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開展科學活動的方案
2、通過比較、討論及分類活動,找出它們的異同點,并初步認識相應的漢字“水中、地面、天空”。
3、通過模仿交通工具的活動,進一步產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人手一把剪刀。(故事:實物圖片人手一套:汽車、快艇、自行車、飛機、火箭、木筏、輪船)漢字卡片(水中、地面、天空)。
活動過程:
1、師生閱讀幼兒用書,講述故事《胡蘿卜火箭》。
2、引導幼兒觀看幼兒用書上的實物圖片,然后分小組討論,了解交通工具的功能及其異同點。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圖上有哪些交通工具?它們有什么用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觀點,大方地講給全班幼兒聽。
4、教師總結交通工具的功能及其異同點,并啟發(fā)幼兒認讀相應的漢字。
5、游戲:“給圖片找家”
◎教師在黑板上寫上漢字:“水中、地面、天空”請個別和全體幼兒讀一讀。
◎請幼兒用剪刀將幼兒用書上的交通工具圖片漢字,剪成一張張的小卡片。
◎引導幼兒按照交通工具行駛的地點對它們進行分類。啟發(fā)幼兒將交通工具圖分放在相應的漢字下面,幫助圖片找到自己漢字的家,將漢字卡和實物圖片卡進行分類擺放。在全班幼兒操作的同時,可請一幼兒在黑板上擺放。全班幼兒一起檢查擺放的結果。
6、游戲活動:“我是地方的交通工具。”
教師請幼兒任意拿一張圖片在手中,教師出示一張漢字卡片。幼兒根據(jù)漢字內容作出相應的反應。例如:教師出示“水中”漢字,就請手中拿水上交通工具的小朋友邊模仿此項交通工具的動作邊走到前面來,并大聲的說:“我是輪船,我是水上交通工具。”
幼兒開展科學活動的方案篇2
1.知道常見的清潔用品的名稱與用途。
2.增強對清潔用品的辨別力和觀察力。
3.體驗探索各種清潔用品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畫面《絲瓜布》。
2.絲瓜、絲瓜布,牙刷、牙膏、毛巾、浴巾、肥皂、海綿、洗發(fā)精等。
活動重點:知道各種清潔用品的名稱與用途;
活動難點:通過觀察能說出不見了的清潔用品。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清潔用品。
1.讓幼兒隔著遮布摸一摸、猜一猜:它們是什么?能干什么用?
2.出示畫面《絲瓜布》:這個是什么?絲瓜布是怎么來的呢?
3.教師邊出示畫面邊總結:成熟的絲瓜不要摘下來,過一段時間就會邊干變黃,出去外殼,就變成了干干的絲瓜布了。
4.教師出示實物絲瓜和絲瓜布,請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絲瓜和絲瓜布。
二、引導幼兒認識出示的各種清潔用品。
1.——你知道除了絲瓜布,還有哪些也是清潔高手嗎?(肥皂、洗潔精)
2.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邊出示清潔用品實物邊介紹各種清潔用品的名稱和用途。
3.幼兒觀察出示的各種清潔用品并進行比較它們的異同。
4.教師選取5件有代表性的讓幼兒說出名稱和用途:
——這是什么東西?你有沒有用到過它?
——什么時候會用到它?是怎么用的呢?
三、游戲:什么不見了。
1.介紹玩法:把5樣清潔用品用布蓋住,請幼兒閉上眼鏡,取走一樣用品,掀開布,請幼兒猜猜少了什么?
2.幼兒分組玩游戲。
幼兒開展科學活動的方案篇3
1.讓幼兒通過玩陀螺,了解陀螺的外形特征及旋轉的奧秘。
2.啟發(fā)幼兒表達、交流探究、驗證陀螺制作過程,并記錄制作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能力。
3.在情景游戲中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⑴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形狀、大小顏色各不相同的陀螺。⑵火柴棒、大頭針、較硬的圓形紙、記錄卡若干份。⑶攝像機、陀螺擂臺賽。
2.經驗準備在科學探索區(qū)中提供各式陀螺供幼兒操作、探索,找到教育目標與幼兒經驗的契合點,以便收集適宜完成教育目標的信息資源。
活動過程:
一、“轉轉發(fā)布會”───設置情境,激發(fā)幼兒觀察、探究的欲望
1.“轉轉發(fā)布會”后提問:
⑴你是怎樣讓陀螺轉動起來的?
⑵陀螺旋轉與不旋轉有什么不同?
⑶怎樣讓陀螺旋轉時間更長呢?幼兒玩陀螺后分小組根據(jù)問題進行交流探討,把自己的自身感受、探索過程和結果表達出來,激發(fā)幼兒觀察、探究的欲望。
2.欣賞陀螺,從而了解陀螺外形特征。
指導語:陀螺是什么樣子的?
