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相關的活動總結
寫好總結,須從以往的工作實際出發,可養成調查研究之風。元旦節相關的活動總結規范是怎樣的?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元旦節相關的活動總結,供大家參考。
元旦節相關的活動總結篇1
為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構建和諧校園、活力校園,健康校園,結合元旦佳節之際,__中心小學工會特組織全校師生開展了“慶元旦迎新年師生同樂”系列活動。
12月28日下午,伴著冬日驕陽,__師生“抱抱球”接力賽在工會委員鐘老師歡快的哨聲中拉開了帷幕。比賽開始了,各班班主任和配班老師帶領本班8名參賽選手整裝待發,躍躍欲試。賽場上的老師和學生親密無間,互相鼓勁。老師盡力趕超學生,學生盡力賽過老師,各班同心同德,不負眾望,你追我趕,都想為班集體爭光。整場比賽過程加油聲、吶喊聲此起彼伏,熱烈的氣氛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12月29日下午,__中心小學又迎來了“紅領巾心向黨紅歌合唱比賽”。本次比賽在學校工會組織協調下,在校大隊部的精心安排下,取得了圓滿成功。18個班老師和學生使出渾身解數,大展身手,大放異彩。各個班級著裝整齊、秩序井然,各班同學都用飽滿的激情,獨特的演唱方式,唱出了一首首膾炙人口、廣為傳唱的紅色歌曲;唱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唱出了欣小少年對黨和祖國的熱愛。整個比賽過程氣氛熱烈,高潮迭起,掌聲如雷。
通過這次“慶元旦,師生同樂”系列活動,不光增進了欣小全體師生之間的默契和團結合作的能力,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會到了快樂,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更是讓孩子們接受了一次“愛國、愛黨”教育的洗禮,培養了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感。同學們紛紛表示要用實際行動傳承中國夢,童心向黨,好好強身健體,努力拼搏、樂觀向上,用刻苦奮進的學習志實現中華強國夢。
元旦節相關的活動總結篇2
12月30日上午,我們__幼兒園中一班舉行了慶元旦迎新年聯歡活動。為了讓孩子們過一個難忘的節日,讓孩子們看到自己進步和成長,我們結合各個領域的活動,排練了許多精彩的節目和游戲活動,有歌曲,歌表演,游戲,舞蹈等。
元旦來臨,老師組織孩子們用皺紋紙制作拉花來裝飾教室,并動手剪窗花貼在了玻璃上,進一步感受節日的氣氛。
上午8:30分,慶祝活動在歌聲《新年好》中拉開了序幕,我們中班的全體小朋友、老師歡聚一堂,用歌聲、笑聲、掌聲送走碩果累累舊的一年,迎接生氣勃勃的新年。孩子們在歌聲中充分展現自我,秀出精彩。孩子們那天真的笑容和甜甜的話語,使我們感受到了新年的快樂與孩子們成長的喜悅。
在擊鼓傳球的游戲活動,展示了孩子們敏捷的思維能力和運動能力。在活動中,孩子們積極參與,敢于競爭。孩子們還把自己精心制作的賀卡,進行互相贈送。通過此活動加深了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孩子們精彩的展示,讓他們充分體驗、感受到節日帶來的快樂。
在活動中我們遵循面向全體幼兒,讓每個孩子得到鍛煉,盡情表現,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同樣得到老師重視、喜歡。整個活動充滿生機,充滿激情。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短暫,但老師對孩子們的祝福卻源遠流長,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班的孩子們在老師的陪伴和愛的呵護下會健康茁壯的成長。
元旦節相關的活動總結篇3
轉眼間,元旦又要來臨了。在校學生會這個大家庭里,我們感受到了校會的溫暖,結交了校會同仁,我們在服務大家的同時,豐富了自己。元旦晚會,我們齊聚一堂,共同歡度元旦。也希望在以后的時光里,我們能共同努力,為校學生會的美好明天而奮斗。
一、晚會的主題及形式
主題:夢之旅,和之緣,校之家
形式:本次活動主要以晚會的的形式舉辦。節目主要由各個部門自創的節目為主,整場晚會將所有的節目按要求合理的原則分為兩隊,并以合理化的順序進行演出,每隊由兩名主持人帶領進行節目一對一的PK。最終以微博投票的方式,選出大家喜愛的節目。
二、晚會舉辦的意義
為了促進校學生會成員之間的內部交流與團結,把學生會發展為一個更加團結,友愛,具有凝聚力的組織,校學生會主席團特決定舉辦“2017年校學生會元旦交流晚會”。此聯歡晚會為各校會成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這不僅可以加強各部門的聯系還可以增強學生會的凝聚力,使學生會成為一個具有凝聚力的服務性組織。
三、活動的時間及地點
12月28日晚上7:00,學術報告廳
四、前期籌備
1、節目征集
在11月30日短信通知各部門元旦晚會節目要求,以及進行節目征集,具體表演什么節目由各部門自己決定;節目征集會盡量提前,讓各部門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
節目征集截止時間:12月4日
2、節目的彩排
部門的節目排練由各個部門的節目負責人決定,在后期由女生部統一安排時間進行節目彩排。
3、活動的主持人
主持人在各個部門內部征集,也可自我推薦。由女生部組織評委對參與競選的人員進行挑選。需要四名主持人,兩男兩女。主持人的挑選以能調動晚會氣氛的人員優先。晚會的主持詞由主持人自己準備。
4、場地申請:12月10日進行場地申請。
5、橫幅申請:12月10日申請橫幅。
6、微博墻申請:12月10日向微博協會申請微博墻
7、物品購買:12月20日上午由女生部和體育部的成員購買相關物品。(注:所需物品除零食外12月25日務必準備好)
