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場年度工作總結
3、做好養護社的管理和考核工作。為了規范我區林業養護的管理工作,根據市相關要求和部署,結合我區工作實際,制定了《金山區林業養護管理機構職責》、《林業養護社考核意見》等各項規章制度,明確分工,加強領導,強化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各養護社均為養護工辦理相關保險,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確保養護工的勞動合法權益。各社采取了分小組養護、考核和獎勵等方式來加強管理,確保林(綠)地建設成果,達到養護要求。
4、做好項目的日常工作。在林業養護工作中,我們工作小組經常與市林業養護辦、區勞動保障等部門保持聯系,主動請教工作推進中的有關具體問題。與兄弟區(縣)溝通、交流項目進程中出現的問題、經驗和做法等,把各種信息、問題、要求等及時向領導反饋。真正起到了上傳下達的紐帶作用。同時,還認真做好每個月各養護社人員變動情況和養護補貼經費的申請等各項日常工作。
二、工作體會
通過二年的工作,我們的主要體會是:
1、萬人就業養護項目是擴大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政府民心工程。三農問題的根本問題就是要解決農民增收。林業養護既實實在在地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實行鎮保又切實解決他們的保障問題。因此,萬人就業林業養護項目的推出和相關政策的出臺,加上林業養護崗位特性和養護工作的季節性、特殊性,受到了郊區廣大農民的青睞,我區林業養護崗位報名人數3500多人,實際錄用上崗1165人??梢?,林業養護崗位最適應郊區農民,是擴大郊區農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的一條新的重要渠道,是一項深得農民響應的民心工程。
2、走市場化運作是養護社擴大業務,盤活經濟的必然方向。目前,養護社除了享受市、區補貼資金外,都沒有其他經費來源,這給養護社日常運行中帶來了如何維持與發展的問題。為了更有效地保護好現有的林(綠)地建設成果,充分利用好現行的萬人就業項目的相關政策,我區部分養護社在區、鎮財政資金困難之下,開始著手于走向市場,向當地的外資、工業園區等單位簽定綠地養護協議,擴大業務,增加養護社的收入,同時,也積極爭取所在地政府的支持,管養好當地鎮區綠地。只有走市場化運作道路,才能更好地維護好養護社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養護工才能得到更多的實惠。
三、存在問題
經過二年的工作,針對我區實際情況,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養護社日常工作經費難以得到保障。目前,雖然部分養護社依靠擴大業務,向外資企業、工業園區簽定綠地養護協議來維持養護社日常工作開支,但是,絕大部分養護社仍依靠開辦經費來維持目前養護社日常開支,養護社日常工作經費難以得到保障,對林(綠)地在養護質量、人員管理、養護工利益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響,不利工作開展。
2、林業養護和養護社的管理機制沒有健全和完善。雖然已建立了《養護社考核意見》和《金山區林業養護管理機構職責》等制度,但這些制度與實際操作中的運用還有些差距。作為養護社,還缺少較詳細和完整的管理方法,而且各社管理工作參差不齊。隨著鎮行政區劃的調整,養護社也需要相互整合。區林業管理部門又缺少較完備的管理、考核機制、隊伍和技術規程,對如何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尚需探索。
養殖場年度工作總結(篇2)
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街道立足本地優勢,調整和優化農村的經濟結構,大力實施富民工程,把發展養殖業做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抓規模擴大、成立合作社、培育重點農戶、帶動了一批特色養殖,推動了全街道養殖業的發展。
抓養殖小區建設,提升養殖業的檔次和水平
該街道把高相、西見屯、邱家七吉、譚家莊等村作為養殖重點村,積極搞好規?;^建設。目前,高相村建成了100多個特種動物飼養小區,每年養殖水貂30萬只、狐貍3萬只、烏蘇里貉2萬只。西見屯建成了占地300多畝的標準化蛋雞養殖車間,配備了調溫、喂食、給水自動化系統。譚家莊建成了十幾個養殖小區,養豬戶已發展到260戶,年出欄生豬__0余頭,年收入__多萬元。