(如:下面尖尖的,中間有個圓片等,可啟發(fā)幼兒回想陀螺的共同之處)
二、“陀螺”誕生記──讓幼兒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嘗試動手設計制作并記錄結果
1.討論制作方法指導語:有趣的陀螺怎樣誕生的呢?
(教師要給幼兒充分的討論時間,關注幼兒不同的設計思路,引導幼兒探究可行的制作方案)
2.總結、記錄制作步驟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設計思路。
設計步驟如下:
⑴用中心對稱的方法在圓形紙上進行裝飾,并均勻涂色;
⑵將裝飾好的圖形剪下;
⑶在紙的中心先用大頭針戳個洞,再把火柴棒插入洞內。
3.陀螺產生了
幼兒按自己的設計方案,自主探究陀螺的制作過程。
注意:⑴啟發(fā)幼兒運用各種顏色大膽進行裝飾,畫出不同圖案,設計不同造型。
⑵找準中心點,注意掌握重心。
三、陀螺擂臺賽───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經驗,體驗成功的喜悅(拍攝此過程)
1.比一比,誰的陀螺轉動時間長?
2.啟發(fā)幼兒思考:為什么陀螺靜止時能看見幾種色彩?轉動起來就不見了呢?
活動延伸:
運用硬紙板和火柴棒試著把陀螺制成三角形、正方形等,看它們能否轉動起來。
幼兒開展科學活動的方案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簡單制作種子標本,對種子產生認知_,發(fā)展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初步的合作意識。
2、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過程
1、出示枇杷種子,提問:你認識這顆種子嗎?
2、出示黃豆、西瓜、水稻的種子,提問:你能說出這些種子的名稱嗎?
3、出示蘋果、梨、葡萄3種外形相似的種子,提問:誰能把蘋果的種子找出來?
(提問逐步提高難度,激發(fā)幼兒內在的認知需求。)
4、師:讓我們來想個好辦法,一下子就能找出你想找的種子。
幼1:畫個蘋果放在種子旁邊。
幼2:在蘋果種子旁邊做個蘋果。
5、師小結:畫好果實剪下貼在掛歷紙上,做成圖標,把相應的種子粘貼在圖標下就成了種子標本。
6、幼兒自選喜歡的種子,繪制相應的果實圖標。
幼兒大多數(shù)選擇四五種.種子,且多是繪制較簡單的水果類。教師提醒可利用現(xiàn)成的圖標后,蔬菜、糧食、樹木的種子也受到了幼兒的青睞。
7、將種子用透明膠固定在相應的圖標下(教師協(xié)助幼兒完成)。
8、互相欣賞同伴的作品。
反思:
活動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以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創(chuàng)造性為出發(fā)點,既讓幼兒的發(fā)現(xiàn)成果得以展示,又鞏固了已有的知識,便于幼兒更好地觀察。
幼兒開展科學活動的方案篇5
教材分析:
幼兒平時在吃飯后,或者臉上有東西的時候會去照照鏡子,但是他們不明白這里面的科學原理。通過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在操作探索中了解鏡里鏡外影像的關系,以及初步了解鏡面反射的原理,并聯(lián)系實際生活,讓孩子們感知鏡面反射原理為人類生活帶來的便捷。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了解鏡里鏡外影像的關系。
2.初步了解鏡面反射的原理。
3.培養(yǎng)孩子認真觀察的習慣。
活動準備
1.鏡子人手兩面。
2.寫有幼兒自己名字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探索鏡面反射現(xiàn)象。
1.用鏡子照一照自己和教室里的東西。
導語:今天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塊小鏡子,你可以用它來照一照自己和教室里的東西。一邊照要一邊動腦筋,你從鏡子里看到了哪些東西,你看到這些東西時鏡子是怎么擺放的?
2.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請小朋友回到位子后和小組里的好朋友講一講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你從鏡子里看到了哪些東西,當時你是怎么看的,鏡子是怎么擺放的?
3.總結
小朋友用鏡子看到了在我們身后和旁邊本來我們只用眼睛看不到的東西。這是鏡子的反射現(xiàn)象。
二、探索鏡子內外影象的關系。
1.討論生活中的反射現(xiàn)象
鏡子的這項本領用處可大了。能幫助我們人類解決很多問題。請你們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鏡子的反射原理。
2.提供材料,幼兒操作。
老師把你們的名字都寫在了紙上,現(xiàn)在請你將紙放在桌上然后用小鏡子在旁邊照一照,你仔細觀察一下,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幼兒操作。老師巡視。
3.小組交流。
將你的發(fā)現(xiàn)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討論一下你們的發(fā)現(xiàn)一樣嗎?