8、禮儀:禮儀人員由女生部人員組成
9、秩序的維護:維護人員由人力資源部安排
五、晚會場地的布置
在12月28日的上午9:00開始布置晚會舉辦的場地,主要由女生部、生活部、體育部、文藝部負責場地布置,工作人員的安排由人力資源部提前一天短信通知。
布置的主要內容:電子橫幅
六、晚會的內容
1、主要環節
晚會的節目表演,每個部門至少出一個節目,節目的類型不限,類型盡量多樣不重復。各成員也可以當場即興表演節目。
2、中間環節
在節目表演中間穿插一些互動的小游戲,以增加各成員之間的互動和增強晚會的活躍氛圍。小游戲的類型不限。
游戲規則:
1、主持人現場選取6名觀眾,站成一排;
2、主持人為每位分發一個印有水果名稱的便利貼;
3、請游戲參與人員熟悉自己及他人的代號,然后將寫有代號的便利貼貼在衣服的右上角。
4、活動由主持人指定從哪位觀眾開始,該觀眾開始邊蹲邊喊自己的代號蹲喊兩邊過后,開始喊下一位觀眾的代號蹲,依次下去。
5、蹲錯或反映遲鈍的觀眾立即淘汰,最后留下的兩人為贏家。
6、要求:每位游戲參與者的口令洪亮,動作到位,反映靈敏,否則視為失敗,予以淘汰。
元旦節相關的活動總結篇4
20__年__月__日,為了豐富教職工的文化生活,學校組織開展了“慶元旦迎新春”的活動。具體的情況如下:
活動主題
借著新年即將到來的機會,又由于今年學院沒有舉辦迎新晚會,我們支部決定開展以“辭舊歲迎新年”為主題的元旦晚會,支部的全體成員共同慶祝新年的到來,也給緊張的學習增添點色彩。
活動目的
本次活動的開展一方面可以團結支部的同學,增強支部的凝聚力;另一方面讓同學們緊張的學習生活輕松了許多,便于大家的交流;加上這是新年來臨之際,全體同學共同迎接新年,意義重大,是大學生活的一份美好回憶。
活動內容
12月__日晚上19:00,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時刻,因為我們20__級第6支部的全體成員歡聚在田家炳書院164__教室,開始了期待已久的迎接新年的晚會。
我們的晚會分為了兩個部分:個人總結和游戲環節。在個人總結這個環節中,我們有一名學生會干部代表、一名班團干部代表和一名普通同學代表分別對自己本年度的學習、工作、思想、生活等方面做了全面總結,并設置了自己以后的奮斗目標。游戲環節是最讓人期待的,我們有兩個游戲:第一個是“看誰吃得又快又文明”,即吃東西比賽。我們準備了五份食物,每一份的食物類型和食量都是一樣的,有五個人參加,男女不限,誰最先吃完誰就獲勝,獲勝者將有幸第一個在大紙箱里抽取一份禮物(我們支部每一個同學都準備了一份新年禮物放進紙箱里),而最后吃完的那個同學則“獎勵”他喝一杯我們自行調制的飲料,材料是:白開水、醋、辣椒、果汁、茶葉,可謂五味俱全。第二個是趣味問答,主持人念完題目后,同學們搶答。同樣的,如果回答正確則有幸可以在紙箱中抽取一份禮物;回答錯誤則要表演一個小節目,可以請朋友一起表演。最后紙箱中沒有抽完的禮物則分發給那些一份禮物都沒收到的同學。
活動效果及意義
本次活動我們做了精心的策劃和準備,從選主持人到節目安排。個人總結環節讓同學們由看到別人到思考自己,很好地啟發了同學們的自省。由于快要四六級考試和期末考試了,同學們都忙著備考,針對這一特定環境因素,我們沒讓同學們都準備節目來表演,每一位同學只需要準備一份新年禮物,可以是自己做的也可以是買的,但一定附上自己的真誠祝福;而其他的東西全部由班團干部來準備,主要就是一些問題的設計,這些問題既好玩又與我們的學習或生活息息相關,很有意義。本次活動,我們特意選擇了桌椅能夠自由移動的田家炳書院的教室,方便布置(桌椅排成“回”字型,教室布置得喜氣洋洋)。
本次活動極大的團結了班團干部,也讓班上的同學感受到本支部濃濃的凝聚力,整個集體共同迎接新年,并且幾乎每一位同學都收到了一份新年禮物,意義深遠,給大家的大學生活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
元旦節相關的活動總結篇5
元旦的起源
元旦,也被稱為“公歷新年”,是指現行公歷的1月1日。但在1911年之前,“元旦”即是今天的“春節”,也就是農歷新年。元旦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日,如美國、英國、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新加坡、臺灣、日本、韓國等。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加坡均作為法定假日休假一天,日本休假六天,從年前的12月29日一直到第二年的1月3日。習俗方面,“元旦”主要以各種方式互相祝福,賀年卡是其中主要形式。
名稱來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發展起源
元旦起源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泛濫有很大關系,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泛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泛濫時伺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便是元旦的由來。
中國元旦
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
堯天子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后來人們把堯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西方元旦西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把這一天定為西歷新年的開始,為了祝福雙面神“Janus”,這位羅馬神話中的門神,“Janus”后來也演化為英文一月“January”這個詞。原本以為教皇把耶穌誕生年作為公元元年,公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穌有關聯,事實并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__教,還應該是12月25日圣誕日為過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沒有圣誕隆重。