為解決規模養殖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街道經常組織有關人員深入養殖戶,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幫助解決各種困難。面對養殖戶經常遇到的技術、資金、信息閉塞等問題,街道協調有關單位努力做到送技術、送信息、送資金上門。通過邀請畜牧局養殖專家現場講解養殖技術,協調信用社專題解決養殖戶貸款問題,利用政府各種資源渠道向養殖戶提供生產、銷售等信息。截止目前,已組織養殖技術講座50多次,爭取貸款300多萬元,提供信息千余條。
成立合作社,搞好“五統一”服務
該街道在養殖業發展中,始終注重科學引導,鼓勵農戶團結協作,聯手致富。他們在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符合本街道實際的合作社發展規劃,并出臺了獎勵激勵政策,引導農戶依靠農村合作組織,科學發展。
目前,已成立高相村特種動物養殖專業生產合作社、西見屯玉元蛋雞專業生產合作社等63個養殖生產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品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疫病防治、統一飼料配方、統一產品銷售等“五統一”服務和管理,提高了養殖業生產的產量和質量,擴大了銷路,促進了生產發展。西見屯玉元蛋雞專業生產合作社成立后,變過去的“散養”為現在的“標準化養殖”,并申請注冊了“玉元”牌雞蛋產品商標,規模效益明顯提高。先后輻射帶動東見屯、臧家莊、高家屯、劉家黑龍溝等4個村發展蛋雞養殖。
目前,已有236家蛋雞養殖戶加入合作社,存養蛋雞92萬只,年產蛋雞1800萬公斤,產品暢銷青島、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僅此一項年可增加農民收入3000多萬元。
發展特色養殖,推動養殖業快速發展
街道幫助群眾認真解決土地、水源、供電等方面的需求,在協調搞好水電供應的同時,幫助群眾抓好場地建設,一方面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另一方面搞好土地置換,街道、村兩級大力扶持幫助養貂、貉、狐貍等一批特色養殖業的發展,進一步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培育了農民增收的新亮點。該街道高相村共有180多戶養殖特種動物,年收入1億多元,戶均收入30多萬元。他們真正嘗到了養殖特種動物的甜頭,戶戶蓋上了寬敞明亮的大瓦房,買上了空調、冰箱、大彩電,不少戶還買上了小轎車、面包車,成了遠近聞名的轎車村。
養殖場年度工作總結(篇3)
1、清塘:
一般三月開始清塘,清塘時,可留10-20公分的水,以備消毒,若塘水中的有害藻多,比如藍藻、甲藻等多的話,要盡量抽干。若年前因需整塘而早已干塘,可省略這點。
2、消毒,
原則上,一清完塘,就可以進行塘底殺魚卵消毒,這一步的操作,不受天氣的影響。
3、進水
一般消完毒的第三天可開始進水,若是進水時間比較緊,可每口塘邊上進水深度達到30-40就可放苗,若是進水時間充裕,盡量加到離堤壩僅30厘米左右的水,因為大水體,水質波動小,有利于蝦苗渡過應激期。
放苗前的一個星期開始下菌,一口塘潑發酵好的EM菌5-6斤/畝,潑菌盡量在晴天早上用。因有些菌種需進行有氧呼吸,早上下菌有利于它的存活和繁殖。
4、放苗前水質要求
苗前對水質的要求不是很高,不用刻意的施育肥水,因為一般的老塘,塘底都有一層底肥,下菌后分解塘底的有機質,會散出適量的肥供水體中藻類的繁殖。一般前期經施菌后的7-10天,水體的透明度在20-60之間,若是施菌后水體肥起后又倒下去,不用急著去施肥,可以再放一次菌。若水清已超過十天,也可清水放苗。
在進水前,要留意各個要進水的塘底,是否有青苔的痕跡,若是很容易出現滋長青苔,進水后,要及時的肥水。肥水可用復合肥加有機肥的方式,也可單下有機肥或復合肥。若是前一種方式一般是2-4斤復合肥加4-5斤的有機肥(如雞糞等),各塘的下肥量,根據塘底的原肥力而定。感覺塘底肥些可以多下點,反之亦然。
5、一般潑菌一個星期后再下苗,這種水體相對穩定。若是有條件,進水后一個月放苗都沒有問題。
6、放苗
每畝放6-8萬,苗進塘后,浸袋半個小時左右,在上風口放苗,放苗前4-5個小時打開所有的增氧機,放苗時關閉所有的增氧機。之后,一直停氧機到40-50天左右。