4.集體交流
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小結
原來鏡子里的東西和鏡子外的東西方向是相反的。有趣吧。你們觀察的真仔細。
三、多面鏡子嘗試
1.小組操作
剛才小朋友只用了一面鏡子就發(fā)現(xiàn)了鏡子的小秘密。老師這里還有很多鏡子,你試一試用兩面鏡子一起照名字,看看和剛才又有什么不一樣。
一邊照一邊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看看你們看到的現(xiàn)象一樣嗎?
2、集體交流發(fā)現(xiàn)。
五、總結延伸
小結:鏡子的秘密真多,看來我們光靠上課的時間是發(fā)現(xiàn)不完的。老師會把小鏡子放在區(qū)角里,你們可以去繼續(xù)探索觀察,發(fā)現(xiàn)它的更多的秘密。
那如果同時用很多面鏡子一起照,又會看到什么呢?你可以和小小朋友試一試。
幼兒開展科學活動的方案篇6
1、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了解人體主要關節(jié)的名稱,感知關節(jié)與人體活動的關系。
2、初步懂得保護關節(jié)的重要性。
3、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各關節(jié)所在的位置。
活動難點:了解人體主要關節(jié)的名稱及保護關節(jié)的重要性。
活動方法:
1.通過游戲法,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探索發(fā)現(xiàn)關節(jié),并認識各關節(jié),知道關節(jié)在人體中的作用及各關節(jié)所在的位置,鞏固關節(jié)的名稱。
2.通過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知道關節(jié)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并結合圖片的演示,讓幼兒懂得保護關節(jié)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沙包、毽子、皮球等運動器具,糖果,不同形狀的標記
2、人體關節(jié)課件,保護關節(ji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手指操
1、師:請小朋友先和老師一起做個手指操,活動活動我們的手,好嗎?
(師幼一起做手指操)
2、師提問:剛才我們做手指操的時候,身體的哪個部位在動呢?(引出指關節(jié))
3、出示指關節(jié)的圖片,教師介紹,讓幼兒認識關節(jié)
師:我們身體上骨骼與骨骼相連接的部位,我們叫它關節(jié)。關節(jié)在我們的身體里起著很大的作用,它能讓我們做各種彎曲和伸直的動作。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它。
二、游戲:動起來(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探索發(fā)現(xiàn)關節(jié))
1、教師向幼兒介紹游戲規(guī)則,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在游戲的時候,找出自己身上的關節(jié),并在關節(jié)的位置上貼上喜歡的標記。
2、幼兒分組游戲,教師巡視指導,關注幼兒在尋找關節(jié)的情況。(準備不同的運動器械:沙包、毽子、皮球)
3、游戲結束,師幼互動,找出不同的關節(jié),教師加以小結,引導幼兒認識身體的各個關節(jié)(結合人體關節(jié)課件進行小結)
三、游戲:拍手歌(師幼一起做,鞏固各關節(jié)的名稱)
你拍一,我拍一,轉轉你的肩關節(jié),
你拍二,我拍二,彎彎你的肘關節(jié),
你拍三,我拍三,轉轉你的腕關節(jié),
你拍四,我拍四,扭扭你的髖關節(jié),
你拍五,我拍五,拍拍你的膝關節(jié),
你拍六,我拍六,轉轉你的踝關節(jié),
你拍七,我拍七,玩玩你的指關節(jié)。
四、感知關節(jié)與人體活動的關系,認識關節(jié)的重要性
1、實踐活動:不彎曲手指關節(jié),你能拿到老師手里的東西嗎?(讓幼兒嘗試在老師的手里拿糖果,實在拿不到時就讓幼兒兩個人合作拿)
2、師提問:小朋友的指關節(jié)不彎曲就很難拿到糖果,想一想:“人為什么要有關節(jié)?沒有關節(jié)我們會怎么樣?”
3、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我們如果沒有關節(jié)行動起來會很困難,有了關節(jié)活動起來很靈活方便,所以關節(jié)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要讓關節(jié)受傷。關節(jié)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部位,我們要把它保護好。
五、看圖片,使幼兒懂得保護關節(jié)的重要性
1、教師播放圖片,請幼兒判斷,哪些圖片是保護關節(jié)的行為?(幼兒從圖片中知道怎樣保護關節(jié))
2、關節(jié)能幫助我們做很多運動,我們要好好愛護,我們一起來保護我們的關節(jié),避免受到傷害好嗎?