歷史演變元旦一詞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齡等人寫的《晉書》上載:“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為元,初一為旦。而“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元旦在《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瑗《三子釵茗》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習俗文化
中國古代的元旦,即現代中國所稱之“春節”的習俗。
現代中國的元旦,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將當日前或后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
元旦節相關的活動總結篇6
為迎接元旦,豐富我校教職工的校園文化生活,更好地展示我校老師們的精神風貌,增進教職工之間的情誼,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經研究決定,我校將舉辦迎新年教工趣味文體活動。具體安排如下:
一、時間
12月26日下午1:30—4:30
二、地點
校廣場、藝術樓、接待大廳。
三、參加對象
全校在編在職教職工
四、具體要求
以工會小組為單位報名組隊參加;
具體分組為:
語文組、數學組、英語組、物理政治組、生物化學信息組、歷史地理教輔組、體育藝術后勤組共七大組。
五、活動項目
團體項目:跳長繩、趣味墊球
單個項目:撲克;你丟我接;卡拉ok或器樂;對、寫春聯
六、報名辦法
單個項目每個人限報一項,撲克、你丟我接為二人一報;兼報集體項目,每個教研組可組隊參加二個集體項目,報名者請到各教研組長處登記。各教研組長于1月21日16:00之前,將電子表發至郵箱,報名表交工會辦公室祁秀珍老師處。
七、獎項設置
所有項目根據成績,評出一、二、三等獎發放一定的獎品,報名并參加者均有獎。
元旦節相關的活動總結篇7
元旦,據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于:“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的記載。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_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并沒有正式公布。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稱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歷。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陽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
每年1月1日,標志著新一年的到來,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俗稱“陽歷年”。
元旦節相關的活動總結篇8
幼兒園慶元旦家園聯歡活動,在20__年的最后一天的下午如期進行了,我們班以“游藝”為主題,讓幼兒在歡樂自由玩耍的氛圍下,家長和幼兒親子同樂參與各項游藝活動,體驗節日的愉快氣氛,歡歡喜喜地享受節日的快樂。
本次活動,我們分成了簡單的幾部分,開始是猜燈謎,這樣的活動在幼兒園是第一次,我們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當時王老師還擔心家長朋友們猜不出來,結果家長們比我們想象的要聰明的多,一百多條謎語,在10多分鐘的時間,就被家長全部猜完。孩子們也參與了其中,有部分的燈謎是孩子們自己猜出來的,當我告訴他們答案是正確的時候,看到他們高興的又蹦又跳,家長也感覺特別的自豪。
接下來,我們進行了又一個第一次,是班級的第一次家園合影,孩子多,家長多,我們班里肯定是沒有辦法照,所以我們選擇了室外,家長們特別的配合,有的幫著拿墊子,有的幫著安排隊形,還要感謝我們班的攝影師溫鵬磊的媽媽,是他給我們留下了精彩的瞬間。
最后部分,我們選擇了室內活動,為了讓孩子給家長簡單的展示一下我們學過的知識,我還是采用了經典的老游戲,“擊鼓傳花”,大人的參與不太積極,但是我們班的孩子們特別的感興趣,有的獻歌,有的獻舞,騰自豪跳的拉丁舞在當時也掀起了一個小高潮,和他一起學的孩子也一起跳了起來,我臨時發揮,和家長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戲和兔子舞,最后在孩子們一起演唱的“長大一歲”歌曲中,我們結束了本次活動。
本次活動,基本算成功,特別是室外的活動,家長和孩子們的興致高漲,就是感覺玩的時間短了一點,另外在猜燈謎的環節和互相大拜年的時候,孩子們用他們自己的行動告訴了爸爸媽媽們,他們長大了,聰明懂事了,爸爸媽媽也給了孩子們許多的祝福,但是說的最多的還是希望孩子們快樂、平安。
在活動中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是,我們班級的室內活動場地小點了,活動不開,如:本來我們打算全班一起跳兔子舞,結果孩子們都跳不起來,這也跟我們想的不周到有關,根據室外熱鬧的氣氛相比,我覺得如果整個活動都在室外進行也可以考慮,期待下次活動,我們能想的更周到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