7、投料
一般看水質的情況,20天左右開始投料,若水質良好,水肥和蟲多,可以推遲到25-30天才開始投料,水質偏瘦或蟲少,就要及早投料,可以在15天左右開始投料。
早期一天一餐,看料時間為2小時,投喂3-4天后,若連續二天提前吃完料,就可以開始投喂二餐。
一開始投料,每口塘投料1-2斤開始試料,不需過多投喂,以免浪費。
養殖場年度工作總結(篇4)
我們認真貫徹有關畜牧業發展精神,圍繞縣畜牧局提出的“創大縣”目標,發揮協會的積極作用。協會在畜牧業法律宣傳、規模養殖場觀摩,新型養殖技術培訓,動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做大量工作。
一、開展畜牧獸醫法律宣傳
今年以來,協會配合縣畜牧局在畜牧養殖小區建設規范飼養管理程序,標準化生豬養殖場建設的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地工作。邀請縣畜牧局動防所領導到養殖小區為協會會員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知識,使養殖協會會員從思想上提高了認識: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規定的內容,做到依法養殖。
二、舉辦規模養殖現場觀摩培訓
組織協會會員到標準化養殖場參觀學習,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和管理水平,使協會會員認識到標準化、集約化經營是企業發展狀大的必經之路。
三、緊抓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今年以來,協會配合縣街道畜牧獸醫部門開展“貫徹《動物防疫法》推進依法防疫”主題活動,堅持預防為主“二十四字”防控方針,組織會員在常年防疫基礎上,開展了春季動物防疫突擊行動,和夏季集中監測,補免和消毒行動,取得良好的效果,通過以上行動,養殖小區無疫病發生,生產發展成果得到有效保護。
四、積極開展學術交流,組織生態健康養殖示范活動
在組織會員推進畜牧規模養殖同時,大力推進生態健康養殖,通過開展生態健康養殖示范活動,增植建設一批符合標準化生產要求的現代化、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場,實施“規模養殖,綜合治污”推行生態環保型現代畜牧業。
協會在各上級業務部門指導下,組織化程度不斷提升,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會員的管理水平上了一個新強階。
養殖場年度工作總結(篇5)
在上級有關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相關精神的指導下,楊河鄉在本鄉舉行了肉牛養殖技術培訓活動,此次活動已經結束,現總結如下:
一、指導思想
利用冬春農閑季節,舉行此次培訓,在全鄉范圍內掀起學技能、用技能、促成長的熱潮。
二、培訓對象及內容
此次培訓以農村務農勞動力為主,以提高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為主,兼顧綜合素質的提升。本次培訓內容為肉牛養殖技術。
三、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學員掌握肉牛養殖技術,并很快的適應于生產與實踐之中。
四、工作措施
1、制定方案,完善培訓教案。
2、高度重視,建立機制,利用本次培訓,全面提升勞動者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積極取得鄉領導、村委會的支持,以村民學校為主陣地開展好培訓工作。
3、加強領導,加大宣傳發動力度
開班前,要求村主任按成教培訓要求,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力爭保證參訓率達到100%,及格率達到90%以上。
4、任課教師要盡職盡責
為做好本次培訓,成教教師要樹立使命感、責任感,精心備課,認真講課,做到有布置、有檢查、有總結,使培訓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5、加強實踐指導,做好釋疑解答工作。
五、存在問題
1、集中培訓難度大,經費少。
2、參訓農民年齡較大,文化水平較低,對新知識接受能力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