過來也可以說13是1個十,3個一組成的。
⑵生擺15,說說你是怎樣擺的?
⑶擺一個比10大且不超過20的數,你喜歡擺幾就擺幾?
①你擺了幾,讓其它小朋友說說你擺了()個十,()個一。
②說說你擺了()個十,()個一,讓小朋友猜你擺了幾?
小結:要擺一個十幾的數,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先擺一個十,再擺幾個一。
4、看直尺,解數的順序、大小。
剛才小朋友認識了一些數,這把尺子上也有一些數。
⑴放到投影上放大,0~10。
⑵猜10后面有哪些數?比19大1的是()。順數、倒數。
⑶看到直尺上的數,你知道了什么?
如:比11大1的數是12。
18的鄰居有19和20。
15的前面是(),后面是()。
……
⑷現在你能按一定順序給這些數據排排隊嗎?
11、13、15、10、14
5、認識數位
(1)利用計數器認識“個位和十位”的位置
(2)教學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字所表示的意義
(3)看計數器的算珠寫數,看數字在計數器上撥珠(或畫珠)
(三)、鞏固練習、實踐運用
基礎練習:
1、填空:
(1)1個十和6個一組成()。
(2)17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3)20里面有()個十。
(4)一個兩位數,十位和個位上的數都是1,這個數是()。
(5)和19相鄰的兩個數是()和()。
2、做課本第85頁的做一做和第87頁的4、5題
3、做課本86頁的做一做
提高練習:
1、課本第87頁的第2題
2、用1、0、2這三張數字卡片,你能擺出幾個不同的兩位數?
3、實際運用
⑴獎紅花。
⑵到現在為止,你有幾朵紅花?
⑶你能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圈一圈,畫一畫,讓大家一看就知道有幾朵紅花?
②誰的紅花多?
以后自己數出10朵,先圈一圈,再到老師那里換表揚信,這樣既幫助自己,又方便了老師。
拓展練習:
動腦筋:找規律填數。
(1)1、3、5、()、9、()、()
(2)20、()、16、()、12、()
(3)5、()、15、()、()、30
四、課堂總結。(略)
一、指導思想:
繼續深化“高效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課題研究,提倡高效課堂教學,學習教育教學論和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加強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培養師生主動探究的精神。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提高教師教學質量。通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樹立數學到處可見的觀念。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表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的認識結構。
三、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初步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并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并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
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能力,在“認鐘表”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剛踏入小學,對小學數學的認識不多,學生的學習行為與習慣都還沒有形成,所以,一年級教學上冊教學任務的計劃,我是按本班學生的學習基礎低和學習習慣還沒有形成制定的。
二、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表;20以內進位加法;總復習。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認識立體圖形,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t;=、>、<&t;,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潔的良好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還有些學生是從外地轉入的。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據幼兒班老師介紹,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較大。有的活潑開朗,還有個別學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了解,這些學生于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6、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盡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系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盡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