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部工作計劃步驟
外語系青年志愿者協會作為院里越來越重要的社團組織,健全組織機構,規范管理制度,提高成員素質,加強團隊建設勢在必行,在這方面主要開展以下工作:
1、對各部門加強有效管理。
本學期,首先對組織部進行有效的分工,使其部員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同時又能分工協作,使青協工作得到更好的發展。
2、舉辦業務素質培訓,并適當開展內部小型活動。
為提高全體成員素質,增強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凝聚力,將組織開展基本志愿知識競賽。
二、著重發展三大群組,即老人組、兒童組、公益組。
1、老人組:
主要面向養老院、敬老院及社區的孤寡老人,重點與巢湖市社會福利院聯系,定期走訪實踐基地,幫助護工護理殘疾老人,整理環境衛生,陪老人聊天談心,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
2、兒童組:
重點與巢湖市聾啞學校建立合作,在恰當的時間和一些學校聯系進行支教活動。用愛心點燃希望,用行動播撒陽光,讓生長在同一片藍天下的孩子們獲得成長的歡樂。
3、公益組:
主要在公共場合,開展一系列的公益性宣傳活動。
三、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氛圍,突出典型。
本學期,我們繼續分別在校內外加強宣傳,增強青年志愿者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1、在校內,把握機遇,與其他學院志愿者協會加強聯系,擴大我系青年志愿者協會在其他學院乃至全校的影響力。通過進一步宣傳,加大志愿精神在校園中的影響,感召更多的大學生投入志愿工作。
2、在校外,加強與其他社會志愿組織及社會媒體的聯系,通過聯系記者,積極投稿等方式,擴大影響力,引起社會對我系青年志愿者協會的關注,對志愿服務事業的關注。
3、對表現積極、突出貢獻的志愿者進行表彰,及時樹立學習榜樣和先鋒模范,提高志愿者志愿服務意識,促進志愿事業的發展。
四、辦好常規活動,做好常規工作。
1、多多搜集志愿服務信息,尋找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并將這些常規活動大眾化,使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并且有利于我們積累經驗,為以后做更多更高質量的`服務活動打下堅實基礎。
2、定期舉辦征文大賽和一些和志愿活動密切相關的知識競賽,提高同學們的積極性。
3、做志愿活動前要做好活動方案、申請表、審批表、海報、展板等基礎性工作。活動后,要總結備案,每次活動都要保留照片及其他的資料,便于后期使用。
青年志愿者部工作計劃步驟【篇2】
根據區委、區政府志愿服務工作安排,為確保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順利開展,特制定以下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與時俱進的要求,推動學雷鋒活動和青年志愿者行動深入開展,促進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為共建和諧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二、目的意義
本次活動以“弘揚雷鋒精神、共筑和諧”為主題,動員和組織全處開展形式多樣、扎實有效的學習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帶領職工共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三、活動主題
弘揚雷鋒精神、共筑和諧
四、領導機構
五、活動內容
(一)開展“尋雷鋒足跡、揚志愿精神”活動
1、開展“學雷鋒月”活動。與社區聯系,開展義務勞動、便民服務和訪貧問苦活動。注重發揮青年志愿者和群團組織的作用,真正貼近群眾,將學雷鋒活動落到實處;
2、在廣大職工中積極開展“尋雷鋒足跡、揚志愿精神”主題活動,緬懷雷鋒同志的先進事跡,激勵青少年積極參與志愿服務,爭做新時代的雷鋒傳人;
3、參加區團委在廣場開展的學雷鋒義務服務活動。
(二)結合單位實際開展各具特色的活動
1、組織干部職工上街開展文明勸導活動。
2、組織單位職工積極參加義務獻血活動。
3、結合3.12植樹節進行義務植樹活動。
4、組織干部職工上街開展“潔城”活動
5、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三)進行經驗總結和理論研討
通過舉辦經驗交流會、座談會、演講會、理論研討會等多種方式,深入總結學習雷鋒活動和實施青年志愿者行動的經驗,賦予雷鋒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深化對青年志愿者行動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好地推動新時期學習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
六、具體要求
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統一部署,精心組織。要認真落實,策劃好適應本單位開展志愿服務的形式和項目,健全志愿服務的各項制度,確定志愿服務的實效。要從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情入手,真正為群眾做實事、辦好事。要著眼長遠,以這次主題活動為契機,推動學習雷鋒活動的志愿者行動深入持久開展。要加強對活動的宣傳,突出主題,營造氛圍。
青年志愿者部工作計劃步驟【篇3】
根據z市《關于深化全市志愿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為增強我校志愿者的服務意識和質量,確保我校志愿者服務隊工作的順利開展。特制定此項目開展計劃。
一、項目思想
