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探尋暑期活動策劃方案
活動具體目標
1.增進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2.通過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研究,讓學生學會溝通、理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造思維能力和組織交際能力。
3.通過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研究,培養學習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交際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學會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提高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4.通過親自采訪調查,觸摸人們的實際生活,增強社會參與意識及責任感。 5.提供學生一個張揚個性的舞臺,培養創造性的人格。
活動方式:
1. 查資料(上網,查書、報紙、雜志)
2. 調查、訪問(例如: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
3.比較法(南方人與北方人,漢族和少數民族過節的不同。) 4.收集圖片和傳統節日的裝飾品„„ 5.親身體驗,形成文冊,總結交流。
準備階段:
一).讓學生明確活動的內容——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探尋。 (二).讓學生明確活動的具體要求:
1.自己動手,利用圖書館、網絡、采訪等渠道獲取有關信息,并對信息進行歸類整理。
2.活動期間要有目的地進行親身體驗,并寫出相應的心得體會。
3.將自己的探尋成果創造性地展示出來。
(三).確定子主題
圍繞活動主題,同學們自由交流想調查了解的具體內容:
●傳統節日有多少個?
●傳統節日的來由及神話傳說。
●傳統節日的風俗禁忌。
●傳統節日的圖片和裝飾品。
●傳統節日的象征意義。
●傳統節日的飲食,傳統節日的娛樂。
●你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什么?
●你對過傳統節日的方式有什么建議?
●人們心中最有意義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與傳統節日相關的詩詞名作。
實踐階段:
第一步:活動初期
當我把活動的目的及具體要求向全班同學公布后,他們反響強烈,興趣極高。這項活動挑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全班50個同學就自覺地分成四大組,并推選出組長。我針對學生的個人興趣特點,于是,又劃分資料查詢組,調查訪問組,民間收集組。明確活動活動任務后,學生們滿臉的好奇與興奮,我想,這次的活動可能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研究活動建議:對于每個節日,教師可提供以下幾個研究角度,學生按照組內分工,進行研究:①傳統節日的起源或傳說;②關于傳統節日的史書記載;③傳統節日的舊民俗與新民俗之比較;④傳統節日的飲食文化;⑤傳統節日民俗的地方特色,要突出本地,兼顧外地;⑥傳統節日與文學作品、民謠;⑦與外國類似節日民俗作比較;⑧傳統節日的社會功能及向國外的傳播。
第二步:研究階段
(1)學生工作:①小組成員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資料室、博物館搜集有關資料;②到民俗保存較多的農村采訪,了解民俗,搜集傳說、民謠等;③將搜集到的資料匯總給小組長,小組長加以選擇,分類整理。
(2)教師工作:①集中檢查進程,并加以輔導;②利用網絡、個別談話方式進行單獨指導。
第三步:學習并撰寫報告
調查結果要以書面形式反映出來,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又是新的難題。先組織學生查閱書籍及網上資料,再交流其寫法,然后共同商討本次調查報告的寫法及內容,由組長執筆撰寫成文,反復修改后,教師驗收。
六.成果展示階段
展示一:音樂詩歌朗誦會。
歷來關于傳統節日的詩文很多,民謠也很多。要求學生挑選自己喜愛的詩文、民謠上臺朗誦,并評出最佳朗誦獎。
展示二:各小組合作,按專題編輯成冊。
(1)如《中國傳統節日的傳說》《中國傳統節日的飲食文化》《中國傳統節日的民俗》《中國傳統節日詩詞》等。
(2)收集中國傳統節日的圖片和裝飾品。