六、延伸活動:
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一些幼兒生活和游戲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護的現(xiàn)象,引起幼兒對這些現(xiàn)象和活動的重視,一起收集自我保護的資料,幫助幼兒提升自我保護方面的經驗,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幼兒開展科學活動的方案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觀察樹葉,知道常綠樹和落葉樹的特征。
2、通過游戲,強化幼兒對樹葉的認識,體驗游戲的樂趣,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觀察樹葉的變化,讓幼兒認識落葉樹、長青樹的主要特征。
活動難點:正確區(qū)分、記錄常綠樹、落葉樹的樹葉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幼兒觀察過周圍各種樹葉
2、材料準備:錄音機、磁帶、電視機、VCD、碟子、環(huán)衛(wèi)工人服裝、掃帚、撮箕、課前幼兒自制樹葉掛飾、記錄卡、樹葉
活動過程
開始環(huán)節(jié):幼兒安靜入坐,與幼兒一起做指五官的游戲。
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以秋風姐姐送禮物的形式引出主題,引導幼兒認識長青樹和落葉樹的主要特征。
1、播放錄音—風聲。
師:(神密地)聽,什么聲音,(風聲)怎么這么大的風啊?(秋風姐姐上)
師:秋風姐姐來啦!秋風姐姐送來禮物后,從另一側門出。
師:秋風姐姐,你怎么走啦?
2、引導幼兒認識落葉樹和長青樹的主要特征。
(1)認識落葉樹的特征。
師:(發(fā)現(xiàn)禮物),這是什么?打開來看看(出示樹葉)
師幼談話。
師:你們在哪里見過樹葉?
幼兒:街道邊、山上……
師:那你發(fā)現(xiàn)樹葉這段時間有什么變化?
幼兒:變黃了、變紅了、落下來了
師: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呢?
幼兒:秋季
小結:對了,秋天的時候樹的葉子要變黃、變紅,慢慢落下,第二年春天再發(fā)芽、長葉,這類樹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落葉樹
(2)認識常綠樹的特征。
(出示另一包樹葉)教師打開,讓幼兒觀察,說出名字,它叫萬年青。
小結:像萬年青樹一樣一年四季樹葉都是綠綠的這類樹叫常青樹。
二、播放課件,幫助幼兒區(qū)分長綠樹和落葉樹。
師:老師做了一張VCD,我們來看看教師與幼兒一起看碟片,說出樹的種類,邊看教師邊用紅外線批示畫面,幼兒說出常綠樹的樹葉一年四季樹葉都是綠綠的;落葉樹到了秋天,就會變黃、變紅,而且還會從樹上掉下來。(暫停碟片)
三、談話后帶上課前自己做的樹葉掛飾,引導幼兒再次區(qū)分并記錄
1、與幼兒談話,放VCD。引導幼兒做吊飾,并記錄落葉樹和常綠樹
2、幼兒操作:小朋友自己選擇吊飾,作好記錄,教師分別指導。
小結:大家都做得很好,我們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我們把吊飾送給老師客人,讓他們也美一美,然后到肖老師這兒來,我們玩游戲,好嗎?
四、播放VCD,觀察落葉樹樹葉飄落的姿態(tài),師幼談話
師:有風的時候,樹葉怎么樣?(有風時擺動、在空中飛舞、在地上轉圈、打滾……)
師:風停了呢?(睡在地上),對,有的葉子黃了,也要從樹上落下來。
五、游戲:掃落葉
師:我們來做游戲《掃落葉》,你們扮樹葉,好嗎?播放風的錄音,幼兒扮樹葉,在有風和無風時用肢體語言來表現(xiàn)秋葉的樣子。
結束環(huán)節(jié):教師扮環(huán)衛(wèi)工人,清掃樹葉(幼兒)出教室。
幼兒開展科學活動的方案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影子的顏色、形狀,獲得有關影子的具體經驗。
2.對探索影子的活動產生興趣,提高細致的觀察力和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的能力。
【準備】
1.實驗材料:一個美麗的布娃娃。
2.幼兒已獲初步經驗,玩過踩影子的游戲。
3.時間安排:有陽光的日子。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fā)幼兒對影子的探索興趣。
師:你們認為人有影子嗎?你的影子在哪里?你的影子是什么樣的?請你把它畫下來。
(二)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影子的特征。
1.師:你的影子是什么樣的呢?
2.分組實驗:教師引導幼兒在陽光下做各種動作,觀察影子的顏色和形狀變化。
3.借助布娃娃玩具,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
師:美麗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么顏色的?
師:布娃娃舉起雙手,她的影子怎么變化了?
(三)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
師:你和你的影子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
(四)繪畫記錄,請幼兒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畫下來。
1.教師提醒幼兒思考怎樣畫出自己的身體和影子。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是哪個?
3.教師和幼兒討論:影子在身體的什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