以開展“梧桐樹志愿者服務隊”活動為載體,以“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為主題,積極引導志愿者和廣大教職員工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奉獻愛心,大力弘揚“奉獻、互助、友愛、進步”的志愿者精神,為文明z的發展增添新動力,同時達到提高志愿者和教職員工的文明素質,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目的。
二、項目目的
建立教師志愿者服務隊伍,深入開展“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為主要內容的志愿者服務活動,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延伸和拓展。開展這一活動,旨在推進志愿者服務工作機制化、常態化,培養造就一支服務類型多樣、發揮作用明顯的志愿者服務隊伍,把志愿活動從校內延伸到校外,鼓勵志愿者根據自身愿望和條件選擇道德宣教、敬老愛老、愛綠護綠、弱勢幫教以及“百名教師訪千家”家訪活動為內容的自愿服務項目,以此推動學校工作的發展。
三、項目對象
志愿教師。
四、項目步驟
1、組織發動階段。20__年11月月活動正式啟動,營造氛圍,做好宣傳組織工作,積極動員教師積極參與梧桐樹志愿者服務隊活動,要求志愿者認真填寫《凰鳳小學梧桐樹志愿者服務隊志愿者登記表》,按時上報上級部門備案。
2、工作推進階段。從20__年11月下旬到20__年2月,建立志愿者信息庫,同時組建志愿者服務隊,組織教師志愿者開展道德宣教、敬老愛老、愛綠護綠、弱勢幫教以及“百名教師訪千家”等項志愿服務活動。
3、鞏固提高階段。到20__年2月底認真總結、樹立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營造濃厚的社會輿論氛圍。每次活動按時將活動照片、信息等上報上級部門備案。
五、項目形式
教師志愿者服務活動要根據學校工作計劃,結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個人工作實際情況,采取集中與分散、定期與經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志愿者在開展好日常的經常性服務的同時,還可以通過開展活動日集中服務、設點服務、結對幫扶服務、專題服務等活動方式,開展有組織的志愿服務,豐富服務內容和范圍,切實增強服務的實效,不斷提升梧桐樹志愿者服務隊的形象,增強社會效應。
不斷加強活動過程管理,在活動前做好活動計劃,做到有目的,有組織,有行動,安全有效。
六、項目考核
為確保志愿服務項目的高效開展,除了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外,必須做好服務的考核工作,旨在發揚志愿精神,規范志愿工作,激發志愿工作熱情,也為以后的志愿服務積累經驗。主要考核內容有:服務對象的參與率,志愿者工作的實效,服務對象的評價等。
以上志愿服務項目計劃,發至每個志愿者。如志愿者有特殊情況無法完成工作的,需提前告知負責人,以便統籌安排好工作。
青年志愿者部工作計劃步驟【篇4】
在新的一學年,青年志愿者們將會按照學校和學生會的指示認真開展每一次志愿活動,將志愿服務的精神在社會和學校內繼續傳揚。繼續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崇高中國志愿者精神,促進部門建設和成長現制定出本部門新學期工作計劃:青年志愿者走進夕陽紅,幫扶孤寡老人。與老人談心,聆聽他們訴說飽經風霜的回憶;為老人表演節目,豐富老人生活;打掃敬老院衛生,為老人創建文明健康的環境。
一、“青敬老”——慰問夕陽紅敬老院
本校青年志愿者走進夕陽紅,幫扶孤寡老人。與老人談心,聆聽他們訴說飽經風霜的回憶;為老人表演節目,豐富老人生活;打掃敬老院衛生,為老人創建文明健康的環境。
二、資源利用——跳蚤市場
為了更好地處理同學閑置物品,使資源充分利用,并為同學們提供一個實踐創新的空間,本校志愿者開展面對全體在校師生的跳蚤市場活動。
青年志愿者部工作計劃步驟【篇5】
青年志愿者行動一直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倡導青年志愿者行動,扎實推進青年志愿服務工作深入基層,按照“建設、服務、創新、發展”的理念,在服務學校、服務社會、服務青年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們計劃在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一、堅持“建設”理念,規范管理機制,健全組織網絡,青年志愿者隊伍規模不斷壯大。
校園和社區服務是青年志愿者行動最初的增長點,在此基礎上,青年志愿工作堅持“建設”理念,廣泛調動學校教師參與,不斷推動青年志愿者行動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載體。完善“注冊登記”機制,規范我校青年志愿服務標識、衣帽、胸標和服務卡,奠定志愿服務規范化的基礎。
二、堅持“服務”理念,服務學校建設,服務團的事業發展,青年志愿者工作領域不斷拓展。
在圍繞學校建設方面,通過大力開展“綠色校園”、“兩型校園”創建工作,開展“星期六志愿服務日”和“志愿服務,文明交通伴我行”等品牌活動,動員青年志愿者在社區的文化建設、環境治理等領域發揮積極的作用。在圍繞“綠色家園”建設方面,開展“植樹互綠”、“生態監護”、建設“青年志愿林”,舉辦“環保巡講”等環保活動。大力開展敬老宣傳等活動,服務老年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開展愛心幫困、志愿家教等活動,為貧困群眾送去社會溫暖。
三、堅持“發展”理念,凝聚志愿力量,著眼持續發展。
加強社會化建設,深化以“星期六志愿服務日活動”為重點的.社會志愿活動,推動志愿信息的社會共享,志愿資源的社會動員,志愿活動的社會參與,以志愿服務工作的社會化推進共青團工作的社會化,加強專業化建設,組建專業志愿者隊伍,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用,探索在公共行政領域志愿服務工作,不斷擴大志愿服務的群眾基礎,帶動我校營造志愿服務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